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质检作文

 清浅湾 2011-04-16

飘絮整理

福建省2011高三省质量检查作文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

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下面作文为转载(可能是老师下水作文)

 

有益与无益

 

     人要生存,就得向自然和社会索取,怎样索取才是有效的?大家都喜欢用“有益”和“无益”来作标准,说:不为无益之事。可是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样的事,才是无益之事,什么样的事,才是有益之事呢?

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在这故事中,国君看到派去买千里马的人,竟用千金买回了一具千里马的骨头,不由大怒起来。显然,他认定这是胡闹,不是在买马。可他哪里知道,千里马凤毛麟角,没有几匹,正是这个派去的买马人做出了这一非常的举动,才显示了他非买不可的诚意,于是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送上门来了。

     品味这故事,我们不能不说这买马骨的人有远见,而这国君也太短视了。可是这世上有远见的人没几个,短视的人则比比皆是。大家盯的全是眼前的利益,直接的利益,认为只有它们才是有益之事。他们认定“漂亮的脸蛋长不出大米”,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甚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择手段,干出害人害己的事情。这种例子很多,就举大家知道的来说吧。

      比如前些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集团,比如最近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集团。最典型的要算这次日本地震东电公司对福岛核电事故的处理。其实在地震第二天,东电就应该实施利用海水冷却反应堆的方案。可它不愿这样做,据说是因为担心海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停运,从而对公司的长期投资造成损害。因此,《华尔街日报》在3月19日指称日本此次核泄漏事件是“人祸大于天灾”。东电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在努力捡一个10日元的硬币,却丢了一个100日元硬币。

     可见,很多人盯的全是眼前利益,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过,这些人还不是最可气的,最可气的则是那些明知是毒药,却硬要饮鸩解渴的人。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六国对秦不断割地求和日趋于亡的史实,影射宋朝统治者,认为他们同样也是明知不对,但为了短暂的和平,却不断地用贿赂来讨好契丹和西夏……暗示宋朝和六国都是为积威所劫之人,而我则认为只要是这种人就一定在饮鸩解渴,要想脱身,只有壮士断腕。

     当前有很多社会问题已成了痼疾。比如治理白色污染,说了多少年了要限制要不用那些塑料袋,可稍稍一禁止,整个社会就大叫不便,于是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比如治理高房价。那房价高到把人三代的血都吸干了还不满足,可就是调不下来。为什么?因为它是GDP,是政绩……

      你说我们是不是被这些东西劫持了,再也分不清什么“有益”,什么“无益”了,不来个壮士断腕能行吗?

 

有益与无益

 

     “有益”与“无益”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比如传统中药砒霜,对正常人无益甚至有害;但对白血病人却有益。“冬吃萝卜夏吃姜”,同样的萝卜同样的姜,不同季节,对人体就存在“有益”与“无益”的区别。中药的配伍,以及药引,把“有益”“无益”之妙体现得幽深无比。

     既然“有益”与“无益”有这样的奥妙,那么切不可轻易断言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益”。有些父母不让孩子看闲书,说这“无益”。真的吗?我记得,鲁迅先生是提倡青年人读闲书的,也就是那些“随便翻翻”的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广收博采”。想必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读书体会,可见读所谓“无益”闲书,也是可以读出文豪的。有些父母不让孩子打电子游戏,说这“无益”。真的吗?风靡全国的“三国杀”桌游的开发者就是从玩电子游戏入道的,而后从“玩家”精深到“行家”,这“80后”的小子资产已达上千万了。想当初,要他真被“无益”唬住了,还有今天的创业成功吗?

    “有益”与“无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庄子对此有精到的感悟,他以“无用之用”来洞察人世的微妙。庄子寓言有这么一则,说一棵长在路边的树,枝干弯弯曲曲,木匠连看都不看,因为“无用”;然而这棵树逍遥自在,免遭斧斤,保全了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亦是相关联的。

     庄子之说乃刺俗世的实用主义,即只看到眼前之“用”而不顾长远之“用”。今人之“有益”“无益”的价值判断,急功近利不可忽视。精神的缺失已成社会之病、社会之痛。

    那天读到德国诗人歌德在乡下的小木屋里给朋友写信,他写到“……我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默然无语,只是感动于歌德对自然的热爱。今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看日出”是一种精神的超越,超越功利心,很多看似“无益”的事物都有“看日出”的意义。(此文字数不够,下水只为打开学生写作思路)

 

作者的话:这次省检出的作文题可以说和前次市检出的“威信”,如出一辙,都要用辩证的笔法去写,看来高考作文的意向也不会离这很远,望大家多加注意。

 

 

2011福州市质检作文

题目:威信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老师下水作文(转载)

 

威信

“威信”是人的一种形象特征,内涵相当丰富,细细分析,你会发现很多奥妙。

比如大禹。他父亲治水失败,被处极刑,他却受命继承父职。此时的他,一个犯官之子,无威无信,要怎样做,才能为天下消除水患呢?只见他解放思想,弃堵为导,兢兢业业,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大功告成,赢得了舜的信任,和天下人的拥戴,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被推举为天子……

比如蔺相如,他出使秦国,不畏残暴的秦王,争得完璧归赵,可谓“威”了。但廉颇却认为他“徒以口舌为劳”,没什么本事,处处为难他。他为了国家利益,诚心退避,终于感动了廉颇,负荆请罪,称他为“将军”,称自己为“鄙贱之人”……

可见,“威信”并不像有些人所讲的那样是与生俱来的,它来自后天,是合二而一的产物。“威”和“信”互为表里,一个人有没有威信,不是看他外表有没“威”,主要还是看他内在有没“信”。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刘邦和项羽这一对冤家。刘邦,一到关中,就与民约法三章,悉除秦之苛政,封府库,还军霸上,秋毫无犯……秦人大喜,争挑牛酒犒军……如此看来,刘邦虽亭长出身,又怎能妨碍他拥有威信呢?再看项羽,出身贵族,打战从来就是“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屡战屡胜,当他取得巨鹿之战的伟大胜利时,一个人可以说是“威信”到极点了,可他最终还是失去了天下,自刎而死。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不是他失信天下太多了。且不说坑降卒,杀子婴那些毫无信义的做法,就拿他主持分封这件事就足够说明了。刘邦先入关中,按怀王之约要封为关中王,可项羽凭着自己当时的实力和威信竟不履行怀王之约,三分关中给秦朝降将,把该封的刘邦封到巴蜀去。试想,这么胡闹谁会心服,不人心涣散才怪呢,还想保住威信!

真是信以立威,威则无信不立。威信这东西,可以得到,也可以失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威信,一定要多讲究“信”;如果一旦失去,“威信”的大厦也就悄然坍塌了。

时值两会期间,我不由想到我们的党,想它近百年来,用自己的热血谱写的无与伦比的威信,想到眼下温总理不时提到的公正与和谐,想到两会代表在提案中点到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问题……我想我们的党真可谓任重而道远了,要想保住自己的威信,真的要一如既往地取信于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为人民服务才行。

 

 学生优秀作文

 

 命题作文《威信》福州一中优秀范文

  威信

 

■福州一中高三(13)班廖承晔

   和谐,为国富民安繁荣之道;

    威信,乃定乱复兴和谐之本。

    威信,顾名思义,既要讲究“威”,又要兼顾“信”。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人耳得之、目遇之的总是“和谐”,于是乎提到“威信”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其实不然,威信恰为和谐得以形成的要素之一。

    “威”强调一种威严,一种气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骨气的象征;“信”讲究“一份诚信、一种责任,是一个人、一个民族面貌的体现”。“威信”兼顾了二者对人及社会的要求,是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的保证,因此,它也就成为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石。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威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人民会因为这种“威信”而信服,社会会因这份“威信”而稳定和谐。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开创帝制,严刑厉罚。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有如此魄力和能耐,这叫我们如何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如何能不被其威严所震慑?但他却辜负了自己一身的伟才,用暴政换得了“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剧命运。假使他知道帝王之“信”的重要性,他何至于“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他的国家又“何得而族灭也”?“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前程正是败于秦始皇的只“威”不“信”上。“威信”不分家,只有二者很好地被统一,才可构建社会的安定和谐。经济危机后的美国,社会萧条,百花凋谢,罗斯福以威信为人民树立起复兴的信心;近代落后的日本,明治天皇以威信振兴了整个大和民族;明代地方官员方克勤一就任,就以威信平息了农民的反抗,让百姓信服。无论是罗斯福、明治天皇,抑或是方克勤,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威信让人民安乐,他们都在让自己的威信可支配的范围走上光明大道。威信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为社会带来了复苏的希望,和谐的气息,同样。也给了施行威信的人带来了拥戴和赞誉。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政府正在发挥着威信带来的积极作用。无论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还是民主监督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政府正以其威信力求人民生活更富裕,社会更和谐,百姓更幸福。

威信是和谐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威信的力量越发强大。

【点评】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以“和谐,为国富民安繁荣之道”做铺垫,非常明确地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威信,乃定乱复兴和谐之本。这在不知中心论点为何物的学生中非常难得。接着作者从“威”和“信”两个方面阐释了“威信”如何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石。随后借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分析指出了秦始皇只“威”不“信”导致的下场。从而承上分析提出了“威信”不可分家的观点。并以罗斯福、明治天皇及官员方克勤因兼顾威信而得到人民拥戴和赞誉为例论证了威信的力量及威信带来的社会安定与和谐,自然导出当今我国政府正以其威信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全文紧紧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也较严谨,是一篇难得的文体比较规范、表达通俗浅显、考生容易借鉴的议论文,值得复习迎考的学生好好地品味。(指导老师:林志强)

 

《威信》

■福州一中高三(14)班林智宇

  “威信”二字,分而说之:外,威振八方,执长策而御宇内,气吞如虎,堪比一世之雄也;内,信义誉于四海,精明图治,人信之,地助之,天顺之。合而说之,成大事者,必有驱虎吞狼之心,又有一言九鼎之义,堪比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威信。孙子钻研法,苦练战术,却依旧不能统领王之婢女。三令五申后,他杀死王的爱妃,树立了威信,效果立竿见影,婢女队不苟言笑,步调一致。作为一个军队的长官,必须要有威信。明治天皇讨幕府,树皇权,用武力证明了自己的威信,正所谓“莫叫我负天下人,宁叫天下人负我”。树立威信要克服万难,不仅要强大的魄力,还要强硬的手段。

    正如舟要帆来助推,“威”也要“信”来辅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内而无信,则会亲小人,远贤者,以至于入无法家弼士,无谏言忠臣,外祸于邻国之乱,不能守其土。商鞅明白了信义的重要,徙木为信,树立国威;曹操了解为人君应恩威并重,赏罚分明,于是割发代首,以示三军;罗斯福为了银行的威信,为了国家的复兴,他放下架子,炉边谈话,用真诚的话打动了人民,使大家团结奋进,重塑大国之威。威主外,信主内,威信并重,方能富国强兵。

    文质彬彬,相得益彰,正如文与质一样,威与信互为表里,不可无二,却又不可唯一。秦王赢政,千古一帝,威振于四海,内以暴政富国强兵,外以强权连衡而斗诸侯。何哉?十三年早亡,出尔反尔,坑儒毁约所致。光绪帝,信而无威,受制于慈禧太后,一心救亡图存,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朝内听命于臣,在朝外求助于夷,清王朝便一步步走向衰败。虽曰“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可威与信不可不并用,就像枪支与子弹,空有一物只会害人害己。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必有威,辅之以信,威信结合,小可言明功过,治于一家,大可平定八方,成就盛世。君子坦荡荡,威信行于身,威于王道,信于天道,天人合一,天下运于掌中。

【点评】   

比较前一篇作文,林智宇文章的中心论点隐含于第一自然段的文字需要我们分析揭示,如果删除两个蛇足句子——“堪比一世之雄也”“堪比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将比喻的表达还原出来,我们不难明白中心论点就是“成大事者必有威信”。虽然通俗明白,但有了前文“分而说之”的铺垫,这“合而说之”的表达也十分鲜明,颇有气势,并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张力。

    在论证过程中,先以孙子操练宫女为例说明军队的长官必须要有威信,再接着以明治天皇讨幕府、树皇权说明建威信要有强硬的手段,侧重了“威信”之“威”的重要性;而说又以“舟要帆来助推”推断出“‘威’也要‘信’来辅助”,并以商鞅徙木建信、曹操割发代首、罗斯福炉边谈话为例,强调了“信”的重要,得出“威信并重,方能富国强兵”的结论。至此,作者的论证已经比较全面,可林智宇同学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深入一层以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的君子标准论及“威与信互为表里”,用秦王暴政威而无信导致秦王朝十三年而亡、光绪帝受制于慈禧太后,一心救亡图存却因信而无威导致变法失败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了“威”与“信”缺一不可,巩固了前文的论述,使论证不仅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以致最后的结论“威于王道,信于天道,天人合一,天下运于掌中”特别有力。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好文章,尽管有两个“堪比”的语病,“枪支”“子弹”的比喻不够贴切外,但“内而无信,则会亲小人,远贤者”“‘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可威与信不可不并用”“君子坦荡荡,威信行于身”等表达却深深地刻入读者的脑海中。(指导老师:林志强)

 

 

2011厦门市质量检查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了-部名为《力量转移》的著作,认为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种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财富和知识。对此,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还包括文化、创新、信仰等。你认为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能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