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骗者也应反思 提高生命质量,对养生的追求,是现代人的正当需求。如何避免偏听偏信误入极端,除了靠政府立法立规,让出版社和电视节目对养生类选题设置更严格的筛选、更高的准入门槛外,重要的还是理性养生。 首先,要学会养生保健。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保健书时,需要“独具慧眼”,正确了解作者背景,是否医学界、营养学界的权威,理性选购,科学养生;其次有病要看医生,无病养生保健;三是养生保健要辨证,切忌“照本宣科”。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养生,注重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 媒体不应充当“神医”的托儿 养生热的背后,媒体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媒体在让老百姓关心养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另一方面,由于急功近利,在“眼球经济”的驱动下,放弃了“把关人”的责任,有意无意地充当了“神医”的托儿。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权利,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必须有确切的科学依据,“戏说”健康,其实就是亵渎生命。希望出版社以严谨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拿出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养生作品来,为大众的健康生活提供指导。 加强监管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对行医、医疗等行为监管很严,但对于食疗、养生这类与医疗擦边的行为,尚无明确规定。食疗又不同于行医,开的方子都是能吃的东西,吃错了也不至于出人命。而专门的“营养科”在许多医院也并没有开设,或者了解的消费者也并不多。这些都让所谓的“养生专家”有了可乘之机,再加上监管方面,缺失“准入”门槛,缺乏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法规,养生领域成为三不管的真空地带。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很有必要。 养生正道是自然 饮食需自然。饮食需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在饮食的搭配上,顺应身体需要,不刻意补钙、补维生素等。活到98岁高龄的季羡林曾说过,他不似一些营养学家每顿计算补热量有多少卡,而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 锻炼(运动)需自然。“五禽戏”可谓中国最早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模仿动物的自然动作。像现在的吸脂瘦身机和减肥药,短短时间就能使身体减少数公斤,这是违背肌体的自然规律的。 心理需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理不随外界得失转移,不以外物为己累,不逐利于蜗角蝇头,恬淡平静,减少心理负担。遭受挫折时,坦然对待,季羡林就是因“文革”挨整的坐冷板凳时期,才成为翻译家的,翻译并非其原来的主攻方向,翻译作品后来获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