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婉約有致------- 華三川的神話仕女圖賞析 -

 云中公子 2011-04-25

  華三川(1930-2004),浙江鎮海人,現當代傑出的工筆人物畫家,曾擔任中國美協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少年兒童出出版社專業畫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擅長人物畫及連環畫,曾獲全國連環畫評選一、二等獎和榮譽獎。1976年以來從事人物仕女畫創作,作品傳播海內外。2004年7月16日,華老因腦梗昏迷導致心力衰竭在家鄉鎮海病逝。出版有《華三川仕女畫集》數種。
  華三川,1930年出生於上海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38年8歲讀小學時,路經城隍廟的一個畫店。華三川被畫在紙上的山川、人物、花鳥動中等圖畫所吸引,想不到一支筆竟有如此神奇的妙用。他繪畫天賦的顯露,被人們譽之為“神童”,他為人們畫門神,畫竈王。後到一個戲院裏學畫布景,這裏是師傅帶徒弟,學徒首先是替師傅幹家務,學藝只有在打下手時和業余時間偷著學……解放後開始從事連環畫創作,1960年調到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為讀者奉獻出一百多部連環畫作品,還有大量插圖、單幅畫,是一個勤奮多產的畫家。。他畫畫的紙是用一刀一刀來記數的。連環畫作品有《交通站的故事》(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二等獎)、《白毛女》(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青年近衛軍》、《王孝和》、《劉胡蘭》等一百余種。華三川五十年代初從事舞臺美術工作,對《白毛女》這個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無疑給他對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連環畫《白毛女》在六十年代問世後,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人們不能不嘆服華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線描黑白畫把人物動勢和微妙透視關系畫得如此生動而富於表現。在此同時他用絹本彩色精繪40多幅,以大開本兒童故事讀物出版,十分精彩,讀者爭相購買,不少美術愛好者當作範本臨摹。熟悉華三川連環畫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前一時期的作品,多是采用鋼筆畫畫法。這種形式最早見諸於西方書刊插圖,是硬筆畫素描,與銅版畫有關。鋼筆畫需要有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畫素描,作者根據畫面需要進行黑、白、灰關系的調整,用線條疏密組成韻律、情調。華三川是我國運用鋼筆畫法較早的一位畫家,也是掌握這種形式最好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認出來。經過印刷,他的一些鋼筆畫作品,頗有銅版畫效果。獨具風味。然而作者沒有停止在原有成績上,六十年代以後,特別是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作者采用以中國傳統毛筆勾勒為主的造型方法,同時又用鋼筆畫線條來豐富畫面。在《白毛女》作品裏有出色的體現。如楊家在昏暗燈光下的破舊什物,楊白勞被推出黃家後的風雪迷漫氣氛,充滿塵埃的破廟、潮濕陰暗的山洞等,都借助了鋼筆畫法的長處。可喜的是作者將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於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格。
  華三川創作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是《七桂芝》連環畫;封筆之作是1985年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為止共創作百余本連環畫作品;從事連環畫的時間為35年。
  華先生的工筆仕女畫,有盛唐張萱、周昉的華貴、富麗、細膩至臻的遺風;有吳門畫派的清秀、恬靜和典雅;有陳老蓮的凝重和質樸;也有海派四任的風韻。華先生的畫在色彩上繼承了傳統工筆人物畫的技法,也融會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技巧,中西合壁相得益彰。
  20世紀50年代,連環畫界除了“南顧北劉”之稱外,還有“南華北楊”之說,華三川曾和北京的職業連環畫家楊逸麟,各領風騷於大江南北。五十年代初從事舞臺美術工作,對《白毛女》這個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無疑給他對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連環畫《白毛女》在六十年代問世後,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人們不能不嘆服華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線描黑白畫把人物動勢和微妙透視關系畫得如此生動而富於表現。在此同時他用絹本彩色精繪40多幅,以大開本兒童故事讀物出版,十分精彩,讀者爭相購買,不少美術愛好者當作範本臨摹。
  李白醉酒 立軸熟悉華三川連環畫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作者前一時期的作品,多是采用鋼筆畫畫法。這種形式最早見諸於西方書刊插圖,是硬筆畫素描,與銅版畫有關。鋼筆畫需要有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畫素描,作者根據畫面需要進行黑、白、灰關系的調整,用線條疏密組成韻律、情調。華三川是我國運用鋼筆畫法較早的一位畫家,也是掌握這種形式最好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認出來。經過印刷,他的一些鋼筆畫作品,頗有銅版畫效果。獨具風味。然而作者沒有停止在原有成績上,六十年代以後,特別是描繪國內題材的作品,作者采用以中國傳統毛筆勾勒為主的造型方法,同時又用鋼筆畫線條來豐富畫面。在《白毛女》作品裏有出色的體現。如楊家在昏暗燈光下的破舊什物,楊白勞被推出黃家後的風雪迷漫氣氛,充滿塵埃的破廟、潮濕陰暗的山洞等,都借助了鋼筆畫法的長處。可喜的是作者將兩種方法巧妙地結合,創造出這種既符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又填補了白描技法單.調的畫法,也就是華三川享譽於連環畫壇的一種繪畫風格。
  華三川 貴妃出浴圖 鏡心連環畫作品《白毛女》《項鏈》《交通站的故事》,獲全國連環畫創作一等獎、二等獎、榮譽獎。在海峽兩岸處於隔絕狀態時期,臺灣收藏家曾通過多種渠道收藏他畫的仕女掛歷。九十年代初,臺灣藝術圖書公司收集華三川歷年為持歷所作的仕女圖九十幅,精印成畫集《千嬌百媚》和《濃妝淡抹》兩冊。臺灣《藝術家》雜誌評介說:“華三川人物畫,多數是以中國古代的歷史、小說、神話、民間傳說中的美人為主題,所以一提到華三川的畫,人們的腦海裏就自然湧現出他筆下的美女——婉約有致,楚楚動人的風姿。”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
  華三川自己比較滿意的五部連環畫作品:《白毛女》《交通站的故事》《桃太郎》《項鏈》《表》。
  20世紀50年代,連環畫界除了“南顧北劉”之稱外,還有“南華北楊”之說,華三川曾和北京的職業連環畫家楊逸麟,各領風騷於大江南北。如今,華老的不少作品已成為海內外藏家競相收藏的瑰寶。

20080416101719953

 

20080417121441788
20080417121440364
20080417121438950
20080417121437719
20080417121436566
20080417121435507
20080417121237733
20080417121236633
20080417121234352
20080417121233293
20080417120648767
20080417120511277
20080417120510233
20080417120509154
20080417120506112
20080417120242492
20080417120241265
20080417120238740
20080416111933832
20080416111932702
20080416111743137
20080416111742421
20080416105744376
20080416105741463
20080416105737423
20080416102949942
20080416102948104
20080416102947753
20080416102946695
20080416102945806
20080416102944957
20080416102942902
20080416102942365
20080416102531655
20080416102534229
20080416102528170
20080416101717177
20080416101718897
20080416101500955
20080416101502266
20080416101459293
20080416101458560
20080416101456881
20080416101458237
20080416101455796
20080416101204458
20080416101201428
20080416101202825
20080416101159883
20080416101200287
20080416101158528
200804171214426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