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气

 昵称6547150 2011-04-19
[原创]商振德教授谈穴位、针感的本质2

对穴位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所见到的都是神经、血管、肌肉、肌腱、筋膜等已知结构。没有超出人体正常结构的特殊组织存在。

穴区与非穴区比较,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穴区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等不同层次内所包含的感受器、神经末梢、神经丛等神经组织极为丰富。C.C.Gumn等人将临床上最常使用的70个穴位和已知的神经解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把它们归纳成四种类型。

I.位于肌肉运动点上。运动点是相当于神经进入肌肉的部位。

II.位于躯干中线的两侧,神经汇聚的焦点上。

III.位于浅表神经分支部位或神经丛上。

IV.位于肌肉-肌腱联结处。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穴区没有什么超结构的物质。唯一特点是神经结构丰富。

我们知道穴位针感点可以分布于穴区各层组织中。但以深部组织较为多见。组织学鉴定结果表明:几乎所有针感点都有神经供给;无针感点则多数无神经供给。这说明针感点与神经有密切关系。而且与神经组织所支配的靶细胞群有密切关系。针刺穴位后由于神经组织的刺激,使其所支配的靶细胞群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就出现了针感及得气现象。那么,针感得气的“气”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靶细胞群细胞膜的物质性。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就说过,“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的发生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人体细胞的电现象也广泛存在,并且对人体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细胞膜具有很多种生理功能。其中一种功能就是具有电容性质。这种电容性质是针刺穴位后产生针感得气的基础。细胞膜虽然很薄,但有很高的电阻。如蛙的有髓鞘神经的膜电阻为160000Ω/cm2。当两个导体被一个非导体隔开时,在两个导体之间便具有电容性质。细胞膜与膜内、外介质相比电阻极大。可以把膜看成为非导体,而膜内、外介质是导体。所以膜的两边具有电容性能,细胞膜具有了充电和放电的性能。正常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电位差,称为膜电位。如果细胞没有因受到特殊影响而活动。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可以保持在一个恒定值上。这样的膜电位叫作静息电位。膜的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例如:肌肉细胞膜静息电位一般在-70~-100mv之间。大量生理学实验证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具有的内负、外正的电荷,使细胞膜形成一个充了电的电容器。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差波动时,就会有放电现象。在导体中,电流是电子所带动的。但在生物系统中,电流是由离子所带动的。由离子带动的电荷流经膜上的离子通道,形成离子电流。由于膜的电容性质,在膜两侧储存着电荷。膜外侧为正电荷,膜内侧为负电荷。当膜电容被充满电或放电时都会发生电容电流。由于细胞膜的电容性质,膜去极化会使膜电容放电。去极化的结果,会使膜电位偏离静息电位,产生电容电流。

针刺穴位后由于针的刺激,使穴区丰富的神经组织产生兴奋。兴奋传导到神经组织所支配的靶细胞群的细胞膜。使细胞膜产生电流放电。这种刺激是一种持续的、连续的刺激。使其支配靶细胞群的细胞膜亦同时出现持续的电容放电。这样穴区就出现大量持续的正电能量或正电荷。这些正电能量或正电荷就是针刺穴位后产生针感和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也可以说,“气”的本质就是细胞膜由于其电容性质所产生的正电荷或正电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