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简字知识问答

 馆僧 2011-04-10

繁简字知识问答

 (2011-03-29 02:03:5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繁简字知识问答作者:漢字

编者按:作品中出现错别字,是书法创作时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作品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出现错别字,或许是作者无意为之,但大多是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字了解不够所致。因此,冉献强先生撰写的《繁简字知识问答》,相信读后对你有所裨益。

 

1.“饥”右旁的“几”是“幾”简化的吗?

“饥”右旁的“几”不是“幾”简化的。“饥”和“饑”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说文解字》注:“饥,饿也。饑,谷不熟为饑。”《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饥”的含义时,也是将“饑”这个繁体字列入第二义项“饥荒”之中的。“饥”的繁体字为“飢”,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饥”代替了“饑”。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写繁体字,则不能将“饥饿”写成“饑餓”。

 

2.“丰”和“豐”哪个字出现得早?

“丰”和“豐”是同一时代出现的,有可能“丰”比“豐”出现得略早一些。在甲骨文中“丰”和“豐”二字均有。“丰”在古文中作“■”,它是一个象形字,表示草木丰茂;“豐”则是“豆”上一个“■”字,表示豆之丰满。《康熙字典》在“丰”字下注:“……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由此看来,“丰”可能比“豐”出现得略早些。

 

3.“云”是从“雲”中分离出来的吗?

“云”不是从“雲”中分离出来的。在简化字中有一种“特征字”,即用原繁体字有特征的部分来代替这个字,如“习(習)、丽(麗)”等字。然而“云”字却不同。“云”是一个古字,它的形状就像一朵云。“云”在古时除了“云彩”的含义之外,还有“说”的含义。后来,人们为了将“云”与两个义项区分开来,便在云彩的“云”上加了个“雨”字头,成了“雲”字。这个“雲”字,没有“说”的含义。

 

4.“筑”和“築”是同一个字吗?

“筑”和“築”不是同一个字。有人认为,“筑”是“築”的异体字,这是一种误解。“築”的含义是建筑,而“筑”则是古时的一种乐器,又是地名和水名。《前汉地理志》载:“南阳郡有筑阳县。”《水经注》载:“筑水出房陵东过其县。”写繁体字时,二字不能通用,如“击筑”不能写成“击築”,“筑水”也不能写成“築水”。

 

5.“愿”和“願”有区别吗?

“愿”和“願”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此二字在长期的使用中有些义项交叉,但在某些含义上仍不相同。如在“愿意”、“愿望”、“愿心”等义项中,二字可通用,然而“愿”在“老实”、“谨慎”等含义上,不能与“願”通。如“诚愿”、“谨愿”,不能写作“诚願”、“谨願”。

 

6.“系”和“係”含义相同吗?

“系”和“係”含义有所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联结”、“联系”等义项上,二字可能用,但在表示“系统”、“牵挂”等义时,却只能用“系”,不能用“係”。

 

7.“枪”和“鎗”有何不同?

“枪”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鎗”的。在作为兵器这个含义上,二字可以通用,但在“枪替”含义上却不能通用,如“枪手”(指考试时代别人作题的人),不能写作“鎗手”,如指持枪的人,则可以写作“鎗手”。(未完待续)

 

18、“篱”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吗?

“篱”不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篱”和“籬”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虽然此二字古时义项有些交叉,但又绝不相同。“籬”的含义是“籬笆”、“樊籬”,古时“笊篱”也有写作“笊籬”的。“篱”的含义是“笊篱”。所以,写繁体字时“笊篱”也可写作“笊籬”,但“籬笆”却不能写作“篱笆”。汉字简化时,以“笊篱”的“篱”代替了“籬笆”的“籬”。简化字“篱”涵容了“笊篱”和“籬笆”两个义项。

 

19、“吃”能写作“喫”吗?

“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喫”的,有人认为“喫”是“吃”的异写,这是一个误会。“吃”和“喫”在古时不仅含义不同,读音也略有差别。“吃”的古音读“qī”,它的本义是“口吃”,即“结巴”。《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里的“口吃”就是“结巴”。“喫”的古音读“jī”,它的本义是“啖食”,即“吃”的意思。杜甫绝句诗中有“梅熟许同朱老喫”。在近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喫”与“吃”混用。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喫”,以“吃”代之。但当我们写繁体字时,不能将“口吃”(结巴)写成“口喫”。

 

20、“駮”是“驳”的异体字吗?

“駮”不是“驳”的异体字。有人将“駮”和“驳”认为是同一个字,这是不对的。“驳”的本义是马的毛色不纯,故至今辞书中尚有“斑驳”一词。因颜色不一样,又引申出排斥之义,如“反驳”、“批驳”、“驳斥”等。“駮”的本义是一种像马的猛兽。《山海经》:“中曲山有兽如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古时有二字混用者,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将二字字义分开。《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中将二字在“驳斥、斑驳”等义项中释为相通,但在“驳运、驳船”等义项中不相通,即“驳运”、“驳船”,不能写作“駮运”、“駮船”。

 

21、“剪彩”能写作“剪綵”吗?

如果写繁体字,“剪彩”是可以写作“剪綵”的。“彩”的本义是“颜色”,“綵”的本义是彩色的丝绸。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彩”代替了“綵”。“剪彩”的意思是将彩绸剪开。这里所剪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所以写繁体字时只能写“剪綵”,而不能写成“剪彩”。再如“张灯结彩”,写繁体字只能写“張燈結綵”,不能写“張燈結彩”。同样的道理,这里张挂的是灯笼,拉结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同时,“彩绸”也不能写作“綵綢”,因为“綵”的本身就是彩绸,如果写作“綵綢”,那就令人费解了。

 

22、“簾”和“帘”能通用吗?

“簾”和“帘”不能通用。这里所说的不能通用,是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从简化字的角度来说,“帘”是可以通“簾”的。“簾”和“帘”在古时一些词语中虽然出现过混用(如“簾幕”也有写作“帘幕”的),但它们的本义是不同的。“簾”的本义是“帏簿”,是门或窗间的遮蔽设置。古时,天子、诸侯所置者为“屏”,大夫所置者为“簾”,士所置者称“帷”。后来,这些名称渐混,故有“帷屏”、“簾帷”、“簾幕”诸词。“帘”的本义是用布做的“望子”(即“幌子”),也特别指酒旗,也就是酒店门前的幌子。唐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酒旗”就是“酒帘”。汉字简化时用“帘”代替了“簾”。如果写繁体字,“酒帘”不能写作“酒簾”。

 

23、“暗”、“黯”、“闇”三字有何区别?

此三字中的“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已由“暗”代替,现在只有“暗”和“黯”了。但如果写繁体字,这三个字仍是同中有异。它们共同的含义都是光线不明,如“阴暗”,可写作“阴黯”或“阴闇”。如表示“隐藏”这个含义时,只能写“暗”,不能写“闇”,也不能写“黯”,例如“心中暗想”,不能写作“心中闇想”或“心中黯想”。当表示“糊涂、不明白”时,则“暗”与“闇”可以相通。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中的“暗”也可写作“闇”。

 

24、“国”能写作“囯”吗?

从繁体字的角度说,“国”是可以写作“囯”的。“国”的繁体字为“國”。解放初期,汉字尚无统一规范,当时一些书刊中除了“國”之外,还有“ ”,像人民币上的“中国人展银行”用的就是“ ”。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以“国”代替了“國”。然而,“国”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从“國、 、国、囯、戜、囶、圀、 ”中选出来的。“囯”字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些文献中也曾用过。按理说,简化字应以笔画少者为宜,而“国”是八画,“囯”是七画,简化时没选“囯”而选了“国”呢?当时是从反封建的角度考虑的。一方地域之内有“王”便为“囯”,这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不如一方地域之内有“玉”便为“国”有意义。“囯”作为“国”的异体字,用在书法作品中是完全可以的。

 

25、“一、壹、弌”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在表数这个含义上是一致的,可以通用,用在其它方面却有一些不同。在表数这个概念淡化时不能通用。如:“一人”可写作“壹人”或“弌人”,但“一定、一些、一齐、一往、一经”,不能写作“壹定、壹些、壹齐、壹往、壹经”,也不能写作“弌定、弌些、弌齐、弌往、弌经”。“弌”作为“壹”的异体字已被废止,而“壹”作为“一”的大写被保留下来。“弌”的功能基本和“壹”相同。在一些特殊的词语中,“一”和“壹”也不尽相同。如:“一万”可写作“壹万”,而“万一”却不能写作“万壹”,“一如既往”不能写作“壹如既往”。在数字中不仅是“一”和“壹”,“三”和“叁”,“九”和“玖”,“十”和“拾”都有如此情况。如:“三长两短”不能写作“叁长两短”,“九霄云外”不能写作“玖霄云外”,“十全十美”不能写作“拾全拾美”。

 

26、“丽”可以写作“ ”吗?

如写繁体字,“丽”可以写作“ ”。今天的“丽”是用结构省略法从“麗”中截取出来的。然而,为什么上面是一长横而不是两短横呢?这要从“麗”本身说起。“麗”的古文为:“ 、 、 、 ”。这些古字均可看作是“麗”的异体字。但是在隶书中“麗”又写作“ ”,简化字“丽”便是从隶书“麗”中截取下来的。“ ”作为“丽”的古字,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用。

 

27、“龙”是用什么方法简化的?

“龙”是用结构省略和草书楷化双重方法简化的。“龙”的繁体为“龍”,还有“ 、 、 、龒、 、 、竜、 ”等多种写法。汉字简化时,就是先从异体字“ ”中省去了“帝”,再以“ ”中的“尨”的草书楷化而成的。“龍”本来可以简化作“尨”的,但因“尨”又是一个义为多毛之犬的古字(读音为“m áng”),这样容易引起混乱,故简化作“龙”。

 

28、“开”能写作“ ”吗?

“开”不能写作“ ”,因为“开”的繁体字是“開”,我们要么写简化字,要么写繁体字,而“ ”则是一个不繁不简的字,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错字。“ ”在一些书法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是因为受草书影响的原因。

 

29、“关”字从何处来?

“关”的繁体字为“關”,汉字简化时用结构省略方法,将“關”的“门”字省去。省去“门”保留“ ”(guān),但“ ”的笔画仍然太多,写起来麻烦,故没有简作“ ”。“關”的俗字为“ ”,简化字“关”就是以这个“ ”字省略而得出来的。应该注意的是,“关”又是“笑”的古字,不能把某些字中的“关”旁误认为是“ ”简化的。如“朕”,有人将其写作“ ”,就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个道理。其实,“朕”并没有简化。

 

30、“雜”为什么简作了“杂”?

“杂”的繁体字为“雜”,另有异体字“襍、 、 、雑”等多种写法。“杂”就是根据异体字“雑”的结构省略的。有人将“杂”写作“ ”,这是不对的。在民间俗字中虽然有将“卒”写作“ ”的(“翠”有写作“翆”的,其中的“卒”也是“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 ”能单独成字的例子。

 

44、“楚辞”能写作“楚词”吗?

“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辞”,繁体字为“辭”,古文为“ 、辝”,另有异体字“辤”。“辞”是“辭”的俗字,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废止了“辭”。“词”的繁体字为“詞”。“辞”和“词”作为文学体裁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辞”是汉代以前类似赋的一种文学体裁,特指“楚辞”,像屈原的作品《离骚》、《橘颂》等都是楚辞。“词”是类似于诗的一种长短句文体。这种文体兴于唐,盛于宋,故又称“宋词”。另外,唐以前有一种古体诗也称“辞”,如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诗》也叫《木兰辞》。因为这种“辞”介于“楚辞”和“宋词”之间,故也可写作“词”,像《木兰辞》可写作《木兰词》。由此可知,不仅“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而“宋词”也不能写作“宋辞”,只有《木兰诗》,既可写作《木兰辞》,也能写作《木兰词》。“辞”和“词”除了作文学体裁外,在其它一些合成词里也有许多地方可以通用。如:“词典”也写作“辞典”,“词章”也写作“辞章”。但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不能写作“辞”。如:“动词”、“名词”,不能写作“动辞”、“名辞”。

 

45、“挡”和“攩”是同一个字吗?

“挡”和“攩”不是同一个字。“挡”的繁体字为“擋”。“攩”只是在“阻挡、遮蔽、挡子”等义项上跟“挡”相通,这时的读音均为“dǎng”。当“挡”读音为“dàng”,含义为“收拾、料理”时,却不与“攩”通,如“摒挡”不能写作“摒攩”。

 

46、“淀”和“澱”字义相同吗?

“淀”和“澱”古来为二字,字义也不相同,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淀”代替了“澱”。“淀”的含义为“浅水湖泊”,如“白洋淀”。“澱”的含义为“沉淀”,如“澱粉”。在繁体字中二字不能通用。如“澱粉”不能通写作“淀粉”;“白洋淀”也不能写作“白洋澱”。

 

47、“儅”是“当”的异体字吗?

“儅”不是“当”的异体字。“当”的繁体字为“當”,它和“儅”有些义项相通,故人们在书写繁体字时容易出现混乱。“当”有两个读音,即“dāng”和“dàng”,而“儅”只有一个读音,即“dàng”。“当”在读“dāng”时的含义不与“儅”同。如:“相当、应当、承当、当今、当家”等词中的“当”均不能用“儅”。“当”在读“dàng”时的含义也并不完全和“儅”相同。因为,“儅”只是在“典儅、儅舖”等词语中与“当”相通。“当”在“恰当、当做、当天”等词语中不能与“儅”通。

 

48、“蹴”和“蹵”是同一个字吗?

“蹴”和“蹵”不是同一个字。因为“蹴”和“蹵”结构相似,读音又有相同之处,所以常被一些人误认为二字为同字。“蹴”和“蹵”都读“cù”,都有“踢”和“踏”的含义,如“一蹴而就”,也可以写作“一蹵而就”。“蹴”又可读作“jiu”。北方方言表示“蹲”的“圪蹴”一词用的就是“蹴”,这里却不能用“蹵”,因为“蹵”没有“jiu”的读音。

 

49、“雕、彫、凋”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雕、彫、凋”三字字义有所交叉,写繁体字时常常产生一些误会。其实,这三个字的字义交叉很容易区分。要记住的是,“雕”与“凋”字义并不交叉,只是“彫”与“雕、凋”二字皆有交叉。如:“雕刻、雕花、雕梁画栋”可写作“彫刻、彫花、彫梁画栋”。再如:“凋零、凋敝、凋谢”也可写作“彫零、彫敝、彫谢”。不过,“雕”义为一种鸟名时,不能用“彫”。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大雕”就不能写作“大彫”。

 

50、“船”的俗字“舡”为什么没废止?

“舡”作为“船”的俗字,仍被收入现代词书,是因为“舡”不仅是“船”的俗字,它在古时还有其它读音和含义。“舡”除了作为“船”的俗字外,还有“jiāng”和“qiāng”的读音。古代字书《增韵》注:“舽(páng)舡,吴船名。”这里的“船名”是一种船的名称,而不是“船”字。

 

51、“荡”和“盪”有何不同?

“荡”的繁体字为“蕩”,因为跟“盪”有些义项交叉,在运用中常使一些人产生误会。“荡”和“盪”在“摇动、摆动、清除”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动荡”、“飘荡”、“涤荡”也可写作“動盪”、“飄盪”、“滌盪”。但“荡”表示“浅水湖、水坑”等义时则不与“盪”通。如“芦花荡”,不能写作“芦花盪”。另外,“荡”还有“放纵、行为不检点”之义,这里“荡”也不与“盪”通。像“放荡”、“淫荡”,不能写作“放盪”、“淫盪”。

 

52、“及”和“暨”相同吗?

常见到一些“××展览暨××首发式隆重举行”诸如此类的标语出现。这里“暨”的作用和“及”相同,所以有些人以为“暨”和“及”是同音同义字。其实,“暨”和“及”读音并不相同,“暨”读“jì”,而“及”读“jí”,它们除了在“与、和”之义相同外,各自还有其他的含义。同时,此二字又各是姓氏,更不能混淆。

 

53、“杕”是“舵”的古字吗?

“舵”的篆书为“杕”,这是因为“杕”与“舵”古时音同义近,而“舵”又无篆书可查,故以“杕”代之。“杕”并非“舵”的古字,它的本音读“dì”,其义为树木茂盛的样子;又读“duò”,义为“船尾小舟”。《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舵”古时又作“柂”,释义为:“正船木。”拨正航船方向的木具,不正是今天的“舵”吗?繁体字“舵”可写作“杕”,但还是以写“舵”为好。

 

54、“讹”和“譌”相同吗?

“讹”繁体字为“訛”,异体字有“■”,篆书作“譌”,人们常把“讹”和“譌”误为一字。“讹”与“譌”虽然读音相同,字义也有些相同,但二字并不完全相同。“讹”在“错误”(多指语言文字)这一含义上可与“譌”通,但在其他义项上不能与“譌”通。如:“讹误”可写作“譌誤”,“以讹传讹”,可写作“以譌傳譌”。表示“威胁恫吓”之义的“讹诈”却不能写作“譌詐”。

 

55、“厄、戹、阨”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读音相同,大部分义项也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此三字在“狭隘、险要”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厄”古代字书《广韵》、《集韵》皆注:“同戹。”“戹”《说文解字》释义为“隘也”。“阨”,字书《正韵》注:“狭也。”《现代汉语词典》在“险要的地方”这一义项上,三字也是相同的。但“厄、戹”二字还有“灾难、受困”等义项,这些义项都是“阨”所不具有的。如:“厄运”、“厄难”不能写作“阨摺薄ⅰ瓣i難”。汉字简化时废止了“阨”和“戹”,它们的义项均由“厄”所代替。

 

56、“範”和“范”能相通吗?

“範”和“范”不能相通。在繁体字中,“範”和“范”虽然读音相同,但含义绝对不同,不仅“範”不能通“范”,“范”也不能通“範”。“範”的本义是“模子、好榜样、限制”等。“范”的本义是“草”。《说文解字》:“范,草也。”同时,“范”又是古时的地名、宫名、门名、台名。《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範”和“范”又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汉朝有範依,宋朝有範昱。春秋时越国有范蠡,秦末项羽有谋臣范增,宋朝有范仲淹,诗人范成大。繁体字“模範”、“典範”、“師範”、“範圍”诸词中的“範”均不能写作“范”。

 

57、“泛、汎、氾”三字相同吗?

“泛、汎、氾”三字在“流、溢”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泛滥”可以写作“汎滥”,也可写作“氾滥”。在其他义项上三字不能通用,如:“泛舟”可写作“汎舟”,但不能写作“氾舟”。“脸上泛红”不能写作“脸上氾红”。另外,“氾”又读“fán”,是一个姓,不能与“泛、汎”二字相混。

 

 

58、“复”和“復、複、覆”有何关系?

“复”是“復”结构省略的简化字,再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複”。“覆”没有简化,只是字义与“复”(復)有所交叉。“復”的含义有“转回、再、报复”等。“複”的含义有“重复、复杂”等。“覆”的含义有“盖住、歪倒、翻转”等。在“翻转”这一义项上,“覆”和“復”是相通的。如“翻覆、答覆、覆函”也可写作“翻復、答復、復函”。“復仇、復辟、復查”里的“復”既不能用“複”,也不能用“覆”。“複寫”不能写作“復寫”或“覆寫”。

 

59、“俯、■、俛”三字相同吗?

“俯首”可写作“俛首”或“■首”,人们便以为“俯、■、俛”三字相同。这三个字除了在“低下”这个义项上相同之外,还有其他义项,“俛”和“■”还另有读音。“■”除了读“fǔ”,古时还读“tiào”,义近“聘”。“俛”除了读“fǔ”,还读“miǎn”,义为“努力”,如“■俛”(也作“黾勉”)。

 

60、“芶”是“苟”的异体字吗?

“芶”不是“苟”的异体字。“苟”和“芶”古为二字,字音相同,字义略有差别。《说文解字》释“苟”义为:“草也”,古代字书《篇海》释“芶”义为:“菜也”。“苟”又是姓氏,《广韵》注:“汉有苟参”。后世在姓氏中也有将“苟”写作“芶”的。故今在姓氏中“苟、芶”便通用了。“苟”在其他义项上不与“芶”通。如“苟且、苟安、苟合、苟延残喘”中的“苟”均不能用“芶”。

 

61、“澒”与“汞”是同字吗?

“汞”的篆书作“澒”,有人便以为二字相同,其实不然。“汞”和“澒”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澒”是“汞”的本字。“汞”是“澒”演化出的新字,除了在“丹沙所化为水银”这一义项外,均不能与“澒”通用。“澒”的义项较多,如“濛澒”表示“元气未分貌”,“澒溶”表示“水深广貌”,“澒洞”表示“相连貌”等。另“澒”古时又读“fū”,是古代的一个姓,也不能写作“汞”。

 

62、“冈”和“岗”的音义是怎样交叉的?

“冈”繁体字为“岡”,读“gāng”,又读“gǎng”,其义为“较低而平的山脊”。“岗”繁体字为“崗”,读“gǎng”,其义为“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一为不高的山,一为较低而平的山,此二义基本相同,二字在读“gāng”时可通用。“山岡”也写作“山崗”。但“岗”在读“gǎng”时,不与“冈”通,因为“冈”没有“gǎng”的读音。如“崗位、崗哨”不能写作“岡位、岡哨”。

 

63、“拐杖”能写作“柺杖”吗?

“拐杖”可以写作“柺杖”。“柺”本身就有“拐杖”之义,古字书《类篇》注:“柺,老人杖也”。“拐”本身也有“拐杖”之义,《唐韵》注:“拐,手脚物枝也”。两书所注字义皆是人们所拄之杖。但“拐”另有含义。如“拐弯、拐角、拐骗”中的“拐”均不能用“柺”。

 

64、“酒”能写作“氿”吗?

有人将“酒”写作“氿”,这是错误的,“酒”不能写作“氿”。“氿”是一个古字,读音为“guǐ”,《说文解字》释为:“水厓枯土也”。又音“qiú”,《集韵》释为:“水厓也,或作■”。“酒”并没有简化字,“氿”也在一些古典书籍中经常使用,所以不能将“酒”写作“氿”。

 

65、“洁、潔、絜”三字相同吗?

“洁”的繁体字为“潔”,本字为“絜”。“洁”的本音并不读“jié”,而读“jī”,其义为“河水”。“洁”是一个会意字,引申义为“水清”,宋以后借为“潔”的俗字。“潔、絜”字义和读音均相同。《千字文》:“紈扇員潔,銀燭煒煌”、“女慕貞絜,男效才良”中“潔”和“絜”本为同字,因《千字文》中不能出现重字,故写为两个字。繁体字“清潔”一般不写作“清洁”,因为“洁”是一个不规范的“潔”字。(

 

66、改写的地名是简化字吗?

我们国家有些县区的地名不仅笔画繁琐,而且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对这些地名作了改写。这些更改的地名虽然都是原名的同音字,但并不能认为是原名的简化字。如四川省的“酆都县”改为“丰都县”,“酆”改为“丰”,并不是以“丰”代“酆”。从繁简字的角度看,两个字互不相干,而“酆都”却不能写作“丰都”。文学作品中形容阴曹地府的“酆都城”不能写作“丰都城”。新疆的“于阗县”改为“于田县”,也不能认为“田”可以代替“阗”。“于田”也只能作为一个县名,不能作为其它和“于阗”有关的地名,特别是古代的地名。“于阗”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在古籍中不能写作“于田”。毛泽东“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中的“于阗”也不能写作“于田”。因为所指的不只是“于阗县”,而是代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且当时的地名也没有改写。类似“酆都”、“于阗”的地名还有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如陕西的“鄜县”(已改为“富县”),古为“鄜州”。新疆的“婼羌县”(已改为“若羌县”)古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史记•西域传》:“婼羌,国王号。”贵州的“婺川县”(已改为“务川县”),古时为“婺州”。以上改写的地名原字均没有简化,改写后的地名不是原名的简化字。

67、“尝、会、层、动、运、酝、坛”等字中的“云”从何而来?

“尝、会、层、动、运、酝、坛”的繁体字分别为“嘗、會、層、動、摺⑨d、壇”,这些字中不同的偏旁怎么都简化成了“云”呢?其实,这些字中的“云”有不同的来历。“尝、会、层、动”四字中的“云”是草书楷化的。《王羲之草书诀歌》:“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中的“会”和“念”草书笔画基本相同,下部结构都近似“云”字。又“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中“尝”的下部结构也似“云”字。“层”中的“云”是根据“会”的繁体结构类推的,也属草书楷化。“酝、运”二字中的“云”属于声旁更换。“醖”右边的“昷”(jǔ),因表音不准,故更换作“云”。“摺币蛴冶弑驶啵哺蛔髁恕霸啤薄!疤场笔墙乃鬃郑渲械摹霸啤笔粲谌褐诖丛斓囊桓鼋峁狗拧

68、“回”和“迴”有何不同?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刻画孔乙己的迂腐形象,让他写了“回”字的四种写法。其实,“回”字除了四种写法之外,还通“迴”。“回”字有10个义项,其中只有一个“回旋”之义与“迴”相通,其余的均不能相通。“迴”是一个后出字,它是从“回”中演生出来的字,专门用来表示“曲折回环”之义。繁体字“迂迴”、“巡迴”、“迴旋”、“峰迴路轉”等词语中的“迴”也可以用“回”。但“回頭”、“回家”、“回禀”、“回絕”、“一回事”、“第二回”等词语中的“回”,一律不能用“迴”。

69、“划”与“劃”有别吗?

“划”与“劃”古为二字,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劃”,其义由“划”代替。“划”与“劃”的不同有两点:一是读音有差别。“划”古时又读“guò”和“guǒ”;“劃”古时又读“huò”。二是含义也不尽相同。“划”在读“huá”时,义为“小船,拨水前进。”如“划子”、“划船”不能与“劃”通。也就是说“划子”、“划船”不能写作“劃子”、“劃船”。在读音为“huà”时,义为“刻、擦”,可以与“劃”通,如“划玻璃”可写作“劃玻璃”。

70、“汇”和“彙”相同吗?

“汇”的繁体字为“滙”,本义是“汇合”,即多条河水交流在一起,如“百川汇流”。“彙”的本义是“聚集”,如“彙报”。一是多条河流在一起,一是多种事物聚集在一起,这就给人一种概念相同之感。其实不然,繁体字“滙”与“彙”在运用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如“百川滙流、滙款”不能写作“百川彙流、彙款”,“彙编、彙總”不能写作“滙编、滙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