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人对油价的五大误解 - 萝卜网 - 人人都是艺术家

 冬季校园 2011-04-23

汽油价格几个月来都在持续攀升,美国人在加油的时候都能感到一阵心疼。对此可供指责的对象繁多(从贪婪的石油大亨到正在进行的中东风暴),专家们提 出来的解决方案也一样不少(比如增加海上矿井的开采、更多绿色能源以及政府的介入等)。但油价上涨的背后推手到底是什么呢?而我们可以采取的应对之策又究 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花点时间来真正认识一下燃油这件事吧:

1. Fighting in Libya is sending gas prices higher.

误解一:利比亚战争导致石油价格上涨

事 实上利比亚在全球石油供应国中只是小弟弟,那里的战争并不足以决定石油的价格走向。在上世纪70、80年代,利比亚确实曾经是美国石油的主要供应国,每天 都大约有70万桶原油从那里卖到美国。但时至今日利比亚就只占美国石油来源中的很小一部分了,2010年美国每天进口的920万桶原油中只有不到 5万桶来自利比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全球每年消耗的8600万桶原油中只有不到2%来自卡扎菲政权。

那么油价上涨跟利比亚有没有关系 呢?当然也有。虽然利比亚对油价影响不大,但其所在的中东整体却主宰着全球石油价格的走向。整个波斯湾地区每天出产将近2400万桶石油,占到了全球总量 的25%以上。席卷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已经让市场感到了紧张气氛。油价的上涨正反映了市场对中东地区可能发生的石油中断输出的忧虑。

2. Tapping the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is a smart way to reduce gas prices.

误解二:要降低油价,动用美国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是个良策。

为 应对可能的油荒,美国政府一直储备有7.27亿桶石油,可供应全国38天的石油需求。也因为如此,几乎每次油价有所上涨就会有政客要求政府动员这一石油储 备以下压油价。在1999年就有参议员致信当时的总统克林顿要求他开放储备,理由是“油价很快就要接近25美元一桶”了。

要是当时克林顿听取了这一建议,那么美国政府可就是赔大了。因为很快油价就成了75美元一桶,要补齐战略储备,美国政府必将面临重大赤字。

战略石油储备的存在是为了真正生死存亡的关头,而不是遏制油价讨好选民的工具。要是在油价上涨过程中动用,就必然会面临在高价时补仓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不合算。

3. Oil companies produce less in the spring to make gas prices increase.

误解三:石油公司在春天会限制产量以抬高油价

确实每年春天油价就会上涨,同一时期炼油厂的出产下降也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石油公司想抑制出产抬高油价,而是因为燃油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丁烷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丁烷是燃油中会在低温时燃烧的廉价成分。在冬天毫无问题,但到了夏天,燃油中的丁烷会随气温升高而挥发,同一价钱买到的燃油也就少了很多。因此每到春夏交接的时候炼油厂就要放弃丁烷,而使用更为昂贵的成分代替,同时还没卖完的含丁烷燃油也会被存起来降温后再卖。

因此,是化学现象,而不是石油公司的阴谋导致了春天的供应不足。

4.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driving up gas prices.

误解四:奥巴马政府推动了燃油价格的上涨

参议员Mitch McConnell认为环保局的“国家能源税”是导致油价上涨的幕后黑手之一。前阿拉斯加州长佩林也认为白宫通过的禁钻令是奥巴马“推动高油价,伤害美国人民”的罪证。

把石油价格的上涨归罪于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两党之争中常见的战术。2004年麻州参议员John Kerry就将油价上涨归罪于当时的总统布什,认为他的持续补充石油战略储备对高油价雪上加霜。

但 问题是,即使总统可以影响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也不能真正控制石油价格。据美国政府估算,被限制开发的48个州立共有大约180亿桶石油的储备。这个数字 听起来很多,但事实上不过只能满足美国2年半的石油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些石油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采出来。即使加上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 100亿桶的预估产量,限制开采的禁令也不可能在十年内影响油价。换而言之,奥巴马的决定不可能左右你明天的油价。

5. Americans can’t live without cheap gas.

误解五:没有廉价汽油,美国人就活不下去了

美国人确实喜欢开车,也需要廉价的汽油。但在大洋彼岸,有一个大陆上挤满了跟我们一样的人,而他们的高油价已经存在了好多年了。那些人就是欧洲人。

当 美国人看着油价慢慢升到4美元一加仑的时候,欧洲人支付更高的油价已经有好几年了,他们的燃油税比我们高多了。这个月英国的油价是每加仑6英镑,约合 9.76美元。由于高油价,欧洲人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也因为如此,油价上涨对欧洲人生活的影响远远没有那么大。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廉价汽油基础上的国家,人口密集度远远低于欧洲,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供行驶。但这并不代表说我们就不能引入一些欧洲对高油价的应对之策,比如说高速铁路、公共交通和绿色能源。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显示了自己对高油价的灵活性。随着油价从2005年的2.31美元一加仑涨到了2008年的3.3美元一加仑,丰田的电动汽车普锐斯销量也随之大增,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也达到了50年来的新高。

作者:Robert Rapier,可再生能源公司Merica的首席技术总监,也是消费者能源报告的撰稿人。

原文链接:华盛顿邮报

来源

萝卜网

PS:天朝人笑而不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