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权以真情凝聚人才

 散木劲松 2011-04-26
孙权接过其兄的印绶成为吴主的时候才十九岁。他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孙权的非凡之处,是将以周瑜为
首的许多才能智谋之臣以及从父亲孙坚以来的老臣使用得非常得当,使之各尽其所长,并且都感恩戴德,乐为死用。
  孙权的用才御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才、爱才、敬才,其核心是对待人才真诚,用心接纳,以真情凝聚。他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感情投资”,礼贤下士地延揽人才,大胆信任地使用人才,满腔热情地关心人才,真心实意地爱护人才。这给当今领导人的启迪是:领导爱才,就要对人才付出真心,倾注真情,把爱惜人才看作一种品德、一份责任,做到思想上重才、感情上亲才、生活上助才,使人才有知遇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孙权爱才最突出的是对待吕蒙。吕蒙击败关羽,平定荆州,转任南郡太守,封为潺陵侯。孙权又赐给他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再三辞退金钱,而孙权不许。封爵还没下来,吕蒙已病。孙权特地派人把他接入自己宫中住下,采用一切方法为他治疗救护,又向全国通告,有能治愈吕蒙之病者,便赐给黄金一千斤。每当医生在吕蒙身上针刺治疗时,孙权便为之惨戚。他想常常看看吕蒙的病情,又怕过多地打扰他休息,便在墙上挖个小洞,以便随时偷视。如果看到吕蒙病重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如果看到吕蒙稍微能吃东西时,就高兴得有说有笑;甚至下令赦免罪犯以为庆祝。后来吕蒙病情转趋严重,孙权亲到床前看他,并命道士在星辰下代替吕蒙请命。及吕蒙病死,孙权极端哀痛,特别指定三百户人家,洒扫吕蒙的坟墓;并为之削减膳食,停止音乐,面容因而消瘦。各将领看到这种情形,都很感动,客观上也更激励他们为孙吴政权尽忠竭诚。
  孙权爱才而有容才之量。长史张昭,在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孙权对他特别尊重,以他为军师,后拜为绥远将军。张昭为人个性耿直,两人经常在意见上有矛盾,但是孙权仍然十分尊重张昭的意见,并始终把他当成内阁首辅。有一次,他的直率极大冒犯了孙权,闹得君臣不欢而散。第二天,孙权先是派人问候张昭,又亲自登门致歉,于是君臣重归于好。又一次,割据辽东、政治上反复无常的公孙渊向孙权上表称臣。孙权很高兴,立即实行大赦,并且派重要官员乘船前往辽东,张昭再三谏阻认为不可。孙权用各种方法想说服张昭,张昭越发坚持他的见解。孙权不能忍耐,手握剑柄,大怒说:“帝国上上下下,进皇宫参拜我,出皇宫参拜你,我尊敬你,已到极限,可是你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毫无忌惮的对我顶撞,我真怕我会做出我不愿做出的事。”张昭凝视孙权,说:“我虽然知道我的话陛下绝不会采用,但我仍竭尽忠心,不敢闭口。只因为太后仙逝的时候,把我这个老臣,呼唤到榻前,吩咐我辅佐陛下的话,犹在耳际。”说完痛哭流涕。孙权感动,把佩刀扔到地上,相对流泪,但仍派张弥、许晏出发。张昭对孙权拒绝听信他的劝告,十分恼怒,宣称有病,不再朝见。孙权也正在气头上,下令用泥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塞住。张昭更来气,索性在内部又加上一道土墙,表示誓死不出。当事实证明了此次行动的错误后,孙权屡次派人去安慰张昭,向他道歉。张昭坚称确实患病,不能起床。孙权经过张昭家门,呼唤张昭,张昭不理。孙权放火烧他的大门,想把他烧出来,张昭仍然不为所动,孙权只好叫人把火扑灭,停在门口等候。过了很长时间,张昭的儿子们把他从床上扶起来出门相见,孙权亲自载他回宫并深切责备自己。张昭才重新参加朝会。张昭病逝,孙权悲痛欲绝,责备自己对张昭关怀不够。
  孙权任会稽太守时,以顾雍为丞,夷民归服。孙权很看重他,让他做了十九年的丞相。他为人相当低调,从不居功自傲,不仗势凌人。甚至封侯还家,家里人也不知道。孙权对顾雍很是“敬信”。黄武四年,顾雍接老母到他的任所,孙权亲往迎接,“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这是很隆重的礼节了。后来孙权又特派太子前往,以表示对老夫人的尊敬,还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顾雍的儿子。顾雍也以“士为知己者死”,时常访察民间疾苦,提出了不少适当而有效的办法,在他的精心辅佐下,吴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全面兴盛和繁荣,人称他为“东吴名相”。 顾雍病逝时,孙权身穿素服亲临吊唁。
  孙权对待鲁肃也很敬重。鲁肃家中富裕,曾资助过周瑜军资。鲁肃经周瑜引荐,投奔孙权,两人一见就非常投机。一次,孙权会客后,单独留鲁肃在榻前对饮长谈。鲁肃提出先保住江东,等待时机,伐刘表,占荆州,然后平定天下,使孙权豁然开朗。张昭认为,鲁肃年轻鲁莽,不可重用。但孙权却更倚重鲁肃,让他任重要官职,并赏赐许多金银绸缎。给鲁肃的母亲送衣服、送被子、送蚊帐、送家里的日用品,就像一个侄子对婶娘一样。到了曹操决定出师伐吴,吴的文臣武将多数劝孙权迎降曹操,独鲁肃一人提出反对意见,建议召回周瑜共议,及周瑜回来,和鲁肃的主张完全一致,并献了破敌的计策。孙权听从,指派周瑜都督军事,领兵抗拒曹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谋划进军方略,终在赤壁一役击败曹操大军。鲁肃因事先返吴郡,孙权亲率各将领前往迎接。鲁肃入阁晋谒孙权,孙权起身和他回礼,问鲁肃道:“子敬,我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耀你了吗?”鲁肃趋前说道:“还没有呢!”众人听后都很惊愕,鲁肃继又说道:“愿我至尊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岛,建立不世的帝业,而以安车软轮征肃,这样肃才感到显耀呢!”孙权抚掌大为欢笑。
  的确,拴心留人是爱才的具体表现。蒋钦因为很多次力战有功,被孙权升为荡寇将军,后又调他还都,任津右护军,主管全国讼事。孙权常常到他家中,看到蒋钦母亲所用都是疏帐粗被,妻妾又都穿着布裙。孙权深为嘉叹,立即通知御府,替蒋钦的母亲制作棉被、改换罗帐,妻妾的衣服也都换为罗绮,到了蒋钦亡故,孙权为他素服举哀。山阴人贺齐,屡次讨贼有功,威名大震,升任新都太守,孙权又亲为饯行,作乐舞象,并赐贺齐軿车骏马,使贺齐坐御驾。贺齐辞不敢坐,孙权命左右扶他上车,命令导吏率带兵骑,像在郡中的威仪一样,孙权望他笑道:“人当努力,若非积功累勋,怎能到此?”等到贺齐离开百余步,孙权自己才离开。有一次,孙权被张辽的军队所围困,凌统亲自率领三百人杀入重围,掩护孙权冲出。当时敌军已把桥梁毁掉,只有两板还没有毁坏,孙权乃策马从两板逃走。凌统回身复和魏军大战,左右尽行战死,凌统杀伤数十人,亦身受重伤,料孙权已经走脱,乃只身回来,但桥梁已被全部毁坏无法通行。凌统披甲潜行,孙权在御船上望见,立即派人前往迎接。凌统到了船上,因悲痛亲近都已战死,一时不能自制,孙权引袖替他拭泪安慰,又因凌统创伤极重,遂留他在船上医治,幸而获得卓氏良药才得不死,委为偏将军。到了凌统病故,孙权拊床起坐,哀不自制。凌统两子凌烈和凌封,年只数岁,孙权把他们收养于内宫,爱护和自己子女相同。从以上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出孙权对他臣下的用心,是那样地无微不至。
  孙权还善于用情感使内部精诚团结。周泰,也是一员猛将。孙权因爱他忠直,乃调他随侍左右。有一次,孙策征讨六郡山贼,孙权驻守宣城,山贼数千人突然来袭,没有一个部下敢来抵抗,惟有周泰奋力反击,以身回护孙权,胆气越打越壮,左右看到周泰那样奋勇,于是纷纷效仿着他极力反攻,终于把山贼击退。而周泰身中十二创,很久才活转过来,那一次若没有周泰,孙权生命一定危险。周泰后来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又屡立战功,升任平虏将军。有一年,曹操率军攻打孙权,孙权命周泰统御朱然、徐盛大军。朱然、徐盛出身贵族,成名已久,而周泰出身寒微,大家内心不服,瞧不起他。孙权为此就借巡视的名义,亲自到濡须口摆下盛宴,邀请所有将领出席。酒过三巡,孙权自己起身拿起酒樽来,依次斟酒,斟酒到周泰跟前孙权说,周将军,请把衣服脱了。周泰不知道怎么回事,遵命把衣服脱下来,结果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因为周泰身上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孙权握住周泰的手流泪说:“你为了东吴,在战场上猛如熊虎,不惜生命,被创数十处,全身像刻划那样体无完肤,叫我怎能不把你看成骨肉?今委你以兵马的重任,你是吴国的功臣,我当和你共荣辱、同休戚。你可快意行事,不要以出身寒门自退。” 说完,把他常戴的御帻和青缣伞赐给周泰。散席后,孙权命自己的仪仗队用盛大的鼓角军乐,欢送周泰回营。从此,徐盛等人心服口服,对周泰都很敬服。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这一决定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陆伯言”,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后来,孙权接受诸葛亮联蜀抗曹建议,恢复吴蜀关系。有关重大事件,孙权经常命陆逊直接告诉诸葛亮,并另刻一个印信放陆逊那里,授权陆逊启用。孙权每次给蜀国的信,信差经陆逊那里,总先给陆逊过目。有不妥之处,授权陆逊随意修改,重新加印,再行封发。
  诸葛亮辅佐刘备时,其兄诸葛瑾避乱江东,经孙权妹婿弘咨荐于孙权,受到礼遇。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再后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诸葛瑾受到重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后中伤他明保孙吴,暗通刘备,实际上是被他弟弟诸葛亮所用的。当时,刘备因为关羽被害,正准备出兵伐吴,孙权非常害怕,特地使人向蜀求和。诸葛瑾也以私函劝说刘备。有人把这件事向孙权密报,诬说诸葛瑾向刘备私通。一时间谣言四起,满城风雨。陆逊听说后非常震惊,当即上表保奏,恳请孙权不要听信谗言。孙权回信:“子瑜是不会负我的,我也不会负子瑜。前不久,我曾看到那些文辞虚妄的奏章,当场便封起来派人交给子瑜,我并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子瑜,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信。他的信中论述了天下君臣大节自有一定名分的道理,使我很受感动。可以说,我和子瑜已经是情投意合,而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绝不是外面那些流言蜚语所能挑拨得了的。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也是对我一片真情实意。这样,我就把你的奏表封好,也交给子瑜去看,好让他知道你的一片良苦用心”。诸葛瑾收到孙权这些私函,自然很受感动,更加忠心耿耿。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此话足以佐证他用人的远见卓识。事实正是这样,孙权用人“取其长而避其短”。如他认为鲁肃有“二长一短”,而“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于是便对他同样提拔重用,孙权在用鲁肃上,体现出他用人“不求全责备”,孙权能说出:“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这样的话,并不是他在自夸。吕蒙勇猛果敢但学识不足,孙权就引导他勤奋读书,“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后来,吕蒙“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长进很快,以致“学识英博,谋略至奇”。于是,也便有了千古流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对于偶有过失的部下,孙权也能宽容谅解,他认为“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坚持以教育为主,很少予以治罪,更不轻易杀戮。孙权在用人上很宽容和大度还体现在不少地方,如胡综“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吕范“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正是由于孙权能够举贤任能,广求名士,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使江东出现了“地利人和”的繁荣景象。不愧是求贤、任贤的“内治之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