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规律

 盛唐之风 2011-04-10
课堂教学规律
 
    七、愤悱启发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解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者,谓开其意。发者,谓达其辞。”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愤悱”是认识的状态,而“启发”则是开意达辞的策略。或有问:“何非‘愤悱’而不‘启发’也?”这里涉及一个学习效率问题:只有在“愤悱”的情况下“启发”,才能取得学习效率最大化。正如程颐所言:“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愤悱”是富有价值的一种学习困境。正所谓,“学然后知困”。唯真诚才能生“愤悱”,唯投入才能生“愤悱”。“愤悱”是“求知欲”的写生,“愤悱”是学习“动机”和“需要”的呐喊。“愤悱”是对“启发”的央求,“启发”是对“愤悱”的回应和看顾。缺乏学生“愤悱”体验的“讲授”,往往会沦为孤芳自赏,而对“愤悱”的漠视,只能是教学上最大的无知。创设“愤悱”之情境,感受“愤悱”之困顿,体验“启发”之通达,享受彻悟之快乐,教所以然也,学所以然也。
    八、视野关注极限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我们有三点启发:
    一是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班额的缩小,教学资源的相对富裕,使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可能,其教学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从我国的情况看,小班化已经成了多数学校的办学王牌。遗憾的是,不少农村学校虽然已经具备小班化的班额,但是,依然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人为地造成了小班资源的浪费。
    二是建立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视野是一种教育资源,而且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爱。视野关注均等是教师职业良心的应然体现。视野歧视是对学生心灵的深度伤害。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站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都存在“视野盲区”或者“视野盲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一般在教师的右后方多有一个“视野黑三角”。课堂上,及时地进行视野转换是教师应该娴熟掌握的教育艺术。
    三是对后进生坚持关注优先。后进生之所以沦为“弱势群体”,从根源上讲,往往是从视野歧视开始的。君可闻:“你能耐,我不理你行了吧。”“某某某,我真懒得看他。”“老师啊,给俺一个眼神咋就那么难呢?”难怪学生无奈地编出下面的童谣:“台上老师你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寂寞的心灵很无奈,你为什么对我不理不睬?”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有人,眼里才会有人。关注后进是从视野包容开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