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淝水之战

 春雨之林 2011-04-24
淝水之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淝水之战
之一

日期: 383年11月
地点: 中国淝水
结果: 晋朝大获全胜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前秦 东晋
指挥官
苻坚前秦天王); 苻融  谢玄; 谢安; 谢石
兵力
870,000人 80,000人
伤亡
770,000人 5,000人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1]

目录

[隐藏]

[编辑] 战争起源

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357年),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编辑] 兵力比较

  • 前秦
27万族兵(主力,投入决战者15万),20余万鲜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荆州战场),60万民夫(未投入实际作战)。号称百万
  • 东晋
8万北府兵,决战时,兵力为7万。

[编辑] 经过

淝水之战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图中黑线为淝水之战之前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北伐胜利到谢安去世时期的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2]

[编辑] 战前准备

377年,广陵缺乏良将防守,谢安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一支在当时的整个中国最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北府兵

[编辑]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将军苻丕率步骑7万人进攻襄阳苻坚又另派10万多人,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就是17万。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4战4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编辑] 第二阶段:淝水之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八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于淝水,晋朝派出的朱序在秦军阵中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 谢玄谢琰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编辑] 影响

[编辑] 战后的中国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杨坚统一,建立了“隋朝”。

[编辑] 衍生成语

这场战役为日后带来了三句四字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编辑]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后人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阵容鼎盛,或实力强大的机构人才辈出等。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编辑]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出处:语本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编辑]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吹过的声音及飞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出处:典出晋书˙卷七十八˙谢安传

[编辑] 注释

  1. ^晋书·苻坚载记下》记载:苻坚“遣征南苻融、骠骑张蚝、抚军苻方、卫军梁成、平南慕容日韦、冠军慕容垂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先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2. ^世说新语》:“苻坚游魂近境,谢太傅谓子敬曰:‘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相关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