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省海口市

 茶香飘万里 2011-04-19

海南省海口市自然地理概况


    搜狐体育讯 海口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

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 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02年,海口、琼山合并,海口市规模明显扩大。

  【地理】 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 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 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

  【地势】 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南渡江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倾斜; 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 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 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 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气候】 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日照 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 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 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土地】 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林地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有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 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带状潮沙泥、滨海沙土。土壤类型有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

  【水系】 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市区东部而入海。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 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有凤谭、铁 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地下水资源丰 富,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空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分别近800、400平方公里,水位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 14.6、30升/秒。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350米,老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 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植物】 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的滨海红树林 群落,主要有红树、海蓬、木榄、红海榄等;分布于东南部的稀树灌木群落,主要有沙萝树、榕树、海棠、荔枝等;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的稀树草原群落,主要有草 根草、竹根草、桔子草、竹节草,伴生蜈蚣草、鸭角草等;分布于西部羊山地区的杂木林群落,主要有重阳木、苦楝、山苦楝、五叶牡荆等,以及分布于北部沿海的 热带滨海沙生群落、热带滨海草滩群落。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棕榈、橡胶、油棕、 竹子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荔枝、椰子、杨桃、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高粱、薯芋类、甘蔗和各种蔬菜等。海 生植物主要有江篱、拟石花藻等海藻类。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绿,种类繁多。主要的植物种类中,粮油类有水稻、玉米、薯芋、豆类等;瓜菜类有各种瓜类、青菜类、 茄类、椒类和葱蒜等;水果类有荔枝、龙眼、菠萝、柑桔等;经济作物类有橡胶、椰子、咖啡、甘蔗等;棉麻类有海岛棉、木棉、红麻、剑麻等;竹类有麻竹、黄 竹、石竹、金竹等;草灌木类有席草、白茅、竹节草、野牡丹等;花草类有茉莉、菊花、杜鹃、大丽等;中草药类有土花椒、黄牛茶、穿破石、了哥王等。主城区椰 子树繁茂,素有“椰城”的美称。

  【动物】 海口市陆生动物有野生和人工饲养的两大类。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种;兽类有赤、鼠类、野兔、蝙蝠 等;爬行类有蛇类、龟鳖、坡马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以及青蛙等两栖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狗、猫、兔、 鸡、鸭、鹅、鹌鹑、鸽子、蜜蜂等。水生动物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数十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 青蟹等二三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近年来,海口市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批优良动物种质资源陆续在海口落 户。

  【海滩】 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最低17.2℃。透明度1米,最大 达2米。浅海盐度29.6%-31.8%。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60 -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海口市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 洁白,有假日海滩、白沙门海滩、西秀海滩、热带海洋世界、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港湾与近海还有少 许岛礁和潮滩。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清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的傍岸泳区。


海南省海口市旅游景点


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

     搜狐体育讯 4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15公里,西线高速公路转绿色长廊可达,绕城高速公路穿过园区。属地 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国家4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距海口市中心约27公里。是中国首家大型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也是中国唯一一 家岛屿型热带雨林的动植物大观园。被游人誉为海南的“生物基因库”和“浓缩了海南岛本土动植物精华的天然博物馆”。景区1994年开始兴建,1996年对 外营业,2001年进行全面改造,开始树立全新品牌形象。


海口五公祠

  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口市海府大道169号。是展示中国古代贬官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古代建筑艺术的文 物古迹。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炯酌泉、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系自北宋大 文豪苏轼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历代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而形成的以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为代表的古建筑群。五公祠有近千年的历史。


海口海瑞墓

  国家2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丘海大道39号,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有多条城市公交汽车和旅游专线车直达或经 过。是展示我国明代墓葬文化艺术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墓园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展示主墓及其望柱、牌坊、神道、石像生、书法作品、文物等,第二部 分是纪念园,主要景观有“烛台华表”、“扬廉轩”、“清风阁”、“不染池”、“八方亭”、“塑石假山”等。它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现在面积 10000平方米,历代有保护性维修,原貌基本保持不变。解放后,1959年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护,1962年广东省(海南1988年才建省)人民委员会 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文革”初期,海瑞墓被红卫兵砸毁。1983年,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全面修复,并派专人进行管理。同时增建了 “海瑞陈列室”。


世纪大桥

  大桥全长2663.606米,其中主桥长636.60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三跨(147+340+147)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斜拉桥,桥面 宽29.8米,两侧设人行道。主塔呈钻石型,塔高106.9米,主塔基础为圆端型沉井,上口面积29.8米×18.6米,下口面积30.4米×19.2 米,深40.1米,斜拉索每一单面22根,共176根。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市中心约30公里处,风景区地域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三江农场、三江镇,与文昌市的罗豆农场交界,海岸线总长84km, 距海口美兰国际机场12公里,交通、通讯非常方便。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 区。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名 录。


 

行政区划

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城市陆地规划总面积1304.8平方公里,现有陆地面积236.4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岸线131公里,设琼山、秀英、龙华、美兰四个县级市辖区。
【面 积】 2304.84平方公里
【人 口】 160万
【邮 编】 570145
【区 号】 0898
【代 码】 460100
【驻 地】 龙华区
【区 划】 辖4个市辖区
琼山区: 面积940平方公里,人口36万。邮政编码571100。区人民政府驻建国路。
龙华区: 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44万。邮政编码570105。区人民政府驻民声东路。
秀英区: 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29万。邮政编码570311。区人民政府驻秀华路。
美兰区: 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51万。邮政编码570203。区人民政府驻振兴路。

 

历史沿革

       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初。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处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设有宋代的浦,元代的港,明代的都、所、所城,清代的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的镇。从汉代起,地属广西;明代公元1370年,划归广东。唐代公元627年,海口始隶属于琼山县。1926年12月,海口从琼山县划出,独立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56年,国务院将划为广东省的地级直辖市。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海南建省,成为海南省省会。
      历史长河,载述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也记述光荣的革命传统,展现丰富的人文史迹景观。有为纪念被贬谪来海南岛、传播文化推动海南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唐代名 臣李德裕和宋代名臣李纲、李光、胡铨、赵鼎而始建于1889年的“五公祠”,为纪念明代琼籍清官海瑞而始建于1589年的海瑞墓园,为纪念明代琼籍名贤王 佐而建于1567年的西天庙,为抵御外侮而于1891年建成、与天津大沽口、上海吴凇口、广州虎门炮台并称中国清末四大炮台的秀英炮台等历史古迹;有 1926年6月召开的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英勇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牺牲的2万名多烈士而建于1951年的海南革命烈士 纪念碑,为纪念解放海南渡海作战英雄烈士而建于1957年的金牛岭烈士陵园,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始建于1926年的中山纪念堂,为纪念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赴琼指导武装斗争而英勇就义的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李硕勋而建于1986年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革命名胜。
          2001年7-8月,将原有的6个乡、2个镇、15个街道办事处、120个居委会调整为3个乡、3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14个社区居民委员 会。新华区:中山街道办事处和新华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中山街道办事处;划出城西乡管理区域中的工业大道以北部分增设金宇街道办事处。振东区:振东街道办事处 和博爱南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博爱街道办事处;撤销白龙乡设白龙和国兴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出原海府路街道办事处管理区域中的机场路、机场西路、南航东路以南部 分,增设蓝天街道办事处。秀英区:撤销荣山乡、丰南乡,合并设立西秀镇。国务院2002年10月16日批准(国函[2002]92号):撤销琼山市和秀英 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划设立琼山区、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

http://baike.baidu.com/pic/5/12096300785247148.jpg

转自:http://2008.sohu.com/20080422/n256455917.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