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蚌

 丁丑端阳 2011-04-15

珍珠蚌

百科名片

蛤类的一种,瓣鳃纲真瓣鳃目的一科。壳长卵圆形,坚厚,珍珠层发达,壳顶部刻纹常为同心圆型。铰合部有大的中央齿。无鳃水管。鳃与肛门的开口间无明显的区分。二对鳃都形成有育儿囊。钩介幼虫无钩。淡水产。如珍珠蚌Margarita margaritifera (Linnaeus),能产珍珠,可供药用,其贝壳亦可作珍珠母药用。

目录

形态特点

生态习性

应用动态

养殖

养殖技术详细

编辑本段形态特点

  珍珠蚌又称珠母珍珠蚌,俗称蛤蜊。因其多产天然珍珠而得名珍珠蚌。壳大

  

珍珠蚌

、厚而坚实,呈长椭圆形。壳长可达180mm ,壳高70mm ,壳宽40mm 。两壳膨大,壳面深褐色,或近黑色,并布有带光泽的斑,生活于河流及小溪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等省,在大连的部分河段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日本和前苏联地区也有分布并均育出淡水珍珠。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栖息于水质清澈透明、底质为沙或石、水较深的河流内。繁殖季节在4-10 月。内外鳃瓣皆为育儿囊,受精卵在4 个鳃瓣中发育成钩介幼虫。钩介幼虫很小,无钩状物。10 月脱离蚌体,寄生在鱼体上,逐渐成长为幼蚌,离开鱼体,沉人水底营底栖生活。

编辑本段应用动态

  日本北海道曾有过珍珠蚌人工培育珍珠成功的报道,且珠质良好,酷似波斯湾出产的天然海水珍珠。珍珠蚌在我国目前尚未应用于珍珠生产。专家认为,我国若用珍珠蚌作为材料人工培育珍珠,其质量不会比三角帆蚌所产珍珠差。因此,这是一种有待于开发利用的新型育珠蚌资源。

  珍珠蚌的养殖技术

编辑本段养殖

  一、珍珠是如何形成的?

  答:珍珠是华贵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材,经济价值高,养珠业常有金库之称,因此发展养珠业大有前景。珍珠是利用蚌类的培育而成的。蚌类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养珠业常选用帆蚌、褶纹冠蚌和珍珠蚌等品种养殖。

  蚌壳内,有2片包住蚌的软体,称为外套膜,受到刺激时,就会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最后形成珍珠。天然的珍珠是由小砂粒,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外套膜的表皮细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有核珍珠。

  二、养珠殖入手术以什么季节为好?

  答:春末或初秋是育珠手术的最佳时机。因盛夏气温高,蚌离水后脱水快,伤口易发炎溃烂,冬季则蚌体几乎进入休眠状态,手术伤口不易愈合,易发生吐片、烂片。

  育珠的蚌一般从野外水域捕获。其出水后堆放时间不宜过长,如因运输或其他原因不能马上手术,应放入小水域中暂养起来。如有条件,可建立暂养池,将采集的河蚌养肥后再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如何选择手术蚌?

  答:手术蚌分为制片蚌和插片蚌。用来制作小片的即制片蚌,用于培育珍珠的蚌即插片蚌。术前,将制片和插片蚌按11的比例选出放入盛水的盆内,制片蚌以3年龄为好,插片蚌以4年龄为好。蚌龄小则珍珠质分泌机能强,珍珠形成的速度快,珍珠质量好,蚌龄大则反之。

  四、请介绍一下插片的制作方法。

  答:插片的制作分剖蚌、剥分外套膜、取下外表皮和整形切片4个步骤。用剖蚌刀先后插入蚌前后端以切断前后闭壳肌,再切断两外套膜与内脏连接处,注意不损伤外套膜,此为剖蚌;然后用镊子将边缘膜沿痕向内轻轻翻转,在其前端或后端边缘撕一小口,用一把小镊子夹住内表皮,另一把镊子从小口处伸入内外表皮之间,由前向后分开内表皮,此为剥分外套膜;接着用刀片或剪刀沿外套痕将边缘膜外表皮剪下,贴壳的一面即正面朝上,摊放于玻璃板上,此为取下外表皮;最后用切片刀切除有色边缘,修齐两边,切成边长05厘米的正方形小块。在小片上滴一点浓度为01%的金霉素溶液,此为修整切片。要注意的是修整后的小片不宜存放,以免影响细胞活力。

  五、怎样将插片进行插送?

  答:先用开口器轻轻插片蚌的两壳之间,使壳撑开,用塞子固定,其开口不超过11--14厘米,并用海绵蘸水洗净中央膜内表皮和内脏上的污物;然后从距鳃基部1厘米处的鳃线到外套膜之间插片3--4行,行距08cm,间距1--15cm,插片要排列均匀,可呈梅花状,插片为40片左右为宜;再将送片针倾斜,针头放于小片正面中心点,用钩针将小片匀称地裹在送片针的针头上,用钩针刺开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从开口外一次送入内外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内,一般深度为06cm左右;再用钩针在外套膜外面压住已送入的小片,再拔出送片针,将小片留在里面;小片送入后,再用钩针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将小片整理成鼓状突起,再做蚌的另一侧手术。手术完成后,在蚌壳上刻上手术日期,送入水域育珠。

  六、怎样进行育蚌的养殖?

  答:以单吊法养殖为好。即在蚌冠部用钻子钻一小孔,每只蚌穿上一尼龙绳或塑料绳悬吊固定在竹架或活支竹架上,行距1m左右,间距3cm左右,每亩吊养1000只左右。蚌的水域的环境要求向阳通风,周围无高大建筑和树木遮荫,水深1m以上,无水生植物,有微弱流水,水质中性,要防止有毒污水进入养珠场。

  蚌无捕食器官,仅靠鳃纤毛活动所形成的水流来摄取食物,故应把蚌养在食物最丰富的水层,春秋季节水温10--30℃时,蚌吊在离水面20--30cm处,盛夏和严冬吊在离水面70厘米左右为好。养殖水域冬季不必施肥,春、秋季应施以无机肥和有机肥,以培肥水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给蚌提供丰富的食物,夏季气温高,应施无机肥料,施肥应少量多次。

  七、如何进行珍珠的采收?

  答:育珠蚌养殖2--3年即可采收。采珠可在水温低于20℃时进行,因这时珠质细腻光泽好。采珠时,用刀切割前后闭壳肌,用手指提出外套膜上的珍珠,放于清水轻轻洗净,再用绒布吸干水分,用白绸布打光,即可分级出售,蚌肉既可鲜食,亦可晒制成干贝肉。蚌壳的外中层可作为畜禽用的贝壳粉,内层可作为珍珠粉,珍珠粉是化妆用品、药品和食品的重要原料。

编辑本段养殖技术详细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

  (一)场址的选择

  1、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

  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

  (二)生态环境

  1、水质条件水深1.52.5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

  2、营养盐类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稀土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稀土营养源中,以硝酸型稀土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稀土营养源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

  3、饵料生物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

  二、育珠蚌的选择

  (一)调查手术蚌的来源

  如果手术蚌的繁育场或邻近的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再便宜的蚌也不能购,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繁殖用的种蚌最好是采自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以保证种质的质量,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

  (二)运输及运输后的暂养工作

  1、干法运输适合气温为110℃的低温运输,温度高于25℃,易引起蚌体缺氧化死亡,温度低于0℃,易冻死。运输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能超过3天。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前让手术蚌吸足新鲜水分后装进箩筐、草包或散装。蚌体平放,保持其体内的蓄水不致流失。装运时,手术蚌堆积的高度低于20厘米途中经常喷洒新鲜水,保持蚌体湿润。必须保证用水的安全性。

  2、湿法运输 适宜于远距离运输。利用活水船运,可运输大批量的蚌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水和缺氧。另一种是利用封闭箱低温运输,箱内装水并用袋装碎冰保持较低水温,以降低手术蚌的新陈代谢,同时进行充氧,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手术蚌的成活率。

  经长途运输的手术蚌,体质较虚弱,必须进行暂养处理,复壮后才能进行手术。受损伤的蚌单独吊养处理,复原后再用于手术。冬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星期左右;春夏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个月以上;秋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2030天左右。

  三、育珠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育珠手术是珍珠生产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手术蚌的成活率,避免病害,增加优质珍珠的比例。

  (一)育珠手术的季节

  育珠手术以35月和910月进行较为适宜,此时水温为1525℃,育珠蚌的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小片的存活率高,育珠蚌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的形成迅速,珍珠质分泌快,珍珠质量好。当水温超过30℃,尽管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形成迅速,但细胞小片存活时间较短,成活率低,且伤口易溃烂而感染疾病,引起育珠蚌的死亡。如果在高温季节进行育珠手术,必须选择阴凉通风遮阳处进行,且施手术者必须有熟练的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当水温低于5℃,三角帆蚌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进行手术,尽管减少了感染疾病的机会,但伤口不易愈合,细胞小片容易冻死。

  (二)手术蚌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生长线宽大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外套膜呈微黄色。

  (三)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中,所有工具都应严格进行消毒、清洁,避免带菌操作。用70%的酒精浸泡或擦洗所有操作工具。有条件的可以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人员也不能带菌操作,作业前清洁双手。

  2、制片操作应在遮阳无风的环境中进行,以免风力引起小片干死,避免细胞小片因受紫外线直接照射而降低活力。

  3、使用混合营养液处理细胞小片,可以提高小片的成活率和抗病力,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几种混合营养液的配方: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营养液配方:在10.4%的盐水中加入1.5%的PVP0.5毫升。卵磷脂营养液配方:在1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卵磷脂0.5,氯化钾(KCL0.02,碳酸氢钠(NaHCO30.02氯化钴营养液配方:在1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氯化钴(CoCL1.5金霉素营养液配方:在1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金霉素1

  4、开壳宽度绝不能超过0.8厘米,以免拉伤或拉断闭壳肌,引起手术蚌手术后的死亡。

  5、插核植片的伤口面积不能超过外套膜总面积的5%,以免引起手术蚌组织器官严重积水而死亡。

  6、尽量避免在内脏团插核,以免损伤消化道导致手术蚌心脏糜烂而死亡。

  7、操作人员的技术必须熟练,动作迅速,手术时间越短越好,整个手术过程最好不超过8分钟,以保证细胞小片的成活率和育珠蚌的成活率。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 1

富农网:www.

  • 2

详细出处参考:http://shuichan./sczl/3052676344.html

开放分类:

珍珠蚌

珍珠蚌相关词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