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具体化,感悟词语意蕴

 十八小子 2011-04-23
具体化,感悟词语意蕴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张久明
     电话号码:    0523-8515400(办)    0523-8518846(宅)
邮政编码:    2255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培养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有所体验的基础,是培养语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文章中一些抽象的词语,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入形象内容,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一、把词语与具体的人物相联系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成语,有些成语没有上下文的情境,甚至还很抽象,其中有些写人的成语,便可以跟学生熟悉的人物联系起来。如教学《天安门广场》(苏教版第7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了“永垂不朽”的意思。如果到此为止,学生的感受是不深的。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革命先烈的故事,被先烈的伟大精神所打动,便有了情感上的体验。这样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意思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必然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运用。
二、把词语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
同样是这篇课文,文中有这句话:“东西两侧,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学生提出“巍峨”不理解,教学时先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巍峨”的意思:“巍峨”是什么部首?“巍峨”通常用来形容什么?然后指名说自己知道的高大的山。在此基础上提问:人民大会堂像山的什么呢?(高大、壮丽)由于学生有对高大的山的感受,对“巍峨”的理解就不空洞,同时,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也就会很高大。
三、把词语与熟悉的诗句相联系
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不知不觉当中,学生已能够背诵许多优秀的诗文。教学一些词语或成语时,可以与学生已知的诗句联系起来,以诗句帮助理解词语或成语,以词语或成语的学习加深理解诗句。如教学“浩气长存(苏教版第7册《练习1》)” ,可以联系辛弃疾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教学“忧国忧民(苏教版第7册《练习1》)”,可以联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教学,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以旧知来同化新知。
四、把词语与生动的场景相联系
任何抽象的事物,都是从具体中概括出来的,词语也不例外。课文中有些抽象的词语,可以联系具体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有所感受。如教学“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苏教版第8册《走,我们去植树》),“和煦”是一个新词,在学生知道“和煦”是“温暖”的意思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被和煦的风吹过,当时自己有什么感受。这时的“和煦”,不仅有温暖的感觉,还有了明媚的阳光,快乐的心情,带给学生的意蕴是丰富的。
五、把词语与具体的动作相联系
通过动作来学语言,学生对动作本身是理解的,转化为行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有所感受,有内心的体验。如教学“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苏教版教材第六册《荷花》),课上让学生做荷叶,表演“挨挨挤挤”,让学生来一次亲密接触,提问学生:作为荷叶,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跟其他荷叶说什么呢?这样,本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便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情感的体验,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语言积累的角度看,这样的教学,不仅有词语的积累,还有有形象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发展。
多觅蹊径,让童话“四起”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实验小学   朱春亚
儿童是“天生的童话作家”,因为他们本身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写童话作文正是顺应了他们富于幻想的特点,让他们的幻想在作文中得以实现。童话写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最肥沃的土壤。低段学生写作,用童话引路不仅解决了学生不知写什么,怎样写的难题,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丰富了想象,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觉得写作其实这么容易,这么愉快!因为,在他们创作的童话世界里,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都跟他们一样有感情,有行动,会说话,甚至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童话”题目给学生出呢?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其实只要教师自己在心理上“屈就”学生,自己当一当儿童,“童话”题目必会汩汩涌现。有心人的眼里,现今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只要教师拥有一双会发现“童话”的眼睛善于创新,小朋友的生活中一定会变得“童话”四起。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童话创作:
一、 图中的童话
富有童趣的各种动植物图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进童话王国,图画中的动植物的生活场景很快在学生头脑中转换为自己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图画。一些具有童话色彩的无文图画,一些有趣的、童话色彩浓厚的多幅漫画或无文童话故事都是练习编写童话作文的好材料。
童话类看图作文,就是一种很普遍也很有趣的童话练写形式,它尤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依据图片编写童话作文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冲出原本  激活无限想象
看静止单一的图编写童话要克服定势思维,富于幻想。因为只有幻想,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新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引人入胜的效果来。其实,学生只要能较合理地自圆其说,他的幻想就不至于荒诞。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图画原本,要能够扩散开去,几近于无限制地去幻想,远望到画面以外的东西,最终使故事中的人物活动尽量曲折离奇,丰富和精彩,即使同幅图创作的童话也能呈现五彩纷呈的景象。
曾经给过学生这样的一幅单图:一只小熊沮丧地摸着自己头上的一个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编出的故事精彩极了!有的说是贪嘴的小熊偷吃了蜜蜂的蜜糖被蜜蜂蜇的;有的说是边走路边看书碰到墙壁上了;有的说是小熊不听话跟小伙伴打架,被石头砸的;有的说小熊粗心,被透明的玻璃门给碰的;有的说小熊睡觉不老实,从床上摔下来摔出来的;还有的说是小熊碰到仙女对他说,只要在原地转二十圈不晕倒就可以变得聪明,醒来后信以为真,连续转圈摔到的……学生对小熊头上起包的各种有创意的猜测就是打破了思维定势,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各个方面。学生冲出原本的童话创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创造思维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想象力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
(2)多至单幅  循序渐进训练
多幅图提供的内容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学生一幅幅编写下来,尽可能也加以想象,应该来说是能够写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来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童话的基础后,再提供不完整或不连续的图画,让学生想象开头、中间或结尾,补充成完整的故事。当学生用多幅图编写童话较为熟练之后,就可以试着用单幅图来编写童话。单幅图提供的是故事的部分画面,需要我们通过想象、联想把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然后再依据这想象中的多幅图把故事编写出来。这样循序渐进,逐渐增减难度,扩大学生创造性想象的空间。
(3)巧妙结合  人格化中不失现实本真
童话的思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思维,它既与幻想、联想密切相关,而又与现实生活在头脑中的映象不可分割。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述的故事 ,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为童话作文提供的图画,主人公多是动物、植物,观察时,教师还要强调在编写童话时,千万不能仅仅把它们当作动植物来看,而要通过拟人法把“物”当作人来写,要使它具有人的思想行为、语言动作以及感情,同时又要保留它作为“物”的本质特征。这两方面一定要兼而顾之。
二、玩具、实物中的童话 
如今的学生也许谁都会拥有一大堆玩具,在玩玩具的时候,他们会按自己的心意,把它们摆成各种各样的游戏阵形,如男孩子爱玩“打仗”、“太空堡垒”、“宇宙大战”,女孩子爱玩“过家家”、“看医生”、“动物园”等等。在游戏中学生很投入地替各种角色“说话”、动作与思维,其实这时候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童话的角色,因此,教师不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凭借这些特殊的道具,利用这些童话的角色,发挥孩子无穷的想象来进入任他们翻云覆雨的童话世界。在利用玩具、实物创编童话的时候,同样也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注重组合  开启思路  
图画提供的是一种平面式的固定画面,而玩具、实物提供的则是立体的、活动的构图,因此,可以随意移动、随意组合。若干个玩具、实物这样组合是一种童话思路,换一种组合又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所以教师这时候的点拨一定会令学生在各种变化组合中觅到自己最满意的“编剧”思路,教师也可在学生构思成熟后,进行全班性的或小组性的交流,从而进一步地拓展彼此的思路。
(2)玩编相伴 即产童话
在玩玩具的同时,大胆地想象一下各种玩具角色的主要特点和性格,以及它们互相之间会有什么关系?会发生一些什么样有趣的故事,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这样,一边玩,一边编,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一个人玩,一个人给各种角色配音配戏;也可以引导几个学生一起玩,每人代表一个角色说话和活动。以游戏相伴,往往玩完了,一篇童话的构思也就完成了,再把它记录下来,童话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学与玩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不愁没什么东西可写了。同时,想象力也在玩中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当然,除了玩具,其它实物,比如文具、家庭用品等等也都可以充当童话中的角色、背景。在一篇《锅碗瓢盆变奏曲》里,发生在厨房里的“评功大会”就可谓是诙谐逗人。“平底锅说,小主人每天都要补充营养,妈妈每天都给他做煎蛋,上面是蛋的‘体重’,下面是火的烧烤,都快烫死了。加上铲子兄弟又在上面翻滚着,我可真受罪啊;铲子说,我也不容易啊,我要经历亿万次的翻身、盛菜,你们也别小看我;筷子说,每次下面的时候我都要亲自出马,拌作料、打鸡蛋,我都疼死了,最要命的是小主人的牙还经常咬我……”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组合中、游戏中童话的诞生显得是那么蓄势待发,里面的文字又是如此的充满想像力和童趣。
三、词句“搭桥”的童话 
词句“搭桥”的童话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词语或短语为线索编写童话故事。词语提供的幻想天地是无限广阔的,你完全可不受任何约束,在有限的词语中幻化出各种有趣的幻想故事来。这种方式简易,可操作性也很强,同时也极易培养学生幻想思维的能力。设计这类训练时,应注意词语在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散思维。
(1) 零散词语拼合式 
运用零散词语“搭桥”的方法来编写童话,,操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分别在纸上写一个词语,如“兔子”、“太空人”、“小熊维尼”、“钢笔”、“自行车”、“小蚂蚁”、“飞船”等,学生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拘束。然后折好,每人抽取两张,“搭桥”后,展开联想,分别编出与这两词有关的童话故事来。如抽到“小熊维尼”和“钢笔”这两张,你便可以引导学生设想一下“小熊维尼”和“钢笔”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他们互相没有见过,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或者小熊维尼要用钢笔做什么事情。
除了两词“搭桥”,教师也可提供一组词语来编创出许多有趣而奇妙的童话故事。如让学生用“森林、小河、大象、河马、鲜花、猴子、狮子”编写童话,规定学生可以全部选用这些词语,也可至少选用其中的三个词语,也可增添其它的场景或动植物。像类似宽泛的选题既有想象的凭借,又不乏自由的空间,教师平时可根据这一形式任意调换词语即可拿来进行童话习作训练。
(2)短语滚雪球式
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在三张纸条上各写一个短语。第一张写“谁”(多以动植物为主,方便编写童话),第二张写“干了什么”,第三张写“为什么”,然后把每个同学写的纸条分类放入三只箱子,并把这些纸条搅乱,再让每个学生分别从每只箱子中拿出一张纸条,拼合起来后成为整个句子。如,猪八戒/考试没考好/我不高兴。学生就可以据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想象,像滚雪球一样扩充或续编成完整的童话故事。这种寓游戏于编故事的形式,由于学生自主空间大,拼合句子的新鲜不可测,使得这种形式几乎百练不厌。
四、生活中的童话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同样,童话创作的灵感也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某点触动。平凡的生活现象在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眼里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幻化为动人离奇的童话故事。要在现实生活中多多产生“童话”,教师就必须随时引导学生注意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特别是一些不太起眼的但又很独特的细节,因为在这些细节中往往可以生发出许多奇妙的联想,从而编创成有趣的童话故事。一名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校园里的童话》时,让学生走出教室,满校园里寻找童话,学生的思路顿时不再囿于用教室的课桌椅为童话主角,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特有的童话素材,比如,关于植物的有“桂花香的由来”、“一串红的传说”、“坚强的腊梅”等,关于校园生活的有 “不听话的足球”、“疯狂的垃圾”、“大肉丸和小米粒”、“墙壁的苦恼”、“小音符历险记”、“真假施老师”等。把学生多带到大自然中和花鸟说话,与风儿嬉戏,跟动物交友,然后引导学生把他们头脑中的童话写下来,你会发现童话其实离孩子的生活真的近在咫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