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及其系列(二)

 jk888 2011-04-11
 

一套关于易学的百科全书
——
读《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及其系列(二)
李乡浏

 江国樑君新著《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在台北学易斋出版,被获为台湾出版TOP1 [2004代表性图书],在2005年,这系列丛书选在美国亚洲学会第57届年会的汉学图书展览内展出,引起海内外学界的瞩目。香港《文汇报》2005 6月13发表梁婉玲女士的书评,认为这一套易学研究丛书已出十二部,“对比其他同类的书籍,江氏的易学研究丛书可算是一套关于易学的百科全书她 认为丛书主要分为理论及实用两大主题。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法,内容涵盖医家五行、术家五行及兵家五行等范畴;作者选择了义理象数等研易方 法,指导读者如何相互比较及研究贯通,令读者提高其悟性及创造力。在第二部分基础与应用中,作者透过历代五行实录、整合与易经有关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扩大《易经》运用的领域。这是知易知书之评,颇见切肯。因为大部分的易学书籍都只为《易经》作出注释,鲜有对易学研究方法作出深入详细的探讨。除此之外,过去的外间著作都针对《易经》的哲学价值,但《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突破性地将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融合在一起,使易学变为一门变通的学问, 也是一种指导人有效地适应事物变化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这样的特色,与众不同;引起了读者的广泛传布和关注,成为一套书市很为抢手的易学新著。

 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世界的周易热,不但从注释疏解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在研究《周易》的哲学意义,尤其将《易经》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崭新的见地,诚如江国樑君在该书的提要中所叙: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其主干就是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但是,就《易学》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仍存在着引人瞩目的欠缺和弊病。如研究《易经》义理的多,象数的少,研究科学技术的更少,其实,这种数典忘祖的想象,是一种肤浅和粗疏的表现, 因为,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易经》中义理源于象数。另一种态势,导致研究《易经》庸俗化和功利化。很多人以预测学名义,如命相风水等五术与《周易》 科学相等同起来,造成混淆不清,令人是非莫辨。这样误导了许多人们视《易经》为迷信算命的老祖宗。据一报刊披露经过某省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某市经纬 周易预测部87正式挂牌算命营业,生意兴隆,每次收费最低价100元,单位收500元,算卦内容从个人生老病死,婚姻前途,直至企业兴衰、选址用人诸项,五花八门,无所不能。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是《周易》应用?还是有人打着周易旗号,向人们收取钱财?值得认真 地观察、思考和研究。所以,蒋凡先生的《易卦、算命与预测学》指出,《易》有算卦功能,这话不假,中华古人的《易》卦占筮,会有唯心迷信成分,在科学落后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变本加厉地发挥《易》卦算命功能,令人大惑不解。这是某些人在与自然及社会激烈竞争中,失去信心、无法把 握自己命运地一种可悲表现。

《易.系辞传》阐明《易》的四大功能,原文这样说的:《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显然,卜筮其占,属于《易》的一大功能。因为,从周易的科学主旨——推断吉凶,以卦象卦辞为表现形式,必须提升到 中华民族古人观察世界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宏观把握能力上来,从而提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阴阳变易的哲学逻辑学理论体系,从中领悟我们先辈创造《易》的精妙深邃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易文化”——包含阴阳五行,核心是变易。这样哲理思想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具有分析矛盾,解释世界的鲜活生命力。因为,《易经》这门大学问发韧于占筮活动江国樑君在《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详叙史况:古代占卜形式有几种类型。如原始的简单卜法有投石占、掷木占、茭杯等归为一类;龟卜、蓍筮归为一类;星占亦归为一类。但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算是兆、数、星。兆者,取兆纹于龟甲,由于卜辞记载简单, 还无法找出其中妙理所在。数者,取蓍数而应之。其代表就是《易卦》。由于卦数(或言卦气)蕴含有宇宙间万物之象数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所以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后来的《遁甲》、《六壬》《太乙》,以及《太玄经》《皇极经世》等,皆是这一派系的发展。星者,乃摄取天文星象以占吉凶。其代表作有《甘石星经》 《史记.天官书》《开元占经》《乙巳占》等。从此可知,星占者不但有一套占卜法术,更主要的,他们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天文知识和观测方法。否则,就无可奈何。因此,星占学中的宝贵天文遗产,应当值得正视,不要一概剔除。总之,我们对待《周易》应当力排其中的宗教迷信的色彩,至于那些罕见的朴素科学知识及社 会资料,尤其辩证法思想与潜在的科学理论等,都要全力研究,以古为今用,发扬光大。(页130,厦门鹭江出版社,1990年版)从此可知,古代《易》筮占 断阴阳吉凶,以六十四卦,象征了六十四种基本事物或范畴,用以概括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所谓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这指的是,天地乾坤,高低定位, 具力学之势能,而事物一旦改变了所处地位,神明变化,则化势能为动能,从而产生了对应事物的关系变化,各种力量相互碰撞和转化,因而运动中就有了吉凶悔吝的产生。人世间兼顾静态位势与运动变化两个方面,不动则已,一动则生吉凶悔吝。吉凶之道是客观存在,不仅在,也同时在人。诸葛亮一生谨慎为名,他 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是《隆中对》名句。他强调的天时人谋,正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阴阳八卦,属于大自然向人类反复呈现其千姿百态的形象,强烈地刺激人类的感知和启发人们的想象,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的模拟和抽象,这些天书(俗称鬼画符)变成了有意味的形式”——人类最初的 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推动了人类理解力的迅速提高和某种认知模式的形成,这便是卦象卦辞的来由,将神秘莫测的六十四卦,各个揭示出其文化要义。所以,江国樑君以义理源于象数的研究者基本看法入手,进行象数研究,推出《周易研究基础与方法》丛书一套,值得赞许。

《易》是观物取象,以物 象去穷理尽性至命,以立天道、地道、人道。然后,人们依据天地人的道理去办事,是从事实出发的,从物而观,取象为判断,属于唯物的,具有很高理性思维。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中抽象出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古代中华先祖,懂得万物联系,交感变化,运动发展,物极必反,生生之谓易的道理。从而认识到阴阳、天地、日月、男女、水火、刚柔、金木、泰否、吉凶、盛衰、进退、因果、动静、同异等之见的竝立贞一,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相转化,运动变化的道理。认识到事物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波浪起伏,螺旋发展,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周流反复的规律。《易》 中有归纳、分析、抽象,也有联想、演绎,思维形式发展到很高阶段。孙凯飞先生《中华文化和科技发展》强调观物取象,穷理尽性是抽象,是联想,也是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从易道去分析具体事物,运筹帷幄,办事处世,就是分析、演绎,从一般到个别。八卦就是高度归纳、抽象,由阴阳二卦代表易道最高概括。现在我们 认识到的辩证法规律,普遍联系,相互转化,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肯定否定等在《易经》中都可找到它的中国古代表述的形式。

于是,江国 樑君在《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引用潘雨廷先生的三古说颇具价值。上古,约二万年前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即伏羲氏到文王为代表人物,以卦象为主,非可 限于首乾、《序卦》等,当以象数为主。中古,公元前十一世纪到(-531——-497),即文王到孔子,以卦象二篇为主,非可限于二篇,以观象系辞为 主,不限于儒家之说。下古,(-551——-497)到(-53——19),即孔子到扬雄,以卦象二篇、《十翼》为主。非可限于《十翼》,以兼取象数理为主,可分可合,底得《易》学整体概念。在基本明确《周易》哲学产生的三古沿革之后,我们还得了解《周易》以后的《易》学发展大略,否则,就很难理解《易》学与哲学、《易》学与宗教、《易》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黄寿祺教授著《论易学之门庭》一文,辨析两汉以后《易》学史发展源流的纲要,指出象 数义理是其主干,其他流派则属枝附,并云治《易》者当从源溯流强干弱枝。此论实为精当。潘雨廷教授著《易学史简介》,亦云汉《易》” “宋《易》之两大派系,且谓近现代新萌生的科学《易》是一重要派别。两位均强调《易》学的源流派别,这是研究《周易》的一大关键。(页4

 显然,《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这一套丛书的面世,有一个厚积薄发的研究过程,其内容丰富、含量精博,涉猎广泛,选编有序,实属一项《易学》与时俱进的研究工程,展现了编著者研究的壮心和成绩的卓著,这义理源于象数的基本意旨,充分地多角度地得以明确的阐释和引证,很有说服力。既说明了江国樑君的学 《易》有家学渊源,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心得,夯实了完成巨项《周易》研究的基础,也显现了江国樑君的学《易》有一个转益多师的收获。因此,从象数入手,阐述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哲学之源,在相当历史阶段代表着中华文化前进方向的巨著,其匠心良苦,尤其《周易》原理,确在象数,然当深入理 解观象系辞制器尚象之旨,今当尽力说明象数之理以减少其神秘感。潘雨廷教授语)从《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出版,至《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一套丛书行世,历时十五年。厚积确有一个充裕时间的拓展空间,悉心研究,致力著述,推出斐然成绩。究其诸多因素,济成编著,最值得令人启迪的是:一,广泛浏 览群书,从中不断开拓思路。如春秋至东汉王弼扫象告一段落,解易基本以象为主。然而解象的方法不同,就出现很多易解不能以象明。因此,就有虞翻的卦 变法解易而告成诸多附会。当然,取而代之的是王弼的得意忘象说事,以及后来的宋人程颢、程颐的义理说事,这样言者,历经唐李鼎祚后日衰, 一直到了清末尚秉和先生在研究《易林》过程中,发现诸多逸象,解决了许多无象之辞。《周易尚氏学》成为较完整的一部以象解易的巨作。尚氏采用 的方法是:内外卦象、互象、对象、正反象、半象、大象等,运用百二十余象,验证了《左传》《国语》的占象,《逸周书.时训》的准象、《周易》的卦象。确是 一大贡献。这些书载,或全录,或选录,或择要介绍,或注以述评,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誉为百科全书。至于各类五行的名著佳篇,都有遴选入编,亦称广泛汲 取,形成林林总总,门类齐全的读易要本。二,致力征集资料,尤其若干不为人们关注或鲜为人知的古籍。如扬雄《太玄经》,经潘雨廷教授的启示,获知其中数理 乃发于《易》之参天两地而倚数,其则参于三古事,其事则和于礼乐而作《周易表解》,从而明确象数的科学性。这类较为冷僻而十分重要 的资料获得,便努力寻觅原本,加以述评,结合介绍了潘雨廷教授的成果。诸如此类的征集和拥有资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艰辛的研究工程。三,选定课题著说,如新太极学说中,其核心内容是——说。这作为哲学命题,可包括阴阳说、参天两地说、五运六气说、时候说、虚实说、以及易与神、时与空、道与理等。若 作为物质观念而言,即有变、数、图、形。这些思考而撰成多篇论文,即言宇宙总体理论,较见独特的贡献。四,交流研究成果,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学术活动。许多《周易》研究者聚会一堂,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有益于《周易》研究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活跃,集思广益,通报信息;也有益于丰富若干个人研究课题的内 容,增添与时俱进的色彩。许多资料也就在交流过程得以补充,许多论证也就在彼此阐述中得以匡正和充实。国际周易研究会议也好,国内各地相关学术交流也好,都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济成了丛书系列的刊行,功不可没。

那么,《易学研究基础与方法》丛书一套十二册的特色是什么呢?从个人阅读的印象而言,有三个方面值得荐介的,就是:一,新;二,全;三,达。略述如下:

新。这是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易林新书,确有其崭新的内容和体式。从丛书内容而言,包含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内容,以体现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其模式是:

说明:该图为点、体、旋的模式。

这 样,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周易》发展亦在与时俱进,充实和丰富这门大学问。编著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确显新颖和独特。同时,挑选具有代表性典籍,让读者最能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易学发展轨迹,其中则以”“”“”“为重点介绍,启发和指引读者自我览读和体会,堪称极好的资料。如宋杨万里《诚斋易传》便是以史证易研究法的代表。蛊卦,认真校对清道光本,发现其文亡而母存乎句,字之讹:则君非大有为这生句,清道光本是之 讹。此类小例,表现编选的认真和负责,决不草率照搬传世的一本而传讹。又如尚秉和先生《焦氏易林注》,保留《易林》原文,让人们了解古代象数的内容, 也能明白尚先生的取象法。同时,也指出先生的三点欠缺和遗漏,确有崭新的见地。从而言,以述而不作,选编《历代五行实录》《清史稿灾异 志》等,便是佐证,因为,大量史书记载选录,客观地为读者提供寻常难以可见的史料,以史证,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和评述,留有广阔的思考天地。从而言,以作而有述,撰写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既有充分例证,又有独创见解,很有功力。如《宗教文化研究的方法》这一章,列节为《周易参同禅学研究法》,分述《陈德述教授综述〈周易禅解〉》《智旭论周易禅解,以禅诱儒》《禅解乾坤二卦》;列节为《詹石窗教授的易学与道教文化研 究》,分述《关于易学研究状况德回顾》《易学与道教文化之关系通说》《易学与道教文化相关研究的原则》等,撰作中以充分介绍各家佛道解的观点和方法 过程,也引述各家著作的原文为证,客观而又公允地进行求实地评说,分析入理,议论有据,很有说服力。又如《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尚氏学〉与〈易林〉》撰作尚 先生的生平业绩和同时,引用于省吾先生在《周易尚氏学.序言》全文,提供客观评价的证据,让读者不必费时翻阅其不易寻找的原文,十分方便,也是一例。

 全。这是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易林新书重要核心。丛书以著作和编述的概全列为与众不同的特色,最受读者欢迎。所谓一套在手,统览全貌的赞许,一点 也不夸饰。已面世十余册述,展示了《周易》理论研究为主导,以阴阳五行的自然体系为基准,昭揭天地人三才之道,广征与之相关的社会规律和自然法 则的代表性内容,力求体现易学应用学的全貌。丛书涉及社会学方面的有《尚书》《国语》《管子》《吕氏春秋》及董仲舒等儒家学说的研究;道教名集、心经、创世纪等为代表的宗教科学的研究。在自然法则方面,有术家五行(主要侧重于试图探索天地人三才的相应与感应的规律);医家、田家五行(主要侧重于生命 学);兵家五行(主要侧重于研究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规律及其运用的智慧与技巧)等,很见齐全。至于撰作专介现代易学专家的贡献,包括尚秉和、黄寿祺、潘雨廷、诸位长者的研究成果,也兼顾詹石窗等年富力强的后秀的研究成果,亦见其全。

达。这是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易林新书的表达方式,以简明语言,择要记述,令人通俗易懂,力避繁杂的介绍和拖沓的文字,接近读者阅读。这样,让人们能够充分学习和理解《周易》,研究和思考《周易》,应用和 驾驭《周易》的技巧和方法。因此,丛书着意列举天地人三才的基本概念,以及周期性和突变性的变化法则。如表达阴阳五行的运化模式,有简单的阴阳五行 生克制化,如金克木,金生水,金克木遇火受制,便是简明的一例。也有复杂的运化,如北斗星五行生化;五星五行生化;地理的气,山水的五行生化;物性 的五行生化;人的五行生化等,以自己寻常的语言表述出令人生趣的话题,极好接受。丛书为了让研究者思考和理解宇宙总体理论生命学以及开发智慧的 一些必须掌握的方法,即万物与象数,说得明明白白,决不故弄玄虚,越解越神秘。达,作为编著的文字水平的特色,有助于贴近了读者,也有助于丛书的 广布。

甲申岁暮,匆作于闽都安康书屋

本文作者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