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人金达

 铁道之旅 2011-04-08
洋人金达
    时间:    2008-12-18
   张三:说到轨距,特别是中国铁路轨距时,提到一个人,他在中国的铁路史册里值得留下一笔。

李四:你是说孙中山?

张三:比他年龄大。

李四:李鸿章?

张三:比他鼻子大。

李四:外国人?

张三:没错。他就是Claude William Kinder

李四:别卖弄你的蹩脚英语,说中国话!

张三:克劳德.威廉.金达

李四:金达我知道,不就是那个设计“龙号”机车的英国人吗?

张三:对,他还是坚持在中国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第一人。

李四:第一次听说。

张三:对于金达,了解中国铁路史的人并不陌生,但也只闻其人,不知其貌。直到2003年,一位热爱中国铁路的英国朋友克拉什提供了一张金达与中国火箭号机车的合影照片,我们才知道他长什么模样。

李四:看照片是个健壮的小个子,鼻子好像并不比李鸿章大哟。

张三:哈哈,你真能较真。金达的父亲在日本担任工程师,是不是和日本女人生的他?这没有记载不好妄断,但他是在日本长大的并娶了个日本老婆却毫无疑问。金达长大后攻读土木工程,先后在英国、俄国和日本参加修筑铁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880年他来到中国,在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英国人薄内的手下工作。1881年唐(山)胥(各庄)铁路修建时,他担任设计和施工工程师。当时有不少人认为,一条长不过11公里的矿山铁路,使用窄轨就足够了,还能节省不少银子。金达却力排众议坚持采用英国的轨距,也就是今天的国际标准轨距。

李四:他是英国人,当然维护英国的利益,推荐英国的东西。

张三:有这个因素。但在他看来,这条矿山铁路日后一定会成为中国巨大铁路网络中的一段,如果使用窄轨,会给以后的延展和连通留下麻烦。

李四:他倒挺有眼光。

张三:支持他的矿务局主管唐廷枢也挺有魄力,毕竟连国外的矿山铁路采用1435毫米轨距的也不多见。

李四:这个唐廷枢何许人也?

张三:他是直隶总督兼北洋事务大臣李鸿章派到唐山开煤矿的心腹。

李四:难怪,金达的背后有靠山。

张三:李鸿章成为靠山是后来的事了。修唐胥铁路和造“龙号”机车,这两件事使金达名声大噪。1885年,薄内退休后,他就当上了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后来被引见给李鸿章,他不失时机地大谈延长唐胥铁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的见解和李鸿章一拍即合,从此深得李鸿章的赏识。随后,李鸿章组建了“开平铁路公司”,派伍庭芳总理其事,唐廷枢当经理,金达任总工程师,于1886年将铁路向西展筑至芦台阎庄,称为唐芦铁路。1888年铁路修到了直隶总督府所在地天津,称为唐津铁路。李鸿章十分得意,在金达的陪同下亲自乘车勘察全路,赞扬道:火车“快利为轮船所不及”。李鸿章又一鼓作气,命金达把铁路修到北京通州,这下遭到了朝廷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不得不停了下来。

李四:顽固派原来连唐胥铁路也不准修的。

张三:1 8 9 0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因垂涎中国之东北,下令“从速着手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满清的“龙兴之地”受到威胁,使清廷十分恐慌。李鸿章抓住时机,强调“俄患日亟”,以“速征调,利边防,实关国家根本大计”为由,要求将唐胥铁路向东展筑,兴办关东铁路。朝廷立即批准并派李鸿章督办。1891年春,李鸿章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这是中国第一个官办铁路局,总工程师还是金达。1892年,铁路修到今天的滦县,开工建造滦河大桥。桥梁也是由金达设计的,全长670.6,共17孔,纯为钢铁结构,是当时中国第一大铁路桥(该桥1894年竣工,中国工程师詹天佑参加了修建并在中国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解决了桥墩基础打桩的困难)。

李四:这个金达也太神了吧?修铁路、造机车、还能设计桥梁?

张三:1893年唐津铁路展筑至山海关(称为津榆铁路)。1884年当铁路继续修到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时赶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金达帮忙从英吉利等国家购买的铁路器材约6000吨,在旅顺港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

李四:这下看清楚金达为什么坚持采用英国轨距了吧?用他们的技术就得买他们的东西!

张三:甲午之战大败,使清廷上下更加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光绪皇帝痛定思痛,决心将修路列为力行实政之首位,唐津铁路终于又获准向北京修去。考虑到顽固派曾竭力反对铁路修到通州,就将迄点定在卢沟桥,称为津卢铁路。但是卢沟桥距离北京尚有十余里,货物上下要转运,旅客来往也不方便。有人提议定在右安门外,但那里地势低洼,夏秋之际经常积水。金达就选中永定门外的马家堡。不过马家堡并不是朝廷准许的地址,为了不违旨金达就耍了个滑头,从丰台修一条支线到卢沟桥,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896年底,铁路终于修到北京城下。应该说,金达对中国铁路的贡献还是不小的。

李四:对大英帝国的贡献更大!

张三:没错。金达的声名鹊起,为英国扩大在中国的影响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招致了其他西方列强的嫉恨。后来铁路向东北延伸时,沙皇俄国就明确反对金达继续担任总工程师,他们说,李鸿章出使俄国时曾经保证,不打算继续展修向北延长的铁路,如果一旦要修,一定聘用俄国工程师甚至利用俄国资本。因此他们“听说北部铁路的建筑将在一个英国工程师的监督之下并利用英国的资本进行,大为惊异”。

李四:真是弱国无外交啊,铁路用什么人外国也要干涉。

张三:既然是李鸿章保证过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无可奈何。此时,英国公使出面了,他明确地表态:“把金达从在他监督下建筑起来、目前又由他管理的铁路线上撤换下来,我确信我的政府会把这看做是一件最不友好的举动”。他对俄国代理公使巴布罗夫强调说:“我已经听到你对金达的抨击,所以立即采取步骤来保护一个英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金达曾在中国政府供职17年,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干练诚实的人,中国人非常希望保留他的职务。这种由一个友好强国的代表对于一个英国公民所加的抨击,使我惊诧万状”。由于英国的态度也很强硬,俄国不再坚持撤免金达的要求,金达在中国得以继续工作下去,直到84岁时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