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阳山古南岳宫

 自问心如何 2011-04-11
 据载,南岳始封云阳山。《湖南通志?名胜》载:湘水之东,名山曰云阳。上有神仙窟宅,瑞气盘郁。《水经注》称:云阳多异云。明嘉靖版《茶陵州志》卷下载:云阳山唐初曾封为南岳。内史刘晏如郡奏曰:虽甚灵异,峭绝莫俦。奈何西峡峻险,水石潺岩,虽禹凿龙门,莫能并其高峻;秦开牛径,未足比其幽深。切虑艅艎莫济。遂乃罢封。虽然罢封,但从此云阳山有了古南岳之称。   云阳山封为南岳民间传说:南岳圣帝为建南岳宫,云游四方,考察了南方的很多名山,都不中意,唯独对风景秀丽、山水灵异的云阳山情有独钟。于是,他坐在紫微峰数山峰,看有没有七十二座山峰,给七十二地煞星安神定位,保佑四方平安。云阳山本有七十二座山峰,可是他忘记把坐在屁股下的紫微峰数进去。所以,他数来数去,只有七十一座峰。南岳圣帝很遗憾,只好另选衡山建造南岳宫。后来,观音菩萨赴南岳宫落成庆典宴会时,听到南岳圣帝提起云阳山选址建造宫殿一事,特地绕道到云阳山游览。发现南岳圣帝忘记数坐在屁股下的紫微峰,才把七十二峰数成了七十一峰。观音返回衡山,告诉南岳圣帝。南岳圣帝后悔莫及,命众神在云阳山建造避暑行宫,每年农历六、七月,便来云阳山避暑。

  云阳古南岳文化源远流长。唐代建云阳山寺,宋淳熙年间改建为云阳观,宋末又改建为紫微书院,明代改建为云阳仙,奉祀南岳圣帝,湘赣边界10多个县,乃至在广东韶关、浙江温州、福建长汀的一些信众中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习俗。

  云阳山与衡山一样,主祀南岳圣帝,但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却有别于衡山,形成了独特的云阳古岳文化。如农历五月、七月最后一个晚上的迎、送南岳圣驾的庙会,庙会中的烛光迎、送驾和祈祷的形式,草龙游山舞火龙、跳原始气氛浓郁的祈丰舞等民俗活动,除了祭祀南岳神,还融进了神农崇拜的文化内涵。



七绝  云阳山

 

七绝 <wbr> <wbr>云阳山

古南岳宫

 

千年紫气井冈魂,

古岳云阳道观深。

又谒老君思自远,

当年孔子挽牛绳。

 

注:茶陵云阳山系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与茶陵县城连为一体。云阳山 又是炎黄故邑,为炎帝神农氏的主要活动地。更是南岳初封之地,素有“古南岳”之称。自南北朝始,历为道、佛两教的洞天福地。据道家传说,每年农历六、七 月,南岳圣帝在云阳山避暑,民间因此形成“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习俗。自古以来云阳山书院云集,成为儒家士子读书悟道的灵山,茶陵历史上进士 127人,明清还出了四大学士。宋代诗人黄庭坚、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都留下许多有关云阳山的名篇佳 作。2009年6月25日,湖南省第二届道文化节在云阳山古南岳宫举办。


七绝 <wbr> <wbr>云阳山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云阳山主要景点

1、云阳山道观(古南岳宫)

始建于南北朝。宋淳熙十年(1183),改建为云阳仙道观,开山道祖是陈善宗。南宋末,改建为紫微书院。明代先后改为云阳寺、旌忠书院、云阳仙道观。此后一直是云阳仙道观。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破四旧运动中,神像被捣毁殆尽。1989年,修复了古南岳宫、慈航殿、三官殿和山门牌坊等部分建筑。2006年,按照明、清时的形制,重建原有的宫、殿。

云阳仙历经千多年沧桑,时为佛寺、时为道观、时为书院。尽管如此,都设南岳宫,主祀南岳圣帝。让南岳圣帝与佛祖、道祖同受一炉香,甚至与孔圣人同受人们朝拜,相安无事,和谐共处。形成云阳山一个奇物的文化现象。其所以佛教道教儒家都看中了这块地盘,将此视为风水宝地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块地盘是云阳山灵脉郁结之处。民间则认为,南岳圣帝因为看中了这块地盘,所以在这里建造南岳宫,人们认为圣帝看中的地方肯定有灵气。这块地盘三面环山,背面的山较高,左右两山较低,像一张朝东摆放的靠背椅民间传说把这靠背椅渲染得神乎其神。说这里原来没有后面的山和左、右的山环抱。后来,偷偷下凡到云阳山天鹅湖洗澡的仙女,见南岳宫建在峰下,洗澡不便,于是扔下三坨湿泥巴,变成了山,遮挡视线。

于是,云阳仙道观又有了几分仙气

云阳仙古南岳宫后左侧有五雷池、试剑岩、观音岩、一线天4个岩泉景点。这4个景点连为一体,各逞风采。

2、白云寺

白云寺原名白云庵,民间称之为白云仙。元代及元代以前原是个默默无闻的山野小庵,到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声名鹊起,香火兴旺。原因是曾任云南镇守使的段文看中了这块地盘。段文,字思丰,朱元璋鼎天下后,时任茶陵卫千户的段文被征调云南戍守,屡建战功,授明德将军,洪武十九年(1586)晋升武德将军。据说段文年青时,有一次登微峰途经白云庵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只见紫微峰山腰崩裂,露出一个巨石,象威武的将军屹立山腰。茶陵民间流传一句话:云阳山笑,将军出。茶陵方言把山崩裂说成

段文受到惊吓,不知是祸是福,便进白云庵抽了一签。和尚见他抽的是上上签,连连祝贺:恭喜恭喜:云阳山笑将军出这句话要在你身上应验了。他听了和尚讲的这番话,还是不太相信。和尚说,紫微峰是云阳山的灵峰,白云庵座落在紫微峰下,是灵峰的基座。在这里遇见云阳山笑,是会应验的。段文从此有个想法,若有出头之日,一定要重建白云寺。

洪武二十年(1387),段文解甲归田后,捐银三千两,重建白云寺,劝捐庙产田400多亩。白云寺从此红火起来,僧侣最多时有两百多人。现在的白云寺是1992年、2008年按原有形制分期修复的。

白云寺前的野生茶古代很有名,称为白云茶,是寺僧饮用和招待香客用的茶茗。

3、紫微峰、祈丰台

紫微峰海拔864.7米,是云阳山第二高峰。峰巅崖壁险峻,奇岩怪石嶙峋,如蹲如立、若跃若腾,峰侧岩柱林立。徐客霞在《楚游日记》一文描述紫微峰:石崖高穹,峰笋离立。

紫微峰是最佳的观景点,素有一峰观三县之说。东观茶陵县城,南眺安仁熊耳山,北望攸县。登峰远眺,层峰叠嶂,耸碧拥翠,势若绿潮奔涌,尽呈眼底。如遇雨过初晴,群峰如洗,格外秀润,半露云海之上的秀峰,如座座蓬莱仙岛。清代诗人谭兆鸿《紫微峰》(集唐句)把紫微翠景观描写得十分壮观:俯视但一气,诸峰尽觉低。阴阳割昏晓,残雨隔虹霓。石磴平黄陆,层浪枕碧溪。更起天路近,客到与云齐。

远望东方,茶陵八景之首的洣水环流景观历历在目——洣水好似从蓝天飘逸而下的银绸,汇文江、茶水,半抱茶陵城,流经云阳山洪山庙峡谷,悠悠北去。因文江、茶水两条支流有时略带浑黄,因此形成金线吊葫芦的奇观。夜幕降临,山城华灯竞放,与环城的米水、与灿烂星空交相辉映,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有的诗人把此时此景中的茶陵比作水晶宫嵑嵑云阳第一峰,翠微满眼玉玲珑。洣水南来西复东,北流宛转与环同,鄂王城在水晶宫。(岳飞曾驻兵茶陵城,所以称茶陵城为鄂王城)。

紫微峰又是一处观日出的好地方。清晨,云海茫茫,势若涌潮,红日喷落而出,云蒸霞染,似乎举手可掬。使人走进日照紫微云拂槛,潮奔石磴霞染衣的意境。明代诗人罗懋赞美紫微晓日日上扶桑海气红,紫微朝爽出鸿濛。王矞瑶飞瀑泉声脆,翡翠凝寒树影重。鸦带曙烟来旷野,雁拖秋色过晴空。八弦洞彻清虚处,仿佛蓬莱第一峰。不少游客为了在紫微看日出,先一天便登峰野餐、夜宿,一睹紫微日出为快。

紫微峰是云阳山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正阳峰(海拔963.2米)。紫微峰虽不是云阳山的第一高峰,但是因为它雄奇挺拔,风光秀美,所以名气很大,称之为嵑嵑云阳第一峰。除此之外,就是它的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每块岩石、每处石窟,甚至山形山貌都融合了浓厚的文化元素,都附载着神奇的故事。


七绝 <wbr> <wbr>云阳山

武当功夫

七绝 <wbr> <wbr>云阳山

颂唱《道德经》


七绝 <wbr> <wbr>云阳山

道长在摄像

2009年625日,我省第二届道文化节开幕式在茶陵县云阳山古南岳宫景区蓬莱阁广场举行。文化节期间,将在炎陵县举行首次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活动。本次道文化节暨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活动,主旨为弘道祭祖、祈福和谐,有道文化节开幕式、道文化讲座和公祭炎帝三大主题活动。届时,来自港澳台及新加坡约10个道教组织和国内近20个省(区、市)道教协会的代表,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将应邀出席。预计参加活动总人数达3000人,其中道教界人士2000人。


此次活动由省道教协会和株洲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云阳山位于茶陵县城西2.5km,为茶陵县境内最高峰,是茶陵县主要风景区。为湘东名山,它的雄姿秀色,独具特色仅次于南岳衡山,并且每年7月去南岳进香的香客有先到云阳山朝拜的习惯,所以云阳山又有小南岳之称。登山远望,整个县城如在青山环抱之中,晴天时在蓝天白云辉映下,青出如黛,风光明丽;阴雨有雾时,山影飘渺迷离,有如雾中浮岛。云阳山山体起伏连绵,主要有7座高峰,植被完整。云阳山的南麓,呈现出明显的峰丛洼地型岩溶地貌,峰丛间有具典型性的溶蚀漏斗,洼地中有竖井,地下有集中渗透通道,暗河发育庞大。有景色奇好的溶洞群。云阳山的人文景观主要为寺院庙观,山脚、山腰、山顶都有分布。云阳山的植被主要由人工栽植的松林构成,覆盖率高,保存完整。从山脚起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山路盘旋而上,路面宽约3m,可达山顶。
 

  云阳山地貌多样,林木繁茂。方圆七十余里,层峰蟠峦、丹崖翠壁、奇岩异石、深涧奇洞、飞瀑鸣泉,随处可见,构成一道道千姿百态的特色景观。

  云阳山集秀、幽、雄、奇、险之美于一山,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这里,有紫微叠翠之秀润雄浑,有云阳仙之幽深灵异,有老君岩之神奇,有灵龟谷之峻险,还有罗汉洞峡谷之世外桃源仙境,彩虹瀑布之浪漫……一道道蓊郁葱茏的森林景观,向人们呈现出草木滋繁、鸟兽相呼、自然驯狎的生态和谐乐园。

  云阳山文化源远流长。古籍的记载,文人的咏叹和民间传说,使云阳山的峰、岩、洞、泉、瀑都飘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自然与人文相融,使云阳山水更加灵动,更具魅力。

  云阳山有云阳仙、紫云寺、赤松山(神农故封)、天鹅 湖等四大景区 处景点,有樟木冲,汲秀园、半山亭、旺水沟等三个游乐、休闲景区,有云阳广场综合景区一个。已初步开发、开放云阳仙、紫云寺、赤松山(神农故封)等三大景区个景点。

  云阳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时换景变,丰富多彩。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看日出、冬赏雪景,赏心悦目。

  云阳山耸立在一望平畴之中,显得格外巍峨挺拔。山上林木蓊郁葱茏,草木滋繁,鸟兽相呼,自然相狎”①。它的东麓却是地势乎缓的河谷平原和丘冈地,洣水汇沔水、欧水、文水、茶水,穿过云阳洪山庙峡谷,北去攸县、衡东,汇入湘江。古代贯穿茶陵东西、南北的两条驿道分别从东麓、北麓近山而过。自古以来,这块丘盆地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稠密。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南宋绍定四年(1231),先后在这里的洣水北岸、南岸筑金州城、茶陵城为县(州)城池,其中茶陵城至今仍是县城所在地。

  由于云阳山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因此自古引人注目。

  史前的先民首先看中了这块土地。这里为先民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山下可以种五谷、圈养牲畜,山中可以狩猎,还可以尝百草、采药。无疑是首选的栖息地,位于东麓的独岭坳大溪文化遗址就是一个例证。在这处遗址,经考古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人类文明遗存。遗存有陶罐盛装的稻粒和鱼、兽骨及石器等生产工具,留下了人类社会从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时期的痕迹。

  佛道两家看中了云阳山的幽深、清静。山下田畴相连、村舍相望。 世外清境与人间近在尺咫,有山下人间为依托生活有保障。因为佛徒道众虽然看破红尘,但还得食人间烟火,云阳山正是他们既可以避世,可以隐居的福地,又是有生活来源的宝地。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欣赏云阳山的峰岩之美、林泉之幽。这里,近邻县城,却远离尘嚣,世外桃源人间烟火相通。这正是他们排遣奔竞中的郁闷、发思古之幽情的理想游憩地。

  云阳山与人类文明活动密切相关,源远流长,积蕴了深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湘东文化名山。北宋官修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古迹》即有云阳山的记载。此外,《史略循蜚》、《水经注》、《汉学堂丛书》、《汉唐地理类钞》、《皇甫记》、明《一统志》、《湖南通志》等古籍关于云阳山的记载更为详细。这些记载主要是关于云阳山为云阳氏故封神农故封古南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株洲网讯(伍海涛)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是云阳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阳山紧邻茶陵县城。史志载: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只因洣水河不能通航大船,不便朝拜,所以后来封衡山。但历代道佛教两家仍谓之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福地,故云阳山有古南岳之美称。也有民间传说称,南岳圣帝——神农氏,在云阳山选址建南岳宫时,因漏数自己所坐山峰,把七十二峰数成七十一峰,不足镇住七十二地煞星数,遂改衡山为南岳。但他仍眷恋云阳山的山水灵气和秀丽风景,就在云阳山建造了避暑行宫(今古南岳),传说每年农历的六、七月便来到茶陵云阳山避暑。神农氏和神农族人当年来这里祭天祈丰,造福一方,逐渐形成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习俗。因此,每年农历五月三十日、七月三十日,云阳山都要举行盛大的迎送架庙会。

  迎送南岳圣帝活动主要是道教法会、民间的祈丰舞火龙舞和香客朝拜等形式。仪式当中,烛光香火互相辉映,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怀着各自的心愿,上山敬香,向南岳圣帝祈福、许愿,络绎不绝。法会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虔诚的香客留宿在道观内外,好在六月初一清早上第一炷香。

  云阳山南岳宫庙会,是民间信仰与道教信仰融为一体的文化现象,道教把南岳圣帝请进殿堂,朴素的民俗活动使南岳圣帝从道观的殿堂回到民间。这几年,庙会规模声势浩大,香火期朝拜的人数不下10万,场面蔚为壮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