分享

 qingnangjing 2011-04-07
              “格”字,古人造的非常准确。写文章要按格式,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要讲格律,合乎格律才美,才能算诗。做人也如同写字、作诗,不能“出格”。
                   古人认为,格是一种标准。朱佑曾说:“格,量度也。”卢文说:“格,由裁也。”(裁及裁判,凭这个标准评审人或事物)《孟子.离娄上》说:“人不是与適(谪)也,改不是闲(非议)也;唯大人为能格(匡正)君知之非。”《礼记.缁衣》说:“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格是一道防线,《玉篇》说:“格,止也。”《史记.孙子关起列传》说:“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杜甫《潼关吏》诗云:“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把格统一用于某种同类事物,就是标准化。表现“框”的有格子、空格、方格;表现方式得有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表现品质的有格调、风格、体格、性格、品格、人格、国格等。
                    在诸“格”之中,人格当属首重之列。人的品格分为许多高低不等的格,及人格。人格之定,如一种产品的国家标准,有一定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就是一种“社会产品”,经社会公教共育,磨砺冲刷,锻打铸造而成。又如礁石在海,被浪花咬凿、冲刷浸蚀,塑造成各型各类,各等各级,于是就有了不同的形,不同的质,不同的格。
                    对于做人,格的取向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格是规范,是规矩,是为人之本,是立身之道。格,在与自己所选所为,接受了某种观念,就被定在某一层次的某一格里,合乎起码的格,是正常人,合乎更高的格,就是好人、高人、伟人。
                      人格是个体社会化结果,人际关系结晶。人格是“名格”,方方正正,规规矩矩,行有所遵,言有所本,恪守一定尺度和分寸,按照一定规则做事,沿着既定方向走路;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能发挥出超物质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
                      做人之格是一种全社会公认的规范,一种无形的力量,新形成的人格魅力,随着时间推移,能大大超过一个人本身的意义,在社会乃至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苏武十九年持节牧羊的忠贞,司马迁身负大辱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而千金一诺的诚信,项羽慨然认输又愧对父老的毅然自刎,范仲淹身为朝臣先忧后乐的诚心,岳飞虽为奸臣所逼仍精忠报国的悲壮,文天祥宁死不叛丹心万代的正气,史可法守扬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牺牲,林则徐虎门销烟行民族大义无欲则刚的气节,谭嗣同坐等清廷拘捕愿为变法做流血第一人的自豪,辛亥义士林觉民在狱中与妻子绝笔书的慷慨等,昭示的都是人格力量。
                      人在社会上立身,主要靠“三格”:一曰体格(含外貌、姿色等),这是一大本钱,源于先天;二曰资格(含知识,技能等),修炼与后天;三曰人格,一种是独立于“貌”和“能”之外的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其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和材智之强,给人一种是震撼、一种引领、一种向往。
                      貌美出众,最多是个名人;业有所成,最多是个能人;只有在人格上达到一定高度才是个好人,若在貌压群英、才华出众,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杰出的人。所以,最基本的是先从人格做起,称为一个思想品德合格的人,才能有大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