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笔记-教案)

 5参天大树 2011-04-19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笔记-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笔记-教案)
2007
10
导语:《新课程标准》实施近四年来,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课改尝试,摸索了一些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定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毕竟是"全新的",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我们教师,不应满足于现状,更不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研究--探索--改革--实施,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领域,揭示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要引领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受到熏陶和感染;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策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客观基础在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工具性"往往关注人在理性、认知、过程方面的发展;"人文性" 往往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使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得到有机的整合。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内容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或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实施这一理念要体现以下"五性",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全程性、综合性。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内容理念)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以上是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归纳补充为:
(五)、教师理念:
(六)、评价理念
(七)、教材理念: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交融性)。
3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可创性),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四、语文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
(
)识字与写字
1.、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
)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
)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
)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可以综合为:
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首次确立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这意味着语文课程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个领域: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新发展,
教材理念与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中还有 教材理念:即从"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
一、教材建议
既然语文新课改要求从原来的"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那么,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了关键问题。"教材"的编写或选择应体现:1、指导思想要把握方向性;2、内容要体现时代性;3、体例和呈现方式要反映规律性;4、练习设计要体现主体性;5、内容空间要注意开放性和弹性。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为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师在观念上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转变",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和利用各地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语文课程资源一般包括:
1)、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教学策略有
1)、筛选策略。
2)、问题策略。
3)、专题策略。
4)、动态生成策略。
语文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说明,语文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场合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强调课程的开发,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利用教材,教材是阅读的文本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教育价值,同时要注意向课外拓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语文资源,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资源,自主的探索语文,在实践中积累和感悟语文。
强调课程的开发,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文本与非文本的关系。无论怎么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条件下,课内还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内打基础,在课外求发展。要防止课内的语文教学泛化的倾向,建立语文跨领域的学习平台,但必须立足于语文,语文教学决不是漫无目标"大杂烩"的教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为语文教学内容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非文本的教学越来越显得突出,因为,人文精神的生成是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如社会活动、音像传媒、网络信息,都是学习的平台。但文本更具有特殊性,从阅读的心理来说,阅读文本更有利于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况且,在很长时间内还是阅读的主要资源(主要是方便)。所以,非文本的教学,要考虑时间、场景、条件、手段,最重要的要考虑实效性,确实是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
一、 教学建议
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1
、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
、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认知,轻情意"的做法是错误的。
4
、基础和创新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二、评价理念:
语文课程的评价是语文课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科学的评价不但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而且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价值取向或评价中心):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具有的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强调从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多元互动策略;问题情境策略;信息运用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把手整合策略;赏识激励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与学的调整策略;时间运筹策略;复习应考策略等。
《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今天我们研究、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法》,重点研究学习初中语文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2、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过程。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三维目标"
(二)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多元解读"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体分解""整体把握"
(四)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二、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新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
1、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
2
、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
3
、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三)阅读教学的灵魂--"民主、科学、个性"
(四)课堂阅读教学的开放
1
、教学内容的开放
2
、教学形式的开放
3
、学生思维的开放
4
、教师思想的开放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转变--"--"
二、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走向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二)体验、品位--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三)读出自己--个性化阅读策略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他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是教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
1)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3)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课文
4)转变教师角色
(四)发现、感悟--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意的结论。
1
、如何超越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
1)在鉴赏阅读中超越文本
2)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
3)在批判阅读中超越文本
4)在发展阅读中超越文本
2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1) 指导学生平时勤于思考,用于质疑问题
2) 学会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 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5)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鸣
(五)碰撞、融合--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1
、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
1) 从对话理论看语文教学的本质
对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他人或自己的对话。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激励并促成学生与科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
2)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读书即交友,是朋友间的对话。通过阅读对话,读者可以主动"发现""参与",从而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的策略
1问答行为策略
主要功能有:诱发学生参与教学;给学生提供某种线索,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提供联系与反馈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其特征是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
1〉发问策略
2〉侯答策略
3〉理答策略
2讨论行为的策略 主要功能有: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解决问题;培养人际交流;改变学生不愿接受他人观点的态度;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1〉讨论的准备策略
2〉讨论的启动策略
3〉讨论的组织策略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也是作文教学的主题,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写作教学基本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作文的素材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学做思路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四)拓宽训练时空,适当增加作文训练量
(五)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六)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创新作文理念,重塑美文灵魂
(一)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真切的体验。
(二)文人合一是作文的价值追求
首先,突出"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目标;其次,构建本色化内容和活动性体系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弥补知识读本型、文章选本型的传统作文教学的缺陷,使作文过程成为丰富多彩、意兴昂然的生命活动,……;再次,承继并光大中国传统文论中"文品即人品"的作文教学思想精华,赋予其新时代的特色和活力。
(三)作文思维从封闭归属趋向多元创新
首先,鼓励作文主体在思想内容上趋向创新。其次,鼓励作文主体在思维形式上趋向发展。
(四)作文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丰富多彩
(五)作文评估从保守狭隘趋向明朗开放
首先评估观念要更新,即鼓励作文具有见仁见智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其次是评估标准的梯度和层次。新课标新评估观的体现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作文闪耀着个性的光辉
(一)书写潇洒的生命轨迹
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的拥抱生活的亮丽。学生作文中的"真实""真诚"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的灵魂。
(二)放飞作文,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我们提倡自由为文,就是给学生"松绑",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我们主张放飞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在完成课业之余,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汲取阅读的精华,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根本标志,作文应该展示人格的魅力,表现人性的精髓。
(四)作文个性化与教学个性化
1
作文个性化 就是学生能自主的协作,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不受过多的干扰。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就是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1) 思想个性化
2) 思维方式个性化
3) 写作借鉴个性化
4) 语言风格个性化
2
作文教学个性化
实现作文教学个性化,教师的鼓励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境界。
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
作文语言的艺术,教师要关注学生作文的语言,句式的选用,修辞的运用,逻辑的顺序,词汇的丰富性,风格的多样性。
作文体现构思的匠心。文无定法,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有学生自己的习惯和匠心,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切不可强加于学生。
(五)努力创新,弘扬创造精神
作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教学的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要以培养认知感悟力为起点……;其次,把培养联想想象力作为教学重点;再次,要培养质疑的判断力。
四、作文批改教学新理念
(一)把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
、教育学生认识自改作文的重要性
2
、教给方法,有计划的训练
(二)作文批改的目标实现由""""的转变
(三)批语--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
五、网络环境与""情作文
(一) 网络作文的优势
(二) 网络激情作文策略
1
、利用网上资源,建立学生个人素材库
2
、创设虚拟社区,学生参与批改、讲评
3
、畅通批改渠道,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一、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二)拓宽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注重互动过程,让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人
(教学设计:做一回校记者)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新提法,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同《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所在,那么: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
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综合性、社会化、经验性和个性化。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观察--表达。二是问题--解决。三是活动--探究。
1、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1)能主动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取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国家大事,就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互相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战士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
(二) 语文综合学习的突出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对象、时空、手段的多方面的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学习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说,综合性学习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讲究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综合性学习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所以总个性学习不应等同于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它比研究性学习更强调活动的丰富性;也不同于以往教材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比语文实践活动更重视研究专题的选择和探究的深入程度。特征有:
1
、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2
、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3
、在综合性学习中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
1、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1)内容的开放
2)过程的开放
3)空间的开放
4)结果的开放
5)师生关系的开放
2
、注意活动的阶段性
1)内容选择的阶段性
2)不同形式的阶段性
3
、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知识的综合性
2)教育功能的综合性
3)考察评价的综合性
4
、注意活动性的实践性
1)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
2)保证活动的完整性
3)突出过程的完整性
(二)活动内容要体现科学性
(三)活动的过程要凸现主体性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领
1、需要处理的关系
1)正确处理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体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与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时间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充足的实践作为保证
2)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3)充分利用弹性空间
4)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
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新的发展理念:变"当前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1、激发兴趣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3、交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二、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传播者""课程的开发者"
三、新的教学目标理念:变"片面""全面"
四、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与选拔""激励成功"
语文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
传统角色: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桶水
新角色:
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传播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知识的灌输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指路者、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组织者 、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主宰者)。
语文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师素质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有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
确定内容观察分析世纪验证重新概括
↑----------------------------------∣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一)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四、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一)反思总结法
(二)对话反思法
(三)录像反思法
(四)行动反思法
(五)档案反思法
小结:
当然,新的教学法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方法是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学习、体会,探索、研究,总结、实施。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广大教师,一定要做课改的先锋,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作用。
附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演示文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