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税网--国家税务总局批准成立的税务专业门户网站--浅析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

 zygyww 2011-04-21
浅析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字体:[ ]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谢文朝 陈俊东 常本堂 日期:2010-1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许多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规模庞大、经营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管理复杂化的大型企业,这些大企业通常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点多面广,经营分散,内部组织架构庞大,核算体系复杂,税收政策的执行也很难统一,虽然自愿遵从依法纳税意识较强,但也难免存在着一定的税务风险。这些税务风险的存在,无疑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企业建立全方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税务机关采取前移税务管理环节,通过事前沟通座谈、分析经营风险、积极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等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实现即时辅导的办法帮助企业防范税务风险;通过对异常数据的采集、评估分析进行事后督导。变事后打击型控制为事前预防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现就南阳市大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以飨读者。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经营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所说的风险。风险客观存在,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发展的眼光,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防范风险的措施,它将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

  因此,研究现代企业风险,就必须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并加以有效防范和科学管理。

  大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税务风险等。而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也有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违规记录和纳税信用问题作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和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工作开展的一个参考条件,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做不好,给国家带来的是税收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是税务风险,甚至经营风险。事实上,企业作为纳税人面临的各种税务风险问题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客观现象,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税务事项需要进行税务风险防控。例如,国美、苏宁等诸多国内知名电器公司就因为增值税滞留票问题遭受了国税部门的专题调查,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有些企业由于不懂或不熟悉税收政策而适用了不准确的税法,不但未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而且承担了较大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已成为大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对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帮助大企业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既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税务机关要优化服务,就应当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包括防控税务风险在内的专业服务。

  二、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作为大企业,为了处理涉税事宜,一般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税务人员,由总部税务管理人员及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组成;在岗位设置上,税务管理部设税务经理、税务主管和纳税员三个岗位,分支机构设财务经理和出纳,保证税务工作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总部税务人员负责研究税收政策,制定税务管理制度,统一公司涉税事项处理,组织实施对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统一执行税务管理总部的各项涉税事宜安排。在合法经营理念指导下,大企业的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得到逐步完善,管理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但是,潜在的税务风险也不容小视。

  (一)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大企业多种经营、集团化经营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迫在眉睫。尽管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由来已久,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日趋复杂,经营规模也日趋扩大,总分公司、母子公司分布地域广泛,这就从客观上大大增加了产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税务、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特色愈加鲜明,过去长期存在的“人治”现象已显著淡化。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度,否则就很有可能产生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风险

  作为一个企业有时尽管会同时面临多种风险,但税务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税收已成为国家参与国民经济分配的最为重要的形式,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征缴关系;另一方面,就企业自身来说,无论是股东、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其个体利益均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企业若出现重大税务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运转,也势必影响到每一个相关个体的利益。此外,随着社会信誉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也势必更加珍惜自身的信誉。一个企业如果产生重大税务风险,经济损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名誉和形象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尤其如此。

  (三)企业财务负责人在防控税务风险中责任重大

  从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责任人来看,理论上讲企业法人代表是首要责任人,企业各部门都应承担协同配合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看到大量的企业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大家都认为财务负责人是防控税务风险的主要责任人,一旦出现重大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种种损失时,必定会受到责难,甚至会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四)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着诸多困难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缺失。税收风险管理是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代表了风险管理最高水平的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表明了其严格保密并奉为至宝的风险分析模型,经实践证明总体上是失败的。而在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是2006年6月6日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一个税务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是2009年5月5日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由此可见风险管理还存在严重的理论缺失。二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法律基础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风险管理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另外,全面风险管理必然会涉及内部管理制度的调整,而一些制度是按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的,这就必将产生制度性的矛盾。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税收实践证明,受第三方信息报告制约和被代扣代缴税款的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极高。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国家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但是在我国还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国家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四是有关大企业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没有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以供借鉴。大企业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各地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仍然客观存在着机构职责交叉重叠、沟通协调不畅、管理基础薄弱的现象,管理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的大企业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管理基础有待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亟待建立。五是税务人员素质较低,征管基础薄弱。主要是税务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的薄弱。要实现对大企业的有效管理,必须对企业的流程、风险点以及财会、审计、税务等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这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税务人员提供保证。而这是正在基层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欠缺的。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企业和税务机关都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企业也在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内建立了包括设置税务风险专职机构和人员,通过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与企业重大事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涉税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对本企业涉税信息的采集交流和沟通处理等运行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遵从税法,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足用够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到最大的税收利润;税务机关也采取了税企见面会、税务论坛、税法发布会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税收有关法规,帮助企业遵守税法,减少税务风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税法的改革力度,实现了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实现了从地域优惠到行业优惠的转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政策的执行仍然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把握和执行上不全面,导致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这其中有税收政策的宏观性、原则性、复杂性和时效性原因,也有部分税务人员本身素质低、对政策理解不透、执法不严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税收政策适用偏差,引起了税务风险。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或者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受等情况。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力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并且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财务核算及时、准确,税款缴纳行为比较规范,但是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涉及业务繁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加之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导致实际纳税遵从度有所差异,从而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税收筹划忽视税务风险

  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代理服务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企业对税务政策理解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税企沟通协调不够

  大企业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谋划,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分析指导财务工作中对涉税内容、涉税事项并不关心;而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只关心企业当月、当年入库税款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发展目标、存在困难等情况并不十分关心。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负责人与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触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体的、实际的涉税业务中所包含的税务风险。

  四、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大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南阳国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主要做法是:事先协调沟通、共同识别风险点、进行风险测试、制定完善内控机制;事中跟踪监控重大涉税事项、经营各环节风险内控执行情况;事后评估涉税事项风险情况和风险内控效果并予以完善。

  (一)事前参与:为企业提前做好各项税务辅导工作。

  1、以加强沟通宣传协调为途径,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沟通机制。要及时向大企业宣传、培训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财会法规。每当国家的税收政策有较大调整时,或者新的税收、财会法规出台时,我们都第一时间组织税务机关内部深入学习和研究,然后采用税企座谈会、政策宣讲会、各种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大企业宣传、培训,积极化解新法规、新政策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组织企业财会人员和我们的专家、专(兼)职老师一起学习相关税法和财会法规,进而为大企业防控好税务风险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业务保障。

  2、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识别预警能力。要以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为保证,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税务机关在摸清企业产品流程、财会核算特点之后,结合税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逐环节风险点梳理,寻找并识别易出现涉税问题的风险点,并按照风险程度进行风险测试,对风险较高的环节和人员提出风险控制建议,督促企业对这些环节和人员进行制度约束、加强监督、及时轮岗等措施进行提前防范。通过防范日常性财务、税务风险,结合企业业务同质性的特点,编制、完善企业财务会计规程,统一涉税事项的处理。截至目前,新野县大企业管理部门已经对定点联系的石化三家企业进行了风险点梳理,共梳理增值税风险点23个,消费税风险点11个,所得税风险点27个,高风险岗位7个,并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了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3、要积极关注并参与大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提供税务风险意见。税务机关要对经营情况较复杂、经营规模较庞大的企业,时刻关注其合并、重组等重大事项,以及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情况,及时给出税务风险建议。事实证明,企业在做出重大经营决策前,如能主动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税务风险评价,就能做到既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相关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利益。比那些事前不规划,事后出了问题、受了损失,再仓促寻求解决方案的企业肯定是事半功倍。

  4、要及时关注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税收筹划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政策性特别强的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工作,税收筹划“不筹划犯傻,瞎筹划犯法”。税收筹划内涵的准确把握还应力求使税收筹划方案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要求企业的税收筹划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求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学法、懂法和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法并符合税收政策的导向性,使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而且使税收筹划的税务风险降到了最低。

  (二)事中管理:提高企业自觉防控税务风险能力

  1、要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内部财会系统,对总机构以及各分支机构的会计处理业务随时进行浏览和监控,即时掌握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和会计核算情况,为税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防范和发现税务风险打下良好基础。公司通过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统一判断和把握公司可能面临及潜在的税务风险,并及时向公司经营层汇报、整改,以达到税务风险最低。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将税务工作量化、程序化,使公司绝大部分税务风险化解于日常。

  2、督促企业制定《财务经理定期报告制度》,防范突发性税务风险。各企业的财务经理为定期报告的责任人,定期整理税务政策并结合公司业务进行分析、评估,准确全面掌握税收政策,上报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例如各项企业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原因以及接受外部审计检查情况、检查的进度、问题、结果等涉税事项,保证企业随时掌握经营情况和涉税信息,并给予正确指导。

  3、针对税务机关梳理的风险点,督促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审计。成功的内部审计是企业主动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有效办法,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或者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并予以改进、堵塞漏洞,从而使包括税收风险在内的管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就能够主动避免税务罚款等税务风险的出现,使很多问题消灭在了企业自查自纠阶段。而且这种内审要从税收、财务、审计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要有长期的连续性,以便企业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4、税务机关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普查或抽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从而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流于形式或者不被正确执行。

  5、要求企业建立重大事项事前告知制度。企业重大的经营决策和投资策略,或者签订重大的经济合同前,应先与国税大企业管理部门沟通协商,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分析和防范。比如:南阳一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协定前到税务机关就该协定的涉税风险进行咨询,经过税务机关分析发现,外方企业在合同中声明:本合同产生的一切税费均由国内企业承担。由此,税务机关指出,仅此一条,国内企业需要负担该外方企业应负担的10%企业所得税,每年将要额外支出资金500余万元。随后,在该协定谈签过程中,国内企业指出这一条的不合理性,外方最后在总报价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优惠,为国内企业节约了大笔资金。

  (三)事后监控:加强风险评估及责任考核机制

  1、通过合理利用税务机关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企业分析,健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通过对企业疑点数据的筛选、分析和评判,合理安排企业自查和纳税评估工作,根据自查、评估结果来确定企业高中低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程度进行差异化税收管理:对低风险企业,税务机关与之签订纳税遵从保证协议,提前防范风险;对中风险企业,以提高遵从为主,加大日常督导和复核的力度;对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管理,必要时启动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等。

  2、强化纳税评估,提高风险控制处理水平。税务机关要及时分析税负变化及政策风险情况,合理确定企业税务风险情况,重点跟踪监控高风险企业。并且通过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对企业风险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控制,根据检查情况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风险内控机制,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抓好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专业化管理人才

  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大企业税收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一是要全面加大培训力度。按照“下管一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在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要有计划,分期分批轮训一遍;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新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办法为重点,突出财务会计知识、财务记账应用软件,兼顾日常检查、纳税评估方法与技巧;三是“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培养”。要抓好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队伍的培养,不断增强大企业税务管理专职人员的经济分析、调查取证、磋商谈判能力,增强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能力。

  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向大企业税务管理岗位配备业务能手、具有财务、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并保持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大企业税收人才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优先对这些人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税收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野县国家税务局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