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河图观

 自问心如何 2011-04-10

宫观——河图观(湖南长沙县)

  河图观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水塘乡鳌鱼村。该观为湖北武当山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创建。光绪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1982年和1986年,政府两次拨款予以修缮。道观现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楼、山门、大?、灵祖殿、丘祖殿、吕祖殿等。琉璃牌楼系1986年重建。山门额题"十方河图观"五个大字,左右联曰:"紫气银河龙门洞天;奇经妙图琅缳福地。"大殿内前栋,左为灵祖殿,右为丘祖殿,中为殿厅。大殿后为正殿吕祖殿,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正殿内有联"上界本自清虚,看仙人下救群生,跨来白鹤;中原各争雄气,愿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黄粱",为该观第二代当家陈合中(字松骨)所书。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种花木,尤以一株"雪里一点红"茶花最为名贵。观院内还有一株稀有的古木名曰"甜茶树",饮此茶,使人顿觉甘润彻骨。观内还有"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等大小浮雕。 该观目前为坤道院。

 

河图观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水塘乡的鳌鱼村,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玄裔场所。长沙道教协会成立后,会址暂设于此。该观为武当山龙门十五代道长易本立(字竹心)于清同治二年(1864)所创建,后传徒陈合中(字松骨),续传现任当家罗浩明道长(派字明原)继承阐教。初期,始以玄医秘方扶危救难,诵经拜忏,民心诚悦,因之香火旺盛。观殿先后在光绪十五年(1880)增修,公元1933年曾进行重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的关怀、重视,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宗教局拨款重新修建。同时,县政府拨款修复了一段公路和回车坪,直通观院。现占地面积1400平方,殿观建筑800平方,四周松青竹翠,背依群山,层峦环蜿,

 

在长沙城东北20多公里外的捞刀河北侧岗地上,有个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坤道观---河图观。河图观由武当山龙门十五代道长易本立于1863年(同治二年)创建。在青山翠竹掩映下的观院占地5400平方米。山门额十方河图观方壶圆峤紫气银河龙门洞天,奇经妙图福地联,颇具道观风韵。后山门上两旁对联栖云耐寒暑,采药无冬春为 清翰林肖荣爵题书。大殿前栋左为灵祖殿,右为邱祖殿,中为殿门。过厅沿级而上,进入正殿。殿内供奉吕祖(洞宾)像,为道众早晚上殿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河图 观在诵经拜忏的同时,还以玄医秘方济世救人,故四民诚悦,香火百年不断,故得以延续至今。近年来到此参观朝拜者仍然络绎不绝,香火不衰。

长沙市河图观,在长沙县少塘乡鳌龟村,当地的地形恰似鳌鱼,河图观就建在鱼背上。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坤道观。

河图观由武当山龙门十五代易本立(字竹心)在清同治二年(1863)创建,曾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增修,1933年重建,1982年和1986年,又两次进行维修。殿堂布局,小巧紧凑,朴素简练。观门直题河图观名三字,山门满嵌着表现道教故事的堆画,过厅左侧是灵官殿,右侧是邱祖殿,中间大殿供奉吕祖,殿内有联上界本自清虚,看仙人下救群生,跨来白鹤;中原各争雄气,愿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黄梁。东配房为生产车间,西配房是厨房和斋堂等。河图观位处水乡,背靠小山,门前水田,上有苍松翠竹掩映,下有奇花异草点缀,清新和谐,纯朴自然。历代坤道务农劳动,修炼养生,深得社会赞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