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欣赏 |

 昵称1859595 2011-04-23

古玉欣赏

#H6g&)Z_  
YqSXi~.  
【玉兽面纹圭】 Ryq"\Q>+  
  长21.8cm,宽5.5cm,厚0.9cm。 [)SR $/A  
  玉料表面经染色呈漆黑色,器身扁而长,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有一孔。 '#N5i  
  圭两面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构成的变形兽面纹。 sVZZp  
  目前为止,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有类似凸线纹饰的玉圭。 q#(/*AoU  
  对这件玉圭的制造年代,学者多有推测,一些学者认为,玉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_rMT{q3  
   _+*/~E  
W~u   
]`@]<6  
.IH@_iX  
【玉鹰攫人首佩】 !b7'>b'J<1  
  长9.1cm,宽5.2cm,厚2.9cm。 ~y)bYG!G  
  佩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斑,片状,边缘略薄,两面图案相同。 `.>k)=F&  
  作品上部为一只展翅之鹰,鹰头侧转,双爪下垂各抓一人首。 '( *&Ax  
  作品为镂雕,鹰身上的一些装饰纹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这些工艺同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工艺类似。 7?MB8tJ5r4  
  同样题材的镂雕玉器在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都有收藏,带有类似的鹰鸟纹图案的玉圭在一些博物馆也有收藏。 Ak6MPuBB-  
  有的学者推测这些作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造。此佩图案较复杂,鹰翅上端与人首间装饰的含义尚不明确,作品表现的可能是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鹰是氏族的徽号,而鹰爪抓的应是战败的敌人之首级。 Uvh~B^6  
  ~!ZmF(:  
NfTCp A  
dI^IK  
;8ET!&k*>E  
【玉花斑弧刃斧】 Tm)GC_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cm,宽8.7cm。 <vB<`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D XV@DQ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4^DVW*OiI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gz:zThf{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S&4+ e:K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q,B3ru.?d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Vb@ 4(Q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X^}A*4j  
  l~ bKBz  
\dRzS@l  
,;_rIO"  
/X4yB"J>  
【玉刻图长方形板】 o`bo #A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11.4cm,宽8.3cm,厚0.7cm。 &lAQ &  
  玉板片状,中部微隆起,边缘呈阶状凹下。 %*lp< D  
  玉板表面饰有阴线琢出的环形图案及放射形的箭头状图案。 ![ZmV  
  此玉板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出土时夹于玉制的龟背甲及腹甲之间,表明它是占卜的工具。 E\0X`QeY  
  对于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上古之时的河图、洛书,或认为是文字产生前的八卦图像,或认为另有含义。 -G9|n#zCU  
  总之,其文化内涵极其深刻,尚需作深入的探讨。 rH&G<o&,  
   AoYaVlKG8  
+t98 @  
e+'% !w"B  
xjo;kx\y^  
【玉立人】   -3\  
  高9.6cm,肩宽2.3cm,厚0.8cm。 B8T\s)fxnX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_MEfuL  
  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 s)zJT  
  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钻孔。  ?CP2AK  
  双臂贴胸而抱,十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双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tx"LeZZ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法简练,展示出古人部分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人。 7(bQ}mHl\  
  有人称此时期为含山文化时期。 {tw+#}T a  
  
s"%lFA"-  
7" 4z+w  
玉麒麟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9207
精华: 1
发帖: 246
铜币: 281 枚
威望: 48 点
贡献值: 0 点
银元: 0 个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10-07-17
最后登录: 2010-07-27
沙发1  发表于: 2010-07-24   
全看  
b~=0[Rv  
WOzf]3Xcj  
SZaS;hhhHu  
【玉双虎首璜】 |L2SFB?d=  
  长11.9cm,厚0.4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HY)-/  
  璜为较窄的弧形,近于半圆,中部厚,边缘略薄。 X+UJzR90  
  璜两端呈虎首形,形似剪影,其上有阴线界出的五官,虎的獠牙极夸张,虎眼用穿孔表示,孔中可穿绳系挂。 8YC_3Yi%  
  此玉璜虎形之表面特征明确,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虎与人关系之密切,在社会生活中已出现对虎的崇拜,这对于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及普遍存在的动物崇拜非常重要。 q$I:`&  
  此璜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1U e?)g  
FEV Ep  
QQWadVQo  
Z#rB}  
【玉环】 :POj6j/  
  外径9cm,孔径6.2cm,厚1.3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u\C lP#  
  玉环因沁蚀成牙色,外沿薄,近孔处较厚,剖面近于三角形。 g$b<1:8  
  此环造型规矩,素面无纹,磨制光润。 xlQBe-Wg  
  含山文化出土环形器多件,唯此器最精美。 )wT-8o  
  玉环在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中曾有多处出土,数量较多,但剖面呈三角形的非常罕见,它对后世特别是战国时期玉环的影响颇大。 %i5M77#Z  
  此玉环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QHk?[wc  
   @nux9MX<9  
ZpnxecJUJ  
thI F&  
' ~8KSF*!p  
【玉勺】 >k (C  
  长16.5cm。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 y!_C/!d  
  勺玉料呈灰白色,局部颜色因久埋而产生变化。 >Z'NXha  
  此勺出土时断为数段。 .=s&EEF  
  勺形窄而长,头部似舟,池部为下凹的弧形曲面,勺柄细长,近似片状,表面下凹,端部略宽,有一孔。 eS~LF.^Jw  
  此玉勺工艺精致,边沿光滑平整,对称性良好,勺头及柄部的凹面应为砣具砣出。 t:'Mh9h7u  
  其工艺水平与近代琢玉的差别不是很悬殊。 OG>}M$ Ora  
  勺柄较长,可以远伸,但薄而易折,使用时必须谨慎,因而不是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餐具。其用途尚需进一步研究。 E? ; 0)'h  
  此玉勺为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i[@P)  
   @eKec1<  
Z/Dx,zIR  
lww!-(<ww  
/}b03  
【玉马蹄形器】 s;01u_  
  高9.5cm,上口9-7.1cm。 w"Gm; B4  
  下口6.9-5.5cm。 _x(o*v[Pt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I 8`VNA&b  
  器以青色玉料制成,筒状,表面有蚀斑,下口处呈褐色,略有伤缺,壁较薄,表面光滑。 -g*4(w  
  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一些作品置于入葬者的头骨之下,截面多呈椭圆形,上口略宽,呈坡状,下口较平,有的近下口处钻有小孔。 nrub*BuA  
  由于作品整体似马蹄形,故称马蹄形器,又有收藏者称其为发箍。 @#T|Y&  
  对于马蹄形器的功用,研究者们多有推测,或认为是用来束发的,或认为是仿照骨耒制造的农器,还有其它推测。 $P/~rZ@M@  
 
P}n_IV*@  
r1 !@hT  
玉麒麟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9207
精华: 1
发帖: 246
铜币: 281 枚
威望: 48 点
贡献值: 0 点
银元: 0 个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10-07-17
最后登录: 2010-07-27
沙发2  发表于: 2010-07-24   
全看  
 ~^NtO  
z`.<U{5  
【玉兽形玦】 vv72x]  
  高15.4cm,宽10.5cm,厚4.5cm。 [^WC lRF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QyEn pZ8?a  
  玦以青黄色玉料制,表面有多处色斑。整体为环形,一侧有一开口,未断开。开口一端为兽首,另一端为兽尾,兽身屈而成环,颈部有二小孔。 xT3BHnQ(  
  目前,多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这类器型,它表现的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反映了较大范围的动物崇拜。 R5N%e%[  
  颈部带有双孔的作品并不多见,此玦可能是制造时所穿之孔位置不理想,作品悬挂时倾斜度不合要求,于是又钻了第二孔。 t|w_i-&b,  
  这件作品为清代宫廷遗玉,说明清代宫廷曾收藏红山文化玉器。 r<9Iof4  
   @:oXN]+ _  
&Qf/>@ l}  
%^?fMeI|Y  
EEEh~6?-e  
【玉鹰】 2~Kgv|09  
  高2.5cm,宽4.6cm,厚0.4cm。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1]ZtU  
  玉鹰为青黄色玉材制,片状,腹部略厚,腹前用阴线界出鹰爪,头部凸起,嘴尖,双翅较薄,尾宽,尾及翅上有阴线羽纹。鹰背部有对穿的孔,可穿系绳。 DBo%fYst  
  红山文化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在其遗址中发现了较多的玉器,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玉鸟,多为鹰类。 >@U*~Nz  
  常见的玉鹰有二类,一类近似方形,翅的边缘平直;另一类鹰的翅膀大且展开,似飞翔状。 iW)8j 8  
  这件玉鹰属后一类,辽宁省阜新市胡头沟遗址出土有同样的作品。 S 8kCp;  
  此玉鹰的造型较接近于现实,鹰的腹面加工精致而背部简练,系因人们仰望飞鹰所得的观察结果。 (o 5s"b  
T(#J_Y  
   aHV;N#Lx3  
  jte.Xy~g  
cutuDZ  
【大玉龙】 DEBB()6,  
  曲长60cm,直径2.2-2.4cm。 f&=AA@jLv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h}>"j%I  
  其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龙体较粗大,卷曲,呈倒“C”形,长吻微翘起,有圆鼻孔二,双目橄榄形凸起,头顶至颈背有长鬣后披,末端翘起,额及颚下有阴刻棱形网纹。 "0V.V>-p  
  龙躯光素扁圆,背部有一钻孔,可系绳穿挂。 ])[[ V!1  
  此玉龙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 /}((l%UE.  
  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4y,W]JUDt  
   a1g,@0s  
   %@<8<6&q  
\e:7)R2<!x  
B+$%*%b  
6gkV*|U,e  
【玉神人纹多节琮】 hnffz95  
  高32.1cm,孔径6.3-7.2cm。 ^gN6/>]qrY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NF'oRRD9s  
  琮呈外方内圆的柱形,上宽下窄,中心有圆孔,上下相通。 el& 0}`K  
  玉料深褐黄色,局部有黄白沁斑。 rbul8(1h  
  玉琮图案以横线截成十一节,每节均以四琮角为人面部的中心线,以四面凹槽为隔界,雕刻出四个简化的神人面纹。 99]R$eT8  
  神人的冠、鼻清晰可见,圆眼及嘴则模糊不清,只是象征性地刻出。 KsddA  
  在玉琮上端相对的两侧面中部,隐约可见各有一阴刻的带双翼纹的符号。 3(``#7  
  《周礼·春官·大伯宗》载:“以黄琮礼地”,说明玉琮是古时人们礼地的祭器。从目前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情况看,玉琮多置于尸体周围。 OP;v bZ  
 
M#ZcY   
玉麒麟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9207
精华: 1
发帖: 246
铜币: 281 枚
威望: 48 点
贡献值: 0 点
银元: 0 个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10-07-17
最后登录: 2010-07-27
沙发3  发表于: 2010-07-24   
全看  
|rY1US)S  
XY jV.j\  
【玉兽面纹嵌饰】 ,bXe<L)  
  高3.2cm,宽4.8cm,厚0.7cm。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dFRsm0T  
  此器为传世古玉,表面纹饰较模糊,有较大面积的赭色斑。 *7:>EP  
  器近似梯形,凸面,顶端上凸,中线两侧向后折,上下折角的角度不同。 @V(*65b2  
  嵌饰正面为浅浮雕兽面纹,重点表现兽的环形双眼及阔嘴。 Olt `:;j-  
  兽面两侧饰前肢,短小,带爪足。兽面及兽肢上饰细密的阴线回纹。 {^ qcx8  
  饰件背面有4组通孔,每组孔由两个斜孔对接而成,孔中可穿绳。 "K  ~  
  据分析,作品原系嵌于柱形器的角部,3件或4件为一组,这样的柱形器可能是玉琮之类的器物。 bT\1>  
    M.Y~1c4f  
uya.sF0]9B  
XO`0>^g  
@"hb) 8ng  
【玉璜】 1cxrH+N  
  高5.2cm,长10.6cm,厚0.3cm。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VkvB<3  
  璜玉料材质较好,黄褐色,较薄。近似半圆形,直弦,中部下凹,两侧各有一孔,底部两角略向外伸。 0x'#_G65y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对玉料开片时留下的切割痕,这类切割痕在新石器时代玉器上时有出现,从痕迹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采用的是线切割的剖料方法。 uH/J]zKR  
  玉片厚度约0.3cm,表明当时玉料开片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作品呈不规则的半圆形,两角外伸,说明此璜并非由圆形玉器切割而成,可能是以长方形或三角形玉片磨成。 R,gR;Aarw  
   Cf TfL3(J  
   OSlvwH%(EE  
`rgn<I"  
}0eF~>Df  
6yjy<D)$e  
【三孔玉刀】 3_txg>P"  
  长49.1cm,宽5.9cm,厚约0.1cm。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TKzNS  
  刀玉料呈墨绿色,长方形薄片状,背平直,刃部内凹,一端为方形,另一端略窄。 <PapskO>  
  玉刀的一面光滑细亮,另一面较粗糙。此类玉刀在陕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发现,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的这类玉刀所用玉材及加工方式同这件作品非常相似,玉刀具有开片薄、刃部锋利、钻孔标准等特点。 Rd2qe /  
  这件玉刀的平均厚度约0.1cm,表现出非常好的开片技术,刀背部三孔非常规范,无明显的孔径变化,刃部的锋利达到了可以割切的程度,具备了实用的可能性。 DAS/43\  
   8WtsKOno  
&f"-d  
^oVs+vC  
)T';qm0w  
【玉龙形勒玉】 t\Nq R  
  高2.3cm,长6.5cm,宽2.5cm。 u xW~uEh  
  以青玉制,有白色沁,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器表饰龙纹,其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饰有重环纹、鳞纹等。 #,7e NM"  
  商代的玉龙,由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为“臣”字形。重环纹和鳞纹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现在青铜器上,因此本器上的这两种纹饰对于玉器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gBRCZ  
 
f47Od-\-  
IOb*GTb  
玉麒麟 离线
级别: 新手上路
UID: 9207
精华: 1
发帖: 246
铜币: 281 枚
威望: 48 点
贡献值: 0 点
银元: 0 个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2(时)
注册时间: 2010-07-17
最后登录: 2010-07-27
沙发4  发表于: 2010-07-24   
全看  
6ek;8dL  
zgs(Dt;  
Bx/L<J@  
【玉弦纹环】 q|Qk2M  
  外径12.1cm,孔径6.7cm,厚1.4cm。 Dh5X/y  
  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 \T <$9aNb  
  这类器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仍有延续。 uO=aaKG  
  以前曾被定名为乳环,推断其为女性乳房饰物。 Sh?4r i@:  
近年根据考古发掘,始知它是戴在手腕上的饰物。 c05%iv  
  n84GZ5O>7  
e 46/{4F,  
r=6v`)Qr  
'Er:a?88l  
【玉牛形勒玉】 x-?{E  
  玉料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筒状,牛形,一端较细,为牛首,另一端较粗,雕牛尾,四肢收于腹下。 ]|sAK%/  
  其横截面近于方形,两端间有一通孔,孔壁有螺旋纹。 h}]fn A  
  商代玉石器中有一定数量以牛为题材的作品,多为牛头形,整身的立体造型较少。 v@wb"jdFi$  
  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牛的全形,艺术手法简练,外表可分解为上、下、左、右四个面,方圆兼顾。中孔较粗,可穿绳接连其它器物。 CE" JS-S?  
  6$ Gep  
1P(|[W1  
q+[Sb G&  
bk)g;+@  
【玉兽首饰件】 ! w H'b  
  长4.5cm,宽2.6cm,厚1.5cm。清宫旧藏。 7{xh8#m  
  此饰件呈梯形,上部凸雕兽首,大耳,环眼,嘴部向内勾卷,似鸟喙,兽首旁有阴线雕出的鹰翅及爪。饰件中部隆起似瓦面,下部似柄,有二道凸起的弦纹,底边略宽,呈多棱状。 E=cwq"  
  与此玉饰件类似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东滕县前掌大遗址,但凸雕的兽首已失。 Ton94:9bZ  
  此件玉兽首饰件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中最完整的一件,且发现得较早,对研究此类玉饰的图案内容、使用方式和加工工艺都有重要意义。 fPrLM'  
   qY >{cjo  
J7v|vj I  
l27\diKPJ  
jZ% TJ0(H  
【玉龙凤纹柄形器】 %eJGt e-  
  长17.1cm,宽3.7cm,厚0.7cm。 l$YC/ bP  
  器青玉质地,绿色,半透明,局部有少量的土沁斑,器体为长片状。两面雕刻,纹饰相同。上部由两凤纹对称构图,尾下垂,回卷成勾状,在相对的两喙及身尾之间镂空大小两个桃型孔,一上一下,可穿系。中部是一昂首挺立的高冠长尾凤,圆眼,尖勾喙,单足利爪踏在下部一夔龙头顶之上,夔龙身曲屈,臣字眼,眼角线拉长且有勾,下端出一短榫,作扦插用。 & u!\<\  
   玉制柄型器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商到西周继续沿用,惟西周的纹饰最为精美,雕工手法多样,刀法有力,线条圆润,纹饰清晰。其下端一般都有宽榫,可作器之柄或安接它器,确切用途尚需进一步考证。 $-&BB(-{E&  
   >+mD$:L  
   T<I=%P)  
c)Ic#<e(  
4Td{;Y="yF  
【玉兽面纹韘】 k@ K7yK  
  高3.2cm,直径2.8cm。 k"N(o(  
  韘有黄褐色沁,圆筒形,上口斜,下口平。正面凸雕饕餮纹,鼻两侧各有一穿孔,背面近下口处有一凹槽。 >I<r)w]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 U#n#7G6fRp  
  穿孔可用来系绳,缚于腕部,用时套于拇指上,张弓时,将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防勒伤拇指。 O8] 'o*<]  
  韘初见于商代,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但到后期原先的功用逐渐弱化,其演变为一种装饰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