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小故事

 sN飞雪 2011-04-23

一、不平等的“鼓励”
春天挺令人烦躁的。还好上周下了两天的雨,让空气的湿度些许的增加了,感觉略微舒适一点儿。而周末的大风又带走了空气几乎全部的水汽,让人的鼻子感觉干涩,上火。
不过就是再不适,周六的下午(2009.4.25)也得出去,因为要带女儿去参加一个诗朗诵的表演。
我们一点半就到了那个会场,结果先是有个所谓的亲子专家讲座,毫无生气的占用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因为表演节目安排不太合理,导致女儿上场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
这么长时间的等待,别说是7岁的孩子,就是成人,也会不耐烦的。这种烦躁的情绪带来了很不好的后果。就在距离上场前一刻钟的时候,我出去看到女儿正在跟她的搭档闹意见。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台上的表演远远没有平时练习时的那么生动。好在所有的观众多是抱着包容的态度来欣赏的,依旧,她们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回来的路上,妻子和女儿坐在后座,我在前面开车。妻子和女儿讨论,为什么她那么不高兴。不问则已,一问不得了了。女儿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一边还诉说着:“为什么老师们都那么多的鼓励她啊,我怎么就不能得到鼓励啊?”
妻子急忙解释:“你的搭档有点怯场,所以老师才给她更多的鼓励的。勇敢的孩子是不需要鼓励的,你就是勇敢的孩子。。。。”
“不对,我也需要鼓励,为什么我就不能得到一样多的鼓励呢?这些老师不好,我不喜欢她们!”女儿继续近乎不讲理的大声说。
我感到事情继续下去,还是很难稳定女儿的情绪。于是想起了“共情”的方法,于是顺着女儿的话说:“这些老师确实不像话,回头我们把那个康师傅(一个老师的外号)煮成方便面!”
女儿噗哧一声,乐了,我们继续浑天黑底的说些别的,等到到家的时候,她已经把这件事情忘得差不多了。
育儿心语:
其实女儿并非一定要找到一个为什么给这种不平衡的鼓励,她不过是对表演的结果自己不满意,而来找个理由来发泄一下。家长对她情绪的认可,比你找到1000理由来解释为什么鼓励不一样多要管用得多得多。
二、“马克杯”
昨天是周五。(2009.4.24)。女儿她们学校组织到中华民族园春游。下班刚刚进屋,女儿就带着哭腔向我述说:“爸爸,你说你们怎么就不给我带点儿钱呢?中午休息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买冰棍吃,就我没有。还好雨儿买了两个,给了我一个。可是他们都买了小扇子什么的,我没钱,就没买!!~~~~(>_<)~~~~ ”
其实我和妻子太过于迷信学校的通知了。因为上面说带上足够的水和食品,最好不要带钱。于是我们就没有给孩子带钱。
这下我有些茫然,怎么跟她解释呢?
犹豫了一下,我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
1. 首先承认没有给她带钱是爸爸妈妈的疏忽:“嗯,确实,爸爸妈妈怎么没有想起来给你带点钱呢,这样你就也能买小扇子了!”女儿听我这么说,就已经止住了哭声。
2.找个东西转移她的注意力,回头看到我的手提袋里面有个从商场购物时,商家送的马克杯。“闺女,这样吧,为了弥补没有小扇子,爸爸送你一个礼物。”这时她已经从床上起来,仔细的听我说话。“什么礼物啊?”
“爸爸给你拿回一只马克杯,上面有很漂亮的卡通图案的!”
女儿自己跑过去把杯子拿起来,“爸爸,我以后就用这个杯子喝水了。”
“可以,但是新的杯子需要用热水烫一烫才能用,不然对身体不好。”
我的话音刚落,她已经奔向厨房了。
育儿心语:
孩子的情绪是很表面化的,她的要求,她的失落,她的喜悦,她的悲伤,无不写在她的脸上,表现在她的口头。对于家长来说,重要的不是找到说服孩子的理由,往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她们情绪上的认可。
“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孩子集中在一个“困惑的”问题解不开,是十分不明智的,找到一个替代方法,把他的思绪转移到别的事情、事物(比如杯子)上,会更好的缓解她们的情绪。
相同的情景,我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演绎一下,结果会截然不同:
“学校的通知说了,只让带水和食品,不让带钱!”如果我这样说。
“可是其他的同学们都带了,就我没带,就我没有吃到冰棍,就我没有买小扇子!我不干。。。。。!!!”
以下的故事,谁都可以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