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前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五个尺度问题的思考(2006-05-25 )

 清凉书坊 2011-04-13
山西省晋城市工商局局长 吕惠兰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正面临着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剖析以往存在的问题,不断拓展执法广度,推进执法深度,从而全面促进市场监管到位。探讨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作为经济警察的工商部门的实际状况,冷静地分析审视社会对工商部门反映的问题,当前主要包括五大热点:一是科学监管的尺度问题;二是履职能力的尺度问题;三是执法到位的尺度问题;四是执法能效的尺度问题;五是执法底线的尺度问题。围绕解决五个方面的尺度问题,要从五个方面着力,才能促进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这只手硬起来,使我们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毫不懈怠,真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把握科学监管的尺度,确保工商执法畅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问题是当前影响监管执法水平的最直接因素,工商部门必须把握好监管执法的尺度,理清市场监管思路,主动转换观念,才能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保障工商执法畅通无阻。一是处理好监管执法与发展的关系。监管执法是工作的手段,促进发展是工作的根本目的。要实现监管执法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不能孤立强调监管,脱离了发展;也不能监管手软,滞后于发展;更不能为处罚而监管,从而危害了发展。必须把握好监管执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地抓监管执法。二是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严格执法是工商工作的核心要求,热情服务是工商工作的本质体现。热情服务要以严格执法为原则,严格执法要由热情服务来促进。坚决纠正严格执法、淡化服务和热情服务、放松监管两种倾向,在热情服务中做到严格执法,在严格执法中凸显人性化服务,使法律的严肃性与服务行为的亲民性和谐统一于执法行为之中。
       二、把握履职能力的尺度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新形势下工商工作的根本。工商部门执法工作综合性很强,要高质量地完成执法任务,不仅要求执法人员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但事实上目前的一线执法队伍中,执法人员干部的知识层次、业务技能、执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深入的掌握,就有些办案能手与新时期市场监管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整体上不愿不敢开拓执法办案新领域,满足于一般性的案件。在执法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我们基层一些执法人员在办案中,为单纯追求办案罚款指标,乱罚款,乱拉赞助,方法粗暴,态度蛮横,招致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执法相对人的不满和抵触,形成上访、告状,影响工商人员执法形象,损害工商部门信用。在这方面,用履职能力的尺度量一量,关键还是人员素质和工作方法问题,放松了执法人员的管理。因此,必须抓教育,全方位地提高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纪律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着力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二是提高业务素质。解决专业水平不高和办案能力差的问题,着力提高全员依法监管、依法办案和现代化监管的能力,树立执法权威。三是提高作风素质。要增强执法责任,改进执法作风,切实树立起亲民型的执法形象,杜绝“摧残性”的执法方式。四是加强队伍教育整顿。通过重点查纠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敢于亮“黄牌”,严肃执法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使不作为、乱作为有一个有效的处置。
         三、把握监管到位的尺度,强化考评奖惩机制。
        监管执法的到位有赖于科学合理的管理,评判“干的怎么样”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难点。在此过程中,工商部门主要是推行了执法责任制和考核评议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地区考评奖惩机制松紧不一,有的发现问题后不敢真落实,甚至找各种客观理由推脱责任,责任落实不到位,形不成强有力的约束力。实现职能到位,必须把执法责任、目标贯穿于工作始终,推行行政执法年终考核和平时动态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网上考评系统,加大对干部的评议考核力度;必须全方位构筑责任追究的有效平台,规范执法责任机制,严格奖优罚劣的保障机制,以铁的手腕奖优罚劣。从而全面地增强干部责任意识,有效地促使监管执法“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转变,让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办其事的执法人员“下课”,坚决扭转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
       四、把握发挥效能的尺度,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工商部门工作的尺度要追求最大的能效,在现实条件下,发挥好最大能效,必须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执法环境的好坏决定了执法的难易程度,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这里既有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和要求,希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也有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不理解和指责,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加大监管力度必须创造一个大力支持、社会协作的执法环境,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一是要建立工商部门与地方党政部门的衔接机制。在强化“条管”意识,维护行政执法的统一的同时,工商部门要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善于把我们部门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好,把部门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二是要建立工商部门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衔接机制。我们工商部门的行政行为要接受司法监督,我们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时还需要司法权力协助强制执行,一些重大案件还需要部门间的联合行动。三是建立工商部门与财政、质监、药监、物价、审计等管理机关的衔接机制。打破互不干涉的格局,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优势,促进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四是建立工商部门内部的衔接机制。既要落实辖区负责责任制,又要落实整体联动的各项措施。从而营造出内和外顺的监管执法环境。
      五、把握坚守底线的尺度,建设一支人民放心的市场监管队伍。
      工商部门要树立底线意识,始终坚守公正执法、廉洁执法,依法行政。我们既不能随意执法,又要防止放弃职责,有案不办,无所作为;既要做到严格执法,又要防止简单随意,滥施处罚,宽严失度;既要做到公平执法,又要防止避重就轻,避亲就疏,避生就熟;既要做到公正执法,又要防止利益挂帅,以罚代法,为罚而法。要继续推行执法公开,实施阳光作业,筑牢防线,促进清正廉洁,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经济卫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