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静夜思》应该知道的一个事实

 馆僧 2011-04-12

读《静夜思》应该知道的一个事实

丁启阵

 

天下文章都是写给中等水平的人们看的。因为,天才不需要看,蠢才看不懂。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难移也。

天才们有一种貌似高妙的论调:因为“诗无达诂”,所以像李白《静夜思》这样的诗歌,怎么样理解都是可以的。谁若是觉得应该如何如何理解才更好,谁就是迂腐,就是焚琴煮鹤,很煞风景的。

没办法,我已经迂腐成性,不惑之年还净干些焚琴煮鹤的事情。因此,我郑重提示:天才的朋友们,请珍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就此打住,不必往下看了。

 

关于李白《静夜思》,我已经写过多篇文字,想说的话差不多都已经说过了。这里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应该知道的事实:《静夜思》不是谪仙人李白从外星球带来的文思诗意写成的,而是在几首前人同类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提炼写成的。可以说,这是一首模仿之作。

在李白之前,已经有好几首跟《静夜思》非常相似的诗歌。他乡、秋夜、明月、床帏等环境景物,不眠、起身、望月、思乡等思绪情节,都已经较为完整地出现了。可以肯定,李白是读过这些作品的。理由有二:一是这些诗歌都非常有名,二是李白对前人诗歌尤其是乐府民歌相当熟悉,他有不少作品都是前朝民歌的拟作。因此,我们阅读这一首作品,就应该参照、结合李白之前这些同类作品进行理解。前人的作品因其不如李白《静夜思》凝练,有些诗句具有表意更加明确、清晰的特点,很适合用来做参考。

据我所知,至少有如下三首诗歌是李白写《静夜思》的蓝本: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丕《杂诗二首》之一)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朝乐府民歌《秋歌》)

李白《静夜思》跟这几首作品之间,无论是情感,情节,还是语言,一脉相承的关系都十分清楚。

综合以上三首诗歌,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诗意”:

 

★诗人最初是躺在普通眠床上的。“罗床帏”、“忧愁不能寐”、“展转不能寐”可证。

★当时正是深秋时节,天气已凉。“揽衣”、“烈烈北风”、“披衣”可证。

★诗人是因为悲秋,心中忧愁,不能入睡,起床徘徊。“忧愁不能寐”可证。

★诗人所在房间是有窗户的,并且,月光可以透过窗户照射进房间。“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秋风入窗里”可证。

★诗人起床后,披上衣裳,曾经到屋外徘徊。“出户独彷徨”、“ 引领还入房”可证。

 

很显然,什么“床”是马扎,是井栏,都是无稽之谈。我也坚信,李白的行为不会怪异到在北风烈烈的深秋时节、深夜时分,坐在马扎上或者在井栏边纳凉!

 

另外,有人在得知《静夜思》较早版本的第一、第三两句分别是“床前看月光”和“举头望山月”后,便对当今流行的版本大加诋毁。这种行为,也是很令人费解的。无论是从诗意,还是从语言上说,经明清人修改、现今流行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都更胜一筹。

如果人们不满意现今流行的版本,是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和维护。我认为,其情可原,其理不通。李白的诗歌,由于他本人生前漫不经心,不注意保存和校对,他的诗集中有很多作品,真伪难辨。收在集中的作品,有不少是经过他人篡改的。此外,古代诗歌,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修改,有版本的不同,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很难说,后人修改的,就一定不如原作好。小说名著《水浒传》,就是越改越好的一个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