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进一步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jasmine~cindy 2011-04-15
 

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进一步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

发布日期:2008-12-31  来源: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交通局局长 俞 钢   字号:[ ]

    港口国际竞争力,是指港口在长期竞争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要素的整合、优化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港口国际竞争力受到港口地理位置、腹地经济实力、自然条件、政策环境、通关服务、基础设施、集疏运条件、潜在发展机遇和挑战、管理服务水平、经营策略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宁波港经过3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港口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壮大宁波港综合实力,以在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打造国际先进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分析


    从港口发展历程看,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在第一代基础上,增加了工业、商业活动,使港口成为具有使货物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第三代港口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航运和物流发展的要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向国际物流中心;第四代港口在第三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港口参与全球供应链在港口服务、港口联盟、港口技术等方面的要求,突出港口的全球经济资源配置中心作用。这意味着第三代、第四代港口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强大、高效的集散功能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及资源配置功能。目前,国内外的港口主要是第二代港口,但一些知名港口,已经依托各自的核心优势,向第三代、第四代港口迈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现代港口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当前世界一些先进港口突出经验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的综合集疏运网络。发达的集疏运网络是港口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港口都具有发达的集疏运网络。如,鹿特丹港作为西欧的商品集散中心和欧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拥有高度发达的综合集疏运网络,陆上交通通过高速公路网可进行国际汽车长途运输。以鹿特丹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范围内,24小时便可将货物运至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从鹿特丹到欧洲各大城市之间都有定期的集装箱列车,还可进行铁路、公路间的集装箱联运。水上交通以莱茵河和马斯河为主要通道,依靠完善的内河水路网进行驳船运输。鹿特丹港所在国家荷兰尽管地域狭小,但由于拥有高度发达的集疏运网络,几乎整个欧洲都成为其直接经济腹地。
    (二)成功的国际化经营策略。成功的经营策略是港口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一些先进港口非常注重提升港口经营企业管理水平,实施国际化经营策略,增强港口在国际港航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新加坡港运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PSA)通过与各国港口管理部门、商业机构及跨国公司合作,在全球多个国家管理和经营世界级的港口项目,联系世界上200家船运公司和123个国家600个港口,使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及相关业务遍及全世界。香港和记黄埔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经营或参与经营世界各地的港口,2007年香港本部完成集装箱吞吐800万标准箱,通过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完成的集装箱总量达6600万标准箱。上海港制定了“长江战略、沿海战略和国际化战略”,通过参股或业务合作等方式,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先后涉足武汉、南京、长沙、重庆、芜湖、南通和镇江等港口建设或经营管理,并收购了比利时泽布吕赫港一个集装箱码头的40%股份。
    (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提升港口软环境的重要手段。国际先进港口一般都具备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如,香港港一直实行“积极不干预主义”的自由港政策,自由贸易制度在世界上表现最为彻底,对进出口贸易不设置管制;不设置关税壁垒,一般商品仅征收极低的从价税;进出口手续极为简便,一般商品进出口无须报批,只需14天内向香港海关递交一份报关表即可;外来船舶免办进港申请及海关手续。韩国政府2001年确定釜山港为关税自由地区,实行低价竞争策略,吸引中转货源;加强与我国和日本的中小港口协商,开办支线中转货箱定期航线,以“先蚀后赚”方式争夺中国北方腹地及日本货源。韩国政府还专门制订了一项耗资2.9万亿韩元的船舶保证金计划,提供低息贷款扩充发展韩国船东船队。

1:2007年世界20强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单位:万TEU)

 

2007年

排名

2006年

排名

港口

2007年

(万TEU)

2006年

(万TEU)

变化

%)

2007年增量

TEU)

1

1

新加坡

2790

2479

12.5

311

2

3

上海

2615

2171

20.5

444

3

2

香港

2388

2354

1.4

34

4

4

深圳

2110

1847

14.2

263

5

5

釜山

1327

1203

10.3

124

6

7

鹿特丹

1079

965

11.8

114

7

8

迪拜

1065

892

19.4

173

8

6

高雄

1026

977

5.0

49

9

9

汉堡

990

886

11.7

104

10

11

青岛

946

770

22.9

176

11

13

宁波-舟山

936

707

32.4

229

12

15

广州

920

660

39.4

260

13

10

洛杉矶

836

847

-1.3

-11

14

14

安特卫普

818

702

16.5

116

15

12

长滩

731

729

0.3

2

16

16

巴生港

712

633

12.5

79

17

17

天津

710

595

19.3

115

18

19

丹戎帕拉帕斯

550

477

15.3

73

19

18

纽约/新泽西

540

509

6.1

31

20

20

不来梅哈芬

489

443

10.4

46

 
    (四)紧密的区域港口合作机制。区域港口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降低内耗、共同发展。无论是纽约一新泽西港务局,还是日本的运输省,都高度重视港口之间的战略合作,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增强港口综合实力。日本运输省积极推进东京湾港口群区域合作,协调各港口降低和统一入港费、岸壁使用费,简化商船进港手续,共建国际航运中心;各港口错位发展,共同揽货,整体宣传,提高整体知名度,增强竞争力。纽约-新泽西港口群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组合港,主要特点是共同组建港务集团履行港口码头建设与维护、实施港口信息化、加强港口安全管理等职责;港口群建设通过债券销售集资,不依赖政府预算,所有收入扣除折旧、贷款、公债的本息及其他开支后均归港务集团所有,主要用于港口发展或兴办公共福利事业。
    (五)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是港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知名港口纷纷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提升港口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如,鹿特丹港务管理局近年来调整职能,由先前的港务管理职能逐渐向物流链管理职能转变;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发展,专门成立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相匹配物流功能;天津早在2005年就获国务院批准建设保税国际物流园区,目前已初具规模。现代物流的概念提出没有多少年,但国外一些先进港口已经着力建设国际物流中心,部分港口的现代物流业已相当发达。
    (六)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是世界各大港口非常重视的工作,他们致力于建设高效低耗的现代化、自动化的码头,配备国际一流的装卸设施设备;优化港口口岸环境,构建一流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金融、保险、法律、船舶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港口服务体系。如新加坡港口紧紧依靠科学技术,采用综合码头营运系统和全国性海港网络电子商务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经营水平,港口服务质量世界闻名,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誉。纽约-新泽西港口1986年开始启用“信息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企业园区和通讯中心;2001年建成了“实时货运信息系统”,为码头公司、船公司、海关、海岸警卫队服务。
    不同的港口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及发展历程,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因此发展经验各不相同。以上分析仅仅是国际先进港口一些共同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无论是在港口发展的方向、对策上,还是具体方法、措施上,对进一步提升宁波港口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宁波港口发展现状与不足

    宁波港口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是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自然条件优越,港区波平、水深、流顺、风浪小,3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区位优势明显,对外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腹地广阔,遍及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依托这些突出条件及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港发展迅猛。目前,港口拥有500吨级以上泊位21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国际集装箱泊位14个;与世
 

2:2007年中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十强

 

排名

港口

2007年

(万TEU)

2002年

(万TEU)

5年增长

%)

5年增量

(万TEU)

年均增长

%)

1

上海

2615

861

203.7

1754

24.88

2

深圳

2110

761

177.3

1349

22.63

3

青岛

946

341

177.4

605

22.64

4

宁波-舟山

936

186

403.2

750

38.15

5

广州

920

218

322.0

702

33.37

6

天津

710

241

194.6

469

24.12

7

厦门

463

175

164.6

288

21.48

8

大连

381

135

182.2

246

23.06

9

连云港

200

30

566.7

170

46.14

10

营口

137

n/a

n/a

137

n/a

总计

9418

2948

219.5

6470

26.15

n/a

 
 
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航线超过200条。200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35万标准箱,分别位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和第四位、世界港口第四位和第十一位。宁波港口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集装箱运输干线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及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尽管宁波港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与一些先进港口比较起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港口发展空间环境逐步改善,但制约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主要体现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处理上。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世界上一些先进港口城市在建设中十分注重港口的发展需要,使城市的功能定位服从或服务于港口发展,城市建设优先考虑港口可持续发展要求。宁波市多年来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实施“港城一体化”,使港口发展的外围空间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从推进程度和进展看,城市与港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城市对港口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如北仑港区发展客观上要求北仑城区在土地使用、交通建设、物流仓储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其发展需要,但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脱节,相互“争地”矛盾日趋激化。
    (二)集疏运网络体系不断健全,但多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筑起了以港口、市区为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干线为骨架,公、铁、水、空齐头并进的综合集疏运网络体系,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城市道路集疏运网络仍不适应港口快速发展的要求,多数疏港路已趋于饱和,中心城区与北仑、镇海间尤为拥挤,由于部分路段技术等级较低、大货车比重过高、道路沿线城市发展迅速等因素的影响,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而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等高速公路由于收费和未与主要港区直接连通以及路网衔接不畅等原因,大容量疏港通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铁路方面,铁路集装箱作业站、集装箱专用货场尚未建成,宁波至浙赣沿线、长江流域等主要城市的集装箱班列尚未开通,极大地制约了铁路作为宁波港集疏运

3:2007年宁波港域各运输方式承担的集运量比重

                                   

                                                                     单位:万吨、万TEU

货类

总量

铁路

公路

管道

水运

总量

其中内河

散杂货

27510

37

6362

7

21104

390

比例

0.13%

23.13%

0.03%

76.71%

1.42%

集装箱

828

0.06

370

/

458

2

比例

0.00007

44.71%

/

55.29%

0.22%

 
通道功能的发挥。内河水运方面,宁波市内河航道网基本局限在市域范围内,未能与长三角内河航道网实现有效对接,也没有实现与沿海港区的有效衔接,致使内河在港口集疏运方面的作用极为薄弱。目前,疏港货物依然大量依靠公路运输,铁路、内河运输“短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疏港货物多种运输方式发展依然不平衡。如上海港外贸集装箱除本地箱源外,38%依靠长江等水水中转完成,大连、汉堡疏港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比例分别达到10%和20%,而宁波疏港集装箱内河运输量比例仅为0.22%,铁路运输量不足600标箱。
    (三)经济腹地广阔,但对港口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国内外先进港口在发展过程中,善于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千方百计为港口争取更多的货物和集装箱,拓展港口发展后劲。宁波港口也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这是宁波港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突出优势和条件。但是,由于长三角港口腹地交叉,相互之
 
表4: 2007年浙江省及有关地市出口分析表(根据海关数据统计)

间竞争异常激烈,致使腹地对港口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与上海港相比,宁波港在宁波、台州、温州、丽水、衢州、舟山等地领先上海港,在绍兴、金华等地则略落后于上海港,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大幅落后上海港,其它省市如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的货物更是极少通过宁波港进出,即使是港口所在地浙江,也只有大约一半的货物通过宁波港中转。另外,杭州湾大桥的建成,一方面对宁波港开辟北向腹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上海港争夺台州、温州等地货源的压力。如何建立与长三角各港口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最大程度发挥广阔腹地对港口的支撑作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但推进难度较大。提升宁波港口国际竞争力,必须提升宁波港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优势和区域腹地市场的服务需求,我市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物流总额达10444亿元,同比增长23.02%;按实际价格计算,200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349.58亿元,占GDP比重10.2%,同比增长13.6%,大大高于我市GDP增速,是服务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而港口物流业是我市现代物流业的主体,港口物流业的增加值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接近1.7至1.8个百分点。从港口物流企业数量看,全市共有港口物流企业近4000家,并以总数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培育了浙江中外运、龙星物流、中通物流、富邦物流、大港货柜等一大批在长三角及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物流企业,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市场主体。同时,发展现代物流的“商务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平台、政策平台”三大支撑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以港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面向世界的对外扇面,一个眼朝内陆的对内扇面,内外两个扇面无缝对接,内引外联港城互动格局基本形成。然而相对于国内外先进城市,宁波市物流业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现代物流观念不强,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较低;二是物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整体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基础性工作薄弱;四是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发展的软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但由于现代物流具有显著的一体化经济运行特征,各个环节互为制约又相互影响,物流行业关联度广,涉及管理部门多,政出多门,增加整合推进难度。
    (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软环境还需要继续改善。一个港口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不完全是由港口设施的规模、吞吐量的高低等硬环境所决定,更关键的是由当地的航运服务、金融、法律、信息、教育等相关行业的软环境所支撑。宁波港口经过跨越式发展,软环境特别是航运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先进机械的引进,大幅度提高了集装箱装卸速度;电子口岸的运行,为货主、船公司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服务,等等。但是,在金融、法律服务等软环境方面,与国际先进港口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如港口及国际航运必需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港口及航运培训业不发达,在甬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综合性港口物流培训体系尚未建立,高层次的研究机构缺乏。
    综上所述,宁波港口既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和突出优势,也存在许多不足。正确认识这些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我们发现与国内外先进港口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明确港口发展方向,找准提升宁波港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突破口,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

    三、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对策措施

    港口是宁波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宁波崛起的最大优势。港口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宁波城市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浙江全省、长三角及其周边等腹地区域经济发展,宁波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因此不断增强,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提出要加快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增强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港口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给宁波港口实现第二次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港口产业是宁波市的核心产业,港口竞争力是宁波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抓住长三角产业经济提高升级、区域功能调整完善的机遇,全面提升宁波港口国际竞争力,为打造国际先进城市提供强力支撑和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六大联动”及“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立足港口自身优势,广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港口发展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更大的气魄、更广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明确港口发展方向,创新港口发展思路,完善港口发展措施,努力把宁波港建设成为“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融入全球”的亚太地区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和重要的综合性物流基地。特别是在发展理念上,要坚持发挥宁波港自身特点及优势,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规划,将港口放在全球物流体系、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在建设方向上,要从追求硬件条件、吞吐量规模的一个运输节点,向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转变,不断完善港口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功能,逐步强化港口在国际航运体系、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营策略上,要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不断拓展港口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宁波港口及城市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围绕以上目标和要求,今后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发挥综合运输优势,进一步改善港口集疏运环境。宁波是一个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备的城市,是全国42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大力发展,宁波交通建设成绩斐然。特别是随着今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及明年甬台温铁路的投入运行,宁波在长三角交通体系中的末端地位将得到彻底改变。这将进一步改善宁波港口集疏运条件,为港口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但这并不能说港口的集疏运网络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还需要发挥网络体系中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并将这些比较优势整合成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才能为宁波港口、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当前要在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整合,为港口发展提供更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集疏运条件。一是继续畅通内外集疏运通道,不断改善腹地通港环境。加快建成北仑大碶疏港高速公路,尽快启动和建设大榭第二通道和穿山疏港高速,解决临港道路拥堵问题。加快建设甬台温铁路,打通南向集疏运干线。继续开辟航空货运航线。二是完善宁波区域内集疏运节点布局,实现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随着杭甬运河的改造,逐步提高大宗物资内河周转的份额。要实现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运输同步直达港区的“零距离换装”,实现各场站间的“同步落地、同步设计、同步建成”。发挥铁路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的优势,实现客货分线运行,加快对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内部疏港支线和北仑片集装箱、镇海片大宗货物海铁联运体系建设,减轻公路繁重的交通压力,拓展中远距离货源腹地;改变“大港口、小通道”的不平衡局面。三是将长三角以外的广阔的内陆,纳入集疏运节点布局范围。依托杭甬运河连接京杭运河、长江及其各支流,循序渐进发展沿河、沿江喂给港。结合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改革,大力建设内陆“无水港”项目。依托萧甬铁路、甬台温铁路,发展铁路“无水港”。同时,要抓住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机会,积极争取宁波成为“三通”目的地。四是以海铁联运、水水中转为重点,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方便货主,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货主的满意度,而且可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运输合理化,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成本。要重点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不断提高集疏港货物通过铁路、水路运输的比例,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均衡发挥,彻底改变疏港集装箱过分依赖公路运输的状况。
    (二)高标准建设梅山保税港区,全力打造亚太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是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长三角优先发展项目之一,要坚持以港口为核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切实增强港口物流集聚能力。今年2月份,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给宁波发展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梅山保税港区,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宁波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发展,把宁波打造成以港口物流为主要特色的区域国际物流中心。一是梅山港区要突出国际物流中心功能。梅山保税港区规划要体现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和特点,高起点发展加工、展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增值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务,使之成为现代物流业核心示范园区。当前梅山保税港区建设逐步启动,一定要避免梅山保税港区成为第二个开发区或者保税区,即使是发展其它功能,也要作为物流中心的配套来建设,也要突出物流发展特点。二是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实现传统货物运输或初级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依托宁波港口优势,我市的货物运输发展迅速,但是从物流角度看,仅仅处在传统运输或初级物流阶段,与现代物流的条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仅仅是初级物流,但这是发展现代物流业极其宝贵的基础性资源。当前要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支持和典型示范带动,积极促进相关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导物流企业从单一的仓储、装卸、堆存、运输业务向包装、配送、流通加工方向转变,从单一型物流企业向综合型物流商转变;鼓励港口企业成立自己的车队和内支线船公司,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特别要引导和组建几家大规模的综合性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业务;要加快建立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速推进“一主六副”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形成畅通、快速的货运通道,提供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三是建立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现代物流业及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一个“硬”条件,要充分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建立涵盖港区生产流通、仓储运输及物流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四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性研究。现代物流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世界各地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根深蒂固,但有关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今年5月份,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发展战略、对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为宁波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在甬高校要加强港口及现代物流业方面的研究。五是推动宁波-舟山港口和口岸发展进入规模扩张与功能创新阶段,加快提升宁波-舟山港口岸和港口整体服务功能,着力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
    (三)培育壮大港口经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策略。港口经营国际化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利用国际港口及相关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港口实力、增强港口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过3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宁波港口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干线港,但相对于世界一些知名港口,国际化经营程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港口国际化程度。当前,要大胆推进港口国际化经营策略。一是培育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的港口运营商。实施港口国际化经营战略要依靠市场手段,扶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港口经营企业。要鼓励宁波港口运营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具有跨国经营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港口运营商。要引进具有国际港口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水平。要通过上市等方式,募集资金用于国际化扩张。要按照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加强集团机构建设。二是在发展方式上,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引进来”,就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宁波物流市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要继续吸引大宗货物的大货主、船公司合作建设码头、租赁码头,将货主、港口、船公司结成利益体,稳定货物中转量。同时要充分发挥货主码头的作用,将有剩余能力的码头向市场开放,以此扩大港口吞吐能力。要继续巩固与已有合作的船公司之间的关系,争取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船公司将宁波设为东亚地区基地港。“走出去”,就是借鉴上海港、新加坡港、香港港的经验,通过参股或业务合作的方式涉足腹地港口、场站建设、经营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宁波港为核心、与宁波港有紧密利益联系的广阔内陆无水港、喂给港网络;积极发展与各国港务管理部门、商业机构及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并购或参与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港口的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国际化经营网络,不断增强宁波港口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为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创造条件。港口实现国际化经营离不开政府支持,要按照国际化要求引导港口经营企业改革和完善管理结构,积极引进人才,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政府力量为港口经营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地方政府、著名企业的沟通联络与合作牵线搭桥。要制定出台促进和推动港口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政策措施。
    (四)发挥宁波港领头羊作用,推进港口战略合作。在当前国内外港口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加强港口之间的战略合作,有利于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要按照“坚持一体化发展,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学习东京湾港口群、纽约新泽西港的发展经验,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港口分工合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宁波港在长三角南翼港口群,特别是在浙江省港口群中的区域领头羊作用。一是加快推进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进程。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将有效提升港口在国内、国外的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港口发展规划体系,科学统筹、合理安排项目建设时序。要加快研究出台宁波—舟山港开发的投融资和市场准入政策,坚持“统一招商、统一建设、有序推进”的开发方针。要以港口上市和联合开发为契机,做大做强宁波-舟山港,做大做强宁波-舟山港口经营企业。要加快两港公路、铁路、航道等公共集疏运体系设施建设,为港口腹地拓展和集疏运压力缓解提供支撑和保障。要以金塘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研究港口生产营运管理对接的模式和途径。此外,建议省政府尽快研究制定两港一体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港口一体化深入推进提供法制和体制保障。要发挥宁波-舟山港的龙头作用,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形成一个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二是加强与省内各港口之间的合作。浙江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发达,沿海各港口争先发展意识强烈。要深化浙江港口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发挥宁波干线港的作用,带动区域港口共同发展。要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研究出台扶持性政策措施和考核激励机制,多层次加快港航强省建设。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投资控股,互利共赢”的原则,搭建企业层面合作平台,特别要发挥宁波港口经营企业的骨干作用,带动省内各港口共同发展,逐渐将货物向宁波港集聚,逐渐强化宁波港资源配置功能。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要发挥绍兴轻纺城、义乌小商品市场、嵊州领带、新昌袜子、永康五金及宁波草制品等专业市场的功能,加大港口推介力度,改善宁波港口在贸易条款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为专业市场服务的能力,成为专业市场货物的包装、仓储、分拨、运输服务中心。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与国外港口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要依托APEC港口服务网络、广交会、浙洽会及国外其它一些交流平台,大力宣传以宁波港为龙头的浙江港口群,形成统一的知名品牌。
    (五)优化口岸综合环境,提升港口竞争软实力。软实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先进港口,都注重提升其软实力。宁波港是一个成长型港口,高速发展的势头令人振奋,但是其成长型特性也决定了软实力的提升相对滞后于基础设施、港口吞吐量等硬实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有远大目标和抱负的成长型港口,宁波港要坚持不懈地优化口岸环境,提高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软实力。一是切实实施“港城一体化”。要尽快制定“港城一体化”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北仑城区与港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北仑城区建设发展,要充分考虑港区发展建设需要,为港区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二是发展航运保障体系,建设国际海运信息平台,培育船舶交易、船员交流中心,强化船舶交易、航运信息服务、船舶经纪、船舶登记等系列航运服务功能。当前要加快推进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建设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实现网上运输市场和政府管理服务相结合,激活运输市场主体,整合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市场组织和网络建设,构建市场化、信息化、集约化的服务模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三是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支持商业银行发展海外业务和代理机构,吸引国际金融机构进驻宁波,发展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咨询、信息服务、外贸进出口代理、船代、货代、法律、海事服务等与港口、航运、贸易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港口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加强对港口及航运价格体系的研究。四是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协调码头与海关作业流程,确保当天查验箱能及时上当班船出运,进一步优化港口查验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优惠口岸收费;适应港口发展需要,增加口岸单位人员编制和节假日加班频率。五是建设生态型港口。按照“空中无污染、地上无沙尘、水中没有漂浮物”的要求发展港口,实现人与自然、生产与环境、港口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按照“黑白分家”、“散杂分置”的整体思路,整合码头功能;推进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大的卸车、装船工艺,提高专业化、集约化作业水平,降低单位吞吐量能耗,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做好现有喷淋降尘设施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堆场管理新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堆场,提升货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六是加快现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现代港口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港口及相关产业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为宁波港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课题组组  长  俞  钢  市政府副秘书长、交通局局长
课题组副组长  孙时光  市交通局副局长
起草组成  员  胡本志、李永红、孙磊、戴东生、余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