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中考化学备考策略

 蓝静 2011-04-17

2011年中考化学备考策略

【中考指导】 2011-04-17 19:08:47 阅读7 评论0   字号: 订阅

 

博主按:此文系明光三中吴秀静老师的文章,阅读后感觉很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故转载于此。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时间过的很快,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将来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复习工作,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本人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以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在此我要感谢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另外因为本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耽误大家宝贵时间的感觉,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包涵,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受教研室委托我在这里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2010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第二、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及2011年中考预测;第三、2011年备考复习思路及策略。

一、2010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突出了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试题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和良好教学导向功能。试题既能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2010年安徽中考仍是安徽省卷和芜湖市卷两套试卷,整体上没有大的变化,分值和题型都保持稳定,但试题的设置更加灵活,与社会生活结合更紧密。“试题结构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一)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结构


试卷类型

安徽省

题型

选择题

填空和简答题

计算题

题量

10

5

1

分值

20

34(奖励4分)

6

比例

33.3%

56.7%

10%


芜湖卷和安徽卷在题型和分值上仍保持一致。唯一不同的是省卷上设置了4分的奖励分。

(二)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考点分布(安徽卷为例)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题号

分值

比例

科学探究

基本实验操作

5

2

18.3%

实验设计与评价

14(2)、15(6)

5

归纳、推理与判断

14(3)(4)(5)

4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12、13(2)(3)(4)14(1)15(5)

15

48.3%

氺与常见的溶液

10

2

金属与金属矿物

11(1)(3)、15(1)(2)(3)

6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6

6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多样性

6、11(2)

3

15%

微粒构成物质

4

2

认识化学元素

8

2

物质组成的表示

2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

1

2

6.7%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9

2

质量守恒定律

9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3(1)(5)

3

11.7%

化学物质与健康

3

2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7

2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题全面涵盖了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且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分值比例上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二级主题“地球周围的空气”所占分值最高,且分值都与其他主题相差很大。科学探究也是考查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都有涉及。

(三)试题特点

1、中考化学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明显

    我省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尽可能从学生所熟悉的背景材料中,寻找切入点,并且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例如2010年的试题命制中,把宣纸、液晶电视、大蒜、低碳生活、汽车尾气、化学肥料、安徽世博馆、煤炭、酒精灯等相关的素材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考查相关基础知识。既考查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品质,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2、紧扣学科特点,考查探究能力

    在进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力度大大增加,试题素材常来源于生活和实践,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下发现问题、对可能答案做出假设、对信息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并迁移应用等,从而实现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如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5题(题略)

【点评】这道题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性试题,是对铁的锈蚀进行探究,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处理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做对照实验的方法。尤其是第(6)小题,对设计实验的考查,体现出思维的活跃性和开放性,这就表明我省中考化学试题在设计实验方案中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方法,并在思维的严谨、思路的开放、语言的描述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降低计算难度,注重实际应用

    《考试纲要》明确指出对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目标层次上只要达到理解水平,不要求掌握过量、多步、无具体数据等复杂计算,难度有所降低,并注重实际应用,学生只需具备简单的计算能力和基本的化学知识即可正确答题,如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6题,给出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先计算溶质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慢慢过度,分步计算,降低难度。但重视计算原理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观察、研究和学习。再如2010 年芜湖卷第16题,就是结合燃料考查基本的化学计算。

(四)浅析安徽省中考试题题源

1、传统继承

    传统继承是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特色之一,例如2009年安徽卷第3题“我省的祁门红茶……香叶醇(C10H18O)……”;2010年安徽卷的第4 题“大蒜新素(C6H10S3)……”;

【命题思路】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的计算是安徽省历来必考内容,而且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对比发现这两道题极为相似,都结合新信息,给出化学式综合考查物质分类、分子的构成、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以及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的计算。此外,2010安徽卷第1题与2009安徽卷第1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相似,前者是通过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来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还有2010安徽卷的第11(1)题通过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展品来考查材料的分类,同样2009安徽卷第11(1)题也通过热水瓶的组成来考查材料的分类。这些试题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2、借鉴创新

    把我省的中考题与全国的中考题相比较,很容易发现它们的题源有相通之处。例如2009泰州第20题下列数据是KNO3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选择题)2010安徽卷第10题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选择题)

【命题思路】对比上面两道题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①设景都是以表格形式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问题;②都考查了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若降温则有晶体析出;不同之处2009年还考查了通过升温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2010安徽卷考查了KCl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KCl但可以溶解其他的可溶性物质。

由此可见,2010年全国的其他省市中考优秀试题、精品试题往往会成为我省今年的借鉴对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总结全国中考试题精品,进行针对性训练,在2011年的中考中才能很快适应这种新试题的变革,抢占得分制高点。

3、源于教材

    从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试题回归教材,重点考查初中化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渗透了基本方法和价值观的考查,尤其是在对实验的考查方面,考查的内容几乎都是由教材实验改编而成的。例如:

教材实验1-9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

2010安徽卷第14题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命题思路】对比上述两道题,很明显2010安徽卷第14题是由教材实验酒精灯火焰温度的探究改编而来的,它是在教材的基础上,用更加精密的仪器——高温传感器来探究酒精灯的各层火焰的平均温度的,重点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发现问题、进行猜想、分析数据和进行实验的能力,由较强的开放性。尤其是最后一小题,鼓励学生从酒精、灯芯、外界条件(如室温、风力)、传感器等方面进行答题,体现出思维的活跃和思维开放性,此题的设置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教与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教材、跳出题海。

二、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及2011中考预测

    安徽省最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在题型、分值、还是在试题难度和试卷结构方面都保持了稳定。题型还是选择题(20分)、填空和简答(34分)、计算题(6分)为主,分值方面均无较大的变动;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三年中均保持稳定,比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度较大题的比例为10:3:2;而在考查内容方面,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一)、最近三年试题的演变

近三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比较

 


 

年份

 

 


 

题号

 

2008年中考

2009年中考

2010年中考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徽州石雕、阜阳剪纸、芜湖铁画、徽墨的制作)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石器、青铜器、铁器、高分子材料的制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宣纸制作各工序中,哪种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2

六大营养素

六大营养素

化学式中某元素化合价

3

化学式含义(蒿甲素)

(组成、构成、物质类别)

化学式含义(香叶醇)

(组成、计算、物质类别)

六大营养素

4

实验内容

(实验或装置是否正确)

实验内容

(实验或装置是否正确)

化学式含义

(构成、类别、计算等)

5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祥云火炬燃料C3H8)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碳片、石墨、C60)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6

化学肥料知识

(分类、施用、环境影响)

化学反应知识

(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热冰”的性质、变化)

7

原子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表某格信息)

原子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表某格信息)

化学观念问题

(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8

化学观念问题

(构成、性质、保健方面)

酸、碱、盐知识

(由pH推溶液酸碱性)

原子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表几格信息)

9

物质分类知识

(物质或概念从属关系)

环境问题

(燃料、能源、节能)

化学反应知识

(反应类别、实质、污染)

10

有关溶液知识

(温度对浓度的影响)

有关溶液知识

(温度、溶解度、浓度)

有关溶液知识

(溶解度、质量分数)

11

身边的化学物质

(以灯泡中物质为载体,考查物质性质、用途及金属活动性内容)。

身边的化学物质

(以热水瓶中物质为载体,考查金属、合成材料、物质鉴别及除杂内容)。

身边的化学物质

(以铁画、丝画、青铜器等为载体,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知识)。

12

物质的推断题

(利用08年暴风雪为背景考查物质推断、化学反应、分离提纯等知识)。

物质的化学变化

(利用废铜屑制硫酸铜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及物质分离提纯等知识)。

化学实验

(以一种常见的制气装置,考查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及鉴别知识)。

13

物质的制取

(以高炉炼铁为背景,考查炼铁原料、原理、煅烧石灰石等有关知识)。

物质的制取

(利用钛的冶炼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及类型,金属锈蚀等有关知识)。

物质的变化与制取

(以煤制取乙二醇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分类、性质、化学变化等内容)。

14

实验探究

(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研究课题,考查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分析实验产生物质的原因,对燃烧的新认识)。

实验探究

(以“草酸分解产物”为研究课题,考查对产物的猜想及实验验证,从实验原理及环境的角度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

实验探究

(以“酒精度火焰温度”为研究课题,通过不同方法,探究酒精度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并对温度不同的原因分析)。

15

科学探究(开放性试题)

探究“铝与盐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查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探究某一问题时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实验方法的选择,其它多种方法的选择及具体的操作)

科学探究(开放性试题)

探究“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时氧气最低浓度是多少”

(考查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法的选择、判断所用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它多种方法的选择及解答)

科学探究(开放性试题)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及影响锈蚀速率的因素”

(考查影响铁锈蚀条件及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考查在科学探究中如何控制变量。考查利用题给装置还能探究哪些问题,如何探究)

16

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利用题给碘的质量,计算VC药片中含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利用剩余固体质量,计算铜、锌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及所用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分数的综合,根据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质量,计算生成硫酸钠的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考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尽三年只是微小的上下波动,均无较大的变化。预计2011年中考在题型、内容、分值和难易程度方面还会延续这样的稳定性,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二)、2011年中考命题预测

1、注重基础,突出“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考查模式

    继续立足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考查,形成了每年必考的若干知识点和稳定性的题型、题量,体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的考查模式,逐步过度到2011年全新的化学课考试中。例如安徽省2010中考第6 题稳在其实质考查氺,而在题干中给予新的信息“热水”,体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的考查模式。

2、注重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纵观2010 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经常会选取生产、生活及时事相关的某些素材作为试题背景,而选取的这些素材的目的在于考查同学们在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2009年底到2010年初,社会热点和重大新闻事件不断,如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的主题“低碳经济”,上海世博会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青海玉树地震有关的饮用水的净化等这些信息被全国试题充分运用了,如2010安徽省第7 题,结合了“低碳经济”,2010年广东第13题与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成分有关,2010广东佛山第2 题与青海玉树地震后饮用水有关。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社会热点、突发事件自然灾难在中考中的地位。

3、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

    国家教育部在中考中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理科考试应增加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主要包括试题开放、解题过程开放、答案开放、表达方式开放等类型。此类试题涉及环保问题、实验设计、知识方法总结等。例如安徽省中考第11 题、13 题(5)小题、14题(5)小题、15题(3)、(6)小题,分别从内容、过程方面开放,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提取信息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音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注重科学探究、突出探究能力的考查

    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多数将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对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查。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同学们对比、分类、概况、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例如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4、15题都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14题是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探究;15题是对铁的锈蚀进行探究;还有2010年宜昌市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学会实验设计,揭示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等等。

5、淡化化学计算、强调计算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计算逐渐改变纯理论计算层面,尽可能体现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减少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使计算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课程要求。

    总之,中考化学试题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继续适当降低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主要是剔除“繁、难、偏、旧”和纯化学计算的内容),而更加注重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体现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从应用层面考察化学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施展,增强考生的自信心和后续发展的能力。试题的取材会更贴近学生的经验或以社会重大事件作为命题背景。体现新课程理念和STS教育。

三、2011年备考复习思路及策略

1、立足课本、加强基础

    新课标已实行多年,中考既是初中学生毕业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的试题约占70%左右,因此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围绕课本,逐章梳理,做到系统、细致的把握教材内容,并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照其中所列出的考点对能力的要求,逐一检查掌握的程度。对化学基本概率和原理,应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一些主要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内容。同时对知识薄弱环节要进行“补缺”,并通过练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时以《化学课程标准》为纲,以《学科说明》为本,立足教材、夯实双基,不要盲目地拔高、追新,一味追求高难度。” “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2、善于总结、形成网络

    复习中,不要死记硬背,应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归纳,尽可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纵观近年中考试题,科学探究考查力度逐年加强,因此建议在复习中,把实验分专题复习,可以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和净化、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等几部分内容,最终形成整个实验知识的框架和网络,同时也形成了和其他知识板块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加工整理,既有利于知识的联想和应用,又有利于思维的联想,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

3、联系社会、关注热点

    环境保护与氺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知识,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都是中考热点,在平常的学习中应经常搜集有关能源、材料、健康与环境方面的资料,关心当前国际、国内、特别是本省的一些重大事件、热点问题,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训练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提炼信息,迅速作答。“关注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社会热点,重视科学探究。”

4、加强实验、增强探究

    在进几年的中考中,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把实验作为验证课本或教师正确的工具,还要关注对重组、变式等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评价、分析与改进等内容,尤其是情景实验探究题。应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展开探究活动和解决问题,解题时只要心静下来,通读题目,通过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即可顺利完成。“明确能力要求,强化能力训练。复习时要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

5、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非常多,模拟训练题也很多,而复习的时间有效。这就要求在复习时精选试题,精选的原则是只选符合安徽省中考试题特征的试题,精选试题,原则是练一道题会一类题。在练习中注意学会将考查同一个或者类似知识点的试题汇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还可围绕一个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变式题”进行迁移性训练,总结规律,提高应变能力。“教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

6、模拟训练、规范作答

    为了提高应用和应试能力,在复习后阶段应针对中考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在训练中,应提高效率,一套模拟试卷应控制在45分钟内完成,切忌拖延时间。考后,一方面要注意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错题的整理,及时寻找错误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并进行错题的积累和反复纠正。每年中考阅卷中,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计算题格式不正确、计算题结果不准确等等,均酌情扣分。所以在最后的备考阶段训练中,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和一些细节问题。“要总结错题。每一位考生都要做好错题记载(或抄或剪或贴),错题入集,红笔纠错,经常翻阅。”“题不二错” 。教师应在复习过程中精选具有安徽省中考特点的典型试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并在练习过程中着重体现以下几点:

(1)审题能力(情景分析、概念理解、数据和图表的处理、装置原理等)

(2)文字表达能力(语句通顺、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3)化学用语的书写(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等)

(4)实验能力(注意现象与结论、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区别。中考实验类型分为应用型、创新型、探究型、综合型、归纳型 )

(5)提醒学生注意试卷内容的连续性,有序性,前后

附:一、2010年部分热点事件

1、我国多个省区遭遇干旱、洪涝、冻雨侵袭 ;

2、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贵州关岭地质灾害、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上海特大火灾;

3、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隆重开幕 ;

4、全国低碳省区、城市试点启动 ;

5、卫生部回应圣元奶粉事件 ;

6、日本正式启动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

7、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幕 ;

8、京沪高铁全线铺通等。

二、复习备考工作中的几点反思

1.重“题目”轻“教材”的作法,是备考的战略失误。 

中考命题的切入点,大部分来自于教材。

即使有的试题不是直接出自教材,其解题知识、解题思想、解题方法都是来自于教材。

越是临近中考,越是要重视教材。

要重视教材的重点内容(要花气力将重点内容设计成问题,要注意与重点内容有关的知识细节),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拓展。

2、解答习题时要注意总结。

不能“解到结果”为目标,要从中领悟中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能从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要及时总结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

要总结错题。每一位考生都要做好错题记载(或抄或剪或贴),错题入集,红笔纠错,经常翻阅,“题不二错”

3.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能力,拥有能力必需拥有知识。知识重要,能力也重要。在知识基本掌握的前提下,主要任务是提高能力。在知识漏洞百出的的情况下,主要精力要落实知识。要通过艰苦的复习,使知识扎实,使能力升华。坚持以知识和能力并重,坚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是我们复习的基本策略。

4、整个备考过程都是解决考生弱点的过程

复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考生弱点

知识复习课,要针对考生弱点

习题讲评课,要针对考生弱点

要想方设法,弄清弄准考生弱点

要不惜代价,彻底解决考生弱点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有的放矢地复习。

5、老师的抱怨

这样简单的问题,学生都不懂。这个问题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做。

我们需要反思

对于你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简单吗?对于讲了三遍的内容,学生仍然不懂,我们讲清楚了没有?

“每年中考,许多考生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其背后,是否反映了教学中重复往日的故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