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气”是什么?

 yanj706 2011-04-12

中医的“气”是什么?

医药 2007-09-28 10:46:54 阅读318 评论12   字号: 订阅

  摘要 本文论证了中医的“气”就是真实的空气或氧气。把中医的“气”理解为真实的空气或氧气,不但能正确理解中医理论,把中医推向全世界,而且也能圆满地解释其他各种中医理论和摆脱中医理论的玄虚,使中医现代化。

 “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气血”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人靠吸进的“气”生存,没有呼吸,也就没有生命。认为吸进的气是和血一起循环周身,维持生命。因此把气血组成一个词使用,并认为气血对人体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并有“肺主气”的理论,也就是肺是气之源。

1、历代中医学家对“气”的认识别

1.1、《内经》对气的认识

《内经》对气就有详尽论述。《内经》脉度等有“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环之无端,……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并认为“气血”对人体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并有“肺主气”的理论。认为肺吸进的气是与血一起循环周身,维持生命。《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血气正平,长有天命”。《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以并,病形乃成”。指出气血失调是人体患病的基本原因,也是导致阴阳失调,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都说明了气血的重要性。按现代科学的观点就是红血球吸附氧气随血液流至全身,所以气血就是富氧血液。

1.2、清.唐容川《血证论》对气的认识

“气血”不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清.唐容川的《血证论》开篇就说:“人之一身, 不外阴阳, 而阴阳二字, 即是水火, 水火二字, 即是气血……气着于物, 复还为水……上交于肺, 是为呼吸, 五脏六腑, 息以相吹, 止此一气而已……”。就清楚的说明,人之一身就是气和血。气着于物,复还为水,显然是氧气。上交于肺,是为呼吸,肺开窍于鼻, 主呼吸, 为气之总司,显然“气“就是鼻吸进的空气。这就把气解释得最清楚也没有了。

 1.3、金元中医学家张从正对气的认识

金元中医学家张从正提出“百病皆生于气”。所以中医可以不讲阴阳,不讲水火,只研究“气血”就够了。

1.4 、张景岳对气的认识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下中说:“盖人生所贵, 惟斯气耳, 而出入之权在呼吸, 斯气数之宝藏也。”

 2、从现代科学看中医的“气”

人可以二三十天不吃饭,五六天不喝水,但不能五分钟不呼吸,证明了“气”对生命的重要。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吸入0.5升氧气,当大气氧含量低于15%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这就是气的重要性。科学家已发现并指出:“一切疾病,都是因为人体细胞缺氧所致”。现代医学重视心脏,而忽视了肺。实际上肺与心脏一样重要。

现已发现,尽管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但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相同的,即能量代谢障碍。机体在正常有氧情况下,一个葡萄糖经过三羧循环,能生成38个ATP(高能的三磷酸腺甙)分子;而在缺氧情况下,仅能生成2分子ATP;同时生成大量的乳酸,破坏了机体的酸碱平衡,使平滑肌痉挛,微循环障碍,细胞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和能衰竭。这就清楚的表明,人体气血的“气“就是大气,也就是氧气。

 3、现代中医对“气”的解释

“气”是什么?即使在最早的原始社会或弱智的人都知道的东西,可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现代的中医学通过修正、发挥或篡改,把“气”搞得玄虚了。有的把气解释为,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强活力的精微物质[1]。有的则认为,中医里的“气”不是气(air)了。例如《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对“气血”的翻译就说明了这一点[2]。其中把“气血”的“气”音译为汉语拼音的“Qi”,把“气血”译为汉语拼音加英文的“qi blood”,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这样的翻译怎能使中医走向世界?。

实际上中医的“气血”可狭义的直译为air-blood。其中的气就是肺主气的气,也就是吸进的大气,更进一步可理解为氧气。“气血”就是“气”和“血”,可认为是含有氧气的血液。气滞(虚)血瘀就是高粘血症,高外周阻力,低循环血量及微循环时间延长,也就是氧气和能量供应不足。现代研究证明,气虚患者能量代谢障碍已在体内呈现,因此“气”是推动物质运行的动力或能量[3]。没有氧气当然就没有能量和动力。所以“气血”也可广义的意译为power-blood;英文Power一词具有“能力、力量、动力、供以动力、使---有力量”的意思。

4、从补气药黄芪看中医的“气”

既然中医的“气”就是空气,更正确的说是氧气。那末中医的“补气”和“补气药”等又如何理解解释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补气”应理解为促进心肺功能健康的一种办法和措施,因此补气药就是促进心肺功能健康的一类药物。只有心肺功能健康了,气不缺少了,不再“气虚”了,身体也就健康了。从现代的科学看,造成“气虚”的原因是心肺功能不好,心血管功能不好,有微循环障碍。按中医的观点就是有气滞血瘀,气滞气虚的最后结果是能量不足。因为机体在正常有氧情况下,一个葡萄糖经过三羧循环,能生成38个ATP(高能的三磷酸腺甙)分子;而在缺氧情况下,仅能生成2分子ATP;同时生成大量的乳酸,破坏了机体的酸碱平衡,使平滑肌痉挛,微循环障碍,细胞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和能衰竭。所以就出现精神萎靡、倦怠、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抵抗力下降等气虚症状。

以下以最重要的补气药黄芪为例说明补气和补气药的作用。

黄芪为传统补气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与血管有关的疾病。目前人们研究最多的黄芪成分主要包括黄芪多糖、皂苷、黄酮类化合物。黄芪具有耐缺氧、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等作用。

黄芪通过防止内皮细胞凋亡、改变血管通透性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黄芪甲苷能够抑制组胺引起的脑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单味黄芪及配伍能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速率,改善结缔组织增生和血管硬化,增加血管弹性,提高供血量,从而使衰老机体的动脉硬化症状得到改善。

黄芪可提高心绞痛患者SOD活性,降低其血液中过氧化脂质含量。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细胞数显著降低,而SOD明显升高,从而逆转心肌梗死。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内皮素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

黄芪通过调整细胞间的粘附性、降低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改变血液流变学。黄芪通脉合剂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较好,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等作用。黄芪能通过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微血管数量等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现,治疗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增大;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

黄芪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黄芪冻干粉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黄芪注射液对痔瘘术后创面修复有促进作用,可加速毛细血管再生。

黄芪具有如此多的心血管方面的优良作用,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补气药。其他补气药可能没有如此全面,有些补气药也可能由于研究不够没有发现。只要具有以上的一种或几种作用的中药就可以看作是补气药,具有补气作用。

 结语

从上可知,中医的“气”就是真实的空气或氧气。把中医的“气”理解为真实的空气或氧气,不但能正确理解中医理论,把中医推向全世界,而且也能圆满地解释其他各种中医理论和摆脱中医理论的玄虚,使中医现代化。

 参考资料

[1], 印会河等编《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年:54-58。

[2],谢竹藩编《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