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及其相关若干问题

 泃阳 2011-04-08
乾隆前期珐琅彩瓷”及其相关若干问题

萱草园主人 初稿时间:2004/11/24
最后修改时间 2007/04/20

《前言》

乾隆时期的瓷胎画珐琅图案多种多样、造型推古创新,常使人眼花缭乱。现今人们对该时期的珐琅彩瓷认识肤浅,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由于乾隆珐琅彩瓷牵扯内容繁琐,笔者为使全文充实、精益求精,打算分期涉及。本系列(即乾隆珐琅彩瓷系列)前后并不存在太多衔接,较多的使用了《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历史资料,可以各自独立成章。因皆是笔者随手的笔记,因此文章中存在一定的零散性,希望读者理解。

另外,《艺术市场》杂志2005年2月、3月期刊登发表的《乾隆珐琅彩瓷的时代特征及若干问题》为本系列的缩写版,二者存在许多内容上的重复,这里特作解释。

《正文》

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三代瓷胎画珐琅制作最繁盛时期,由于康雍两朝的稳步发展,使得乾隆珐琅彩瓷制作更加成熟,不论是制品造型种类繁多、还是绘画图案丰富多彩,都足以使康、雍两朝制品相形见拙。乾隆朝不仅是三朝中瓷胎画珐琅制作时间最长,也是瓷胎画珐琅的制作地点变化较为复杂时期。


一:三朝珐琅彩瓷的制作地点

为了便于介绍研究清三代瓷胎画珐琅,笔者先简单介绍三朝制作瓷胎画珐琅地点。

1.“武英殿珐琅作”(?——康熙五十七年)

“康煕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増设监造一人。”
康熙五十七年之前,瓷胎画珐琅的制作量并不多,且由于康熙朝缺少《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因此该处制品这里无法涉及讨论。
因此该处制品数量可能较小。

2.“养心殿珐琅作”(?——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

养心殿造办处创始于康熙初年,设置养心殿珐琅作更要晚些时候。因为瓷胎画珐琅派生于画珐琅,在原有绘画制作基础上以瓷为胎,因此其创始制作应该是宫内珐琅作掌握画珐琅工艺之后的事情。“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在康、雍、乾三朝瓷胎画珐琅制作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制作终止时间可参考《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资料:“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員外郎达子、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京内造办处各作,著搬挪圆明园去。钦此。《记事录》”,它的盛衰与否很大程度反映当时瓷胎画珐琅制作的发展情况。总之,乾隆二十年正月十一日之后“京内(即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合并归一了。

3.“圆明园珐琅作”(?——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

“圆明园珐琅作”具体创建时间暂无法考证,现在所知最早的圆明园珐琅作涉及瓷胎画珐琅制作为:“雍正四年七月十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太监杜寿交来珐琅花抹红地头等酒圆二十四个(随紫檀木盘二个)、珐琅花抹红地二等酒圆二十四个。传旨:著配匣子。钦此。《木作》”
该处在雍正六年又进一步扩大规模:
“雍正六年三月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各带小式家伙,珐琅处太监张廷贵、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圆明园来。遵此。《杂录》”。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造办处的自制珐琅料烧制成功与笔者在其它文中经常提到的“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即瓷胎画珐琅的瓷胎从“内有釉外无釉瓷胎”发展变化到“内外皆有釉瓷胎”)两者为以后的瓷胎画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不论是现有《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历史资料,还是台北故宫质、量皆优的传世品,都可以看出雍正七年开始清三朝中瓷胎画珐琅发展到黄金时期。由于珐琅彩瓷的发展进步以及制作量扩大,原有造办处珐琅作的人数、制作规模已经无法承受所赋使命,于是圆明园珐琅作开始增加设备、扩张作坊规模来解决珐琅彩瓷烧制量问题,这就是雍正九年的圆明园设制扩张一事。
“雍正九年四月二十七日:柏唐阿邓八格来説:内務府总管海望传、著在圆明园造办处做備用磁器上烧珐琅各色器皿等件。记此。《珐琅作》
四月二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二十五日柏唐阿馬維祺、为烧珐琅活計立窰、用高二尺八寸、寛二尺五寸木卓六张,高五尺、寛三尺立櫃一件,板凳六条,水缸二口、長七尺、寛六尺鉄頂火一份。回過内務府总管海望,‘着用造办处库内无用木頭做給'。记此。《记事录》”

这两条历史资料明确记载了雍正九年的“圆明园珐琅作”的设备扩张钦令及规模。

内务府所管理的两珐琅作虽然在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与宫外(圆明园造办处珐琅作)两地,但是相距不甚远,都归内务府直接管辖,原材料、制作人员也统一调配,因此两处制品在风格与质量上没有区别。

“圆明园造办处珐琅作”的瓷胎画珐琅制作持续到乾隆五十四年:“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因珐琅处現无活計、分別将官員匠役等人、俱归併造办处、画珐琅人归如意館、首领太监归乾清宮等处当差。”,至此,清三代的宫内瓷胎画珐琅制作得以终结。

4.“景德镇”(?——?)

........。



二:乾隆珐琅彩瓷的大致三个制品类型

乾隆朝的瓷胎画珐琅制作历史在三朝中最长,在制作地点也有“养心殿珐琅作”、“圆明园珐琅作”、“景德镇”,共三个画珐琅制作处。观察乾隆珐琅彩瓷制作风格可大致可分三个类型:

1.乾隆前期珐琅彩瓷

乾隆前期珐琅彩是本文下面将要介绍的图片资料。该时期制品风格特征与雍正后期制品风格极其接近,同属“养心殿珐琅作”、“圆明园珐琅作”制品。从雍乾两朝传承时间角度着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崩逝于円明園。十日后的九月初三日,弘历即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同时,《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中又有如下记录

“乾隆元年正月初七日:太监毛団交青玉双管瓶一件、传旨:照此双管瓶样式,烧造珐琅双管瓶一件、画吉言花卉、先画样呈览。钦此。
于本月十四日画得双管瓶紙样一张,一辺画青花百福蓮、一辺画黄地西番花样、呈览。奉旨:准做黄地西番花样。钦此。

十九日太监毛団交春秋万紀絹画一张,系吴域画、上画流云架、三友瓶。传旨:照画三友瓶样式做珐琅瓶一件、能随銅架。钦此。
于三月十一日,将撥得蝋座,画得合牌三友瓶样,呈览。奉旨:准做。钦此。于八月二十日做得。”


“乾隆元年五月初二日:太监毛団传旨:着海望寄信与員外郎唐英另将造珐琅之白磁器烧造些来。钦此。”

根据乾隆元年的这两条历史资料看,雍正驾崩不足五月,弘历就已经开始着手珐琅彩瓷的新款式设计与制作。可想而知,在短短的五月之内,“养心殿珐琅作”与“圆明园珐琅作”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难有明显发展变革,理论上可以推断乾隆前期制品与雍正后期制品具备很多共同点,除却造型新颖、图案丰富多样外,许多制作风格保留雍正后期的时代特征,这也恰恰符合历史现实。

2.乾隆后期珐琅彩瓷(以后独自成文介绍。)

该时期因为景德镇御厂粉彩瓷的高度发展与影响,珐琅彩瓷在粉彩瓷面前不似以往盘若两然,因此乾隆四年十二月开始逐渐在盘、碗、酒圆上使用外部“色地轧道”(又称“锦上添花”)、这只是变化之一,后来其内部与底足发展使用景德镇御厂粉彩也多用的松绿釉装饰风格才是最大的变化。由于“色地轧道”装饰风格在乾隆前期已经开始使用,因此笔者没有将“色地轧道”类制品归结为乾隆后期珐琅彩瓷,但松绿釉、“色地轧道”装饰风格的二者并用拉大与原来制品风格差异,且二者并用也属乾隆后期粉彩瓷特征,因此笔者将其归结为乾隆后期珐琅彩瓷。需要追加,具体改变时间暂时因笔者手中资料不详而难以划分。

3.景德镇珐琅彩瓷(以后独自成文介绍。)

景德镇制作的瓷胎画珐琅的特点比较清晰,从上文历史资料看,至少落款应是“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篆字款,传世品珐琅彩中的确有与其符合的制品,该类瓷以后笔者会专章涉及。


三:自内府下传设计画样至御厂制填白釉抵京所需时间

珐琅彩瓷制作工序繁琐,其造型制作也需要内务府相关人员绘画设计,呈进御览待应允后,才可以发样(新式器型多在造办处木作中旋木样)至景德镇御厂烧制瓷胎。撇开宫内画样设计时间,仅从呈览应允、下旨交景德镇御厂时起,尚需样品至厂、御厂制坯、修胎、烧制成品等多重工序,然后方可挑选烧制合格的填白釉瓷胎运抵京城。由于当时交通运输落后不便,京城至景德镇御厂路途遥远,往复所需时间不应太快。按照下文历史资料推算,来回所需时间达到五个月,使人感觉所用颇长,但理论上合乎情理。这里需要注意:该资料仅可作为大致时间参考,不可以每次所用时间都以此为准。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首领吴书来说太监毛団、胡世杰传旨:著做瓶样画些呈览,准时交与唐英,将填白瓶烧造些来。钦此。
于本月十三日,画得胆瓶纸样一张、双環蒜頭瓶纸样一张、玉環天然口紙錘瓶纸样一张、花觚瓶纸样一张、天盘口梅瓶纸样一张、双鳳耳尊纸样一张、玉環紙錘瓶纸样一张、小胆瓶纸样一张、天盘口紙錘瓶紙样一张,首领吴书持进,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准照样发去烧造。”
于本年十月二十二日,照画样烧造得填白胆瓶四件、填白双環蒜頭瓶五件、填白玉環天然紙錘瓶三件、填白双鳳耳尊瓶四件、填白天盘口梅瓶三件、填白小胆瓶二件、填白玉環紙錘瓶三件、填白天盘口梅瓶四件,每样持进一件,七品首领萨木哈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著将直口胆瓶著唐英嗣后不必烧造,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钦此。《江西烧造磁器处》



四:乾隆朝的非本朝珐琅彩瓷胎使用情况

一般情况下,乾隆朝所制珐琅彩瓷基本是使用本朝景德镇御厂所制填白釉、脱胎瓷胎,但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也偶尔出现过类似康、雍时期使用它朝制品的情况:

“乾隆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員外郎白世秀来说总管潘凤交嘉靖明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永乐暗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无款白磁茶盅八件(二等)、无款白磁茶盅六件(三等)、无款白磁盘八件(头等)、无款白磁盘大小七件(二等)。传旨:著交珐琅处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以上是造办处的历史资料,不应怀疑其确凿性,唯一遗憾的是该资料所叙的四十五件珐琅彩制品至今未现具体实物,缺乏传世品资料研究考证。另外,该资料仅为一例,无法全面计算乾朝使用它朝瓷胎制作画珐琅的确切数量。


五:乾隆前期的珐琅彩瓷

乾隆初期,造办处珐琅作在继承雍正后期的各项制作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本朝独特的器体造型与文饰,使清代瓷胎画珐琅内容更加丰富,本文难言其详,为让读者详细观察乾隆前期珐琅彩瓷,笔者挑选三件比较典型的乾隆前期珐琅彩制品,搭配局部特写,就此三件所涉及的若干问题做以简单探讨,希望使读者在实际断代、鉴别真伪方面可以带来启示与帮助。

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器1)在乾隆二年开始设计制作(见上文乾隆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历史资料),台北故宫有一同时期蒜头瓶制品传世,虽然造型各异,但所绘图案基本一致。乾隆珐琅彩锦鸡花卉题诗玉壶春瓶(器2)有下文乾隆六年制品资料:
“乾隆六年正月二十七日:太监程敬贵来説太监高玉等交磁胎画珐琅花卉玉壶春瓶一对、磁胎画珐琅太极纸槌蓝枝花小瓶一对。传旨:著交造办处配匣盛装入乾清宮珐琅器皿内。钦此。《乾清宫》”在天津艺术馆中有造型、图案完全一致传世品。至于黄地珐琅彩兰花灵芝纹碗(器3)在台北故宫有造型、图案完全一致的乾隆珐琅彩传世品。根据同类图案、造型比较相似的雍正传世品,该器虽与雍朝图案内容略有不同,但大致可以判断其制作时间应与器1、器2同属乾隆7-8年之前的制品。




图1-1: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正面图。




图2-1:乾隆珐琅彩锦鸡花卉题诗玉壶春瓶正面图。






图3-1: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




图3-2: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


1.彩瓷的色彩

本文没有涉及瓷胎画色彩的内容,这里仅一笔带过。鉴定瓷器,尤其是彩瓷时,从器物的色彩来着眼鉴别真伪相当普遍。未曾上手,乍一看瓷器发色便可准确判断真伪,足以令不少外行感觉玄乎。说穿缘由完全是与鉴定者对瓷器色彩的认识、习惯深刻程度有关,对习惯真品发色并认识深刻的鉴定者来说,区别色彩差异显著的赝品无异于分清皂白,谈不上“以此自矜”,“无他,但手熟尔”。同样道理,对形体差异的器物即使不用眼观,仅依赖手触依然可以区分真赝,或许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正是这个道理,如何成功仿制珐琅彩瓷色彩调料才令古今仿者束手无策,同样,深刻认识其发色也是每一个鉴定者所必须重视的,失去正确认识就无从谈及正确鉴别了。


2.珐琅彩瓷的璺

明初官窑制品由于釉水较厚,璺现象较为普遍(璺的成因以前涉及过,本文不累赘),但在制瓷工艺较高的雍乾制品中类似现象并不多见。根据乾隆三年档案资料:“乾隆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司库劉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磁胎珐琅大碗三十一对、磁胎珐琅盘十一对(内一件有透璺)、磁胎珐琅茶碗十五件(三件有璺)、磁胎珐琅茶圆十对、磁胎珐琅碟二十四对(内一件有璺)、磁胎珐琅酒圆十九件(内二件有毛)、磁胎珐琅茶壶四件(内一件有璺)。传旨:著配楠木匣盛装,将各色年号刻在匣盖上。钦此。《乾清宫》”可知,该时期璺现象仍然存在,并没有消除。




图1-2: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颈部璺处特写。


3.珐琅彩瓷的绘画

现在景德镇仿古瓷制作者在仿制珐琅彩瓷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可能要数绘画。由于科学技术逐渐发达,瓷器的胎土、釉水、色彩都可能分析材料的各种元素含量,进行科学配方仿制,但是绘画与科学技术关系不大,完全是绘画者水准的体现,当工笔绘画精细程度要求越高,其差异越能体现,因此雍乾瓷胎画珐琅彩绘画精妙程度令后世仿者遥不可及。




图1-3: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局部特写照片。




图1-4: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局部特写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1-5:图1-4的放大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可以清晰观察羽毛的纤细绘画笔触。





图2-4:图2-3的放大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2-6:乾隆珐琅彩锦鸡花卉题诗玉壶春瓶局部特写图。




图2-7:图2-6的放大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3-3: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局部特写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3-4:图3-3的放大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4.珐琅彩瓷的落款习惯

珐琅彩瓷的胎土经常有人介绍,本文就不再涉及。关于珐琅彩瓷的落款很有特点,值得一提。由于填白釉珐琅彩瓷多由绘画图案和书写题词(包括篆印)两部分组成,因此书写者必将落款方向与二者之间的某一图案方向吻合,这样的好处是使人感觉落款规整、有序,特别是拿在手中把玩时,感觉落款与图案方向自然,令人惬意。例如,器1、器2的落款与绘画图案方向一致;器3与书写题词方向一致。



图1-6: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底部图。




图1-7:图1-6放大照片。可观察胎土。




图2-8:乾隆珐琅彩锦鸡花卉题诗玉壶春瓶底部图




图3-5: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底部照片




图3-6: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底部特写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可观察胎土。


5.珐琅彩瓷的题词

题词应该是次于绘画的另一个仿制难点。根据下文档案:
“雍正九年十月二十日:司库常保奉上谕:将珐琅葫芦做九个,画斑点烧葫芦色、盖子鍍金,葫芦上字照朕御筆、着戴临写。”
以此资料来分析:题字为雍正御笔、书写者为雍正亲指,可见雍乾两朝瓷胎画珐琅的书写题词非同小可(至于是否所有雍乾瓷胎画珐琅题词都为临写御笔一问,这里暂不做深入),即使不皆是皇帝御笔,仅由皇帝亲指,此殊荣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即使宫内书法好手也是百里挑一。后世景德镇匠人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书写水准,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因此现在仿品题词书写模仿造作、笔画拘谨,笔者未曾见过可以在书写方面达到伯仲难分程度的仿品。




图1-8: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颈部题词特写图。




图1-9:乾隆珐琅彩春杏柳燕图胆瓶颈部题词特写图(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3-7: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题词部特写照片




图3-8: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题词特写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6.珐琅彩瓷的彩料裂片

珐琅彩瓷中,由于部分色彩需要添加在适量玻璃粉(又称“玻璃白”)中、调和均匀后才可上色烧制,因此不少色彩的玻璃粉含量较大,与此同时,玻璃粉含彩料后膨胀系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附着于釉面就会因二者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细小裂片,严重的甚至会在日常老化、把玩摩擦中逐渐开片脱落。虽然乾隆时期的挂釉、挂彩水平已经很高,但是从图3-9中仍然可以看到黄地碗口沿部由于挂釉时积釉而产生的细小裂片(图3-10更易于观察,挂彩的类似问题笔者会在其它文中介绍)。




图3-9:乾隆珐琅彩黄地兰草灵芝纹碗局部特写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图3-10:图3-9放大照片(扫描器扫描图片)。


六:总结

由于珐琅彩瓷的内容较多,笔者无法面面俱到,很多问题是随笔者瞬间思维而发展,因此随意性很大,本文仅就上文三器的相关若干部分问题稍做笔墨,其它问题将在本系列的其它文章中逐渐涉及。



(注:本文照片除注明为“扫描器扫描效果”图片外,其余皆为数码相机所拍摄,效果远不如扫描器扫描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