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常见鱼病的病因及解决方法!

 liu19an19 2011-04-13
二、症状:头部有穿孔。多发生在七彩、龙等大、中型鱼。
原因:穿孔病或归因于结核。 补救办法:检查营养和饲养条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甲硝达唑治疗(灭滴灵)。这是一个慢得慢治的病,预防的办法就是饮食的营养要平衡,最好是训练鱼吃饲料或汗堡,惭愧我个人的训食很不成功,补救办法是将买来的速冻红虫解冻,用胡罗卜素,维C、维E浸泡速冻喂食,另市场上有一种德国技术出的含胡罗卜素的冷冻红虫不错,可惜最近买不着了。

三、新手经常遇到的七彩特有的常见病
1、 黑死病:原因是细菌潜入黏膜引起的,在带菌的水里,温度突然下降,马上就会有鱼身体发黑,次日开始在缸里泛滥。补救办法:马上升温到30度(半小时加2度),用AZOO的黑死病剂,如果是草缸最好隔离治疗,不然草就完了!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让鱼平时有个好身体,饮食营养平衡,保持好水质。新鱼入缸或一次换水过多常会发生,新鱼比较危险,因他们的身体本来就弱,所以最好买店家自己养熟的鱼,不要刚刚运到的。再就是过水很重要!办法是新鱼先不开袋(适用于充氧的袋子),放到缸里30分钟后打开,每20分钟兑1/5缸里的水进去。
2、 丝状菌病:治疗不即时或不当死亡率很高,在80%以上。原因多种:捕捞外伤,鱼体黏膜擦伤、PH值突然大幅度升高,含氧量突然下降等。传染性很强!但健康的鱼不易感染,即使有也不会发作,甚至可以不治自愈(条件是已经养住了,而且很健康的鱼,还有就是维持水质各方面平衡要)。此病的外观特征:初期,鱼患处布满许多带光泽丝菌,白色,有的地方有厚度感,象丝绵。中期,脱落后伤处溃烂,形成“地图”状创伤面。晚期,创伤面会越来越大,鱼最后溃烂致死。个人经验如果发展到中期,鱼的治愈率只有10%。早期处理及时大都可以治愈。
治疗办法:一经发现马上隔离到老水缸,把隔离缸和原缸水温调到30度。原缸要换水至少1/4,下庆大霉素或鱼店买的成品治细菌剂,每100升水加10毫升,如果白毛多加倍,用药后鱼会发白,患处白毛脱落,露出嫩肉,两小时后换三分之一水,注意要用相同温度、水质的水,隔天一次,用药依伤口愈合情况递减,直至痊愈。
预防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捕捞伤,鱼体外伤,新买的鱼要经过检疫再入缸,一旦发生外伤预先进行消毒,可以放少量的盐杀菌。
对于新买的鱼、新缸、新水,上面两种病经常并发!所以只有严格依照步骤做,早发现,早治疗才可提高生存率。鱼只初入缸这个阶段抗过去了,后面就好办了。
四、症状:白粒、苔状
原因:单细胞寄生虫病。小瓜虫引起,通称“白点病”。多发生在换季时,水温骤低时,鱼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时可爆发!健康的鱼不易患病,在水温23度左右时死亡率很高。新手、新缸、新鱼易发病! 补救办法:把水温恒定在30度,保持一周,使用白点克(鱼店有售)等药物按包装上的用法使用,也可用高锰酸钾,但对植物的杀伤力很大,只适用于隔离治疗。对于水以养好的缸、养熟的健康的鱼,只要升温到30度,大都会自愈。
预防办法:可以在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预先投放少量白点克等药物。不过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怕费电使用恒温加热棒,使外界的气温变化教少的影响到缸里的爱鱼们。
霓虹灯病
症状:初期,鱼会无规律的游动,离群。随后,开始消瘦,典型症状是背鳍下面肌肉里出现苍白的区域并扩散。此病最初发现于霓虹灯,故得名。其他脂鲤科鱼也会有。
病因:主要由孢子虫引起。孢子由饵料代入鱼体,在鱼体内变成阿米巴型细胞,扩散到整个身体,组成一组组的球型庖囊,肌肉纤维被庖囊逐渐取代,皮肤受损时,或鱼死时,庖囊被释放出来,所以此病很难根除,会有多次感染。
治疗办法: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办法,尤其是晚期,就是绝症了!我的宝莲灯前几天就死了一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换新的活性炭滤材,加强过滤,马上隔离病鱼,严重时全缸消毒。不过个人感觉,控制好水温、水质会较好的抑制发病。

五、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型鱼的烂鳍,这个我还是有点小办法的,呵呵...
症状:初期鱼离群,中期鱼烂鳍破损,晚期鱼体色发白,颜色变淡,烂鳍可能完全烂掉.
原因:1、物理性——捕捞不当或混养不当引起细菌感染。
2、病理性——因水质,水温变化引起细菌感染,或引入带菌的新鱼入缸,治疗不及时还会并发水霉,白点。
补救办法:发现初期症状,可以放少量盐或治细菌剂,但如果是草缸用量要慎重,如缸里有名贵的草,最好隔离处理。
中期发现,要马上隔离,用治细菌剂或先锋酶素药浴,夏季将水温保持在28度,冬季保持在30——32度(温度调节是我个人两个缸的经验,说不清道理,可能和我这的环境有关,请大家酌情参考。)
晚期发现,除非隔离缸的环境设备,以及用药非常合适,否则一般没救了,所以平时多注意观察很重要。

六、烂鳍症:

病因:通常是由细菌性所引起,例如:产气单胞菌(Aeromona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黏液菌(Myxobacteria)等。
明显症状:鱼鳍裂开,破烂或残缺,边缘通常为白色,可能会同时病发由柱状黏液菌所造成的水霉病。
发生原因:烂鳍症一定是发生在水质状况不佳的鱼身上,刚进口,动作粗鲁,打架--特别是咬鳍,过度密养,水质不良,营养不足等都会助长烂鳍病的发生,如果水温降得很低(低于10度),有些长尾的冷水鱼也会得此病。
治疗和控制:可以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只好大部分的疫情,对于淡水鱼而言,在水中加盐或许可以避免烂鳍症的发生,像生活在半咸水环境中的胎卵生鱼,可以使用抗生素,
相应抗生素:氯四环微素,浓度10~20mg/l,持续药浴5天,可能需要重复做。
                  呋喃剂,浓度0.1~0.2mg/l,持续药浴5天,可能需要重复做,上限为2mg/l,药浴5~10分钟,可能需要反复做。
                  盐酸羧四环素,20~100mg/l,持续药浴5天,可能需要重复做。
                  苯氧基乙醇,100mg/l,持续药浴至少7天。

但对于此病来说,正确的照顾和管理水质是最重要的!(蘑菇补充)


七、腹水-------目前我个人还没有成功医治的经验。
给大家说预防的办法,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书上介绍腹水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但个人感觉发病和环境即水质变化有很大影响。
初期,鱼离群。中期,腹部发白,但饮食较正常。晚期,腹部肿胀,严重时腹部鳞会立起,这时一般很难过夜了,一般24小时最多,就挂了。
分析原因(个人经验请大家酌情参考):易发生在昼夜温差大或持续高温的天气,加上喂食不规律,或一次喂太多。病菌其实一直隐藏在缸里,只不过平时鱼的状态好,这是它们趁机发作,一般还可能并发烂鳍,白点。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温度,还有就是小型鱼尽量不要喂活食,再就是发现离群的鱼要尽快隔离。注意观察鱼的粪便,一般透明,粘稠,拖便就可能是早期症状,要提起注意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夏季鱼的密度不要太大,宁愿少一些,我刚意识到季节的因素,付出了四条宝莲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