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时间

 龙哥6611 2011-04-11

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1—22日
清明:4月5—6日
谷雨:4月19—21日
立夏:5月5—6日
小满:5月20—22日
芒种:6月5—7日
夏至:6月20—22日
小暑:7月6—8日
大暑:7月22—24日
立秋:8月7—9日
处暑:8月22—24日
白露:9月7—9日
秋分:9月22—24日
寒露:10月8—9日
霜降:10月23—24日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日
小寒:1月5—7日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