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谭TGY 2011-04-19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谭国艳

 

我自19836月参加工作起,一直在钟祥市双桥水稻原种场从事档案工作,至今二十八年。199312月被评聘为助理馆员,199912月被评聘为馆员。在上级档案部门和场的领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履行了助理馆员、馆员各任职阶段的职责,档案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19977月,双桥水稻原种场综合档案室经评审达到省级档案管理标准。199810月省档案局将双桥水稻原种场作为全省农村档案工作试点,全省农业农村档案会议期间组织与会人员进行了参观。20027月经复审达到为省二级档案管理标准,今年又顺利通过复审。本场多次被钟祥市委、市政府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多次被荆门市委市政府、钟祥市委市政府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    强化业务学习,提高档案工作能力。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既繁重又辛苦,是人们常说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我毫无怨言,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学习,勤奋工作。一是坚持自学,我订阅了《档案工作》、《湖北档案》等有关档案的专业报刊、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二是积极参加业务培训,这些年来,我多次参加省档案局、市档案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了档案管理知识。三是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我虚心向市档案局以及其他同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求教,还多次请市档案局的领导到我场进行现场指导,解决档案工作中(如升级)遇到的具体问题。四是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学以致用,在档案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了《双桥水稻原种场1950年—2000年科研课题统计资料》《1950年——201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大事记》、《1950年—201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党组织发展情况统计资料》、《双桥水稻原种场全宗介绍》等等10万余字材料的编写工作。二十八年来,我凭着对档案工作的热爱之情,深钻苦学,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搞好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强化政治责任,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好档案的升级、复审工作。

1995年,为促进我场档案规范化管理,我依据《湖北省档案管理升级标准》制定了文件资料归档范围、文书处理、立卷归案、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安全保障、档案移交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撰写了要求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的相关请示、报告、工作汇报,撰定了《档案管理达标升省级单位实施方案》、《双桥水稻原种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双桥水稻原种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23篇关于档案升级的呈报材料及《19501995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大事记》、《1950——1995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全宗介绍》等编研材料。

为了使我场的档案做到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经市档案局和场领导的同意,我将场从19502月建场以来的档案,和以前漏整打包散捆的文件材料合并,将以前的文书档案的十二类改为四类,按要求重新划分门类、大类、属类、保管限期,重新组卷,重新编制《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等检查工具,重新抄写卷皮、装订、排序上柜,其工作量之大,操作之繁琐,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没有退缩、没有向场领导讲条件、提要求,而是强化自己的敬业精神,挖掘自身的潜力,在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我比较好地摆正了名利与事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树立了爱岗敬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为了我场的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我抢时间、拼进度,加班加点的工作,一直吃住在单位里不回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休息。我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员(当时还不是党员),我别的什么也没有考虑,只是想如何及早地、更好地将场的档案整理达标升级。这个愿望驱使着我刻不容缓地投入紧张的工作,双桥的办公条件非常艰苦,档案室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在炎热酷暑的夏季,档案室里有窗不能开,闷热难耐,并出现过一次中暑。在1996年冬天,气温寒冷,想用电炉子取暖,但看到满屋子的易燃品,生怕出现意外,手冻烂了,肢冻肿了,还得了重感冒,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坚持工作。直到1997718日,档案的重整工作全部结束,以前的档案折卷,加入漏整史料,再重新划分门类、大类、属类、保管期限,再组卷、编页号、抄写《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装订、填写封皮、考备表、排序上柜。这期间仅编制打印《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和档案升级的〈呈报材料〉和《编研材料》就60万多字。文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资料八个门类3404卷(盒、件)。

1997728,我场的档案工作以高分97分的佳绩顺利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了省级档案管理单位标准,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成果,为双桥的发展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篇章。

场的档案工作达标升级了,我仍不懈怠,继续扎实工作,认真搞好每年的档案工作。20027月我场档案工作通过了复审,今年5月又通过了复审。这些都为双桥的档案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强化敬业精神,坚持高标准,扎实搞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工作。

在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工作的历程中,我真正领会到了什么是苦、辣、酸、甜。

——苦。工作的辛苦。双桥水稻原种场自19502月创建61年来,在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场的规模由小变大,人口由少到多(195011人, 现在2798人), 耕地由小到大(1950年耕地面积75亩, 现在版图面积15.17k,耕地面积7500亩),由荒芜人烟、豺狼出没的荆棘地变成现在锦绣如画的试验、示范、良繁基地。这期间,双桥历经了种种艰辛曲折、风风雨雨。而从我从事双桥的档案工作时,双桥的《大事记》记载为空白,我想,自己有责任将它补记起来。为了追、补记建场以来的大事记,我多次认真查阅场综合档案室的每卷档案,查不到的到市档案馆查,向曾在双桥工作过多年的元老们、领导们、活档案们虚心求教、问访,再一一核实。有时为了一件事情的准确性,不知要跑多少趟路、问多少人、查阅多少资料,也不知要经历多少日晒雨淋。最终,我想要做的事情做成了,从1950年至2010年的大事记就立在档案柜中供人们查阅。当然,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其苦,只有我自己知道。

——辣。工作难度上的“辣”。在我从事档案工作的初期,由于社会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还不被人们重视,认为不能生钱反而耗钱,有开绿灯的,也有开红灯的,还有给“闭门羹”的。尽管如此,我从不气馁,耐心细致宣传《档案法》,认真地、默默地做好每一件该自己做的事情。我本着依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只要实际工作有这项内容,就建这类档案的原则,把分散存在各位领导和各个科室的文件材料收集起来,进行系统整理归档。我把工作做到平时、做到实处,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场各届领导都对场的档案工作极其重视,现在场的档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酸。就是不被别人理解的“酸”。别人已休息在家,或忙家务,或消闲娱乐,我仍在风风雨雨、不辞辛劳地到处寻访、核实,补记以前的大事记,没日没夜地重整以前的档案文件。有人对我说,“那是该以前人做而没做的,场里也不会因此多发你一分钱,你发什么神经,管它呢?不会是有所图吧?”也有人背地里说:“看她工作的那样起劲,大概是想当先进得表彰吧,她想也未必能得到。”也有人说:“她就是傻瓜”。等等。面对这些议论,我凭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爱,就是想尽可能地把每件工作做好。不计较, 不消极,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从事档案工作,虽然有苦、有酸、有辣,但最终酿出的却是甜,我的收获多多。由于我搞档案业务勤奋,不怕丢面子,不怕碰钉子,勤学好问,敢闯敢拼,较好地把握了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19977月,双桥水稻原种场经评审达到省级档案管理标准,20027月经复审合格为省二级档案管理标准,今年又顺利通过复审。本场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多次被荆门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由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场领导的重视,和我工作的勤奋,1998年我们双桥水稻原种场的档案工作,成为全省农村档案工作的试点。当年712日省档案局局长鲁中才、副局长刘庚兰,荆门市档案局局长马金华、副局长关明成和市档案局局长伍文祥、副局长朱学忠等一行7人检查了本场档案工作,重点查看了农业科技档案,对本场档案工作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08日全省农业、农村档案会议在钟祥召开,参会人员150人于上午分两批来场参观了档案工作,对场档案工作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受到省农业厅、水利厅、民政厅等厅级领导和省各地、市、州的相关部门领导一致的好评。当时省档案局刘庚兰副局长一直夸我能干,会管理,爱动脑筋,是档案管理的有心人。并对在场档案室的参观摄制了录像片,部分镜头在《湖北新闻》中进行了播放。来场视察的主要领导有省农办主任骆红斌、省档案局局长鲁中才、副局长刘庚兰,荆门市档案局局长马金华、副局长关明成、钟祥市档案局局长伍文祥、副局长朱学忠、陈刚等。

现在我场共库藏各类档案资料7689卷(盒、册、件),其中:文书档案1957年——2001586卷,2002年——20101221885件。科研档案1956——2000156278卷,2001——201011108件,基建档案25357件,设备仪器档案675件,会计档案1836盒(卷、本)(其中:报表146盒(卷、本),凭证1513盒(卷、本),帐簿194盒(卷、本)),照片档案9423张,录音录像档案1盒,实物档案187件(其中奖状78块,锦旗8面,证书34件(册),印章67枚),人事档案1332袋(本),电子文件档案57张(其中磁盘53张,光盘4张)。资料档案956本(其中文史资料208本,科技资料748本)。省农业三场改革档案68盒卷(其中税费改革档案60卷、养老保险改革档案8盒)

我充分利用我场丰富的档案资源,进行编研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果显著。由我本人独立撰写了《1950——201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大事记》、《1950——201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党组织发展情况统计资料》、《1950——201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获奖情况记载资料》、《1980——200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机构结构图汇编》、《1955——2000年双桥水稻原种场科研课题统计资料》、《1950——2005年双桥水稻原种场全宗介绍》、《1956——2000年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介绍》、《专题资料汇编》。1991年为省农业厅主办编写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地、种子、阳光》中的《乡野的回声》提供档案资料,1997年参与钟祥市档案编研科撰写了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钟祥企业大全》,1998年参与市档案局编研科投稿撰写了《湖北档案事业》,19991月执笔拟稿向荆门档案局报送的汇报材料《夯实管理基础 发展档案事业》,2000年参与钟祥政史办撰写《钟祥博览》、2008年参与钟祥政协文史办撰写了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永痕的记忆——钟祥“五七”干校纪实》,并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等史料(钟祥“五七”干校是我场1969.1——1969.10的单位名称),其中我参与整理《特殊的科研成果》、《小卖部的记忆》。参与场撰写了《双桥水稻原种场场志》、《1950——2000年双桥五十年》、钟祥电视专题片《金色的种子》等重要资料,为双桥、为钟祥,乃至为更大范围的社会、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查考、领导决策及编史修志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

四、   强化社会责任,注重发挥档案资料效益,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我对每年的档案,按要求认真编制了各门类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全引目录、资料目录、文号文件汇集,增设了专题资料汇编,历年简介汇集,还将本场关于干部任免、机构设置、自然灾害、项目建设、制度、选举、纠纷等等分专题类别,以年度、案卷号、页号、题名、日期为内容编制了专题资料索引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和利用率。

自有记载的1995年至2010年,共接待1191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959卷(册)次,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提供了大量的原始依据和凭证,场档案为我场的各项建设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场领导通过档案了解全场以及各村、各单位历年经济收入、经营管理状况、以及人口、土地结构等情况,了解历年制种生产、科研试验示范情况,为我场形成一个集科研、生产、储存、加工、经营为一体的种子产业集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利用,拟定我场新的种子生产计划、经营方案,对指导双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2.    为科研生产提供利用。场生产技术科人员通过查阅档案,了解历年作物品种、世代、土壤、肥料的比较、鉴定、区域试验记载、分析结果,作物的栽培时间、叶龄记载、技术管理、病虫防治,作物新品种的审、认定等,制定出新的制种生产、科研试验方案,减少了盲目性、重复性和风险性,保证了制种稳产高产。通过气象资料、作物叶龄记载和历年生育情况,正确地预测了杂交稻制种花期相遇情况,确定正确的播差期。通过对科技档案的利用,为提高钟祥市的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技术资料,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作物的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全市制定新农业技术措施和农业科技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    为经销管理提供服务。场将品种简介、制种生产技术资料、杂交稻、常规稻品种区域、品比试验资料、海南纯度鉴定结果及米质鉴定报告书提供客户查看,增强了客户对我场的满意、信誉度,提高了回头率。并为解决质量纠纷提供了依据。我场是产销稻、麦、油优良种子的专业场家,在稻、麦、油优良种子经销的历程中,我场不断改善服务质量,采取打印技术资料、设立技术咨询窗口、用后效果调查、建立销售网点、对用户跟踪服务,以最佳的服务赢得种子用户的满意。我场每年生产种子80万公斤左右,近五年向社会提供种子约400万公斤,除满足本市60%的水稻种植需求外,其余都销售在安徽、湖南、江苏等外省和省内京山、孝感、宜昌、襄樊等县市,到目前,没有一起种子质量纠纷事件。

4.    利用档案落实有关政策。前几年,通过档案室提供平桥村干部个人档案,经过综合查证,确定了有关个人出生年月和工作时间、任职时间,先后解决了平桥村28名老干部退休养老保险或定补问题;通过查阅档案,为场66名老职工办理离、退休手续。2007年通过查阅档案,使我场符合省政府规定的全市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158人(其中原迁移民74人,后扶移民84人)的生活补助和项目建设得以及时落实到位。2008年开始进行省农业三场改革,办理养老保险。由于我场档案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通过查阅场户口登记底表、入场时的准迁证,历年职工登记表、参加工作期间的工资单、年终结算表、改革前的生产承包合同、改革后的责任田、经营田合同等等档案资料,我场有1432名职工顺利通过钟祥市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保险。现已有1073名职工参保(其中在职职工679名,退休人员394人),我场齐全的档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5.    为村镇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利用。通过提供相关图纸和对档案有关资料的宣传,解决了平桥村与盘石岭林场、双桥村与九里官廷畈的边界争议;依据档案资料,拟定出双桥村、平桥村的村镇街道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实施方案;通过档案室提供大量资料及图纸,拟写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种子工程报告等等,为我场争取到国家各种项目资金用于我场农业综合开发、种子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现在我场以优越的种子生产、加工条件,真正实现“产、贮、销“标准化种子生产格局。一方面确保了场内农业稳产丰产,二方面积极建设好钟祥市乃至荆门市种子产业化示范基地,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伴随着苦辣酸甜,我从事档案工作不知不觉就二十八年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与有关规定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着差距。我将会不懈努力,不负众望,使场的档案管理及早地达到国家级标准。

 

 

 

 

○一一年五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