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古诗鉴赏

 飘逸的雪!! 2011-04-14

七年级古诗鉴赏

分享
分类: 语文 2008-12-06 11:04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题: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答:前两句写兴感的原因,由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引发作者“怀古之幽情”。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虽没错,但诗味没有了。作者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这首诗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表面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实则借他来讽喻当时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人物?“东风”指的是什么事?

答:指周瑜。“东风”指“火烧赤壁”的事。

5.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意思,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在铜雀台中了。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二、阅读下面一首,完成下列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思考题: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本联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句中的“日”与“春”象征着什么?

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并评析其妙处。

答: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以“白帆”这一小景与“两岸阔”这一大景互相映衬。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感情。

(5)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考题:

(1)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思亲呢?

(2)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许多望月的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了。

(3)第二句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何种心境?

答: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孤寂、怅然的情怀。从表面上看,“冷”写的是秋露之“冷”,实际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体会“冷”字的妙处:既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凉,又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4)体会“无声”的妙处

答:细致地写出了冷露的轻盈无迹,同时也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5)末句中的“落”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它好在何处?

答:“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一种动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答: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7)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或“思乡怀人的感情”

(8)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考问题:

(1)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会“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妙处。

答:用比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3)会“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妙处

答:写出了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4)会最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

(5)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6)这首诗形象地把握了早春景色的特点,这特点可以概括为什么?

答:细雨如酥,新生的嫩草芽似有若无。

(7)早春新奇恬淡,诗人认为:早春“绝胜”盛春,你同意诗人的看法吗?

答:不完全同意。诗人认为早春“绝胜”盛春,他礼赞生命之晨,追求新奇之美,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各人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对于盛春旺盛的生命力同样值得赞美,早春之于盛春未必“绝胜”。(同意或不同意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也可。)

(8)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9)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五、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思考问题:

1、理解诗句的意思

答: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悲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4、末句“随风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答: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5、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7、评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妙处

答:以奇特的想象,表达出深邃的意境,抒发了对朋友真切的关切之情。

8、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答案: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评分:本题共2分,答出一句得1分。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0、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          

         ,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离散、漂泊;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暮春;哀伤、惆怅)

1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