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朝诗人

 无避 2011-04-17
江总 词1 诗24  薛道衡 诗21  杨广 诗43  
杨素 诗7  卢思道  卞斌 诗1  
蔡允恭 诗1  岑德润 诗4  陈政 诗1  
崔仲方 诗3  大义公主 诗1  丁六娘 诗6  
杜公瞻 诗1  段君彦 诗1  沸大 诗2  
何妥 诗6  贺若弼 诗1  弘执恭 诗4  
侯夫人 诗7  胡师耽 诗1  慧晓 诗1  
孔德绍 诗11  李德林 诗6  李巨仁 诗5  
李密 诗1  李孝贞 诗7  李月素 诗1  
刘斌 诗4  刘端 诗1  刘梦予 诗1
 
江总(519~594),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音。《陈书·江总传》载有集30卷。但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仅1卷。 
 
薛 道 衡 
  薛道衡,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 540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字玄卿,隋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但他专精好学,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有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一篇,词藻华美,世时人称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齐时,薛道衡待诏文林馆,兼主客郎,负责接待、应对北周及陈的使者,与当时文坛才子李德林、卢思道等常相过从。

  北齐亡,周武帝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为不受重用,便弃官归乡里。后来又入仕途为州主簿,不久又为司禄上土。

  杨坚作相时,薛道衡效力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后又从征突厥,还朝后,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仕途上开始有起色。当时薛道衡还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还江东,对陈朝的腐败情况了解很深,所以多次上奏隋文帝,要求对陈“责以称藩”,也就是不承认陈朝和隋对等,实有灭陈、统一南方之意。

  隋文帝开皇八年( 588年),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随从晋王杨广、宰相高颖出兵伐陈,专掌文翰。隋师临江,高颖问薛道衡:“此番举兵,能否克定江东,请君言之。”道衡回答说:“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字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高颖听完之后,忻然叹服,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从这里可以看出,薛道衡对当时的局势分析得极有见地,表明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

  在隋文帝时,薛道衡倍受信任,担任机要职务多年,当时名臣如高颖、杨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声大振,一时无双。皇太子及诸王都争相与之结交,引以为荣。这对薛道衡来说本来应该是值得荣耀的事,然而,他却因此得罪晋王杨广而罹祸。

  薛道衡曾与晋工杨广一起伐陈,杨广对薛道衡的文才极其爱慕。隋文帝时,有一次,薛道衡被人弹劾在朝中结党,被除名,处以流放岭南。当时晋王杨广正坐镇扬州,听说这件事后,就秘密派人到长安通知薛道衡,让他取道扬州到岭南,等他到了扬州,就上奏皇帝,把他留在扬州幕府中。但薛道衡讨厌杨厂的为人。就没有走扬州路,而走了江陵道。从此,杨广对薛道衡就怀恨在心。

  后来,杨广夺取帝位,是为隋炀帝。薛道衡从地方上回到京师。当时的隋炀布对薛道衡尚有一丝爱才之心,本打算委以秘书监显职,但薛道衡不识时务,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奏上。隋炀帝看了以后,老羞成怒,对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讲,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刺周幽王。薛道衡是否有此意不得而知,但隋炀帝猜忌心很强,又专横独裁,他岂能容忍别人把自己和周幽王联系在一起,由此便产生了杀害薛道衡之心。

  当时,薛道衡的朋友司隶刺史房彦谦(唐初名臣房玄龄之父),觉察到隋炀帝对薛道衡的歹意,就劝薛道衡杜绝宾客,闭门自守,以求保全,但薛道衡却不以为然。有一次,朝臣们在一起讨论新令,争论不已,薛道衡就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薛道衡的文人气太重,出语尖刻,当下有人受不了,就密报了隋炀帝。高颖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站在杨广一边,被杨广诛杀。薛道衡公然讲崇敬高颖的话,隋炀帝岂能容忍。当时正是好大臣裴蕴担任御史大夫,他知道炀帝讨厌薛道衡,就上奏弹劾,说:“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隋炀帝却览奏大喜,称赞裴蕴说:“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没有实据,最后逼令自尽,天下冤之。

  隋炀帝杀薛道衡,另一个原因是妒忌薛道衡的文才。薛道衡从少时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他喜欢在沉静中构思,史称:“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论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著,《隋书》讲:“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隋场帝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难怪他在杀了薛道衡后还说:“看你还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这固然是隋炀帝丑恶的内心世界的大暴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薛道衡在当时确实是诗才出众。

  薛道衡死后,尚有文集70卷行世,后散失,明人辑有《薛司隶集》,从中还可略窥这位隋代大文豪的风采。
 
杨广 

隋代诗人。即隋炀帝。小字阿□。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文帝次子,母独孤氏。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后阴谋争夺其兄杨勇的太子之位,于开皇二十年(600)得逞,立为太子。文帝暴卒,遂即位称帝。他为了控制江南,满足自己的游乐生活,于大业元年(605)广征民夫,兴修运河,但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广爱好文学艺术,曾命臣下将禁中秘阁之书,抄录副本,分为三等,藏于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

其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传》),于是爱好梁陈宫体。《隋书·文学传序》称:“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 2首。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

《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5楼

杨素(?~606) 

隋代诗人、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为北周丞相,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杨素与诗人薛道衡友善。今存其诗都是与薛唱和相赠之作。大业二年(606),作五言诗《赠薛播州》14章(一谓14首),共700字。从天下纷乱说到统一,又从求才、立朝、出守写到归闲,末致相思相勉之意。一题数章,章法整齐,而不露排偶之迹。《隋书》、《北史》本传誉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清代王士□认为杨诗“沉雄华瞻,风骨甚遒,已辟唐人陈、杜、沈、宋之轨”(《古诗选·凡例》),显示着隋诗向风骨、声律并重的初唐诗歌发展的趋势。 

《隋书·经籍志》著录《杨素集》10卷,已佚。《全隋诗》录存其诗6首(一作19首)。事迹见《隋书》本传。


卢思道

 【卢思道】(535~586)隋初诗人。字子行。保定涿州市人。少年时曾随邢邵学习,在北齐任过黄门侍郎,北周时官授仪同三司,后任武阳太守。隋初任散骑常侍。其诗多应酬游宴之作,浓艳有文采。其《从军行》、《听鸣蝉篇》最为人称道。《从军行》已略具唐初歌行体格调,开一代先声。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蔡允恭

蔡允恭,荆州江陵人。有风采,善缀文。仕隋,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入唐,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初,除太子洗马。集二十卷,今存诗一首。
岑德润(生卒年不详),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他博通文史,雅有辞笔,官至中军吴兴王记室,今存诗4首,为《鸡鸣篇》、《咏石灰》、《咏鱼》、《赋得临阶危石》,俱为借物赋意,发个人情怀之作。如他的《咏鱼》诗中借鱼儿“敛影侵波合”、“安用上龙津”的自由嘻戏,抒写了自己甘心遁迹、不慕虚荣、恬淡自适的情怀。《赋得临阶危石》则描绘了当阶危石之难名之状,“带山疑似兽,浸波或类鲸”,像入云之峰与屋栋相接,映入水中又如莲花生于檐下。其想象奇特,把危石写得又高又大又美,但这像卞和之玉一样价值连城的物什,却被闲置于阶下无人赏识——以危石自喻,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
 
陈 政 

  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河南光州固始人。以良家子从军,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群,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州)潮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漳。此时,福建多为狂锋獠之地,百事待兴。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以众寡不敌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同时,奏请增兵,朝命以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五十八姓军校南下支持。 

  公元670年(唐咸享元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光同行。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县)地,陈敏、陈缚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会合。陈政采纳军咨祭酒丁儒之策,瓦解柳营江西少数民族武装,教化西北山峒的黎民,围歼少数顽固之敌于蒲葵关下,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于是,进屯梁山外的云霄镇。在边事稍有安息时,便建宅于云霄火田村居住。他曾经渡云霄江,指着江水对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改云霄江名?quot;漳江"此即后来,以漳命州名的来由。 

  公元677年(唐仪凤二年)四月,陈政病故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150年(南宋绍兴二十年,追封陈政祚昌开佑侯。

10楼

崔仲方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祖孝芬,魏荆州刺史。父宣猷

,周小司徒。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

,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

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寻转记室,迁司玉大夫,与斛斯徵、柳敏等

同修礼律。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赐爵石城县男,

邑三百户。时武帝阴有灭齐之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后与少

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寻从帝攻晋州,齐之亚将崔景嵩请为内应,仲方

与段文振等登城应接,遂下晋州,语在《文振传》。又令仲方说翼城

等四城,下之。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

陈将吴明彻于吕梁,仲方计策居多。宣帝嗣位,为少内史,奉使淮南

而还。

 会帝崩,高祖为丞相,与仲方相见,握手极欢,仲方亦归心焉。

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并嘉纳之。又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

命,高祖从之。及受禅,上召仲方与高熲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

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

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又劝上除六官,请依

汉、魏之旧。上皆从之。进位上开府,寻转司农少卿,进爵安固县公

。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

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

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

 丁父艰去职。未期,起为虢州刺史。上书论取陈之策曰:

 臣谨案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晋武平吴,至今开皇六年,岁次丙

午,合三百七载。《春秋宝乾图》云:“王者三百年一蠲法。”今年

三百之期,可谓备矣。陈氏草窃,起于丙子,至今丙午,又子午为冲

,阴阳之忌。昔史赵有言曰:“陈,颛顼之族,为水,故岁在鹑火以

灭。”又云:“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至鲁昭公九年,陈灾

,裨灶曰:“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楚克之。”楚,祝融之后也,为

火正,故复灭陈。陈承舜后,舜承颛顼,虽太岁左行,岁星右转,鹑

火之岁,陈族再亡,戊午之年,妫虞运尽。语迹虽殊,考事无别。皇

朝五运相承,感火德而王,国号为隋,与楚同分。楚是火正,午为鹑

火,未为鹑首,申为实沉,酉为大梁。既当周、秦、晋、赵之分,若

当此分发兵,将得岁之助,以今量古,陈灭不疑。臣谓午未申酉,并

是数极。盖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

,动植回心,人神叶契。陈既主昏于上,民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

众非九国之师。夏癸、殷辛尚不能立,独此岛夷而稽天讨!伏度朝廷

自有宏谟,但刍荛所见,冀申萤爝。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

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

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

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

、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

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

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

兵,无恩不能自立。

 上览而大悦,转基州刺史,征入朝。仲方因面陈经略,上善之,

赐以御袍胯,并杂彩五百段,进位开府而遣之。及大举伐陈,以仲方

为行军总管,率兵与秦王会。及陈平,坐事免。未几,复位。后数载

,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紫

祖、四邻、望方、涉题、干碉、小铁围山、白男王、弱水等诸部悉平

。赐奴婢一百三十口,黄金三十斤,杂物称是。

 仁寿初,授代州总管,在职数年,被征入朝。会上崩,汉王谅馀

党据吕州不下,炀帝令周罗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
月馀拔之。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寻转礼部尚书。后三载,坐事

免。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朝廷以其衰老,出拜上郡太守。未几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为信都太守,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寻卒

于家,时年七十六。子民寿,官至定陶令。

 ○于仲文兄凯 从父弟玺

 于仲文,字次武,建平公义之兄子。父实,周大左辅、燕国公。

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

。”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

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

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气

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

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

曰:“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仲文对曰:“此易解耳。”于是

令二家各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

,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于是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

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仲文至郡穷治,

遂竟其狱。蜀中为之语曰:“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未几,征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邑三千五百户。数从征伐,累

勋授仪同三司。宣帝时,为东郡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

,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

众,斩首五百馀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

、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赫

连僧伽、敬子哲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馀骑,

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

内,为之下泣。赐彩五百段,黄金二百两,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

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时韦孝宽拒迥于永

桥,仲文诣孝宽有所计议。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谓仲文曰

:“公新从京师来,观执政意何如也?尉迥诚不足平,正恐事宁之后

,更有藏弓之虑。”仲文惧忻生变,因谓之曰:“丞相宽仁大度,明

识有馀,苟能竭诚,必心无贰。仲文在京三日,频见三善,以此为观

,非寻常人也。”忻曰:“三善如何?”仲文曰:“有陈万敌者,新

从贼中来,即令其弟难敌召募乡曲,从军讨贼。此其有大度一也。上

士宋谦,奉使勾检,谦缘此别求他罪。丞相责之曰:‘入网者自可推

求,何须别访,以亏大体。’此其不求人私二也。言及仲文妻子,未

尝不潸泫。此其有仁心三也。”忻自此遂安。

 仲文军至汴州之东倪坞,与迥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进击破

之。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

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

获五千馀人,斩首七百级。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遁走。仲文

追击,擒斩数千人,子宽仅以身免。初,仲文在蓼堤,诸将皆曰:“

军自远来,士马疲敝,不可决胜。”仲文令三军趣食,列阵大战。既

而破贼,诸将皆请曰:“前兵疲不可交战,竟而克胜,其计安在?”

仲文笑曰:“吾所部将士皆山东人,果于速进,不宜持久。乘势击之

,所以制胜。”诸将皆以为非所及也。进击曹州,获迥所署刺史李仲

康及上仪同房劲。檀让以馀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

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

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

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

12楼


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

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

,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

,遂取金乡。诸将多劝屠之,仲文曰:“此城是毗罗起兵之所,当宽

其妻子,其兵可自归。如即屠之,彼望绝矣。”众皆称善。于是毗罗

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

,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

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

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入朝京师,高祖引入卧内,宴享极欢。赐杂彩千馀段,妓女十人

,拜柱国、河南道大行台。属高祖受禅,不行。未几,其叔父太尉翼

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曰:

 臣闻春生夏长,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诚,人伦不易之道。曩者

尉迥逆乱,所在影从。臣任处关河,地居冲要,尝胆枕戈,誓以必死

。迥时购臣位大将军、邑万户。臣不顾妻子,不爱身命,冒白刃,溃

重围,三男一女,相继沦没,披露肝胆,驰赴阙庭。蒙陛下授臣以高

官,委臣以兵革。于时河南凶寇,狼顾鸱张,臣以羸兵八千,扫除氛

昆。摧刘宽于梁郡,破檀让于蓼堤,平曹州,复东郡、安城、武定、

永昌,解亳州围,殄徐州贼。席毗十万之众,一战土崩,河南蚁聚之

徒,应时戡定。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第二叔翼先在幽

州,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臣第

五叔智建斿黑水,与王谦为邻,式遏蛮陬,镇绥蜀道。臣兄顗作牧淮

南,坐制勍敌,乘机剿定,传首京师。王谦窃据二江,叛换三蜀。臣

第三叔义受脤庙庭,龚行天讨。自外父叔兄弟,皆当文武重寄,或衔

命危难之间,或侍卫钩陈之侧,合门诚款,冀有可明。伏愿下泣辜之

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上览表,并翼俱释之。

 未几,诏仲文率兵屯白狼塞以备胡。明年,拜行军元帅,统十二

总管以击胡。出服远镇,遇虏,破之,斩首千馀级,六畜巨万计。于

是从金河出白道,遣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二万

人出盛乐道,趋那颉山。至护军川北,与虏相遇,可汗见仲文军容齐

肃,不战而退。仲文率精骑五千,逾山追之,不及而还。上以尚书文

簿繁杂,吏多奸计,令仲文勘录省中事。其所发擿甚多,上嘉其明断

,厚加劳赏焉。上每忧转运不给,仲文请决渭水,开漕渠。上然之,

使仲文总其事。及伐陈之役,拜行军总管,以舟师自章山出汉口。陈

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请降,秦王俊皆令仲文

以兵纳之。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复以行军总管讨之。时三军乏食,米

粟踊贵,仲文私糶军粮,坐除名。明年,复官爵,率兵屯马邑以备胡

。数旬而罢。

 晋王广以仲文有将领之才,每常属意,至是奏之,乃令督晋王军

府事。后突厥犯塞,晋王为元帅,以仲文将前军,大破贼而还。仁寿

初,拜太子右卫率。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参掌文武选事。从

帝讨吐谷浑,进位光禄大夫,甚见亲幸。辽东之役,仲文率军指乐浪

道。军次乌骨城,仲文简羸马驴数千,置于军后。既而率众东过,高

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至鸭绿水,高丽将乙支文德诈

降,来入其营。仲文先奉密旨,若遇高元及文德者,必擒之。至是,

文德来,仲文将执之。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为慰抚使,固止之。仲文遂

舍文德。寻悔,遣人绐文德曰:“更有言议,可复来也。”文德不从

,遂济。仲文选骑渡水追之,每战破贼。文德遗仲文诗曰:“神策究

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仲文答书谕之,文
德烧栅而遁。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功

。述固止之,仲文怒曰:“将军仗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何颜以见

帝!且仲文此行也,固无功矣。”述因厉声曰:“何以知无功?”仲

文曰:“昔周亚夫之为将也,见天子军容不变。此决在一人,所以功

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初,帝以仲文有计画,令诸军

咨禀节度,故有此言。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遂行。东至萨水,宇

文述以兵馁退归,师遂败绩。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

,释诸将,独系仲文。仲文忧恚发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时年六

十八。撰《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有子九人,钦明最

知名。

 顗字元武,身长八尺,美须眉。周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妻以

季女。寻以父勋赐爵新野郡公,邑三千户。授大都督,迁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其后累以军功,授上开府,历左、右宫伯,郢州刺史。

大象中,以水军总管从韦孝宽经略淮南。顗率开府元绍贵、上仪同毛

猛等,以舟师自颍口入淮。陈防主潘深弃栅而走,进与孝宽攻拔寿阳

。复引师围硖石,守将许约惧而降,顗乃拜东广州刺史。

 尉迥之反也,时总管赵文表与顗素不协,顗将图之,因卧阁内,

诈得心疾,谓左右曰:“我见两三人至我前者,辄大惊,即欲斫之,

不能自制也。”其有宾客候问者,皆令去左右。顗渐称危笃,文表往

候之,令从者至大门而止,文表独至顗所。顗縻然而起,抽刀斫杀之

,”因唱言曰:“文表与尉迥通谋,所以斩之。”其麾下无敢动者。

时高祖以尉迥未平,虑顗复生边患,因而劳勉之,即拜吴州总管。陈

将钱茂和率数千人袭江阳,顗逆击走之。陈复遣将陈纪、周罗、燕

合儿等袭顗,顗拒之而退,赐彩数百段。

 高祖受禅,文表弟诣阙称兄无罪。上令案其事,太傅窦炽等议顗

当死。上以门著勋绩,特原之,贬为开府。后袭爵燕国公,邑万六千

户。寻以疾免。开皇七年,拜泽州刺史。数年,免职,卒于家。子世

虔嗣。

 玺字伯符。父翼,仕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高祖为丞

相,尉迥作乱,遣人诱翼。翼锁其使,送之长安,高祖甚悦。及高祖

受禅,翼入朝,上为之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为太尉。岁馀,卒

,谥曰穆。

 玺少有器干,仕周,起家右侍上士。寻授仪同,领右羽林,迁少

胥附。武帝时,从齐王宪破齐师于洛阳,以功赐爵丰宁县子,邑五百

户。寻从帝平齐,加开府,改封黎阳县公,邑千二百户,授职方中大

夫。及宣帝嗣位,转右勋曹中大夫。寻领右忠义。高祖为丞相,加上

开府。及受禅,进位大将军,拜汴州刺史,甚有能名。上闻而善之,

优诏褒扬,赐帛百匹。寻加上大将军,进爵郡公。转邵州刺史,在州

数年,甚有恩惠。后检校江陵总管,州人张愿等数十人,诣阙上表,

请留玺。上嘉叹良久,令还邵州,父老相贺。寻迁洛州刺史,复为熊

州刺史,并有惠政。以疾征还京师。仁寿末,卒于家,谥曰静。有子

志本。

 ○段文振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祖寿,魏沧州刺史。父威,周洮、河、

甘、渭四州刺史。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

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

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

仲方等数十人先登。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

,城遂下。帝大喜,赐物千段。进拔文侯、华谷、高壁三城,皆有力

焉。及攻并州,陷东门而入,齐安德王延宗惧而出降。录前后勋,将

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进平邺

都,又赐绮罗二千匹。后从滕王逌击稽胡,破之。历相州别驾、扬州

总管长史。入为天官都上士,从韦孝宽经略淮南。

 俄而尉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
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是北周赵玉宇文招之女,号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580),千金公主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汉,以她的青春,充当维持两国友好关系的工具。这对这位年轻的公主,已经是一重不幸.在她出嫁后不久,因为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的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建立隋朝,取代北周。邦国覆灭,宗族被杀戮殆尽,这对她又是一重不幸。

   由于突厥在北方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隋文帝杨坚出于他的政治利益的需要,对这位于金公主也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而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她为“大义公主”。这是把她当作隋朝的宗室女儿看待,希望她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的友好关系。大义公主在这方面也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杨坚覆其邦国、灭其宗族的行径,又无法释然于怀。同样,杨坚对这位前朝的公主,表面上恩惠有加,内心中却难以信任。大业九年(589),隋攻灭南方的陈,隋文帝将陈后主宫中的一架屏风赐给大义公主。这本是表示思惠的手段。但大义公主从屏风上的绘画,联想到陈的覆亡,又联想到北周王朝和个人的命运,写下这首无限伤感的诗篇。不料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当时沙钵略可汗已死,其子雍虞闾在位,号称都蓝可汗3另一子染干号称突利可汗,分据北方。突利可汗为了加强自己在突厥中的势力,向隋求婚,文帝派人告诉他:“杀了大义公主,方能许婚。”突利可汗便向都蓝可汗进谗,唆使他杀了大义公主。

   皇家的公主,在常人看来,总是享尽荣华,一生幸福。其实,由于她们的命运与政治的需要、政权的兴衰联系太紧,有时比普通百姓的女儿更难把握自己。而且,由于她们出身在富贵环境,一旦遭遇不幸,在前后生活的鲜明对比之下,感受尤为强烈。
丁六娘 隋代人
杜公瞻 隋代人
段君彦 隋代人
沸大 隋代人
何妥,隋朝人,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
贺若弼
 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 
 ,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杨坚说:“公得之矣”(《隋书·贺若弼列传》)。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云:“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隋书·贺若弼列传》)。然后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任所,整军经武。
 
 隋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颎、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参见隋灭陈之战)。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将要渡江时,贺若弼酹酒而咒曰 
 :“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隋书·贺若弼列传》)。遂挥军渡过长江,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今南京城东)东(参见白土岗之战)。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陈后主(叔宝)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并拒绝了骠骑将军萧摩诃、镇东大将军任忠的建议。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贺若弼督厉将士,殊死决战,孔范部一触即溃。陈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此战,贺若弼在交战不利时,迅速摆脱被动,乘敌骄惰懈怠之机,猛攻敌之薄弱部,大败敌军主力,对攻占建康具有重要意义。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今玄武湖南侧)。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视,陈后主惶恐流汗,股栗再拜。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隋书·贺若弼列传》)。既而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隋文帝闻二人有功,便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列传》)。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隋书· 
 韩擒虎列传》)。
 四月,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 
 !”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隋文帝无耐,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 
 ,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灭陈以后,贺若弼更加贵盛,位望隆重,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生活奢侈。
 
 贺若弼还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因而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遭致罢官。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 
 ?”贺若弼回答说:“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隋书· 
 韩擒虎列传》)。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间诏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时正好有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非贺若弼无能当此”(《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对突厥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隋书· 韩擒虎列传》)!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隋书· 韩擒虎列传》)。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点评:韩擒虎与贺若弼并为灭陈名将,却先后两次争功,有失大将风度。这与元朝的伯颜、阿术二人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俶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馀地。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隋书· 
 贺若弼列传》)。
弘执恭 隋代人
侯夫人 隋代人
胡师耽 隋代人
慧晓 隋代人
孔德绍 会稽人, 有清才。事窦建德,初为景城丞,后为内史侍郎,典书檄。建德败,太宗诛之。诗十二首。
李德林 隋代人
李巨仁 隋代人
李密 

隋末瓦岗起义军首领。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西安)人。隋上柱国、蒲山郡公李宽子。才兼文武,尤多筹算。隋开皇中袭父爵。隋大业初,任亲卫大都督。大业九年(613),参与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被迎为谋主,但其建议多不被采纳。在杨玄感兵败时被捕,于押送途中逃脱。十二年,投奔瓦岗军。辅助首领翟让联合附近诸小股义军,并提出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暴灭隋的主张。又建议主动出击,西攻荥阳郡(治今郑州),以获取军粮。瓦岗军攻下荥阳大部县城后,隋荣阳通守张须陀领兵2万来攻,李密劝翟让迎击,于大海寺(今河南荣阳东北)北设伏击溃隋军,斩须陀。随后自统一军,号“蒲山公营”。其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为所用。次年,乘隋炀帝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之机,先发制人,与翟让率军袭占洛口仓(又名兴洛仓,在今巩义东北),开仓济众,义军迅速壮大。继于石子河(今巩义东)大败隋虎贲郎将刘长恭,声威大振。于是被翟让推为主,称魏公,年号永平。筑洛口城为根据地。随后攻取回洛仓(今洛阳北),进逼东都洛阳,击败隋军7万。移檄郡县,列举炀帝十大罪状。时中原一带义军纷纷响应、归附,隋官吏、将领相继投降,瓦岗军众至数十万,占有河南大部郡县,成为反隋主力军。不久,在洛水(今洛河)一带与增援洛阳的隋江都通守王世充军相持,并多次将其击败。又遣将袭取黎阳仓(今浚县东南),义军再次壮大。但此时瓦岗军内部矛盾激化,李密杀害翟让,自此瓦岗旧将遂产生自疑之心。十四年(618)初,于洛北大败王世充军后,乘胜攻克偃师(今偃师东南),进据金墉城(今洛阳东北),继以30万之众布阵于北邙山(今洛阳北),再次逼攻洛阳。但未克,形成与东都隋军日久相持的局面。因其骄矜自满,不爱惜士卒,部众逐渐离心。隋将宇文化及于江都缢杀炀帝后率众北上,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遂向在洛阳称帝的越王杨侗称臣,接受官爵封号。与宇文化及交战后实力消耗较大,加之轻敌,被王世充击败于偃师北邙山。其部众多叛降,遂率余部2万人入关降唐,被授为光禄卿、上柱国,封邢国公。旋又离唐东走,企图再举。是年十二月三十日,行至熊耳山(今洛宁南)南,被唐将盛彦师截击杀死。
 
李孝贞,字元操,赵郡柏人人也。父希礼,齐信州刺史,世为著姓。孝贞少好学,能属文。在齐释褐司徒府参军事。简静不妄通宾客,与从兄仪曹郎中骚、太子舍人季节、博陵崔子武、范阳卢询祖为断金之契。后以射策甲科拜给事中。于时黄门侍郎高乾和亲要用事,求婚于孝贞。孝贞拒之,由是有隙,阴谮之,出为太尉府外兵参军。后历中书舍人、博陵太守、司州别驾,复兼散骑常侍、聘周使副,还除给事黄门侍郎。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少典祀下大夫。宣帝即位,转吏部下大夫。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相州,孝贞从韦孝宽击之,以功授上仪同三司。开皇初,拜冯翊太守,为犯庙讳,于是称字。后数岁,迁蒙州刺史,吏民安之。自此不复留意于文笔,人问其故,慨然叹曰:“五十之年,倏焉而过,鬓垂素发,筋力已衰,宦意文情,一时尽矣,悲夫!”然每暇日,辄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征拜内史侍郎,与内史李德林参典文翰。然孝贞无干剧之用,颇称不理,上谴怒之,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金州刺史。卒官。所著文集二十卷,行于世。有子允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