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开国帝王诗词杂谈(一)

 黑太阳之光 2011-04-21

历代开国帝王诗词杂谈(一)

 

    所谓开国帝王,一般来说是指打天下,改朝换代、称王称帝的第一代国君。但也有例外。比如项羽和曹操,他们并没有称帝。但本文仍把他们列为开国帝王。一是根据他们生前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二是源于旧史家给他们的“待遇”,如司马迁的《史记》为项羽作“本纪”、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作《武帝纪》,就都把项、曹作为帝王来对待的。

    汉代以前的开国帝王,有夏禹、商汤、周武、秦皇等。这几位或有可能赋诗作歌,据说秦始皇就曾写过一首《造仙真人歌》。不过他们都没有作品传世,所以只能付诸阙如。自汉至清,开国帝王有五十多位。按其出身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出身于公侯将相之门。他们在未成帝业之前,或是由于军功显赫而手握重权。或是由于世袭封爵而荣耀在身。这些人大都从小受过诗书熏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齐高帝萧道成、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他们想援笔赋诗,殊非难事,但或许是胸怀大志,蓄意权谋,视诗文为末技,不屑制作;或许是戎马倥偬,军务缠身,无暇潜心艺术,所以传世的诗作并不多。(曹氏父子和梁武帝是例外)另一类是出身下层平民,“崛起布衣”,“起自陇亩”,如汉高祖刘邦、宋武帝刘裕、明太祖朱元璋等。这些人出身贫苦,幼年失教,不要说写诗作文,就连读书识字也很困难。然而他们中一些人,日后经过学习,提高了文化水平,不仅能够吟诗作赋,而且鉴赏能力也不低。其中有些人通过学习,不仅自己能够起草诏书军令,也能够提笔赋诗,有些篇章还写的很好,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历史上凡是称为开国创业帝王的,应该说都是胸有大志(也可以说是有野心)的人物。“诗以言志”这些志向高远的的人物题笔赋诗之际,他们的抱负、理想、宏愿就很自然地流露笔端。因为他们心怀大志,所以其诗作也不同于一般的诗词创作。他们的诗作都有自己强烈的独特的特点。他们或借物言愁,抒发自己身处逆境,壮志不得申的忧思;或对景咏叹,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贤臣良将的辅佐,与其共定天下的的渴念。有些诗虽然技巧欠佳,有粗率之嫌,但却境界开阔,质朴可爱;有些诗虽然写得婉转悲凉,但却自有一股慷慨壮建之气潜伏于内。也就是说,这些帝王的诗作自有开国创业的气象,这在一般守成继业之君或亡国丧身之君的诗作里是很难见到的。

 

    一、   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正因为如此,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而我们在评论开国帝王的诗词时,也就不能因为他未登帝位就予以忽略。

 

项羽传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前202年,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一战,楚军全军覆没,项羽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亡。《垓下歌》便是项羽被汉军围困垓下,军帐夜饮,对其爱姬虞姬所唱。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是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一曲绝唱。据说虞姬当时也有和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虞姬所唱曲子的歌词,出于一本名曰《楚汉春秋》的史书。虽然正史中没有提到虞姬的结局,但是出于对这首歌词的理解,后人大多认为她是自杀了。所以才有《霸王别姬》这一出戏文。

   项羽和虞姬,英雄与美人的命运,引起了后人的唏嘘感慨,也成为戏曲小说中常见的题材。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是中国最后的一个贵族。属于早已离我们而去的另外一个时代,一个令我们无法理解的时代。翻开史书,我们可以发现,千金一诺,以身赴难,士为知己者死等等令人可歌可泣的壮举,在先秦的历史事件中随处可见,在以后则很难发现。
  

     与为了成功不计手段的刘邦相比,项羽身上不带有一点刘邦的那种无赖气质,他所有的就是一种豪放的、直率的、高傲的、自爱的贵族气质。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定律:成者王侯败者贼。统治者也利用着人民的这种心理,政治斗争中的胜利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贬低失败者,甚至不惜无中生有,造谣诬蔑。翻开史书,我们看一看失败者的历史,几乎一律是恶行劣迹。唯一的例外就是项羽。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失败了,可是在刘氏王朝所写的史书中,项羽仍旧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物。

 

   

    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悲壮的举动,引起了历代诗人的无限情思。人们普遍认为,项羽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英雄本色,因而是值得歌颂的“人杰”和“鬼雄”。于季子的“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咏项羽》)、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胡曾的“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乌江》)、汪绍焻的“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项王》)等诗句,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千多年过去了,项羽的英雄形象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他失败后的历史教训,也留给人们不尽的沉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