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疑北大夫妇为孩子隐居深山做法

 4U 2011-04-19

质疑北大夫妇为孩子隐居深山做法

(2011-04-17 21:19:46)

      北大夫妇为孩子隐居深山13年是否太荒唐?

                     ——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文/爱和自由

 

北大总出另类的怪才,近来看了一则新闻:王青松是北大83级的硕士,后在北大任教,妻子张梅是北京外国语学院高材生,后也在北大任教。上世纪90年代初抛下一切,两人遁入深山,承包荒山2500亩,从此与世隔绝,开始了他们的“桃花源”生活,这一过就是十多年。而促使他们这样“惊人之举”的原因就是为了孩子,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无污染的成长环境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这么久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包括他们的父母、朋友,所以好多人认为他们死了。



质疑北大夫妇为孩子隐居深山做法

在隔绝的环境了,一切自食其力,一年半载的下趟山就是为了买点盐,自己种地,养家禽。洗衣服、洗手、刷牙,都不用洗衣粉、肥皂、牙膏,而用草木灰、皂荚等替代,筷子是用秸秆制的一次性筷子。用他们的话来说,这里唯一的污染源就是偶尔天上飞过的飞机,看了的确是过上了当场设定的没有污染的生活。

质疑北大夫妇为孩子隐居深山做法

 

再来看看孩子的学习,现在他们的儿子7岁了,张梅拿“人大版”的小学一年级课本教他,每天三节课,语文、数学,英语。据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可达城里学校儿童的1~3倍。美术音乐因为没老师,比城里孩子差点。孩子半耕半读,上午学习,下午放羊,智力之外,体能也比城里孩子强。他们重视国学教育,让他大量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孩子应该像一朵花一样绽开,而不是拿爱去捆绑他。”张梅说。

 

看了他们的另类举动,说实话我也好生羡慕,除了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外,我们整天在闹市中呼吸汽油空气,吞着双汇瘦肉精,吃着有毒大米,喝着有毒牛奶等,真希望我的奋斗结束以后,也能寻觅这样一块人间净土,度过余生啊!可是说实话我真的做不到,我放不下我的父母和亲戚朋友,所以我宁愿继续呼吸有污染的空气。

 

说实话上面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思索,就是面对目前的教育问题,社会不良风气问题,食品空气等污染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隐居山林,吃喝玩乐甚至学习都在里面,但你能不上高中,大学么?你能不工作么?总不会让孩子也一辈子在山林里吧?孩子是充分接触大自然了,但没有玩伴,没有朋友是否是一大缺憾?将来的朋友交际是否会成隐患?而且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长时间与社会处于半脱轨半隔离状态(据说那个7岁得孩子从未出过山),以这样的状态我很担心适应社会的能力,马路,公交车,超市,电脑等都没见过的孩子在心里上带来的冲击会比受污染的影响效果低么?

 

与之相比,另外一个现象倒是大众基本能理解,现在有很多父母不满于目前的扼杀式教育体制,转而自立门户办家庭式的学堂教育,如张健柏等人纷纷自创尊重人性,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等各式教育以避开当下的教育体制弊端。让孩子在最关键的成长期获得最好的教育,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的无奈之举,花高额的学费为教育体制埋单。不过这样设计到同样的问题:因为这种教育最多只能教到初中前,孩子应该比一般孩子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但因为迟早都要进入初中、高中、大学这样的大染缸里,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当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个早期经历过这样“特殊”教育的孩子的最终产品是啥样,但我见过了中科大所谓的天才班,他们的后期只是比一般人好一点点,毕竟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有些大胆的尝试真的需要谨慎。至于北大夫妇深山隐居的做法我不赞成,凡事不能走极端,带孩子周末体验下是不错,过犹不及的祖训不是白说的。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拍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