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多案"的设计

 麦田读书31 2011-04-10

 4"一课多案"的设计

    教案,课堂教学的蓝图。

    好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一种创造,"一课多案"就是这样。

    "一课多案",指的是教师本人对一篇课文设计多种可运行的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一课多案"的探索,更谈不上有"一课多案"的设计习惯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到这个方面的研究。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上就开设有《教学设计ABC》这一个栏,其表现形式就是"一课三案"

    研究"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在现实的教改前景下,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是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艺术,养成教师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同时使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宏观构想的水平,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应对、引导、撩拨、激励的微观操作水平,一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之中对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处理。"一课多案"的设计,能立体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视点的变换、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角度的创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表现出很大的牵引力,使得教师要关注很多方面的问题,如:

    1 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多维地表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新要求,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

   2. 教师要感悟诸如活动式、学长式、训练为主式、自学辅导式等有影响的教学实验与教学风格给自己以启示并进行实践与探索。

   3.教师要注重对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教学风格的前沿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其新的美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设计手法。

    4教帅应在不同教学方案的对比施教中体味最优的设计角度和最好的课中活动方式,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设计水平。

   5.教师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设计的视点。根据时代的进步与形势的正确发展,努力创新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

    6年轻的语文教师要追求变化,拓展思维,经受磨练,开阔 眼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素质,使自己有一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艺术的学术背景。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并不要求语文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设计出几种详案,也并不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来进行"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从教学科研的角度,从教学艺术的角度,从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角度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表现形式

   1、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详案。

2、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简案,乃至多种微型教案

   3、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详案,其他的为简案。

   4、设计出几种教学方案,做到有一篇为主要方案,其他的为预备方案。

   5、勾勒出多种教学设想,优化其中的一篇。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

   l、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

   2、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

   3、不同 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

   4、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

    5、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

    下面是《散步》"一课两案"的教学设计。

    教案一:

    设计角度: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

    课型设计:自读课。

    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

    教学过程:

    l、学习内容之一:整体理解课文(理解一篇)

    ①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②学生用不同的语言介绍课中的人物: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

    ③教师指出: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④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用一个句子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如: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⑤教师完成板书: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  善待衰老的生命  责任…

   2.学习内容之二:品读记诵文段(记诵一节)

    ①导入:刚才我们说课文中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在写事之外,有两段文字十分重要,它们是……

    ②教师指导从不同角度品读下面两段文字: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学生自由背读这两段文字,老师对这两段文字"由实到虚"的结构略作讲析。

    3.学习内容之三:学用文中句式(突破一点)

    ①导入:文章的情感,文章的情意,要靠作者的语言来表达。这篇课文之所以人们觉得它"",就在于语言文字中渗透着"",在表""上,作者注意选用了精美的句式。

②讲析:

    如比较句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如反复句式: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③请同学们重点学习对称句式,如: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上面这些句子的特点有:

    第一,每个句了中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特别精练、精神,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第二,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第三,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以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④请同学们学用"对称句",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

    教案二:

    教学创意: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启蒙。

    设计角度:学生的学法实践活动课中活动:品读文章,美点寻踪。

    教材处理:联读课外美文《送小龟回家》。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导入: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中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②同学们听读课文,感受体味文中的美。

    ③同学们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再进行体味。

    ④师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2、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①点拨: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②教师举例说明对课文美点的寻踪:

    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

    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儿子的天真可爱;美在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文中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文章的语言:美在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

    3、迁移阅读,学法实践

    ①同学们轻读《送小龟回家》(作者:杨进):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街上,流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扩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小龟放在河边,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

    而妻,真的流泪了。

    ②同学们进行自主的合作的学习,寻找《送小龟回家》中的美点:

    美在一把花伞下的温情的世界;美在微风、秋雨、夜色中的一片秋意;美在秋雨纷纷的夜晚表现出一种思家的氛围;美在对河上情景的描写;美在"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美在"水面上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美在儿子的欢呼;美在我的感动和妻子的流泪;美在故事的童话色彩;美在美丽的童心;美在爸爸妈妈理解孩子的童心;美在文中有一种思家之情、团聚之情;美在文章告诉我们从幼年起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善良……

    ③同学们进行课堂学习交流活动。

    ④教师进行教学小结,总说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的角度。

    如果要设计教案三,可用人教版课标教材中的建议,将《散步》与《三代》进行联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自己更喜欢哪篇文章。

    如果要设计教案四,可以摘录语文报刊中对《散步》进行品析欣赏的文章片断,用"资料助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

    5、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在教学艺术的海洋中,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永远是一片激荡美丽浪花的水域,奔涌的浪花永远不会平息。可以说,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大多数内容,都与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有关,然而在即将结束全书的这一讲中,就此内容还可以再一次展开话题。

这是因为,在本章开始的时候说过,"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试想,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连教案的设计都不能进行创新,那么改革还有什么力度?

所以,应该从表现新课程深度与广度的角度来看教学方案创新的问题,让教案成为落实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创新的真正载体。在这个方面,没有更多的原则可言,也不必用大多的原则来限制教师的创新精神,总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方案的创新,除了理念的更新之外,除了手法的变换之外,更应以思维创新为先行,用开放、灵活、深层的思维来引领教案设计的创新。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下面一些角度来进行教案创新的思考与尝试:

l、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学案"

2、为学生自主的阅读出"金点子"

3、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

4、进行"师生对话型"语文教学新方案的设计。

5、从"实践活动课"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6、从"课文内容整合"的角度设计教案

7、创造"教师限时讲授"的教学方案。

8、尝试进行由学生选用的"一课多案"式教学方案。

9、设计无分析过程的"积累一感悟一运用"式教学方案。

10、设计"资料助读""资料助学"教案

11、着眼于"语言模式学习与实践"来创新教案

12、着眼于阅读技能训练来设计"一次多篇"式教学。

13、尝试"文言诗词吟唱"教案设计。

14、设计增加教学容量的"扩读式""联读式""比读式""插读式"教学方案。

15、设计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提炼能力"的教学方案。

16、进行"诗化教学"的尝试。

17、从指导学生"别出心裁读课文"的角度设计教案

18、从形式各异的"课文作文"的角度来设计教案

19、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20、进行"美教说明文""巧教议论文""趣教文言文"的案例研究。

21、设计精短课文的"名作重读"教案

22、有效利用课文《研讨与练习》中所渗透出来的教学要求并设计教案

23、从"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人手,分别设计以"自主阅读""朗读品味""读写结合""精析巧练""品析揣摩""迁移联想""比较探究"……为主体活动的教案

24、探索教案设计的"建筑之美"

25、研究"淡化课堂提问"的课题并设计教案

26、研究"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27、探索特殊形势下远程教育的"讲授型"教案设计。

28、尝试"综艺化"的教学方案。

29、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教案

30、设计课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教案

这些探究内容丰富多彩,像奔流归海的百川,有着各自的特色风貌;像深邃夜空中闪烁着神秘光辉的群星,引发着我们的向往与遐思。

然而它们并不像星星那样遥远,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能够捕捉到它们的神光。

请看下面三个例子。

例一:这是笔者设计的"学案"编写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及那种书面作业式的所谓"学案",这种模式表现出平等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行语文实践的特点。

初中语文"学案"编写模式

    [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单元及课文训练意图指出学习目标,20字以内。)

    [教师建议]

    (下面四项,根据教学实况进行组合,不一定让四项都出现在一课的教学之中;也还可以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删减项目或增加新项。)

1、建议你这样初读:(教师从几种整体理解的不同角度,建议学生如何初读课文。教师写的文字量在100字左右。)

2、建议你这样品析:(教师建议品析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角度要小,内容要美,要举例说明品析的方法。教师写的文字量在200字左右。)

3、建议你这样积累:(教师指出本单元中或最美的、或最好的、或最有情味的、或最有趣味的……内容,只突出某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将这个方面的内容集聚成一个知能板块。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4、建议你这样探究(教师建议探究什么并如何探究。教师写的文字在100字以内。)

[ 智能练习]

编写内容精美活泼的课内精段阅读智能练习,所谓"智能练习",不仅仅只包括阅读练习,还包括思维练习、运用练习、探究练习与学习方法实践等。在这样的练习中不设计拼音、文学常识之类的练习,不设计选择题。600字左右。

[美文联读」

选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近的课外美文或美文片段,出两个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感悟。600字左右。

「练习答案」

1)智能练习答案,要准确、灵活、简洁。(2"美文联读"思考题的答案要简明。

例二:这是笔者从学习与实践的角度编写的《马说》自主学习方案。它将教师研读教材所得及教学构思变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从"读一读练一练"的角度充分地展开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马说》"练读课"自主学习方案

一、初识课文

1、《马说》是(    )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就是(   )的意思,比""显得随便些。这篇文章以(   )为喻,谈的是(   )问题,"马说"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    )或(    )。

2、《马说》的作者韩愈,是(  )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马说》以()的故事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深沉的叹息和不平的感慨。

二、朗读课文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2、中速朗读,读出文章句内的停顿,体会文中的语气。

3、轻声朗读,要读好句中的关键词语中表达出来的语气。

4、有情感地读,读出三个段末的""字所表达出来的语气。

5、体味式地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运用多种语气表现作者内心不平。

建议:可边朗读课文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三、理解字词

1.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 '     '字的意思不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一词多义的辨读。请接着例子往下写:

①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②能:虽有千里之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④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2.再请同学们以"课文中的两个'    '字的意思相同"为探究的内容,进行词义的辨读。

请接着例子再往下写:

①于: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流之间

②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③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里不能尽其材

④食:食马者  食之不能尽其材

……

3、请同学们进行合作的学习,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解说:

①一个不好懂的"奴隶人"--"奴隶人"指:

②两个不好懂的""(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是()的意思,后一个""有()的意思。

③三个需要着重理解的词--"马说"""(),"马之千里者"""(),"不以千里称也"""()。

④四个没有注释的字-一虽()有名马 是()马也,等()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可边辨析词义边感受每一段的意思。

四、品读文意

1、请同学们进行译读练习。

①自读课下注释。

②自读自讲课文内容。

③互读互讲课文内容。

④向老师清教讲不清楚的问题。

2、请同学们进行品析练习,

①第一自然段的含义是:

②第二自然段的含义是:

③第三自然段的含义是:

3、从"论证"的角度,指出文中三个自然段的作用:

4、试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你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答案:一、1 论说  谈谈    人才"说说千里马""说说千里马的问题"2唐 伯乐和千里马 三、l⑤常:千里马常有 常马③者:马之千里者  食马者①而: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③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2⑤无:天下无马  其真无马邪①之:辱于奴隶人之手 千里之能①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真: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3①指地位低下的仆役  ①难道 那是③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  表示一种强调含有"因为"的意思 即使 这样,此相等 怎么  四。1 2①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③千里马不遇识者则无法日行千里     妄言无马者恰是不识马者3 亮观点  摆现象 点实质4《马说》以喻为论,托物寄意,针砭时弊,说的是马,指的是人,点的是人才问题)

例三:这是笔者创新的"写读课"教案,它着眼于语言训练,着眼于语言表达规律的发现与学用,着眼于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提炼,表现出例证充分、活泼有趣、生动扎实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写读课"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写读,就是又写又读,先读后写,写了之后再读。"写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扩写、续写。改写,一是仿写。一般来讲,扩写、续写、改写重在思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的语言模式往往是"过去"的习得。而仿写却是重在语言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真正地在学习,是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习得。所以,从教学的目的与效率上讲,我们要注重的,应该是"仿写"。这一节课,就是"段落模式"的一节仿写课。

「教材处理」

从全篇文章到具体段落,都围绕着"分层划段"这个教学内容进行,

〔预备动作〕

请同学们就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一张小报、一件衣服、一个生活用品、一个景点、一个学习用品、一个纪念品等准备一点写作材料。

[学习内容]

l、内容之一:理解《中国石拱桥》的层次结构。

1)导入:《中国石拱桥》全文的层次和段落的内部层次极为讲究,可以说是层次分明,构段严谨。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学习写作(一种)说明段。

2)同学们自读课文。

2、内容之二:理解《中国石拱桥》各个段落的内部层次。

1)教师点拨:全文共由10个自然段结构而成,几乎段段都可以划分出明晰的层次。

如第五段是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及其科学性的,全段由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结构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同学们分组进行合作式探究性学习。

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准备好如下内容:

第一段分为两层,为"概一详"式,第二段两句话两个层次,第三段为"时一空"式,第四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五段可视为"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六段为逻辑层次,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七段为"外一内"式,第八段也为"概一详"式,第九段为"问一答"式,第十段为时间式。)

3内容之三:读析《中国石拱桥》中的一种说明段形式。(1 5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学到一种有趣的说明段的表达形式--"说明十X"式。

2)教师示例,同学们在老师的点示下进行发现:

①说明十描写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②说明+阐释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③说明十观感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骛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④说明十证明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⑤说明十评价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两端宽96,中部略窄,宽9/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⑥说明十点示
    桥长265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21.6。桥宽约 8,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4、内容之四--同学们仿写、学用这种语言形式。

1) 迁移,同学们探究,说明《故宫博物院》同样有"说明十X"这种段式。

2)实践,同学们写作,进行课堂交流,教师适时评点。

[教后联想]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可以称之为"句段读写式"思路。它是以课文为例子,用教师的智慧对课文本身进行资源开发,让学生通过最快捷的途径学习课文中的句式,学习课文中段落的结构方式。通过"学与写",既阅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又进行了写句构段的基本功的训练,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层次感。这种书面语言的训练,甚至可以从正面影响学生的口语表现,经过这方面严格训练的学生,口语表达一定有着明晰的逻辑层次。

本章的内容就要收束了,这也意味着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结束。不论是从本章来讲,还是从50讲来讲,都还有很多很多的内容值得继续深化研究。作为全书的收束,笔者以为,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总的来说,应突出强调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宏观上看成们可立体地全面地对下列内容进行重点探究:1、强化课型创新;2、优化教材处理;3简化教学思路:4细化课中活动;5美化教学手段;6诗化教学语言。

第二,从教学之本来讲,我们可深入地扎实地探索教材运用的多种方式,如:1实用课文2活用课文;3扩用课文4联用课文5美用课文;6巧用课文。

第三从每一节课来讲,我们应科学地艺术地探求如何做到:l 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思路清晰;3、细节生动活泼;4品读细腻美好;5学生实践充分;6课堂积累丰富。

但愿课堂教学艺术及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与广大同仁一起前行,愿课堂教学艺术之花开遍千万个语文教师的讲坛。

50讲成为大家的朋友。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