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名与字

 雪山飞燕 2011-04-17
  名字这个词我们在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过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刻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名与字的关联 

 并列式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中国人的名与字 

——中国人的名字和称谓 名与字的区别名与字的区别 名是社会上个人使用的符号, 字是名的解释和名是社会上个人使用的符号, 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古人幼有名长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补充。 古人幼有名长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礼记后由父亲命名。 《礼记 · · “ ” 檀弓》 说: 幼名, 冠字。 孔 “ ” 檀弓》 说: 幼名, 冠字。 孔 “ 颖达疏曰: 始生三月而加名, 故云幼名; 年二十有为 “ 颖达疏曰: 始生三月而加名, 故云幼名; 年二十有为 ” 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故冠而加字。 ” 父之道, 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故冠而加字。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 · “ 风操》 说: 古者, 名以正体, 字以 “ 风操》 说: 古者, 名以正体, 字以 ” “ ” “ 表德 所谓 正体 , 名有明确谱系宗族的作用; 所谓 ” “ ” “ 表德 所谓 正体 , 名有明确谱系宗族的作用; 所谓 ” 表德 , 字有彰扬德操、 崇尚美德的效果。 古代, 男子 ” 表德 , 字有彰扬德操、 崇尚美德的效果。 古代, 男子二十成人举行冠礼( 束发加冠) 时取字, 女子则在十二十成人举行冠礼( 束发加冠) 时取字, 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而字。 这也就意味着, 除了尊长者可能对小五岁行笄而字。 这也就意味着, 除了尊长者可能对小辈称名外, 平辈间是不能称名的。辈称名外, 平辈间是不能称名的。 名与字的演变名与字的演变 上古三代的人名字比较朴实, 如夏周两代留下的上古三代的人名字比较朴实, 如夏周两代留下的名字孔甲、 盘庚、 武丁和十干相联系。 春秋时的黑臂名字孔甲、 盘庚、 武丁和十干相联系。 春秋时的黑臂、 黑肱等名, 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进入封建社会以、 黑肱等名, 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大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思想后, 大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 如富贵荣华、 仁义礼智信之类。 人活时曰名,意识, 如富贵荣华、 仁义礼智信之类。 人活时曰名, “ 死后曰讳。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子厚, 讳宗元。 “ 死后曰讳。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子厚, 讳宗元。 ” ” 名与字的关系名与字的关系 字是和名相表里的, 所以又叫表字。 因此, 名和字是和名相表里的, 所以又叫表字。 因此, 名和 “ 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白虎通义》 : 闻名即知 “ 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白虎通义》 : 闻名即知 ” 其字, 闻字即知其名 。 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 其字, 闻字即知其名 。 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名和字的五种情况:名和字的五种情况:名和字的关系字义 字音 字形同义关系 同类关系 联想关系 反义关系 出自古书古典清人舒位字“立人” , 宋人谢翱字“皋羽” , 现代作家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当代语言学家王力, 字了一, 是利用语音上的反切取字的 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 予与我 为同义词, ; 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 予与我 为同义词, ;端木赐字子贡, 赐与贡均为同义词端木赐字子贡, 赐与贡均为同义词 “ ” 颜回, 字子渊。 《说文解字》 : 渊, 回水也 ; “ ” 颜回, 字子渊。 《说文解字》 : 渊, 回水也 ; “ ” “ ” “ ” 樊须, 字子迟。 须 、 迟 皆有 等待 之义; “ ” “ ” “ ” 樊须, 字子迟。 须 、 迟 皆有 等待 之义;诗人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诗人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 · · “ ” 释地》 : 广平曰原 ; “ ” 释地》 : 广平曰原 ;汉代张衡字平子, 平与衡为同义词,汉代张衡字平子, 平与衡为同义词,宋代曾巩字固, 巩与固均为同义词;宋代曾巩字固, 巩与固均为同义词; “ ” “ ” 东汉《汉书》 作者班固, 字孟坚。 坚 与 固 同义; “ ” “ ” 东汉《汉书》 作者班固, 字孟坚。 坚 与 固 同义; “ ” “ ” 魏晋时赵壹字元叔, 是因 元 和 壹 都是起始之数的意思; “ ” “ ” 魏晋时赵壹字元叔, 是因 元 和 壹 都是起始之数的意思;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三国时魏延, 字文长。 《尔雅三国时魏延, 字文长。 《尔雅 · · “ ” 释诂》 : 延, 长也 ; “ ” 释诂》 : 延, 长也 ;唐代杜甫字子美, 甫即是美男子的标志, 故二者是同义的;唐代杜甫字子美, 甫即是美男子的标志, 故二者是同义的; “ ”“ ” “ ”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字永叔。 修 永 都有 长 的意思; “ ”“ ” “ ”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字永叔。 修 永 都有 长 的意思;毛泽东, 字润之, 泽与润就是同义词。毛泽东, 字润之, 泽与润就是同义词。 BACK 孔子的儿子孔鲤, 字伯鱼。 鲤为鱼类;孔子的儿子孔鲤, 字伯鱼。 鲤为鱼类; “ ” “ ”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轲 、 舆 皆车之类; “ ” “ ”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轲 、 舆 皆车之类; “ ” “ ” 三国孙策, 字伯符。 策 、 符 皆竹制之信物; “ ” “ ” 三国孙策, 字伯符。 策 、 符 皆竹制之信物; “ “ ” 周瑜, 字公瑾。 瑜、 瑾 皆美玉; “ “ ” 周瑜, 字公瑾。 瑜、 瑾 皆美玉;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 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飞禽。 ;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 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飞禽。 ;西汉文学家陆机, 字士衡, 机、 衡都是北斗星中的星名;西汉文学家陆机, 字士衡, 机、 衡都是北斗星中的星名; BACK 三国时名字张飞字翼德, 翼德为翅膀长得很好的意思, 有三国时名字张飞字翼德, 翼德为翅膀长得很好的意思, 有利于飞行;利于飞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因乐天故能居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因乐天故能居易; “ ” 南唐后主李煜取字 重光 , 典出《太玄 “ ” 南唐后主李煜取字 重光 , 典出《太玄 · · “ 上告》 云: 日以 “ 上告》 云: 日以 ” “ ” “ ” 煜乎昼, 月以煜乎夜 , 既然是昼夜 煜 之, 故曰: 重光 ” “ ” “ ” 煜乎昼, 月以煜乎夜 , 既然是昼夜 煜 之, 故曰: 重光;;宋代作家曹补之字无咎, 因能补过故能无错( 无咎) ;宋代作家曹补之字无咎, 因能补过故能无错( 无咎)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 弃疾自然能够幼安;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 弃疾自然能够幼安; “ ” “ ” 宋词人刘过, 过即 过错 , 有过则改, 改之 这一表字就很 “ ” “ ” 宋词人刘过, 过即 过错 , 有过则改, 改之 这一表字就很得体。得体。 BACK “ ”“ 孔子学生曾点, 字皙。 《说文解字》 : 点, 小黑点也 “ ”“ 孔子学生曾点, 字皙。 《说文解字》 : 点, 小黑点也 ” 皙, 人色白也 ; ” 皙, 人色白也 ; “ ” 三国时吕蒙, 字子明。 蒙 者蒙昧不清, 不明也; “ ” 三国时吕蒙, 字子明。 蒙 者蒙昧不清, 不明也; “ ” “ ” 韩愈, 字退之。 愈 为病情好转的意思, 与 退 相反; “ ” “ ” 韩愈, 字退之。 愈 为病情好转的意思, 与 退 相反; “ ”“ ” 宋文学家晏殊, 字同叔。 殊 同 反义。 “ ”“ ” 宋文学家晏殊, 字同叔。 殊 同 反义。 “ ” “ ” 宋理学家朱熹, 字元晦。 熹 为明, 晦 为暗, 反义; “ ” “ ” 宋理学家朱熹, 字元晦。 熹 为明, 晦 为暗, 反义;清代文学家管同, 字异之。清代文学家管同, 字异之。 BACK “ ” 三国时曹操字孟德, 取《荀子》 夫是之谓德操 句; “ ” 三国时曹操字孟德, 取《荀子》 夫是之谓德操 句; “ ” 赵云字子龙, 取《易》 云从龙, 风从虎 句; “ ” 赵云字子龙, 取《易》 云从龙, 风从虎 句;唐代诗人李商隐, 字义山。 《史记唐代诗人李商隐, 字义山。 《史记 · · “ 伯夷叔齐列传》 : “ 伯夷叔齐列传》 : ” 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 伯夷、 叔齐, 商之遗民也; ” 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 伯夷、 叔齐, 商之遗民也; “ ” 元明之际戏剧家高明字则诚, 取《礼记》 诚则明矣 句; “ ” 元明之际戏剧家高明字则诚, 取《礼记》 诚则明矣 句; “ 元曲作家张养浩, 字希孟。 《孟子》 : 吾善养吾浩然之 “ 元曲作家张养浩, 字希孟。 《孟子》 : 吾善养吾浩然之 ” 气。 希望能像孟子一样善养浩然之气; ” 气。 希望能像孟子一样善养浩然之气; “ ” 明代于谦字廷益, 取《尚书》 谦受益 句; “ ” 明代于谦字廷益, 取《尚书》 谦受益 句; “ 现代著名作家郁文字达夫, 名字便取自《论语》 句 郁郁 “ 现代著名作家郁文字达夫, 名字便取自《论语》 句 郁郁 ” 乎文哉 ; ” 乎文哉 ; “ ” 鲁迅, 原句周树人, 字豫才, 便取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 ” 鲁迅, 原句周树人, 字豫才, 便取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意, 名与字又属同义。意, 名与字又属同义。 BACK 名与字的其他形式名与字的其他形式 周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周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 用这种方法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 用这种方法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 ” 共三个字。 如: 孔子的全字应是 仲尼父 , 通常是省去父( 甫 “ ” 共三个字。 如: 孔子的全字应是 仲尼父 , 通常是省去父( 甫 “ ” ) 字称仲尼, 有时也可省去排行而称 尼父 。 “ ” ) 字称仲尼, 有时也可省去排行而称 尼父 。 “ ” “ ”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是加 子 字, 因为 子 “ ” “ ”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是加 子 字, 因为 子是男子的美称、 尊称。 如公孙侨( 子产) 、 伍员( 子胥) 、 冉是男子的美称、 尊称。 如公孙侨( 子产) 、 伍员( 子胥) 、 冉 “ ” 求( 子有) 、 颜回( 子渊) , 有时也可省去 子 字, 可直接称 “ ” 求( 子有) 、 颜回( 子渊) , 有时也可省去 子 字, 可直接称为颜渊、 冉求。为颜渊、 冉求。 有时在名字中间加虚词, 如加之。 佚狐、 介推、 烛武等,有时在名字中间加虚词, 如加之。 佚狐、 介推、 烛武等,加之后称佚之狐、 介之推、 烛之武。加之后称佚之狐、 介之推、 烛之武。 后人通常以两个字为字, 如诸葛亮字孔明, 晋代文学家陆后人通常以两个字为字, 如诸葛亮字孔明, 晋代文学家陆机子子衡, 南朝宋诗鲍照字明远等。机子子衡, 南朝宋诗鲍照字明远等。 需要说明的是, 上古名与字连着说时, 通常是先字后名,需要说明的是, 上古名与字连着说时, 通常是先字后名,如孔父( 字) 嘉( 名) 。 汉代以后, 往往是先名后字。如孔父( 字) 嘉( 名) 。 汉代以后, 往往是先名后字。 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 孟姜女的故事二千多年来在民间以多种形式流传着孟姜女的故事二千多年来在民间以多种形式流传着: 秦始皇筑长城, 一对新婚夫妇被拆散。 新郎范喜良: 秦始皇筑长城, 一对新婚夫妇被拆散。 新郎范喜良被拉去筑长城, 因劳累和饥寒而死; 新娘孟姜女万里被拉去筑长城, 因劳累和饥寒而死; 新娘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得知噩耗放声大哭, 哭倒了八百里长城。寻夫送寒衣, 得知噩耗放声大哭, 哭倒了八百里长城。据说这个故事源自春秋的杞梁妻哭夫: 齐国人杞梁在据说这个故事源自春秋的杞梁妻哭夫: 齐国人杞梁在一次战役中阵亡, 其妻扑在他的尸体上哭了七天七夜一次战役中阵亡, 其妻扑在他的尸体上哭了七天七夜, 城墙因而崩塌。, 城墙因而崩塌。 在民间, 一般认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 这种说法其在民间, 一般认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 那么, 孟姜女究竟姓什么?实是错误的。 那么, 孟姜女究竟姓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国古代女子的称谓: 一般而言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国古代女子的称谓: 一般而言, 女子的一生称呼要改变三次: 出嫁前、 出嫁后、 死, 女子的一生称呼要改变三次: 出嫁前、 出嫁后、 死后。后。 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 在古代, 因为参与社会活动掌握权力的都是男性,在古代, 因为参与社会活动掌握权力的都是男性,女子一般不参与社会活动, 因而女子一般不称名。 这女子一般不参与社会活动, 因而女子一般不称名。 这 “ 种不同, 其实早在婴儿出生时就被安排好了。 生男叫 “ 种不同, 其实早在婴儿出生时就被安排好了。 生男叫 ” “ ” 弄璋之喜 , 生女叫 弄瓦 。 璋是玉器, 是社会地位和 ” “ ” 弄璋之喜 , 生女叫 弄瓦 。 璋是玉器, 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瓦是纺锤, 是当时家庭劳动的基本内容。权力的象征; 瓦是纺锤, 是当时家庭劳动的基本内容。而女子只有到及笄待嫁时才有字。 笄为古代束发用的而女子只有到及笄待嫁时才有字。 笄为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及笄指古代女子满十五岁, 女子十五岁才把头簪子, 及笄指古代女子满十五岁, 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绾起来, 插上簪子。 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发绾起来, 插上簪子。 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后姓的前面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后边加母或女表示女性, 这样就构成女子的全称。 有时边加母或女表示女性, 这样就构成女子的全称。 有时省去母女, 有时省去排行, 有时单称某女或某母, 所省去母女, 有时省去排行, 有时单称某女或某母, 所以孟姜女应该是姓姜才是。以孟姜女应该是姓姜才是。 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 古代的贵族女子一旦出嫁, 她的称呼大致有以下两古代的贵族女子一旦出嫁, 她的称呼大致有以下两种变化:种变化: 一、 在自己的姓上冠以娘家的国名或氏。 如齐姜、一、 在自己的姓上冠以娘家的国名或氏。 如齐姜、秦嬴、 晋姬、 卫姬等。秦嬴、 晋姬、 卫姬等。 二、 以所嫁的别国国名或者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于二、 以所嫁的别国国名或者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于姓上。 这在当时很普遍, 如晋国的女儿嫁到秦国, 就姓上。 这在当时很普遍, 如晋国的女儿嫁到秦国, 就被称为秦姬。 卫国大夫孔文子, 娶了一个姬姓女子为被称为秦姬。 卫国大夫孔文子, 娶了一个姬姓女子为妻, 该女子就被叫作孔姬; 一位姓姜的女子嫁给棠公妻, 该女子就被叫作孔姬; 一位姓姜的女子嫁给棠公后, 也就改称为棠姜了, 这是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后, 也就改称为棠姜了, 这是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 于姓上。 于姓上。 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从孟姜女说到古代女子的称谓 女子死后, 她的称呼还要有一次变化。 就是要在姓女子死后, 她的称呼还要有一次变化。 就是要在姓 “ 前换上配偶或自己的谥号。 如《左传》 记载 郑武公娶 “ 前换上配偶或自己的谥号。 如《左传》 记载 郑武公娶 ” “ ” 于申, 曰武姜 , 这里的 武 便是郑伯掘突死后的谥号 ” “ ” 于申, 曰武姜 , 这里的 武 便是郑伯掘突死后的谥号, 这谥号就成了他妻子死后的新称呼。 因此, 这个武, 这谥号就成了他妻子死后的新称呼。 因此, 这个武姜在生前是不可能叫作武姜的, 应该叫郑姜或申姜,姜在生前是不可能叫作武姜的, 应该叫郑姜或申姜,出嫁前则以排行相称, 可能是孟姜, 也可能是季姜或出嫁前则以排行相称, 可能是孟姜, 也可能是季姜或其他姜。其他姜。 秦汉以后, 有名字的女子逐渐多了起来, 如卓文君秦汉以后, 有名字的女子逐渐多了起来, 如卓文君、 蔡文姬、 班昭等, 但那都是一些名女人, 但就一般、 蔡文姬、 班昭等, 但那都是一些名女人, 但就一般女子而言, 依然是不需要名字的, 依然是依附性很强女子而言, 依然是不需要名字的, 依然是依附性很强的, 如刘王氏、 赵钱氏等等。 即使在今天, 这种男尊的, 如刘王氏、 赵钱氏等等。 即使在今天, 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和文化习俗还在不少地方延续着。女卑的思想和文化习俗还在不少地方延续着。 古人的号古人的号 号, 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名是生下来三个月后由号, 是一种固定的别名。 名是生下来三个月后由父亲取的, 字是成年时尊辈代取的, 只有号往往是自父亲取的, 字是成年时尊辈代取的, 只有号往往是自己取的, 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己取的, 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 “ ” “ ” 情操。 如常见的 居士 、 山人 之类就是表示使用者 “ ” “ ” 情操。 如常见的 居士 、 山人 之类就是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 号的来源有很多种, 一般可以归为鄙视利禄的志趣。 号的来源有很多种, 一般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以下几类: 一、 室号、 斋号, 如: 清代的蒲松龄, 斋号聊斋一、 室号、 斋号, 如: 清代的蒲松龄, 斋号聊斋, 著有《聊斋志异》 , 世称聊斋先生; 梁启超室号饮, 著有《聊斋志异》 , 世称聊斋先生; 梁启超室号饮冰室, 著有《饮冰室合集》 , 因号饮冰室主人。冰室, 著有《饮冰室合集》 , 因号饮冰室主人。 古人的号古人的号二、 封号、 谥号, 如宋代的包拯称包孝肃, 岳飞称岳二、 封号、 谥号, 如宋代的包拯称包孝肃, 岳飞称岳武穆, 明代徐光启称徐文定。 封号、 谥号除朝廷封的武穆, 明代徐光启称徐文定。 封号、 谥号除朝廷封的以外, 还有弟子或后人上的尊号。 宋代周敦颐, 门人以外, 还有弟子或后人上的尊号。 宋代周敦颐, 门人称其为廉川先生, 明代归有光称震川先生, 清初王夫称其为廉川先生, 明代归有光称震川先生, 清初王夫之称船山先生。 还有死后由后人、 门人上的尊号( 私之称船山先生。 还有死后由后人、 门人上的尊号( 私谥) , 如隋代王通字文中, 晋代陶潜称靖节先生。谥) , 如隋代王通字文中, 晋代陶潜称靖节先生。 “ 三、 绰号, 如夏桀, 《吕氏春秋》 记有他的绰号是 移 “ 三、 绰号, 如夏桀, 《吕氏春秋》 记有他的绰号是 移 ” 大牺 , 谓其力大能推倒牛。 至于像《水浒传》 里梁山 ” 大牺 , 谓其力大能推倒牛。 至于像《水浒传》 里梁山好汉好汉 1 08 1 08 人均有绰号, 大都准确地描绘了人物的相貌人均有绰号, 大都准确地描绘了人物的相貌、 性格、 特长和心理特点。、 性格、 特长和心理特点。 古人的号古人的号 四、 帝王的谥号、 庙号、 尊号、 年号。 皇帝的谥四、 帝王的谥号、 庙号、 尊号、 年号。 皇帝的谥号多为一个字, 如汉武帝、 隋炀帝。 唐代以后改称庙号多为一个字, 如汉武帝、 隋炀帝。 唐代以后改称庙号, 即帝王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 并追尊为某祖某号, 即帝王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 并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 如唐太祖、 清世祖、 宋太宗、 明世宗等。宗的名号, 如唐太祖、 清世祖、 宋太宗、 明世宗等。 “ 另外帝王、 帝后还有尊号, 如唐玄宗为 开元圣文神武 “ 另外帝王、 帝后还有尊号, 如唐玄宗为 开元圣文神武 ” “ ” 皇帝 , 唐高宗为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另外, 新君 ” “ ” 皇帝 , 唐高宗为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另外,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 年号有时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即位必须改变年号, 年号有时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 “ ” “ , 如明神宗可以称为 万历皇帝 , 清世宗可以称为 雍 “ ” “ , 如明神宗可以称为 万历皇帝 , 清世宗可以称为 雍 ” 正皇帝 。 当然, 需在说明的是, 这一般适用于明清两 ” 正皇帝 。 当然, 需在说明的是, 这一般适用于明清两代。 明清以前, 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或十几个年号。代。 明清以前, 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或十几个年号。 古人的其他称谓古人的其他称谓 除了字、 号以外, 古人还习惯以地望、 郡望和官除了字、 号以外, 古人还习惯以地望、 郡望和官职来称呼。 古人为表示对人尊重, 常以出生地、 住地职来称呼。 古人为表示对人尊重, 常以出生地、 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称人, 叫地望。 如柳宗元为河东( 今山和任职所在地称人, 叫地望。 如柳宗元为河东( 今山西) 人, 被称作柳河东; 因其做过柳州刺史, 又被称西) 人, 被称作柳河东; 因其做过柳州刺史, 又被称作柳柳州。 另外, 宋末文天祥家在文山, 故又称文文作柳柳州。 另外, 宋末文天祥家在文山, 故又称文文山。 于是有人写了一副对子: 柳柳州柳州种柳, 文文山。 于是有人写了一副对子: 柳柳州柳州种柳, 文文山文山著文。 王安石以籍贯被称作王临川。山文山著文。 王安石以籍贯被称作王临川。 清末有人做了一副对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清末有人做了一副对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是指北洋大臣( 宰相) 李鸿章( 合常熟世间荒。 上联是指北洋大臣( 宰相) 李鸿章( 合肥人) , 下联指户部尚书( 司农) 翁同龢( 常熟人)肥人) , 下联指户部尚书( 司农) 翁同龢( 常熟人), 利用地望和双关语来讽刺大官僚的贪婪豪奢。, 利用地望和双关语来讽刺大官僚的贪婪豪奢。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1 ) (1 ) 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大王矣” ,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2)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柳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 “柳敬亭者, 扬之泰州人” 。敬亭者, 扬之泰州人” 。 (3) (3) 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 , 贾余庆献谄于后”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 ( ( 男男 20 20 岁、 女岁、 女 1 5 1 5 岁岁 ) ) 取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 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陶渊明为陶元亮, 李白为李原, 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陶渊明为陶元亮, 李白为李太白, 杜甫为杜子美, 韩愈为韩退之, 柳宗元为柳子太白, 杜甫为杜子美, 韩愈为韩退之, 柳宗元为柳子厚, 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司马光为司马君实, 苏轼为厚, 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司马光为司马君实, 苏轼为苏子瞻, 苏辙为苏子由等。苏子瞻, 苏辙为苏子由等。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号】 号又叫别号、 表号。 名、 字与号的根本区别【称号】 号又叫别号、 表号。 名、 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是: 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李白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欧阳修李商隐号玉溪生, 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欧阳修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号半山, 苏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号半山, 苏轼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放翁, 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轼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放翁, 文天祥号文山, 辛弃疾号稼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 罗贯中号稼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杨万里号诚斋,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关汉卿号已斋叟,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号湖海散人, 关汉卿号已斋叟, 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 袁枚号随园老人,方苞号望溪,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 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 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 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被友人私谥为靖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被友人私谥为靖节先生,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节先生,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王安石为王文公, 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王翱为王忠肃公, 左光斗为左忠毅仲淹为范文正公, 王翱为王忠肃公, 左光斗为左忠毅公, 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公, 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姚鼐因斋名为里的斋名为诚斋,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 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 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谭嗣同为谭壮飞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谭嗣同为谭壮飞 ( ( 其斋名为壮飞楼其斋名为壮飞楼 ) ) 。。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 故而人称孟【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 故而人称孟襄阳; 张九龄是曲江人, 故而人称张曲江; 柳宗元是襄阳; 张九龄是曲江人, 故而人称张曲江; 柳宗元是河东河东 ( ( 今山西永济今山西永济 ) ) 人, 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人, 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石是江西临川人, 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祖被称为汤临川 ( ( 江西临川人江西临川人 ) ) ;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被称为顾亭林; 康有为是广东南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被称为顾亭林; 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海人, 人称康南海;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城 ( ( 河南项城人河南项城人 ) ) 。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 “ 。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 “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 上联“合肥”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 上联“合肥” 指李鸿章指李鸿章 ( ( 安徽合肥人安徽合肥人 ) ) , 下联“常熟” 即指出生江, 下联“常熟” 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苏常熟的翁同解。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 ( ( 今河南孟县今河南孟县 ) ) 人, 但人, 但因昌黎因昌黎 ( ( 今辽宁义县今辽宁义县 ) ) 韩氏为唐代望族, 故韩愈常以韩氏为唐代望族, 故韩愈常以 “昌黎韩愈” 自称, 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 “昌黎韩愈” 自称, 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 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 、本是四川眉州人, 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 、 “苏赵郡” , 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苏赵郡” , 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 , “孙讨虏” 即孙权, 因他【称官名】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 , “孙讨虏” 即孙权, 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 故称。 《梅花岭记》 有“经略从北来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 故称。 《梅花岭记》 有“经略从北来 ” 、 “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句, “ ” 、 “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句, “ 经略” 是洪承畴的官职, “太师” 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 经略” 是洪承畴的官职, “太师” 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 的省称, “少保” 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 : “司马春的省称, “少保” 则是文天祥的官职。 《与妻书》 : “司马春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 “司马” 指白居易, 曾任江州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 “司马” 指白居易, 曾任江州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称贾谊为贾太司马。 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称贾谊为贾太傅; “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 世称阮步兵; 嵇傅; “竹林七贤”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 世称阮步兵;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康曾拜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将军, 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 杜甫曾任左拾遗, 故而被称为杜拾遗, 又因任过检校工部丞; 杜甫曾任左拾遗, 故而被称为杜拾遗, 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 被称为刘员外郎, 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 被称为刘宾客;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被称为柳屯田; 苏轼曾任端明殿宾客; 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被称为柳屯田; 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 被称为苏学士。翰林学士, 被称为苏学士。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爵名】 《训俭示康》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 寇准的【称爵名】 《训俭示康》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 莱公是省称。 《梅花岭记》 “和硕豫亲王以先爵号是莱国公, 莱公是省称。 《梅花岭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 , 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 “宁南南下生呼之” , 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 “宁南南下, 皖帅欲结欢宁南, 致敬亭于幕府” , 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 皖帅欲结欢宁南, 致敬亭于幕府” , 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 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 所以后人以武侯相宁南侯的省称。 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 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 故世称谢康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 故世称谢康乐; 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 故世称魏郑公; 名将郭子仪乐; 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 故世称魏郑公; 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 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 世称郭汾阳; 大书在平定“安史之乱” 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 世称郭汾阳; 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 世称褚河南;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 世称褚河南;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明初公, 世称王荆公; 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 人们以诚意伯相称。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 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 : “豫州今欲何至战》 : “豫州今欲何至 ?” ?” 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 故以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 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 世称贾长沙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 世称贾长沙; “建安七子” 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 世称孔北海; “建安七子” 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 世称孔北海;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世称陶彭泽; 骆宾王曾任临;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世称陶彭泽; 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 世称骆临海;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海县丞, 世称骆临海;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 世称岑嘉州;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柳宗元曾任州;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称柳柳州; 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世称柳州刺史, 世称柳柳州; 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世称贾长江, 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贾长江, 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 前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 前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 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 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五人墓碑记》 “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再称名和字; 《五人墓碑记》 “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长姚公也” , 前两人兼称之吴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长姚公也” , 前两人兼称官职、 字和姓, 后一人称字和姓; 《梅花岭记》 “督官职、 字和姓, 后一人称字和姓; 《梅花岭记》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 兼称官职与谥号, “马副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 兼称官职与谥号, “马副使鸣騄、 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 兼使鸣騄、 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 兼称姓、 官职和名; 《促织》 “余在史馆, 闻翰林天台称姓、 官职和名; 《促织》 “余在史馆, 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 兼称官职、 籍贯和尊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 兼称官职、 籍贯和尊称。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谦称】【谦称】 (1 ) (1 ) 表示谦逊的态度, 用于自称。 愚, 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 用于自称。 愚, 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 谦称自己自己不聪明。 鄙,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 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 有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 有私下、 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私下、 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义在内。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 谦称自己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 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 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是对方的仆人, 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 (2)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 ( ( 小国之君小国之君 ) ) 、 寡、 寡 ( ( 少德之少德之人人 ) ) 、 不谷、 不谷 ( ( 不善不善 ) ) 。。 (3) (3)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 末官、 小吏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 末官、 小吏等。 (4) (4)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 晚生、 晚学等, 表示自己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 晚生、 晚学等, 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如果自谦为不才、 不佞、 不肖, 则表示是新学后辈; 如果自谦为不才、 不佞、 不肖, 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 (5)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 、 “舍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家” 、 “舍 ” 等谦词。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 ” 等谦词。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 如家父、 家母、 家兄等。 “舍” 的亲属时用的谦词, 如家父、 家母、 家兄等。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前者如寒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前者如寒舍、敝舍, 后者如舍弟、 舍妹、 舍侄等。敝舍, 后者如舍弟、 舍妹、 舍侄等。 (6) (6) 其他自谦词其他自谦词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 所以晚辈或地位低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 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 意思的人谦称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 意思是自己很平常、 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是自己很平常、 不足挂齿; 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 老汉、 老拙等长的自称; 老人自谦时用老朽、 老夫、 老汉、 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 女子自称妾; 老和尚自称老衲; 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君为寡君。 古人的称谓古人的称谓: 敬称: 敬称【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也叫“尊称”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也叫“尊称” 。 (1 ) (1 )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 圣上、 圣驾、 天子、 陛下等。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 圣上、 圣驾、 天子、 陛下等。驾, 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驾, 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 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于是用“驾” 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 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受命于天而建立的, 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 就告诉在陛敢直达皇帝, 就告诉在陛 ( ( 宫殿的台阶宫殿的台阶 ) ) 下的人, 请下的人, 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 (2) 对皇太子、 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皇太子、 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 (3) 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 (4) 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 对使节称节下; 对三公 今日免费精品文档 原价:8.78豆元购买0豆元 中国人的名与字 关于该文档 转帖至 QQ空间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飞信 微软Live 豆瓣 本地收藏 顶 1 收藏 0 分享 举报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档关闭 ppt中国人的名字和称谓 热度:  doc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热度:  doc古代文化常识 热度:  txt407_文化篇 古代常识2 热度:  txt古代文化常识全解 热度:  doc人的称谓 热度:  doc古代交友称谓等 热度:  txt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热度:  doc2009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资料 热度:  doc古代文化常识全解3036 热度:  pdf文化常识(初中版) 热度:  doc中国人都应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热度:  doc国学常识 热度:  doc古代称谓常识集锦 热度:  doc古代文化常识精讲古代文化常识 热度:  doc古代文化常识北京大学中文系 中国文化史真.. 热度:  txt中国古代称谓 热度:  doc古代文化常识 人的称谓、官职、天文历法.. 热度:  txt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温故知新,厚积薄发) 热度:  doc江东镇初级中学文学知识竞赛 热度: 更多>> 该用户其他文档

 

君子小人 

说说古人名与字 

從「子」聊到上古中國人的名與字

雖然散文很難推求古音,但「詩」一向是探討上古漢字發音的重要來源。東漢年間的《梁父吟》(相傳諸葛亮喜歡以此自比晏子)如下︰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從這首詩看來,不需要太多複雜的考證,初步讀下來,大概都會感覺出本詩的六段末尾的音韻都蠻「和諧」的。雖然今日所用的注音符號之中,將「無韻母」的三個字「似」、「子」、「士」放在不同分類中,另兩個「里」和「紀」放入韻母「ㄧ、一」裡頭,容易受到了混淆。不過翻查中華書局所出版的《漢字古今音表》,這五個字「里」、「似」、「子」、「紀」、「士」,在上古音全部都是以「-ie」為韻。而「子」字的上古音擬為「tsie」(同今日普通話的「皆」)。無論如何,在不願採用「破音字」的基本原則之下,「子」的上古音不可能有開口最大的「-a」韻。因此「子」的上古音不可能類同於「阿」。

這個常常出現的開頭「子」字,應該在其「意義」上,還是今日閩南語在人名前加上「阿」用法的來源。更進一步的分析,「子」字通常也只會出現在「字」而不是「名」裡頭。比如我們在《史記》的列傳的中,「伍子胥」偶爾會記成了「伍胥」;《史記》裡頭的「公西子華」在《孔子家語》和《論語》和中作「公西華」;西楚霸王「項羽」(羽是他的字,他的姓名應作「項籍」)在其它版本還可以見到「項藉,字子羽」的說法。由此看來,這個「子」字對於此人的「重要性」應該是略低的,才會常在文本中見到這種「脫落字」的情況。

從一般通行的說法可知,古人在命名的過程中,「名」是新生時所給予的;而「字」則是在成年之後才由鄉里長輩所賜,並且「字」最主要是由他的平輩和晚輩所用來稱呼的。既然表明是用來「稱呼」之用的,難道這個「字」裡頭的「子」字,不也該是一種類似於「拉丁語」中的「呼格」,專門用於稱謂時的語音記錄方式嗎?

王力的《漢語史稿》中讀到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古人的「字」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衍生自「名」而來。比如說,孔子最誇讚的弟子「顏回」——名「回」、字「(子)淵」,他的「名」「字」——「回」、「淵」——是彼此相關的。「回」是「旋轉」,「淵」是「回水」,即迴流之水。我們再看看「仲由」的字「子路」,便清楚地看出「由」、「路」兩字的關連了。

上古時代人類對於「字」的概念,基本作用上就是要專門給別人「稱呼」之用的;因此這個人的「字」就會冠個「衍生字」——「子」(如同今日閩南語中的「阿」),在書寫時可以讓人一望便知。而真正代表此人的「字」,是要將「子」字去掉之後的剩餘部分。

這種「衍生字」除了「子」之外,也常常見到用來代表「同輩排名」的意符。大家所熟知的「伯、仲、叔、季」在中古隋唐之前,人們是將「伯仲叔季」給安置在「字」而不是「名」裡頭。最明顯可查到的例子,就是漢末三國孫堅的四個兒子︰

孫策,字伯符;
孫權,字仲謀;
孫翊,字叔弼;
孫匡,字季佐。

剔除了這些「衍生字」之後,只有「阿符」、「阿謀」、「阿弼」、「阿佐」才是屬於這四兄弟的個人的「字」。

另一個例子則是漢光武帝。漢光武「劉秀」的字是「文叔」,史書記載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大哥劉縯,字「伯昇」;二哥之名不明,通常就寫作了「劉仲」。這也是一個符合「命字」規範的情況。

如同前面以「子」開頭的情況一樣,在剔除了伯仲叔季的排行代表符號之後,一個人的「字」也常常與其「名」是相關的。如漢光武的「秀」、「文」的相關意義明顯可見;又如班「固」、字孟「堅」,名與字所代表的意義完全相同。

「名」「字」相關的列表︰

時代

姓名

名與字的關係

說明

先秦

補意與連結

聃︰大耳。

先秦

補意與連結

「丘」與「尼」互補其意。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回」是回轉;「淵」在說文中意指「回水」,即迴流之水。

先秦.仲尼弟子

同意互訓

「騫」為「損壞」之意。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耕」與「牛」互補其意。

先秦.仲尼弟子

(?)

「雍」可能為太歲紀年中的「著雍」,天干屬「己」。「弓」字可能為「己」字之誤。「戊己」兩天干成套為一詞,在西漢有「戊己校尉」一官職。此處不深論「戊己」之意。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既「求」而「有」之。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由」為遵循行走,沿「路」而行。

先秦.仲尼弟子

同意互訓

「予」、「我」二字上古音互用。

先秦.仲尼弟子

端木

反意

「賜」、「貢」二字主動被動對象相反。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偃」︰休憩;「游」︰通「遊」,遊歷。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商」、「夏」皆上古朝代名。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憲」︰敏慧。

先秦.仲尼弟子

公冶

子長

名字相同

名與字相同。

先秦.仲尼弟子

反意

「點」︰小黑點;「皙」︰白。

先秦.仲尼弟子

司馬

補意與連結

「耕」與「牛」互補其意。

先秦.仲尼弟子

同意互訓

「須」即遲慢︰《左傳.成公二年傳》「子不少須,眾懼盡」(你行軍不緩一緩,眾兵士都感到恐懼。)

先秦.仲尼弟子

補意與連結

「鯉」為「魚」之補意。

先秦

輿

補意與連結

「軻」為車輪之軸,補「輿」(車子)之意。

先秦

補意與連結

「平」與「原」互補其意。

先秦

補意與連結

「員」︰官員。「胥」︰古代城市的「肆長」,職掌配管人民徭役。

同意互訓

「秀」與「文」意同互訓。

補意與連結

「彪」為虎紋,位於虎「皮」之上。

同意互訓

「固」、「堅」同意互訓。

補意與連結

「超」,跳也。跳而後能夠「升」。

補意與連結

「憲」︰敏慧;「度」︰思考。與上原憲(子思)同意。

同意互訓

「充」、「任」皆今日之「擔任」之意。

補意與連結

取其「慎重」之意。

補意與連結

「卓」、「穎」,卓越與聰穎。

補意與連結

「術」︰邑中道也,為「路」之補意。

補意與連結

「璋」為「玉」之補意。

三國.魏

補意與連結

「操」︰把持、節操,為「德」之補意。

三國.魏

同意互訓

「植」、「建」皆有建設之意。

三國.魏

同意互訓

「遼」在說文中為「遠」。

三國.蜀

補意與連結

「備」︰慎也,為「德」之補意。

三國.蜀

補意與連結

「禪」︰傳予;傳予子「嗣」之意。

三國.蜀

諸葛

同意互訓

「亮」、「明」同意。

三國.蜀

補意與連結

「羽」泛指飛鳥,與空中之「雲」加以補意。

三國.蜀

補意與連結

遊於「雲」中之「龍」也。

三國.蜀

同意互訓

「正」、「直」意同。

三國.吳

補意與連結

「策」、「符」皆書冊之意。

三國.吳

同意互訓

「權」、「謀」互訓。

三國.吳

同意互訓

「翊」、「弼」,皆「輔佐」之意。

三國.吳

同意互訓

「匡」、「佐」,皆「輔佐」之意。

三國.吳

同意互訓

「肅」、「敬」互訓。

三國.吳

同意互訓

「瑾瑜」,美玉。

三國.吳

諸葛

同意互訓

「瑾瑜」,美玉。

三國.吳

反意

「蒙」、「明」,相反之意。

三國.吳

補意與連結

「議」為「言」之補意。陸議即陸遜之原名。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伯仲叔季」外,還有某些常見用來輩份排行的「衍生字」。如「孟」,一般都認為其作用通「伯」,即排行為「大哥」的。而「少」、「幼」、「稚」等字(如蘇武字「少卿」),應該是排行老么。至於「公」字,從袁術的例子來看,應該是專屬於「嫡長子」——因其庶兄「袁紹」字「本初」,其他同輩中無人冠以「公」字。而「長」字也是常用的「衍生字」,照其意解應該同該是長子。同樣地,字當中的「玄」(劉備的字為「玄德」,少孤)、「元」等字應該也作為「排行老大」來解釋才合理。

除了仲尼弟子之外,其他從先秦到西漢之間的歷史人物中,許多人要不是「不載其字」,否則就是看不出太大的「名字關連」學問。到了後漢至三國期間,「名」與「字」出現關連性的情況又多了起來。或許這種現象可以對照主流文化發展的軌跡,這可能是儒家學派的學問之一吧。

因此在儒學尚未成為主流的西漢,有一堆歷史人物的名字都以「卿」作為其字。比如衛青字「仲卿」,李陵字「子卿」,蘇武字「少卿」(不禁想到,李陵和蘇武在北海相會時,豈不成了「阿卿」對「阿卿」……),司馬相如字「長卿」、任安字「少卿」;看來「阿卿」還真是西漢時的「菜市場名」哩!而張良字「子房」,陳湯字「子公」,他們的「名」「字」之間應該是沒什麼特別關連的。司馬遷的字「子長」,可能只是很單純地說明他是「老大」。籠統地說來,西漢人對於「字」倒是不會安排太大的工夫。

而在 上古人名之中,發現兩個特別不合「規範」的情況。其一是撰寫《春秋繁露》的董仲舒,將「仲」放在「名」裡頭,總是令人覺得十分反常;是否「仲舒」為董先生的「字」,而其「本名」則早已失傳了?

另一個違反常例的情況,則是有名的「諸葛亮」的字——「孔明」。首字不用「子」而用「孔」,這在其他地方似乎是「前所未見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如上表所示,以「子瑜」這種「規範化」的表現當成他的字。「孔」、「子」兩字寫法僅一筆之差,不清楚這當中到底有否其它關連?

仲尼弟子之中,他們的名字可能都是相關的。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曾參/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公西赤/子華,宓不齊/子賤,這些人的名字相關性 還是找不出來。另外,王莽這位「當代大儒」的字為「巨君」,或許也有想不透的關連。這些都還是自己未來要做的功課。

而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女子有完整「名」與「字」的相當稀少。受霍夫人的慫恿,而毒死漢宣帝許皇后的女醫「淳于衍」,她的字記載為「少夫」,基本上還與男子一般,符合時人的「規範」。而「班昭」字「惠班」、「蔡琰」字「昭姬」則看不出規則。女子的「名」與「字」,可能還是任由家長自行決定吧。


常常見到某些批判中國古文化的論點,會對古人有好幾套名字而不以為然,並要求大家要實行「一人一名」的原則。如果我們不將傳統中國給一體「平板化」,大家或許就會發現,在中古之前的「號」尚未形成風尚之前,上古中國的「名」與「字」竟是相當樸實並具有規範的。這也是本文刻意要將討論的時間,限定在先秦到三國的原因。而所謂的一人一名,除了滿足精神潔癖之外,在實際上也是不通人情的。大家把「屈原」、「伍子胥」和「項羽」叫慣了兩千年,若要求所有教科書將他們「回歸本名」而不是現行的通行的「字」,反倒有點不通人情。而漢高帝「劉邦、字季」,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他並沒有那麼有學問的名字,原本只有「劉家老四」——「劉季」這種簡單的名字,直到發達之後才取了「邦」當他的名。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指稱才好呢?

除此之外,今人以同理心來比於古人,會感到彼此文化習慣上的許多雷同與之處。「姓」當然用不著另加說明,而一個人的「名」,無論對自己或是別人,一向都是帶有「嚴肅正經」的意含在裡頭;除了長輩之外,平輩朋友、晚輩對其稱謂時,直呼其名通常都算不上是「禮貌」的行為。不過人們的創造力有限,而且對別人名字的記憶能力也同樣有限。今天,我們經常都從某人原來的姓名施以「加工」,來改換成另一種面貌來稱呼,以避免「直呼其名」的刺耳問題。 

名和字的區別與用法,一直都是存在的現象,只不過換個方式來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