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hjh2004 2011-04-13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断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1、《全唐诗》卷一零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断句。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道:(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传说秋天雨后的长安,一大帮才子聚集谈诗,各自写句吟诵,竞相比试。窗外,秋雨后的夜空,长空如洗,一抹淡云拂过银河;秋雨乍停,梧桐林依然淅淅沥沥。忽然孟浩然捻须而起:“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语惊四座。所有才子佳人全都撂笔。因为不需要再写了,再写也超过不了这一句了。可惜这么好的句子却是断句,没有成为一首完诗。2.河汉,就是天河,银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3、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4.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芳,就是因为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诗歌,是要表现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流传颇广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写视觉形象,“滴”状听觉体验,均极有味道,活现出微云将散未散之时,夜雨欲住未住之际的诗意境界。读者只要闭上眼睛,这个极富动感的优美画面,便会立时清晰地浮现出来。

    明月清霁,天上微微地点缀着一些云彩,使得银河显得稍稍暗淡了下来,朦朦胧胧的,更增加了几分风韵;稀稀疏疏的雨点,滴在了清秋的梧桐叶上,发出了嘀哒嘀哒的响声,更显示出这清秋夜晚的凄清来。

    孟襄阳这句诗应该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而并非“微星”,“微云”即淡云。这题太难了,不过看门人曾尝试补出五律下联: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西风抚古幔,对影话悠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素手点芙蓉,谪仙吟莲峰。

    我想这么美好的夜晚,应当对影把酒,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喝的是酒,品尝的却是孤独和清雅。暂时也不要去管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了。
    一直非常地惊讶于有这么好的句子。将雨后的夜色写得如此的生动,仿佛雨声就在耳边。似乎看见:雨滴从梧桐叶上逐渐下滑,将梧桐叶尖端慢慢压低了,在雨滴滑落的瞬间,树叶倏地弹起。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个句子,就想起了另外一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不同的是春天,但是同样的有天空,有雨滴。
    我想有景还要有声才是最好的立体的享受吧。
    这几天一直有雨。所以写下如此文字。
    这句诗既然是绝对,那当然得细细审题了:“疏雨”两字还算好对的,只是“梧桐”很难对,“河汉” 和 “梧桐”  都是两个字组成的联合词,而且该联合词是具体指一个事物,所以如果对成“天地”、“燕雀”均不符合,而“暮色”、“刻漏”属于偏正词组,也不行的。
    不知大家有没注意,“河汉”和“梧桐”不但同是联合式,而且它们的偏都相同的,之所以是绝对,就是说不能随随便便就能换字的,如果上联换成“微云淡宵汉”或“微云淡星汉”,其意境律韵都不变,但从字形上看,不如河汉协调。如果拿“涟漪”“蒹葭”对“梧桐”,字面上都行,但却不合律了。拿“杨柳”来对的话,上面的都符合,但从字面上看全是“木”字旁,不美观。
    千古绝唱总是很考究很细致的,无论从韵律从语法从意境从字面看都协调,要不怎么叫绝呢?可怜孟浩然如此文采如此风雅,竟为一句“不才明主弃”而落得一生不得录用,真是天妒英才,造化弄人!
    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味清淡,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城外,与汉代著名的老牌隐士庞德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伏龙”、“凤雏”都敬其为师)所隐居的鹿门山相隔不远。也许是受到当地由庞德公流传下来的隐居风气的影响,孟浩然也比较欣赏和乐于隐士的生活。孟诗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又比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当然比较能代表孟浩然隐逸生活的还是那首《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黄昏、沙岸,孤舟、月照、烟树、松径、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静谧,凡世俗尘,一洗而净。
    从没见过梧桐树而对它情有独钟的人,大约均是受了唐诗宋词的感染吧。
     想到梧桐,你会想起什么?想起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想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再就是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能一个愁字了得!”。那些熟稔了的宋词意象,会不自主的在脑海勾勒一幅遍地落叶,绵绵雨秋的萧瑟清冷,会蓦的涌上一种雨打梧桐的凄凉。梧桐,就具有夜雨离愁的氛围,具有了某种悲怆哀伤的感受。
    离家不远的步行街和中心广场,栽种的是清一色的法国梧桐,高大挺拔、茂盛壮美,有着光洁的枝干、掌形的阔叶,夏日里叶阔似扇浓荫如盖,深秋中满树的金黄灿烂的燃烧,但有了“寂寞梧桐”抹不去的印象,在我眼里,梧桐始终有着落寞的亭亭。
    但我从不知这高大挺拔的梧桐竟也开花。梧桐的花和泡桐花极为相似,也是一串串深深浅浅淡紫色的喇叭,一簇簇、一团团拥挤在伸展着的梧桐树枝上,如一只只铃铛般在风中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暮春中,在绿叶未展时,占尽枝头,安详而美丽,一树树宛若云霞。
   这烟霞般的桐花,以凌霄的姿态,装点幽邃的蓝天。这不可攀折的傲岸,是一种需仰视的美丽,叠和着夜雨秋风中“寂寞梧桐”的清寂。
    桐花开了,淡紫的喇叭,吹奏的是一个春天的开始还是结束?
    一阵风过,幽幽的桐花,安静地飘落。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
  凭着日晷上的投影,我们可以知道天空在走向永恒。宇宙多大,银河多宽?此刻都已不重要。
  我们何曾看清了天空?不过是在怀想中,梦见永恒。 2007高考满分作文
    秋天是什么?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秋天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天是稻浪滚滚,硕果累累。秋天是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秋天是霜叶红于二月花,万物霜天竞自由。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雅致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品味秋天,拥抱秋天!
    那是一棵立在城市街头的梧桐。   
    站在城市的一角,无论气候怎样季换,苍桑如何异变,仍旧骄傲而孤独的生存着。。
    雨中桐桐,落寞就象是泪的影子,倾听微雨轻叩树叶,细诉内心的那份寂寞和悸动, 那么哀伤,那么凄惋,那么愁肠,那么幽怨。
    它虽然没有象鲜花一样赢得那么多掌声和喝彩,也不如小草给孩子带那么多欢笑和美丽,它不能象柳叶弹奏出那么美妙的音符,更不能象自由翻飞的鸟儿一样有动听的歌声....... 
    它为满足鲜花、小草的骄傲去撑起一片天空;为鸟儿栖息撑起一片安宁;为来来往往的人们送去一份清凉,温馨和宁静;为我们和谐着生命的和谐。
    夜色沉默不语,天的那一边有风吹过。站在风中的梧桐于是寂寞。有旧歌在记忆里轻唱:梧桐轻轻揺,月夜繁星老。琴弦轻轻摇,抖落几许年少。 
    它就这样孤傲的生存着,痛苦并深爱着,宽厚并仁慈着,寂寞而惆怅着。一生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家”的生活。
    它默默的守候在城市的一角,守候着多年未回归的凤凰,它目送那片蓝色天际,就这样企盼着,守望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秋天的梧桐会更显寂寞,站在萧萧秋风里唱着哀怨的悲歌,愁了更愁,刻骨的痛楚在心头涌动,顿时泪水涟涟,将心境浇得透湿。
    梧桐到底也只是站在秋风里。停下来,你总能听到时光深处有人漫吟:“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或者是“砧杵敲残深巷月,摇落梧桐故园秋。”“秋色到深闺,夜扫梧桐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夜潇潇辞梦去,方知垂露挂梧桐。”然后不能忘掉的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就是这样孤傲的它,略显落寞的梧桐着一颗容易破碎的心,等到秋风初起,霜冷长河时,在城市的灯火阑珊,歌舞升平的背后,在夜色的尽头,黑暗的深处,你是否听到,梧桐在哭! 
    冬天的时候,于是便让自己矫情的忧伤。街上的梧桐也终于老去。于是我在雪域的荒原驻足,让自己停留在你的背景里。
    孟浩然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应该说孟浩然诗中的“清淡”美主要是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文字音韵两方面表现出来。首先看诗中意象所形成的清淡美。孟浩然诗中的清淡美所显现出来的风韵,许多是出自他独特的意象经营而得的,如:“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描述出朗朗夜空中,微云轻抹映衬出无限疏阔的天空。间歇稀疏的轻雨使得低落在梧桐叶上的声响更加清脆。诗句构成的意象让读者自然会从心理生起一种清逸淡远的幽趣。《题大禹义公房》也是隐含孟浩然清逸淡远的意象的好诗。“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就本诗的内容而言,正是经由一种清逸淡远的幽趣,来带出清淡的诗风。孟浩然在《听郑五愔弹琴》中整首诗全都透过意象来表达。“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半酣下衫秀,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宿心。”所有选取文字构成的意象都是为了要表达出孟浩然听琴时感受到的清淡美。换言之,当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真正受到感动的并非文字表面所组成的内容,而是孟浩然透过这些文字意象所带出的清淡美。
    今夏多雨,古城的睡梦中就多了些许夜雨的伴和,让清晨的步履便显得更加的轻快。今夜的雨又不期而遇,凭栏而立,一股泥土的气息隐隐袭来,携着入秋的凉意。我深深地吸足,让这种清凉弥散全身,然后舒展开肢体临窗探望。“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心上寻”,又是一个“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季节。
  窗外,长长的街衢,没有行人。蓦地,几句咏雨的诗文涌上嘴边,细细品来竟生出了许多的怅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诗人在夜雨中追忆逝去的从前时略显的悔意,也是我在寂寞的遥想中,因一些不堪回首的从前而浮现的凄楚与无奈,而生活的苦涩里却也夹杂着遥远记忆中的甜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一种莫名的伤楚让人感同身受,把积郁的恋念都默默地在暗夜里释放。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夜炉茶语中沁润着几多亲情、友情与爱情,让我们从真挚里感受到人世间的温馨,而获得些许奔忙中的闲适。香茗的气氲里,芬芳满怀,使人籍慰油生。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夜的宁静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泛着微光的雨丝涤荡着世事的烦杂。此时,功名利禄的欲望早已随风而逝,富贵荣华的贪念也遁形的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一种平实,一些淡然,让我在独处中品味心灵的干净和精神的高贵。
    古典文学中梧桐意象探究
    梧桐又名青桐,古代也称为“荣”,本无节而直生,理细而性紧,高耸雄伟,干皮青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雄秀皆备。远古时,有虞氏大舜部落的社树即树神就是梧桐。虞音与梧相通,故有虞氏称我为“吾”。舜的后裔殷人也以梧桐为社树,以梧桐木为棺。历史上有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史记》载“成王与书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汝’”,后因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封叔虞于唐。桐叶因周天子一言,便为叶中至尊。后来就把“桐圭”指称帝王封禅。梧桐的形象,带着浓郁的中国古典意味。
    一、梧桐和凤凰联袂  相得益彰
    翻开《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也,于彼朝阳”,打开《庄子》:“南方有鸟,其名鵷鶵……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阅读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得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由此我们对“栽得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有了清楚的认识。传说凤凰产于丹山,只栖息于梧桐枝上,凤凰和梧桐一为鸟中神异,一为木中灵材,所以从凤凰栖居梧桐的特性又衍化出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语。后来凤凰被换作其它的飞禽。如唐代诗人虞世南在《蝉》这首诗中将至尊至贵的凤凰换成了秋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自然是生性高洁。蝉所栖之高的梧桐,其形象高洁也就更加卓茕不凡。由于梧桐孤然傲立、品性高洁,所以人们将它与松柏放在一起,称为美材。李白有这样的诗句“宁知鸾凤意,远抚依桐前”,“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李商隐写过“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诗中写遥远的丹山路上,美丽的桐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的鸣声,应和着老凤的声音,显得十分悦耳。陆游也有“自惭不是梧桐树,安得朝阳鸣凤来”的诗句。不难看出在古诗文中梧桐是最先作为良木的形象出现的,后来引申为优异人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写过“云裘数曲秀兰惠,凤盖相摩擢梧檟”,其中梧檟指的是桐木和檟木,两者都是良木,用来喻指优异人才。
    二、梧桐和良琴相关  灵异妙绝
    梧桐木是制琴的美材,有《诗经》中的“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作证。《后汉书·蔡邕传》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清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蔡邕不愧为一代音乐宗师,善识良材。庾信的“桐孙待作琴”,桐孙指的是梧桐的小枝。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吴丝蜀桐指代箜篌,丝之精者出自吴地,宜作弦;蜀中桐木宜为琴身。这里写物也是写人,有吴地的精丝、蜀地的良桐制成的箜篌,再加上李凭的高超技艺,当然能弹奏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般的艺术效果来。
    被誉为“奇男子”的谭嗣同曾用自家庭院中的梧桐自制两具琴,一名“雷残”,一名“崩霆”,并为之作《琴铭》:“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枝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无限感慨之情,寄之于诗。又言“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古诗文中常以梧桐指代琴瑟。王闿运“一夜梧桐老,闻君江上琴”,此句中梧桐即是琴,琴为之老,则足以想见友人弹奏时间之长,用力之猛,作者仿佛听到友人的琴声里倾诉的离别情怀。由此我们对古人的“剑胆琴心”之说能窥一二。
    三、梧桐和悲愁结伴  如影随形
    老尽秋容何足惜,凤巢吹堕月明中。《淮南子·说山》载“以小明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花镜》上说:“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毕,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故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之句。”古人素有悲秋的情结,睹物伤怀,见叶落更觉秋深。所以大诗人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秋光渐老,透漏出季节、环境的气氛。杜甫的“丹桂风霜急,青桐日夜凋”,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的是词人举头是残月,俯首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不言愁而愁自见。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写梧桐渲染了深秋的色彩,烘托了萧瑟冷寂的氛围,刻画出了深宫中青春少女的孤独寂寞。司马光有《梧桐》诗曰:“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张耒的《题堂下桐》“寒枝向月空余影,陨叶知时不待风”、苏轼的“缺月挂疏桐”,陆游的“黄落梧桐覆井栏,莎根日夜泣寒螀”,元代的方回《桐花》“等闲春过三分二,凭仗桐花报与知”、清代的黄遵宪“桐阴瑟瑟摇微风,桐花垂垂香满空”,这些诗句看是写景其实是用来写心,都是来表现时光流逝,可见文人眼中桐叶陨、桐花坠与伤怀悲秋不免相牵连。
    四、梧桐与秋雨不离  凄凉悲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天,注定是让人感伤着伤感的季节!梧桐叶大,可以借以听雨与芭蕉同功,又与孤独结下不解之缘。“梧桐雨”表现的大多是离情别绪。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写出了唐明皇被幽禁时的孤独和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晏殊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写思念远方情人望眼欲穿,黄昏之际雨打梧桐,真是凄凉满怀。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则将其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命名为《梧桐雨》,其中“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窗儿外梧桐上的雨潇潇”的句子,使那悲苦愁闷的意绪笼罩全剧。“梧桐叶上听秋雨”,秋雨中的桐叶则更添愁闷孤独落寞的情绪。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写雨点打在枯槁的桐叶上,其声特响,值三更人静时分,自易伤情,尤其在离人情思正苦之际。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叶宏缃的“那堪月上又黄昏,声声露滴梧桐漏”,都是将雨露与梧桐的意象相连,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碎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此外,宋朝周邦彦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元代的张鸣善“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莫不是愁心寄寓梧桐细雨。
    最能表达触景生情的莫过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树本来就牵惹人们愁思,更何堪绵绵的滴答敲击声呢!那雨越下越大,打落了桐叶,也滴穿了孤单无依的词人的心。抒写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正因为写尽了凄凉,难怪《三百词谱》便把这首《声声慢》直名《梧桐雨》了。从此“梧桐细雨”的意象,总能勾起人们的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
    五、梧桐与伉俪互比   生死不弃
    古代传说梧为雄,桐为雌,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我国有“梧桐相待老,鸳鸯合双死”之说,因此,诗文中常以梧桐表示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汉代枚乘在他的《七发》中说:“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使琴挚斫以为琴”,声音为天下至悲。贺铸取这个典故写《半死桐》,来悼念亡妻,“梧桐半死青霜后,头白鸳鸯失半飞”,此词是至悲之哀音。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写松柏喻其节操不改;写梧桐喻其情意不绝。这幅美妙、神异的图景既寄寓了人们对纯洁爱情的企盼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同时也借助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清初的王士禛写过“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被他的朋友称为“王桐花”,留下一段少年风流韵事。
    六、梧桐与气节相牵  正直高尚
    陈翥在《桐谱》中说:“桐之材,采伐不时而不蛀虫,渍湿所加而不腐败,风吹日晒而不折裂,雨溅污泥而不枯藓,干濡相兼而其质不变,楠虽寿而其永不敌,与夫上所贵者旧矣。”戴叔伦别有深意地称赞梧桐: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张耒的“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近风尚有声”,写出了梧桐刚强的抗争精神、强劲的生命力,表现了梧桐不甘心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王安石的《孤桐》就是一份政治家的宣言书!“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作者托物言志,以物自比。梧桐孤高不屈,老当益壮,纯为贞士写照。写梧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劲,越是曝晒越是茁壮。正是借孤桐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的疾苦而献身!
    七、梧桐与春天携手  和谐欢快
    梧桐常在图案中与喜鹊合构,“桐”与“同”谐音,两者相偕为“同喜”,与梅花鹿、仙鹤配合组成“六合同春”,也是寓意吉祥。春天明媚灿烂,文人的心境决定诗词的意境,李清照有一首《念奴娇》,其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笔下梧桐冠盖华碧,透着新鲜浓烈的春的气息。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陆游的“桐阴清润雨余天”、丘丹的“露滴梧叶鸣,风秋桂花发”、严蕊的“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笔调欢快,春意盎然,画面生动,流露出轻松喜悦。
    李渔云:“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观树即所以观身”,令人拍案叫绝。梧桐,良禽久栖于上,为琴妙音不绝,拨人心弦,启人情思。梧桐是经过历代文人的情熔炼过的美的特征,它传承着细腻绵长的历史渊源,永远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