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椒- 花卉百科-花域维客 -维客.21YYW.COM - Powered by HDWi...

 千秋志 2011-04-10

胡椒

胡椒
胡椒
胡椒
是一种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藤本植物,攀生在树木或桩架上。又名古月、黑川、白川。它只能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生长期中间还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国。它的种子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是人们喜爱的调味品。胡椒气味芳香,有刺激性及强烈的辛辣味,黑胡椒尤比白胡椒味浓。胡椒种植历史悠久,不仅是一种调味品还是一味中草药。具体可分为黑、白胡椒两种。使用黑胡椒做菜时不宜煮得时间过长。现在为常用调味品的胡椒在历史上却曾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录

[显示全部]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出处:
《唐本草》

 

拼音名:HúJiāo

别名:昧履支(《百阳杂俎》),浮椒(《东医宝鉴》),玉椒(《通雅》)。

来源: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烘干后,即成黑褐色,取下果实,通称黑胡椒。如全部果实均已变红时采收,用水浸渍数天,擦去外果皮,晒干,则表面里灰白色,通称白胡椒。

生境分布: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及西南地区有引种。国内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国外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炮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打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辛,热。
《唐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辛,热。有毒。

归经:大肠经。
《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③《本草便读》:入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置膏药内贴之。

注意:阴虚有火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不宜多服,损肺。
《本草备要》:多食发疮痔、脏毒、齿痛目昏。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破血堕胎,发疮损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血证痔患,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绿豆能制其毒。

原形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常绿藤本。茎长达5米许,多节,节处略膨大,幼枝略带肉质。叶互生,叶柄长1.5~3厘米,上面有浅槽;叶革质,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绿色,基出脉5~7条,在下面隆起。花单性,雌雄异株,成为杂性,成穗状花序,侧生茎节上;总花梗叶柄等长,花穗长约10厘米;每花有一盾状或杯状苞片,陷入花轴内,通常具侧生的小苞片;无花被;雄薜2,花丝短,花药2室;雌蕊子房圆形,1室,无花柱柱头3~5枚,有毛。浆果球形,直径4~5毫米,稠密排列,果穗圆柱状,幼时绿色,熟时红黄色。种子小。花期4~10月。果期10月至次年4月。

 

化学成份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胡椒果实含多种酰胺类化合物:胡椒碱胡椒酰胺,次胡椒酰胺,胡椒亭碱胡椒油碱B,几内亚胡椒酰胺,假荜茇酰胺A,胡椒酸胶-C5:l(2E),胡椒酰胺-C7:l(6E),胡椒酰胺-C7:2(2E,6E),胡椒酰胺-C9:1(8E),胡椒酰胺-C9:2(2E,8E),胡椒酰胺-C9:3(2E,4E,8E),1[癸-(2E,4E)-二烯酰]四氢毗咯,l-[十二碳-(2E,4E)-二烯酰]四氢吡咯,N-反式阿魏酰哌啶,类阿魏酰哌啶,二氢类阿魏酰哌啶,墙草碱,N-异丁基二十碳-2E,4E,8Z-三烯酰胺,N-异丁基十八碳-2E,4E-二烯酰胺,N-反式阿魏酰酪胺,类对香豆酰哌啶,N-异丁基碳-反-2-反-2二烯酰胺,二氢胡椒酰胺,二氢胡椒碱等。又含挥发油,内有:向日葵素,二氢香苇醇,氧化丁香烯隐品酮,顺式-对-2-稀-1-醇,顺式-2,8-二烯-1-醇,反式-松香苇醇胡椒酮(pipertone),倍半香桧烯,β-蒎酮(β-pinone),l,1,4-三甲基环庚-2,4-二烯-6-酮,松油-l-烯-5-醇(l-terpinen-5-ol),-3,8(9)-二烯-1-醇,N-甲酰哌啶,荜澄茄-5,10(15)-二烯-4-醇,对聚伞花素-8-醇甲醚等。

 

药理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1.抗惊厥作用:
本品所含的胡椒碱,在小于半数致死量剂量下,对电休克、戊四唑印防己毒素士的宁筒箭毒碱和谷氨酸钠引起的大鼠和小鼠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并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其作用与苯妥英钠有相似之处,均能明显对抗电惊厥,但又不相同,胡椒碱对戊四唑惊厥有效,大剂量时不引起动物惊厥,亦不引起麻醉。此外还有镇静作用和加强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制药的中枢抑制作用。

 

2.杀虫作用:胡椒果实中含的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杀犬弓蛔虫的作用。胡椒果中含的胡椒醛、胡椒碱和胡椒油碱B果蝇幼虫发育有抑制作用。

3.利胆作用:大鼠灌胃黑胡椒250mg或500mg/kg,胡椒碱12.5mg或25mg/kg,其中低剂量可使大鼠胆汁中固体物质增加。如在饲料中加入黑胡椒0.2和0.4%,或胡椒碱0.01和0.02%,4周后可使胆汁分泌增加,固体物质减少。

4.升压作用:正常人将胡椒0.1g含于口内而不咽下,测定用药前后的血压脉搏,共试24人,均能引起血压上升,收缩压平均升高13.1mm汞柱,舒张压升高18.1mm汞柱,均于10-15分钟后复原,对脉搏无显着影响,多数受试者除舌头辛辣感外,尚有全身或头部的热感。

功能主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①《唐本草》: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

《海药本草》: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

③《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草毒。

《本草蒙筌》:疗产后血气刺疼,治跌扑血滞肿痛。

⑤《纲目》: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牙齿浮热作痛。

各家论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本草衍义》:胡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吐,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

 

朱震亨:胡椒性燥,食之快膈,喜食者众,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

《纲目》: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时珍自少嗜之,岁岁病目,而不疑及也,后渐知其弊,遂痛绝之,目病亦止,才食一二粒,即便昏涩,此乃昔人所未试者。盖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故也,病咽喉口齿者亦宜忌之。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盖豆寒椒热,阴阳配合得宜,且以豆制椒毒也。按张从正《儒门事亲》云,噎膈之病,或因酒得,或因气得,或因胃火,医氏不察,火里烧姜,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拔未巳,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胃本不虚。况三阳既结,食必上潮,止宜汤丸小小润之可也。时珍窃思此说虽是,然亦有食入反出,无火之证,又有痰气郁结,得辛热暂开之证,不可执一也。

《本草经疏》:胡椒,其味辛,气大温,性虽无毒,然辛温太甚,过服未免有害,气味俱厚,阳中之阳也。其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者,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以致脏腑不调。痰气逆上,辛温暖肠胃而散风冷,则痰气降,脏腑和,诸证悉瘳矣。凡胃冷呕逆,宿食不清,或霍乱气逆,心腹冷痛,或大肠虚寒,完谷不化,或寒痰积冷,四肢如冰,兼杀一切鱼肉鳖蕈等毒,诚为要品;然而血有热,与夫阴虚发热,咳嗽吐血,咽干口渴,热气暴冲,目昏口臭,齿浮鼻衄肠风脏毒,痔漏泄澼等证,切勿轻饵,误服之,能令诸病即时作剧,慎之慎之。

《本草求真》:胡椒比之蜀椒,其热更甚。凡因火衰寒入,痰食内滞,肠滑冷痢,及阴毒腹痛。胃寒吐水,牙齿浮热作痛者,治皆有效,以其寒气既除,而病自可愈也。但此上有除寒散邪之力。非同桂、终有补火益元之妙。况走气动火,阴热气薄,最其所忌。

《本草便读》:胡椒,能宣能散,开豁胸中寒痰冷气,虽辛热燥散之品,而又极能下气,故食之即觉胸膈开爽。又能治上焦浮热,口齿诸病。至于发疮助火之说,亦在用之当与不当耳。

附方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①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汤服。(《食疗本草》

 

②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寿域神方》)

③治胃痛: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镜》)

④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两(微煨切)。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⑤治翻胃及不怕饮食:半夏(汤洗十遍)、胡椒。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百一选方》)

⑥治翻胃:胡椒一味,浸之,晒干,醋浸不计遍数,愈多愈好,碾末醋糊为丸。淡醋汤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证治要诀》)

⑦治夏月冷泻及霍乱: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⑧治霍乱吐泻: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一钱。(《仁斋直指方》)

 

胡椒
胡椒
⑨治疟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细末,用小瓶装好,不令泄气,再用蝉蜕研末,亦以瓶装之(蝉退要用全的,连头、足用)。用时每药分量只要如黄豆大,合成一处,用普通膏药一张,将药放在中间,在期前两小时至四小时以内,贴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将膏药撕去。(《中医杂志》(9):500,1956)

 

⑩治缺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鸡蛋皮两个。将上药焙黄后共研成粉,分为十四包。每日一包,开水冲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温汤调下二钱匕,并二服。(《圣济总录》二拗散)

⑿治阴囊湿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处,每天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⒀治风虫牙痛:胡椒、荜拨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卫生易简方》)

⒁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韩氏医通》)

⒂治冻伤: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内,七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蜈蚣咬伤:胡椒,研末调敷。(《多能鄙事》

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性状鉴别

 

(1)黑胡椒果实近圆球形,直径3-6mm。表面暗棕色至灰黑色,具隆起的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的柱头残基,基部有自果柄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中央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以粒大、饱满。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
(2)白胡椒果核近圆球形,直径3-6mm。最外为内果皮,表面灰白色,平滑,先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脉纹。以粒大、个圆、坚实、色白、气味强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黑胡椒横切面:外果皮由1列表皮及2-3列下皮层细胞组成,下皮层中夹有较多黄色石细胞群。中果皮薄壁组织中有大型油细胞分布,并有细小纸管束散在。内果皮为1列黄色石细胞,内壁特厚。种皮为2-3列压缩状长形细胞,棕色至暗棕色,内为1列透明细胞。外胚乳最外2-3列细胞含细小糊粉粒,内层细胞中含淀粉粒,并有黄棕色或黄绿色油细胞散在。

化学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滴,显红色,渐变红棕色,后转棕褐色。
(2)取本品粉末0.5g,加无水乙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胡椒碱对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临床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①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㈠内服:用白胡椒1克研粉,加葡萄糖粉9克配成散剂。1岁以下每次0.3~0.5克,3岁以下0.5~1.5克,一般不超过2克,每日3次,连服1~3天为一疗程。如有脱水现象须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性腹泻20例,痊愈18例,好转2例。㈡外敷:以胡椒末填敷患儿脐眼,外贴暖脐膏,固定24小时,未愈可再贴1次。观察40例,均有效。㈢穴位注射:取白胡椒研碎蒸馏制成50%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取穴:天枢、足三里。小儿每穴0.2毫升,成人每穴0.5毫升,两侧交替应用。治疗42例,经治1~5次(一般1~3次)均获痊愈。

 

②治疗肾炎
取白胡椒7粒,新鲜鸡蛋1个。先将鸡蛋钻一小孔,然后把白胡椒装入鸡蛋内,用面粉封孔,外以湿纸包裹,放入蒸笼内蒸熟。服时剥去蛋壳,将鸡蛋胡椒一起吃下。成人每日2个,小儿每日1个。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再服第二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试治6例,除1例10年的慢性肾炎患者外,其余5例均治愈。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喘息
将白胡椒粒放入75%酒精中泡30分钟,取出切成2或4瓣,用于穴位埋藏。选穴:膏盲,定喘,脚骨前压痛点(天突至膻中穴之间的压痛点),膻中,肺俞。治疗时胸前、背后各取1穴,切开1厘米长、0.5厘米深之切口,用止血钳伸入作穴位按摩,患者有酸麻胀感和喉头发热感,再把胡椒瓣放入穴位,盖好敷料,不必缝合,7天做1次,一般需做2~3次。胡椒不被吸收,故须注意局部感染。亦可将白胡椒制成10%的注射液,行穴位注射;进针后待有酸麻胀感时快速注入0.7~1.0毫升(成人量)药液。选穴:大椎,定喘,膏盲,肺俞;配穴:通气,膻中,丰隆,孔最。可交替选用,每次2~3穴。7~10天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可望不咳不喘。

胡椒
胡椒
④治疗神经衰弱

取白胡椒1粒(剪成两半)置于耳穴部位,胶布固定;而后用拇指捏压敷药部位至有发热感,每日4~6次。捏压时不宜搓捻以免移位,若胡椒破碎或捏压无刺激时,需重新更换。一般宜持续2周,如有反复则宜继续第二疗程。取穴:神经衰弱-枕、肾、神门;神经衰弱综合症-皮质下、额、心。初步观察,对失眠、头痛、头昏、入睡困难、睡眠浮浅等疗效显著,对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疗效较差。

 

⑤治疗皮肤病
先取紫皮蒜捣烂,再加入细胡椒粉(2:1)共捣成糊状备用。治疗时先用三棱针在双侧耳背静脉点刺放血;并在一侧耳轮脚凹陷处划破表皮(1~2厘米长的竖切口),双耳交替划割。按无菌操作进行。然后取椒蒜泥约米粒大放于胶布上,贴在切口处固定。每4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天。观察各种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痤疮神经瘙痒症、过敏性皮炎)共219例,治愈156例(71.2%),进步56例(25.1%)。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一般无不良反应,仅极个别病人治疗后诉心慌,烦躁。

药剂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1.胡椒理中丸
《圣济总录》)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胡椒、荜茇、款冬花甘草、干姜、陈橘皮各60g,白术75g,细辛、高良姜各60g。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15g,温水下。方中胡椒温中散寒,止咳,为君药。

 

2.红豆丸《卫生宝鉴》)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胡椒、砂仁、丁香、红豆各21粒。上为细末,姜汁为丸,皂角子大,每服1丸,以枣1个去核,填药,面裹煨熟,空腹细嚼,白水送下,每日3次。方中胡椒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为君药。

3.二拗散《圣济总录》)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30g,上捣罗为细散,每服6g,温汤调下,日2服。方中胡椒利水通淋,为君药。

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树
生物学特性:
属热带温湿型植物。适生长于年平均温度22-28℃及年降雨量1800-2800mm的地区。旬平均温度15℃时基本停止生长。苗期和定植初期需荫蔽,成龄期要阳光充足。蔓技攀枝生长,怕大风危害,宜选静风环境栽培。要求土层深厚、肥沃、通气、保水力强、微酸性的土壤,过湿或积水易发生水害和瘟病。

 

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结合整形剪蔓,选优良母株的健壮主蔓,割取长30-40cm具5-7个节的插条,扦插在苗圃中,生报后及时定植。春、秋季选阴天或晴天下午,按行株距1.8mX1.8m或2mX3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定植初期要遮荫,及时浇水施肥。苗抽新蔓时立技、绑蔓以助攀援。主蔓生长到一定长度要打项、摘花、搞叶,加速树型形成和使养分集中。定植后期要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胡椒疫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炭疽病等,防治采用土壤消毒及喷射硫酸铜。虫害有介壳虫类、蚜虫盲蝽、网蝽、刺蛾、金龟子蚂蚁粉虱等。

其他相关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椒
胡椒
营养分析

果实含有胡椒碱(Piperine)、胡椒林碱(Piperyline)、辣椒碱(Capsaicin)和胡椒油碱A、B、C(PiperolieneA、B、C)等成分。
1.胡椒的主要成分是胡椒碱,也含有一定量的芳香油、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能祛腥、解油腻,助消化;
2.胡椒的气味能增进食欲;
3.胡椒性温热,对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并治疗风寒感冒;
4.胡椒有防腐抑菌的作用,可解鱼虾肉毒;
5.黑胡椒的辣味比白胡椒强烈,香中带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于烹制内脏海鲜类菜肴;
6.白胡椒的药用价值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进食欲、助消化,促发汗;还可以改善女性白带异常及癫痫症。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消化道溃疡、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症、眼疾患者慎食。

制作指导
1.无论黑胡椒、白胡椒皆不能高温油炸,应在菜肴或汤羹即将出锅时填加少许,均匀拌入;
2.黑椒与肉食同煮,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香味挥发掉;
3.鲜胡椒可以冷藏短储,粉状胡椒应在密封容器中,避免受潮和光照,保存时间也不宜太长。
烹调用途:在烹调饮食中,用于去腥解膻及调制浓味的肉类菜肴。兼有开胃增食的功效,又能解鱼、、荤等食物的毒,故为家厨中常用调料。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水果玉米下一篇薯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Baidu  QQ  Google  Del.        

词条信息

阿汤
阿汤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 浏览次数: 611 次
  • 编辑次数: 1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8-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