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hjh2004 2011-04-21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贺新郎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1.湛湛:深远的样子。2.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3.凌云笔:高超的大手笔。4.春华落尽:意谓豪情已消尽。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文才。5.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6.黄花:菊花。7.岑寂:寂寞。8.匿:隐藏。

    天空中阴云四和,一片昏黑,再加上斜风细雨,令人愁思纷乱如织。一双老眼已看尽人世沧桑,亏得有高楼百尺,让我尽睹秋光中的千岩万壑。想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仍常为神州沦陷而伤心落泪。虽然是满目凄凉,绝不作牛山滴泪贪生怕死哭滂沱。往事如烟,无从寻索。
    少年时自负有凌云健笔,到如今才华耗尽,只剩满杯的萧瑟。常怨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每到重阳,便拈出风吹帽落的南朝狂客。如果面对菊花不痛饮,怕是菊花也会笑我太寂寞。望鸿雁离开北方向南飞去,夕阳西下,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v六年(1246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诗词均擅,风格豪迈激越,是南宋江湖诗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词集有《后村别调》。
    一生经历五朝(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因为其父封赠少师之衔,刘克庄身为贵胄子弟,二十三岁时即以荫补官,踏上仕途之路。如果他一直按照通常人的道路走下去,纵使不能出将入相、大富大贵,也定然不失为一个安稳富足的官僚,但他志气天纵,“恃才傲物”,又抱负不凡,在死水般的官僚群里,自然会令人侧目,屡遭谗毁。他三十八岁时,因所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的句子,被认为对当道权臣有所讪谤,因此被劾免官,废弃十年。后来数度起用又数度罢职,都因他直言敢谏,不合于当世而被排挤。淳v年间,宋理宗赏识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因他是荫官入仕,特赐同进士出身(在古代科第至重,有进士身份才是最大荣耀。)在朝任职,可是仅做了一年朝官,他就由于“草诏忤旨”而被放外任。淳v十一年再入朝,又弹劾主张投降的权臣史嵩之,再度被免官,在家闲居八年。他前后被罢官竟达四次之多,这种折挫的经历,虽然及不上辛弃疾,在南宋词人中却也算得上异数。第一次因《落梅》诗被罗织罪名而落职,他在词中写道:“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贺新郎·宋庵访梅》)明明愤慨,却用看似揶揄的笔调轻松出之。而在第三次免官时,自称:“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更分明是愤懑不平的反语,宦场中愈挫愈勇的刘克庄,他的骨头,是硬铮铮的。
    刘克庄晚年有一个最大的污点,就是结交贾似道,也许就因为这一件事,使后人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
    贾似道是南宋著名的误国奸臣,口碑极差,倒台之后,当世曾与他有过关系的人无不遭受牵连,吴文英因为集中有投赠贾似道的词篇就引起争议,而刘克庄与贾似道的交往,同时代人所作的行状、墓志铭中都有记载,词集中也有不少庆贺贾似道的作品,证据确凿,令后人很难出于爱护的心理曲为之辩;但刘克庄的生平,又是一个值得赞誉的爱国词人,绝不能与“卖国贼”、“变节者”混为一谈。所以后人对他不免产生矛盾的态度,严厉批评也不是,绝口不提也不成,只好算作“晚节有污”,为他叹一声惋惜了。
    其实看一个词人,完全不必要求他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刘克庄的为人,有深于情笃于爱的一面,有忠义刚烈的一面,却也有狂狷过度、骄傲自许的一面。他词中说:“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由于这一种“疏狂”,使他常常处于孤立的境地。在朝中他似乎永远是一个异类,四次立朝四次罢官,都因为与人不和,遭受攻击,这一方面出于他主战的立场、激进的作风,另一方面也可能出于他恃才凌人,不易与人相处。他身后的墓志铭说他:“前后四立朝,惟景定及二年,端平一年有半,余仅数月。游相最笃旧,不能久其留;郑相最怜才,竟不合而去。退之所谓谤随名随,公殆近之。……彼才名相轧者,方揽一世虚誉,公独恃九重为知己,炫才者忌之,媒名者争之,其不理于口也固宜。”其中“郑相”指理宗时的左丞相郑清之,号安晚,他爱惜刘克庄的才华,曾在落梅诗一案中伸出援手,后来刘克庄却与他不合而反目,晚年刘克庄追思痛悼,后悔莫及,为他书写行状洋洋数千言,寄托自己对这位良友知交的忏悔和哀思。由此可见刘克庄的性格,属于那种极其刚傲倔强一型的,他得罪于世,有时是坚守立场所致,有时却是出于无心,出于意气。这样真率的人,晚年却与误国奸相贾似道交情甚笃,一再为他写词贺寿,赞词并非全然出之吹捧,而是真心的揄扬,岂非奇怪的事?
    刘克庄与贾似道的交谊本来属于世交,早年刘克庄曾受知于贾父,两人旧日便有相识之情。贾似道拜相,刘克庄原本免官在家,特为贾出山回朝,一直官至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也可谓晚年显达。他在前四朝都与当时的权相不合,惟独这一次却与贾似道相处得十分融洽,词集中为贾似道所作的贺寿词,称赞他:“但管取三边无警,活他百万生灵。”、“投一粒丹元气转,下三数著输棋活。把晋朝王谢传同看,谁优劣?”这样高度的赞许,若非昧心的阿谀,就是和当时皇帝一样昏庸受欺,把贾似道真的看成了护国的良相,依刘克庄一贯的个性人品,再考虑他那时已是八十岁的高龄,还是后者的可能性较大。但一个报国志士,到晚年却对奸佞权臣如此称颂,难免后世讥讪。
    刘克庄之所以落到晚节不保还懵懂不知的地步,其实也是出于他自己的性格弱点:他的为人,可以轻富贵、甘贫贱,却总有那一股耿耿狂狷之气,急待人认可,喜听人许可。据说贾似道一直对他“尤相亲敬”,可以给他这种强烈的求认可欲以极大的满足,而他那时反正垂垂老矣,疾病缠身,在政坛上只能做一个点缀品,贾似道也乐得以一点小小的折节下交,博取当世亲贤爱才的好名。就这样,刘克庄堕入网中还不自知,直到病势加重辞官退休之后,还写词怀念自己这段最惬意的朝堂生涯:“也莫爱宫中请内相,也莫爱堂中呼六丈。……免飞升,长快活,戏人间。”(《最高楼》)“堂中呼六丈”指的是北宋富弼尊敬欧阳修,自认晚辈而以行第呼他为“六丈”,这里用来指代贾似道对刘克庄既亲密又尊崇的态度,可见当朝丞相的敬重,一直让他沾沾自喜,引以为豪。幸亏,在致仕回乡的次年,刘克庄便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见到贾似道真实面目暴露、势败权倾的一天,对他来说,大约也是一种幸运。
    辛弃疾经常采用《虞美人》这个词牌,适于抒写豪放的感情,刘克庄也爱采用,在他的今存全部词作中占了百分之十六、七。此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但词人又不落俗套,把一首重阳词写得颇有特色:“白发书生神州泪”,作者慨叹自己的老大和中原的沦陷,内容充实,感情深厚:“常恨世人新意少”一句则恰恰从这种恨世人少新意的本身显示出了一点难得的心意。应该说,这首词是刘克庄的有代表性的一篇佳作。
    上片首句很有分量。“湛湛长空”是登上高楼放眼眺望所见,展现出开阔的空间,而用“黑”字描绘黄昏,显然是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然后以“更那堪”为枢纽,转出“斜风细雨”,笔调忽转细腻。“乱愁如织”,比喻贴切,充满了低沉的情调,而接下来的几句又以磅礴的气势扫荡了这种低沉。“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浩荡”二字,既描绘出千崖秋色,也抒发了开阔胸襟,一语双关。接下来,由“浩荡”较为“凄凉”的同时,立即用齐景公牛山滴泪的典故,反衬自己由于感慨神州陆沉而滴下的忧国之泪,其性质与程度是难以比况的,因此“凄凉”又立即转成了悲壮。文章贵有波澜,如此跌宕顿挫,才能把作者胸中的感慨抒发透彻。
    下片承“白发书生”进行发挥,从今昔对比中发出了深沉的叹息:“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主要是抒写自己少年时的豪情才气,并进一步突出如今的满怀家国之恨。下边更引出了“常恨世人新意少”的名句。何以见得世人少有新意?“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这里用的是“孟嘉落帽”的典故。用典故贵有新意,大家手笔,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刘克庄嘲笑世人缺少新意,这本身,也未尝不是一点新意。下边写出饮酒,语颇颠狂,好象词句本身也浸透着几分醉态:“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作者以“白发书生”自称,已经感到“满怀萧瑟了。”赏花饮酒,聊以自慰。但是,萧瑟岑寂之感是破除不了的,仔细体味起来,词句之中仍然隐含着悲凉的情调。“鸿并去,日西匿”的结尾,写天际广漠之景物,与首句相呼应。
    刘克庄的词眼界力求开阔,胸襟力求高旷,以达到雄健豪壮的格调,他的这一追求,在这首《贺新郎》里已经得到了体现。即用豪放笔,又恰当地穿插细笔把“大声”和“小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欲托朱紶写悲壮”的目的。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下面四句说平生目空一切,他自称“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水龙吟》)曾因泳《落梅》诗讥刺时政,“东君廖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致遭权臣忌恨,由此病废十年,但他并不因而畏怯,这在他病后仿梅绝句中可以看出,“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也即是“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赵以夫《龙山令》)高楼百尺,用刘备语,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英雄;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由于许汜只知求田问舍,营个人私事,因此陈元龙与许汜不多讲话,并让他睡下床。刘备批评许汜自私,并且说,要是我的话,就自己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上。事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词中的百尺高楼,是指英雄志士登临望远之所。
    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自己本是一介书生,如今垂垂老矣,忧国之心尚在,他于送黄成父还朝时说:“时事祇今堪痛苦,未可徐徐俟驾。好着手、扶将宗社。”(《贺新郎》)个人受谤废黜都不介意,只有恢复神州,是他最大愿。面对千崖,联想起唐代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写下的《九日齐山登高》诗末两句云:“古往今来只如此,朱山何必独沾衣?”他同意杜牧所云,感触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很多人共有的心情,因此也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泪下沾衣。但作者在此虽认为不必为个人得失计较,同时也突出“神州泪”之可贵。虽然往事一去无迹,却仍然不能在记忆中抹去,至此词意陡转,过渡到下片的回忆当年。
    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凌去笔”,用《史记·司马相如传》典故,“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到如今”两句写现在,与前面形成鲜明对照,叹息如今已是才华消尽,只余暮年萧瑟之感。“常恨”三句,结合九日登高题意,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遇到重阳节,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孟嘉于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吹帽落,他并不觉得。桓温命人写文章嘲笑他,他亦取笔作答,文辞超卓,四座极叹服。(《晋书·孟嘉传》)在作者看来,这种毫无现实意义的所谓名士风流,不过是早已过时的狂客行径,不值得每年重九都要把它称扬一番。“若对”两句,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忧国志士,他们与前者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而是对“时事祇今堪痛哭”的现状感到忧心如焚而又无能为力。词意至此急转直下,作者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际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但谁如果只是赏花而辜负了美酒(即不饮酒),恐怕连黄花也要笑人太孤寂了,言下之意是壮志未酬,只能借酒浇愁。
    末两句以登高作结,雨消云收,暮色渐至,下如江淹《恨赋》所云:“白日西匿,陇雁北飞。”秋天鸿雁南来,明春仍然北去,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却遥无实现之日,眼看白日西下,象征阒国势危殆,令人痛心。自己老眼平生,壮志难伸,亦只能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白发书生神州泪,誓死不向牛山滴”。抒发了作者关心国事,壮志难酬的满腔忧愁,强烈而大胆表达了作者不敢苟同时下的军事外交政策的保留看法却又壮心不已,回想历史,“白发书生”为泱泱大国山河纷纷被抢占洒下“神州泪”,与历史上齐景公望都城而留下的“牛山滴”何曾相似,至此,壮志未酬,往事逝如斯的深沉历史忧伤,跃然纸上。作者慷慨昂,誓言:中华民族有着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坚贞不屈的精神,誓死捍卫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这“神州泪”绝不会向“牛山滴”,向牛山滴的历史悲剧绝不能再重演。至此本诗的艺术感染力也达到了最高点。
    归纳《宋词三百首》,初探《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文人发展的十句词。
    诗人发展的第一句词:
    “少年自负凌云笔”(出处:刘克庄《贺新郎》)
    诗人发展的第二句词:
    “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出处:史达祖《八归》)
    诗人发展的第三句词: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出处:晏几道《六幺令》)
    诗人发展的第四句词: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出处:李清照《念奴娇》)
    诗人发展的第五句词: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出处:晏几道《蝶恋花》)
    诗人发展的第六句词:
    “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出处:吕滨老《薄幸》)
    诗人发展的第七句词:
    “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出处:史达祖《喜迁莺》)
    诗人发展的第八句词:
    “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出处:吴文英《莺啼序》)
    诗人发展的第九句词: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出处:周密《高阳台》)
    诗人发展的第十句词: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出处:李邴《汉宫春》)
    在詩文中,有關哭泣的典故不勝枚舉,灑淚遣情的詩句不知有幾多。杜甫一生顛簸流離,語涉哭泣的詩句俯拾皆是,1400餘首杜詩中,含有哭詞淚語的近200首。諸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等。杜甫長歌當哭,憂國憂民情懷溢於言表。其他名句如,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蘇軾「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歐陽修「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劉克莊「白髮書生神州淚,盡淒涼、不向牛山滴」;朱淑真「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晏殊「未知心在阿誰邊,滿眼淚珠言不盡」;王實甫「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曹雪芹「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等等。
    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流泪分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要探究流泪的具体原因,或者是“英雄有泪不轻弹”,或者是“花前泪下,月下伤情”。常言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即便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也难免会有痛哭流涕、或者黯然泪下的时候。而且,人们不仅悲哀时会流泪,高兴时、激动时也会流泪。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在喝酒时落泪。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朱服《渔家傲》:“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周邦彦《解连环》:“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在歌唱中落泪。
    张炎《月下笛》:“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周邦彦《大酺》:“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
    周邦彦《石州慢》:“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
    周紫芝《鹧鸪天》:“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姚云文《紫萸香慢》:“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晏几道《虞美人》:“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吕滨老《薄幸》:“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相顾落泪。
    柳永《采莲令》:“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苏轼《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贺新郎》:“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
    贺铸《绿头鸭》:“翠钗分、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
    蔡伸《苏武慢》:“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的离别落泪。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秦观《江城子》:“动离忧,泪难收。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徐伸《二郎神》:“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
    韩元吉《六州歌头》:“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辛弃疾《贺新郎》:“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欧阳修《青玉案》:“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的感慨落泪
    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刘克庄《贺新郎》:“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刘克庄《木兰花》:“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周密《花犯》:“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
    张炎《八声甘州》:“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程垓《水龙吟》:“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范仲淹《渔家傲》:“将军白发征夫泪。”
    张孝祥《六州歌头》:“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的暗中流泪。
    周邦彦《夜游宫》:“桥上酸风射眸子。”
    吴文英《八声甘州》:“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周邦彦《绮寮怨》:“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无泪零。”
    田为《江神子慢》:“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
    韩缜《凤箫吟》:“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周邦彦《兰陵王》:“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袁去华《剑器近》:“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
    袁去华《安公子》:“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陆淞《瑞鹤仙》:“屏闲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
    吴文英《齐天乐》:“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李甲《帝台春》:“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
    蒋捷《瑞鹤仙》:“琼瑰暗泣,念乡关、霜华似织。”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的泪的痕迹。
    刘一止《喜迁莺》:“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贺铸《望湘人》:“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吴文英《莺啼序》:“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鲁逸仲《南浦》:“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吴文英《三姝媚》:“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吴文英《瑞鹤仙》:“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
    黄公绍《青玉案》:“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
    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周邦彦《蝶恋花》:“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晏几道《思远人》:“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晏几道《木兰花》:“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晏几道《留春令》:“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泪的借喻。
    晏几道《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吴文英《浣溪沙》:“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韩元吉《好事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周邦彦《夜飞鹊》:“斜月远、坠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吴文英《贺新郎》:“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黄孝迈《湘春夜月》:“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
    刘辰翁《兰陵王》:“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刘辰翁《宝鼎现》:“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
    王沂孙《齐天乐》:“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
    吴文英《齐天乐》:“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辛弃疾《贺新郎》:“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朱嗣发《摸鱼儿》:“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写了人们擦拭泪水。
    周邦彦《浪淘沙慢》:“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
    彭元逊《六丑》:“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裛泪。”
    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任何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摆脱空的孤独,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社会赋予人的尊严,是孤独的独创,孤独的放逐,孤独的迸发。“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李白是理解屈原的,如果没有空山丘的同感,哪能把屈原的词赋歌颂到悬日月的地步呢!屈原的遭遇不必细说,我们有时还是把孤独以纪念的方式向屈原诉说啊!“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凤凰黄鹤在楼台,辉煌而美丽,但它们都不见了,过去的犹如大江奔流,白云悠悠。人的一生,时光易逝,岁月不倒流,历史沧桑令人感慨。而历史正是给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限的孤独,有人因之受害,有人因之受益。我在想,空有时可能就是人类孤独的价值所在。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白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孤独者之所以能够孤独下去,并非因为他自己甘于绝望,而是不忍心于凄凉,人的忧患等不来辉煌的结果,白发书生怎能不流泪呢。杜甫的官没有多大,甚至可以说不算官,但他还是想把自己所学施展施展,无奈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空有一腔热血。他自己如此,追怀别人亦如此,他在《蜀相》中写诸葛武侯祠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但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这一“空”字写得特妙,使人油然而生惆怅的感物怀人之意。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杜庠《赤壁》),“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山国演义》开篇语),历史形而上地赋予我们这种沧桑的结论,使我们看了《三国演义》后,人似乎一步一步被抽空血液,最后全身冰凉,这个过程不仅是叹息,而是读完作品后的长久孤独。
    我们回顾历史,如果只是抱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