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美股投资研报--环球市场(2011年3月版) _环球市场(GMC) _i美股

 昵称6748215 2011-04-16

 

  2011-03-17 14:46:12 来源: i美股 作者:江涛 

简单来说,环球市场做的是跨国B2B的生意,搭建卖家买家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不过与阿里巴巴的大集市模式不同,环球市场将目标用户定位为“10万多家中国优质制造商”,为其提供包括网络营销、展会营销和买家匹配等服务。截止2010年12月31日,环球市场平台上总共拥有1626家注册制造商,70万注册国际买家。环球市场向卖家(制造商)提供的服务收费,向买家免费。

对于环球市场来说,付费用户数量的增长直接关系到营收增长。因此只要它能不断从10万多中国优质制造商处吸引更多付费用户,那么增长空间仍将巨大。不过它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不来自于是否吸引更多客户,而在于更棘手的电商模式问题。

一方面,单纯的B2B信息发布平台吸引力越来越弱,诸多B2B已纷纷提供物流、支付等更多服务,走产业链整合之路;另一方面,跨国B2C电商的兴起,直接缩短外贸交易漫长的流程,将中国制造商产品送进外国消费者手中,绕过中间商层层盘剥,给双方都带来真金白银价值,这种模式颠覆对跨国B2B来说无异于革命。在两方面竞争压力下,环球市场面临挑战不可谓不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0年开始环球市场尝试从单纯B2B信息发布平台,向在线直销平台转型,主打M2C模式,但是否能快速扩张仍属疑问。以下研究报告将从环球市场发展历史、业务模式、营收构成及财务数据、行业竞争态势及面临风险、公司结构及股权结构等方面,对其做一解读,以增进投资者了解。

一、环球市场发展历程:从展会宣传员到高端贸易平台

环球市场成立于1995年,创办者为凌风。在过去的15年时间中,环球市场先后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

1.1995-1999:从展会宣传员到B2B试水者

1995年凌风大学毕业后即创办环球市场,环球市场最初业务为在广交会派发资料帮买卖双方配对,其中包括将企业资料光盘带去参展并帮助宣传,以及与广交会合作办会刊等,此时期环球市场客户来自各行各业。1997年环球市场建立中国企业网,把企业公司信息放在网上做推广,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1998年,环球市场参加德国法兰克福春季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受到买家欢迎,这也是中国B2B网站第一次到国外参加大型展会。

2.2000-2005:转型为高端供应商与买家服务

从2000年左右开始,环球市场从灯饰、家电等不同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并对高端供应商市场进行摸索。2002年环球市场调查发现,中国30个主流行业中的前500强共15000家出口制造企业的出口量占中国总出口量70%,于是萌生转型做高端服务平台想法,但这个想法知道2004年才最终确定下来。

在服务众多国家买家过程中,环球市场摸索出买家对于中国供应商列出的8条必备条件。2005年环球市场推出GMC标准,并决定只服务上述10万家优质出口制造商。“GMC标准”是对8条国际买家要求的完备化,满足它就意味着卖家能在环球市场平台获得更多的青睐。经过2005年转型,环球市场开始走上与国内B2B龙头阿里巴巴差异化路线,阿里巴巴服务所有大小客户,而环球市场则只服务高端供应商与高端买家。

3.2006-2008:获两轮投资收购香港B2B公司

2006年环球市场获得九城数码关贸500万美元的投资,开始打造国际贸易一战式平台,比如进入国际物流以及国际支付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环球市场并不直接提供物流服务,而是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船公司和航空公司合作;在支付领域则与渣打银行等合作,为供应商提供支付帮助。

2008年,环球市场获得国际知名投资机构Jafco(集富亚洲)和私募基金巨头NIFSMBC,以及美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的4家上市公司联合注资,前期3000万美元已到位。在获得此轮风险投资后,环球市场收购香港两家B2B公司——TradeEasy.com(香港上市公司易贸通的B2B业务)以及香港老牌电子商务公司Marketplace。

4.2009-2010:危机中扩张或成中国B2B赴美第一股

尽管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获得融资后的环球市场还是保持营收的快速增长。2008年营收同比增长101.8%,2009年营收增长85.3%,客户数量860家。截止2010年底,环球市场的买家资源有八九十万,其中60%是通过展会登记的,剩余的是通过网站登记的。环球市场从买家中筛选出30万个活跃买家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服务,同时对GMC会员收取服务费,每年的服务费约六七万元。

2011年3月7日,环球市场发布消息称将于3月18日于纽交所上市,交易代码为“GMC”。该公司原计划发行1100万股、发行价区间11至13美元,拟融资1.32亿美元。主承销商为德意志银行, Piper Jaffray。如果本次上市顺利,环球市场或成为在美上市中国B2B第一股。

二、环球市场业务模式:“中国制造”的摆渡人

环球市场被媒体形容为“中国制造的摆渡人”,其角色为帮助外国高端买家寻找中国优质卖家(制造商),属于B2B高端信息交流平台。环球市场的服务方式包括网络营销、展会营销和买家匹配,其中最重要的是展会营销。对此,环球市场CEO凌风称目前国际上“最活跃、最专业、最有购买欲望的买家大多出现在展会上,因此环球市场每年投入巨额资金,在全球参加各种大型商展。”

1.环球市场为卖家提供的服务及收费模式

要弄清环球市场为卖家提供的服务,首先必须介绍GMC(Global Manufacturer Certificate)认证标准。GMC认证标准是环球市场根据全球高端买家意见制定的一套标准,目前包括8大内容,基本反映了全球买家对中国制造商的要求。8大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是否真正制造商,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工厂规模,专业外贸团队及经验,产品研发能力,社会环境责任等等,具体如下图:

环球市场会根据GMC标准对中国制造商进行审核与审查,合格者颁发“环球制造商”认证,并向其提供展会营销、网络营销、买家匹配等服务。举个例子,就网站产品展示而言,环球市场可以将客户的公司产品信息放在网站显著位置,提供横幅广告与视频宣传等服务,用来提升制造商的曝光率,缩减国际专业买家搜寻中国优质制造商的成本与时间。

当然,以上这些服务都是收费的。环球市场的收费模式即建立在上述GMC系统基础上。环球市场会向制造商客户(其中大部分为GMC认证客户)收取定期订阅费,订阅费的多少是由客户所定制服务套餐所定,订阅费一般收取期限为一年或半年。环球市场提供的典型服务套餐收费起点为每年6万元人民币(包括GMC认证,基本的产品展示,业务匹配服务和使用MyGMC工具),在此基础上,付费越多享受的服务将越多。例如商务配对一项,环球市场根据客户支付订阅费将客户分为四级,A级(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B级(20万-30万元人民币之间),C级(10万-20万元人民币),D级(低于10万元人民币),A级的将享受优先配对等服务。

从2009年9月开始,环球市场允许用户单独订阅GMC认证服务,一般该公司在GlobalMarke上向客户收取的服务费在6万-15万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客户只订阅其GMC认证服务,该公司将一次性向其收取3.8万元人民币。2010年10月,环球市场推出了特别服务套餐——3.98万元人民币享受GMC资格认证和基本的产品展示服务。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在环球市场GlobalMarke上总共拥有1626家注册制造商,其中包括1428家GMC制造商。主要涉及以下行业:照明、机器设备、家具、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装和纺织品、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和礼物。

2.环球市场对买家提供的服务及平台交易程序

环球市场业务的另一方是买家群体,这也是环球市场借以吸引卖家的基础。截止2010年12月31日,环球市场共拥有70万注册国际买家。环球市场向买家提供的服务为免费,主要包括发布采购信息、搜索、贸易通知、在线交流MyGMC等。买家与卖家在环球市场平台上的交易流程如下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2008年底收购香港两家B2B公司Tradeeasy ( www.tradeeasy.com ) 和B2S( www.b2s.com )后,这两家公司客户正在向环球市场转移。从2007年至2010年,环球市场从中国大陆客户身上所获的收入分别占到总收入的91.1%,74.6%,67.4%和78%,从香港客户身上所获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9%,25.4%,32.4%和22%。

3.环球市场新业务尝试:转型M2C在线交易平台

与阿里巴巴B2B平台类似,环球市场B2B上仍是卖家买家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对于产业链两端的控制力并不强。而进入2010年,环球市场开始尝试转型线上M2C(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全球直销平台,提供从中国制造企业到海外终端消费者的“一站式在线交易”流程服务。通过M2C平台,海外买家可以通过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向中国制造企业直接在线下单。环球市场借M2C平台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即上游延展到制造商,下游直接对接到零售商,缩短海外供应链,因而可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目前M2C的盈利模式为从产品的销售额上收取7%-13%的佣金,同时可获得出口退税。

环球市场的“一站式在线交易”流程包括出口货运、物流配送及市场销售等等。为顺利走完整个流程,环球市场最先会与制造商、美国购物网站对消费群体进行研究,预测产品的批量生产数量,之后贴牌经过海关运进环球市场的美国仓库,在美国批零商下订后再配送,一般情况下美东岸1-3天,西岸3-5天。

M2C的优势在于可以不经过中间层层经销商的利润抽成,但劣势也很明显,即在于销售风险。环球市场在支出物流、仓储以及相关的税费成本之后,如果产品在美国卖不出去将面临很大风险。对此环球市场M2C运营总监罗民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尽量避免损失。事前,产品上市前详细分析市场需求,确定最优批量。事中,滞销发现后就要促销,重新定价、免运费等方式也许就卖出去了”。

三、环球市场财务数据:客户增长推动营收增长

1.环球市场营收增长强劲 增速有所放缓

正如上文所述,环球市场的收入主要来自制造商客户(其中大部分为GMC认证客户)收取定期订阅费。因此其营收的增长将同时取决于两大方面:第一制造商客户数量的增长;第二单个客户能贡献更多订阅费。从环球市场已提交SEC文件来看,不管是GMC客户还是非GMC客户,在过去3年中均增长迅速,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与客户数量增长相伴随,从2007年到2010年,环球市场营收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营收为438万美元,2010年营收达2267万美元。不过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环球市场营收增速出现下滑趋向,2008年同比增长101.8%,2009年同比增长85.3%,到2010年营收同比增速更下降至38.4%。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季度营收来看,受农历春节及暑期影响,环球市场一季度与二季度营收增长缓慢。到三、四季度,国内众多制造商受中国进出口展览会的影响,商品采购量开始提升,同时广交会的举办,也让更多用户选择去订阅环球市场的产品,此期间营收增长较快。具体季度营收增长如下图所示:

2.环球市场营收成本占总营收比例上升

环球市场营收成本主要包括:营业税及相关附加费、买家服务成本、GMC认证成本、 采购指导成本、ICP服务成本及网站产品成本。2010年环球市场营收成本同比增长67.7%至300万美元,超过2010年38.4%的营收同比增速。2010年环球市场的营业税,买家服务成本和GMC认证成本分别增长96.8%,36.9%和56.3%。具体增长情况如下图:

从季度营收成本增长看,环球市场营收成本占总营收比例呈现上涨趋势,2009年一季度占比为9.07%,2010年四季度占比为16.07%。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3.运营费用与营收增幅一致占比下降

环球市场运营费用为其各项支出的大头,运营费用包括市场营销费用与公司管理费用。随着客户数量的增长,环球市场营销与销售费用均出现增长,此外公司员工的薪水和福利也同时增加。2010年环球市场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3.8%,低于当年营收增长速度,占比由2009年69.3%下降至48.4%,公司管理费用占比由20.4%下降至13.2%。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季度运营费用占比来看,变化就更为明显,2009年Q1运营费用占营收比例为90.93%,2010年Q4占比已下滑至83.93%。而运营费用的有效下滑,也是环球市场能扩大盈利范围的主要原因。

4.环球市场净利润扭亏为盈 盈利仍脆弱

从年度净利润变化情况来看,环球市场2007年净利润219万美元,此后连续两年均为亏损,2008年亏578万美元,2009年亏58万美元,2010年重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455万美元。从已披露的SEC文件可知,环球市场亏损主要原因除了运营费用占比过高外,还在于2008、2009分别计入一笔非经营性开销(loss from discontinued operations)。其中2008年非经营性开销为593万美元,占总营收67.1%;2009年该项开销为63万美元,占总营收3.9%。此外,2010年由于环球市场在M2C业务上的投入,计入非经营性开销250万美元,占总营收9.4%。

从季度净利润变化看,环球市场在2009年Q1和Q2仍出现亏损。此后6个季度中 ,受运营费用一项控制得当,环球市场盈利逐渐增加,2010年四季度净利润达到235.1万美元,同比增长383.16%。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8个季度中,环球市场一直维持着一个比较高的毛利润率(80%—90%之间),此外随着季度运营费用占比的下滑,净利润也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具体如下图:

四、环球市场行业态势:B2B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1.环球市场目标客户:13万高品质供应商

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经济链条中属典型制造商。据艾瑞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所有供应商中只有9.5%企业的营收规模高于500万美元;营收规模在25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企业和低于250万美元的企业各占总数的45.3%。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见,高品质的制造商在中国出口供应商中仅为一小部分,不过这一部分却贡献绝大部分出口产值。据艾瑞调查数据,中国2009年有超过239,000制造商出口产品,其中约13万制造商出口额高于250万美元,但它们贡献了2009年中国总出口额的92.2%。

环球市场CEO凌风接受采访时曾称“我们发现中国最具出口能力和潜力的企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30个主流行业中的前500强出口制造企业;第二层是1000强出口制造企业;而第三层是3000多强的出口制造企业”,环球市场就是要服务这三大层次的用户。截止2010年四季度,环球市场客户为1636家(包括GMC制造商与非GMC制造商),换句话说,环球市场的的用户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2.B2B市场回暖 小额商品批发平台预期高速增长

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10年B2B行业增长开始回暖。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2010年四季度B2B增长率持续上升。截止2010年4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收入规模达到20.9亿元,环比增长11.2%,同比增长32%。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易观认为B2B回暖的原因包括受刺激内需政策作用,内贸市场呈现飞速发展,同时金融危机给中国电子商务的普及带来机遇,中小企业使用线上B2B的机会增多。在金融危机后,大额订单减少,小额高频订单成为主流,敦煌、阿里巴巴等推出的小额批发平台预期在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市场的亮点。

环球市场并未进入B2B小额批发市场,但从2010年开始尝试建设M2C平台,从信息服务商向交易平台服务商转化。目前仍处于尝试阶段,招股书并未列出其营收数额,此外M2C平台所选择的品类也不多,基本限制在小家电上,如烤箱、电饭煲、电水壶等。

3.B2B领域阿里巴巴一家独大

在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上,阿里巴巴一直稳居老大,并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环球市场作为专注高端制造商的用户,不论从收入规模还是市场份额上,都无法与阿里巴巴相提并论。据易观国际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四季度阿里巴巴收入规模为14.56亿,环比增长8.5%,市场份额达到69.7%。环球资源以1.02亿的收入规模占据4.9%的市场份额,而环球市场份额被忽略不计。具体如下图所示:

不过从厂商付费账户数方面衡量,敦煌网2010年四季度的付费账户数为92.5万户,占据40.6%付费账户数份额,而阿里巴巴付费账户数为77.7万户,以34.1%的份额排名第二,金银岛网交所以15.1%份额排名第三。

4.环球市场B2B模式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B2B模式的价值在于搭建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沟通桥梁,绕过两者间多如牛毛的中间商,从而缩短产品从制造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环节。那么是否有一种模式,比B2B更能缩短供应链,并为制造商、消费创造价值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B2C。当第三方厂商及品牌通过B2C方式绕过采购商,直接面对消费者时候,那么B2B模式的吸引力无疑会被削弱。

具体来看环球市场所代表的面向海外的B2B模式,这种模式满足国内制造商与国外采购商之间的信息沟通需要,但却无法改变中国制造“量大价廉、利润极低”的窘境。在此种模式下,中国高质量产品的利润主要被外国批发、零售商赚取,并未给国内制造者创造更多福利。但是假如中国制造商进入跨国B2C通道,那么将意味可以直接将产品卖给西方消费者,这中间赚的利润将远超B2B的利润。跨国B2C模式还将意味着,中国制造商更容易获得外国消费者的一手用户数据与资料,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产品,即直接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

环球市场B2B模式的第二个挑战在于,足够强大的供应商与采购商,会逐渐绕过中间商来达成交易。环球市场专注高端优质制造商,并锁定中国顶级出口商,随着这些厂商的市场打开与销售通畅,它们对环球市场平台的依赖度会大大降低。

环球市场B2B模式的第三个挑战是,当众多跨境B2B逐渐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平台、在线交易平台、在线支付平台后,单纯信息推广平台将越来越不受青睐,会员的续约率也将持续走低。举例来说,在B2B阿里巴巴的庞大躯体下,敦煌网之所以能够崛起,全靠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传统B2B收取会员费、推广费模式不同,敦煌网盈利模式为向买家收取“交易佣金”,为达成促进交易达成,敦煌网不仅免费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还免费提供物流、支付、翻译等服务,走整合产业链之路。单拿物流来说,敦煌网会与UPS这样的大型物流公司实现后台数据整合,客户不仅可以享受优惠,而且下单后系统会自动通知UPS取货,帮助卖家将货物拼如集装箱,大大节约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0年开始环球市场开始尝试从卖家信息发布平台向在线交易平台转型。转型的方向为M2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全球直销平台,即提供从中国制造企业到海外终端消费者的“一站式在线交易”流程服务。传统外贸一般有6个环节:1中国的工厂——2中国的出口商——3外国的进口商——4外国的批发商——5外国的零售商——6家庭消费者,而M2C模式直接从1-6,舍弃中间一切盘剥、虚高与繁琐的环节。在M2C模式中,制造商只要将产品生产出来放入仓库即可,环球市场会负责随后的拖车、集货、拼箱、装柜、海运、报关及通关,以及到美国的仓储、物流跟运输,并最终销售到消费者手中。M2C的优势在于价格,货物销售完毕后,环球市场会从销售额上收取7%-13%的佣金,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销货风险,必须考虑产品滞销,库存如何在本地消化问题。

总之,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B2B对手,以及跨国B2C的直接竞争,环球市场未来面临巨大挑战,与此同时M2C模式的尝试,又让人们对环球市场的转型有所期待。

附:环球市场公司结构与股权结构

环球市场国际有限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由环球市场CEO凌风代表现有股东建立。除此之外,环球市场国际有限公司与此次上市主体环球市场集团没有其它联系。

以下是环球市场的公司结构和主要股东及机构持股情况:

根据F1文件显示,环球市场集团有限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全资控股环球市场集团(亚洲)有限公司(注册地:香港);环球市场集团(亚洲)有限公司对环球市场集团(广州)有限公司拥有99.97%的控股权,广州龙媒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对环球市场集团(广州)有限公司拥有0.03%的控股权;环球市场集团(广州)有限公司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它们分别是:深圳龙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环球市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龙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这些契约协议包括独家管理、技术咨询和授权合约、认购期权和合作协议、股权质押协议和授权书。

(2)这里的契约股东是指凌风先生和Weinian Pan先生,二者是兄弟关系,且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凌风持有广州神龙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90%股份,Weinian Pan持有10%股份。

* :少于流通在外普通股总数的1%

凌风先生所持有的股份中有5583.1706万股普通股通过以凌风及其指定人为受益人的信托所建立的、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环球市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Global MarketingGroup Holding Limited)拥有并控制;1亿2192.5770万股普通股由一家慈善信托全资控制的未来世界国际有限公司(Future WorldInternational Ltd.,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拥有并控制;5780.1846万股普通股通过以凌风及其指定人为受益人的信托所建立的、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World Target Ltd.拥有并控制。

凌风先生是环球市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World Target Ltd.的委托人和监管人(protector),以及未来世界国际有限公司的委托人。凌风先生将继续保留对环球市场集团、未来世界和World Target所持有股份的投票及投资权。

(i美股 江涛 辛伟康 刘志超 陈群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