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季报出齐 十大重仓股揭晓 增减持前十股名单-[中财网]1

 fjsina 2011-04-25

基金季报出齐 十大重仓股揭晓 增减持前十股名单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6:30:46 中财网

  基金增持前50大重仓股平均涨幅逾18%
  统计显示,继去年四季度后,今年一季度基金再次大举买入周期股,海螺水泥、招商银行、三一重工、格力电器等名列基金增持榜前列。基金增持的前50大重仓股一季度取得了平均18.87%的涨幅。医药、食品行业个股被基金抛售,一季度跌幅巨大。对于二季度及未来市场运行特征,基金普遍认为,二季度周期股恐仍为主角,但大消费股下半年有望卷土重来。
  调仓配置周期股
  一季度,A股市场小幅上涨,而中小板和创业板连续下挫,基金也在积极调整适应市场的变化。
  从行业配置变化可以看出,基金在一季度大幅调整持仓结构。天相统计显示,一季度,金属非金属、机械设备仪表、金融保险、石化、房地产成为基金增持的前五大行业,共增持了约4.2个百分点,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了40.59%。这五大行业一季度均取得了正收益,涨幅最大的是金属非金属行业,上涨9.61%;少的如机械设备仪表也有3.78%的涨幅。相应的,攀钢钒钛、招商银行、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保利地产等出现在基金增持的前50大重仓股名单中。其中,水泥股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华新水泥以66.61%的季度涨幅在这50只股票中排名第一,海螺水泥涨幅也达到了36.52%。
  医药生物、信息技术、食品饮料、批发零售和农林牧渔成为基金减持的前五大行业。而被基金抛售的这些行业一季度均为负收益,医药生物以8.55%的跌幅领跌全市场。东方电气、东阿阿胶、双汇发展、莱宝高科等名列基金减持榜前列,减持的前50大个股大多来自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
  一季度基金大举介入周期股,那么在接下来的二季度,基金持仓结构还会再次反复吗?
  综合各家基金季报来看,基金普遍认为,二季度周期股恐怕仍将是主角。一季度重点配置了水泥等周期性行业的华安宏利基金表示,二季度仍将主要关注周期性行业,积极寻找和把握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可能的投资机会,对组合中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审视,尽量回避可能的风险。
  国海富兰克林弹性市值基金进一步解释了这背后的逻辑,在宏观环境基本不变情况下,企业业绩的最大确定性来源于PPI的高位运行,这为上游企业贡献了确定性收益。目前市场对于上游行业的追逐也体现了这一点,如煤炭、水泥、钢铁等行业都具备受益于PPI特征,而所谓估值修复,只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按目前预期,在PPI持续维持高位,CPI增速受限情况下,追逐PPI将是二季度主打逻辑,因此基金将加强此类行业的配置。
  消费股或卷土重来
  从基金增持的前50大重仓股名单来看,基本上全是周期类股,如海螺水泥、招商银行、三一重工、格力电器、攀钢钒钛等,只有泸州老窖等寥寥几只食品饮料消费个股。这50只得到增持的个股今年一季度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涨幅达到18.87%,远远跑赢市场,这也体现了基金行业配置和选股上的功力。
  但是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不能简单依据增持榜去选择标的或判断市场走势,因为一季度被大幅增持的股票可能在下一季度就会被减持。如去年四季度名列增持前10名的江西铜业和铜陵有色,今年一季度就出现了基金减持的前20大名单中。因此,对于今年一季度被基金增持的热门,如水泥股等也要保持一定警觉性。
  同时,也有基金提醒说,虽然一季度中小市值成长股表现较差,但不要忘记经济结构调整正步入快速通道,转型之中的成长将成为贯穿今后几年的投资主题。今年表现最好的几个行业去年都是低涨幅甚至亏损,而今年迄今表现最差的几个行业则在去年风光一时。这也再次表明了,市场轮涨是硬道理。那么在周期股一度雄起之后,自然又有基金将目光重新投回那些经历了大幅调整的大消费股上。
  从基金减持的前50大股票名单看,上海医药、人福医药、五粮液等部分遭减持的大消费股经过一季度下跌后,在4月出现企稳上涨。
  去年表现出色的银河行业优选基金指出,新经济和消费类股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经过一轮调整后,部分品种的估值已经较为合理。虽然整体良莠不齐,又面临大量同类型新股发行的压力,但未来可能呈分化走势,好股票将用时间来换空间。
  广发聚丰基金也指出,随着周期股和大消费股估值差距逐步拉小,预计大消费股票投资机会又开始凸现。
  新华钻石品质基金提出了"上半年周期蓝筹,下半年消费"的观点,在未来几个季度将以上述思路为主线进行配置和操作。还有的基金表示,随着中小市值股票出现大幅调整之后,在一季度末也可以逐渐买入已经具备投资价值的成长型股票。这或许可以成为投资者的一个借鉴。
  由于市场持续盘整,基金业绩受到影响,今年一季度各类型基金本期利润为-359.83亿元,而2010年四季度这一数字为1279.53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亏损176.51亿元,约为一季度基金亏损总额的二分之一。
  今年一季度,投资者普遍将货币政策当作一季度市场的主导因素。一季度代表大盘股的上证50指数走势明显强于中小盘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市场主流资金从前期强势小盘股流向银行、煤炭等有稳定业绩预期的低估值大市值板块。
  对于股票型基金来说,今年一季度的盈利远远弱于前一季度,而基金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在拉大。据天相投顾统计,今年一季度股票型基金共亏损了176.51亿元,而去年四季度股票型基金利润为806.07亿元,股票型基金从盈利大户变为亏损大户。另外,混合型基金也亏损了204.19亿元,债券型基金亏损了0.1亿元,一季度货币型基金仍然取得盈利,盈利为11.08亿元。另外,QDII基金实现8.11亿元的盈利。
  不过,从具体单只基金看,仍有333只基金给基民带来盈利,其中股票型基金银华道琼斯88获得盈利最多,该基金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4.82%,共给持有人带来本期利润11.91亿元。排在第二的是同庆A基金,该基金也获得了本期利润10.2亿元,季度增长率为5.12%。值得注意的是,受风格转换影响,一些挂钩大盘股的基金盈利状况较好,其中50ETF基金给持有人带来本期利润8.11亿元,而万家180则为9.28亿元。
  从各公司实现的利润看,并非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创造的利润更高,据统计,一季度实现利润最多的是鹏华基金,共计5.46亿元。第二名为博时基金,共实现利润4.79亿。这两家公司较早地判断了大盘风格转向,持有的大盘股契合估值回归行情。第三名的华夏基金则实现利润3.37亿元。在61家公司中,仅有14家实现了正收益,而负收益最大的一家基金公司一季度亏损了39.74亿元。
  公募基金2011年一季报公布完毕,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6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59只开放式基金期间获得了4761.08亿份的申购和5855.46亿份的赎回,净赎回份额为1094.38亿份,净赎回比例为4.69%,环比来看赎回比例略有下降。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各类型基金中,股票型基金一季度净赎回411.88亿份,净赎回比例降至3.20%,不仅是各类型基金中情况最好的,相比去年第四季度来看,赎回态势也有了明显好转。
  赎回态势明显弱化
  去年第四季度时,股票型基金净赎回比例为7.53%,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已下降至3.20%,降幅达4.33个百分点,赎回态势明显在弱化。不仅如此,股票型基金的份额下降情况也好于其他类型基金,其中,一季度债券型和货币型的净赎回比例高达9.68%和17.15%,QDII则为6.06%,混合型相对较好为3.56%。
  总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开放式基金共保有2.22万亿的总份额,期间发生的申购与赎回量均低于去年第四季度,显示出在证券市场持续的震荡之下,投资者的心态已有所企稳。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由大盘蓝筹带动的股市上扬,可能也给投资者带来部分信心。
  从公司来看,除中小公司因规模基数较小,份额变动比较剧烈之外,其他公司在规模变化方面比较散乱,并无明显特征。长信、银河、金鹰3家基金公司份额增长超过5%,排在61家基金公司前列,而另外则有3家中小公司份额下降超过了20%。
  "瘦肉精"事件影响部分基金赎回
  双汇发展近期让部分基金很受伤。该事件是否让重仓持有它的基金遭遇不小的赎回压力?从天相统计的基金申购赎回明细数据来看,有部分基金的确遇此困境。
  去年四季度末时,重仓持有双汇发展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在内,共达45只,而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量降为36只,除去脱身双汇、将其剔除出重仓股的基金外,其他多数基金在一季度都对双汇发展有所减持。考虑到"瘦肉精"事件之后双汇迅速停牌,这种减持时间应该更早,更多缘于市场风格切换所致。
  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年一季度末,仍将双汇发展列为投资组合第一大重仓股的五只基金中,均在一季度内发生了较大比例的赎回,其中有两只基金的净赎回比例超过四成,分别为44.64%和47.75%,还有两只基金的份额接近减少了20%,另外一只相对较好,净赎回比例为12.61%。36只重仓持有双汇发展的基金中,有些虽然份额下降只有一、二成,但由于是接近百亿或超百亿份额的基金,实际上赎回量还是比较大的。反观之下,那些在一季度将双汇发展剔除出重仓股的基金,似乎赎回压力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呈现出净申购状态。
  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变化来看,一季度末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博时稳居行业前五,管理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其中华夏基金以2241.8亿元的规模继续领先。广发基金位居第六。前六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均超千亿元。
  天相投顾根据基金一季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主动投资的股票方向基金的可比股票仓位为82.24%,比去年年末下降了2.23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可比股票仓位虽然也比去年底下降了1.12个百分点,但仍然处在86.97%的高位。尽管基金仓位均在高位徘徊,但从诸多基金一季报对后市的展望来看,基金经理们依然对二季度行情充满期盼,这是他们愿意维持高仓位的根本原因。
  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432只偏股型基金中,有136只基金股票仓位超过88%,占比达到三成以上,而基金达到88%仓位常常被业内人士视为市场变盘的临界点。因此,虽然基金经理们不断展示他们对二季度行情的正面判断,但依然难以消除投资者心中对"88%魔咒"的忧虑。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136只偏股型基金中,大部分在去年底仓位已经处在相当高的位置,今年一季度只不过是高仓位策略的延续而已,仅有少数基金是在一季度的大幅加仓后才得以攀升至88%的股票仓位。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种高仓位充分展现了基金经理对后市的乐观态度,在市场环境未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这种高仓位策略在二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都会得以延续。投资者近期不必担忧"88%魔咒"发生。"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这个'魔咒'不会出现。"
  事实上,基金目前的高仓位也并非达到极致。统计显示,在432只偏股型基金中,仍有197只基金仓位在80%以下,占比接近一半,其中仓位在70%以下的也有近百只,这些基金距离"临界点"尚有较长一段路程。而从基金公司角度分析,61家基金公司中,仅有11家基金公司的整体股票仓位超过88%,占比不到两成,另有21家基金公司整体股票仓位在80%以下,其中不乏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
  在高仓位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们对二季度乃至更长时间A股将持续上涨的乐观判断。
  交银施罗德先锋股票基金在季报中表示,市场下一步很可能区间波动,市场底部可能已在1月份出现,震荡市维持的时间取决于通胀回落的时间,而市场在结束区间波动后,指数向上的概率可能将明显大于向下的概率。
  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经理任壮则在展望二季度行情时明确表示,在流动性的驱动下,A股市场仍将震荡向上,并在上半年继续趋势性行情。在许多基金经理眼里,在去年底延续至今的通胀压力,有可能在二季度攀升至高点,这对未来的A股走势或是一个利好。(.中.国.证.券.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