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千世界,“侵蚀”无处不在。

 辰龙在天 2011-04-26
“侵蚀”无处不在 2011-04-23 11:13:45

梁明    /


大千世界,“侵蚀”无处不在。“侵蚀”似乎是自然界赋予一种力量,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都会在潮湿的环境里,在氧气的作用下也被“侵蚀”。“侵蚀”的严重程度与其自身的质量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一环境条件下,质量越好,抗“侵蚀”力越强,反之,抗“侵蚀”力越弱。同一质量,好的环境条件下“侵蚀”越小,反之,“侵蚀”越大。



“侵蚀”无处不在 2011-04-23 11:13:45

梁明    /


大千世界,“侵蚀”无处不在。“侵蚀”似乎是自然界赋予一种力量,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都会在潮湿的环境里,在氧气的作用下也被“侵蚀”。“侵蚀”的严重程度与其自身的质量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一环境条件下,质量越好,抗“侵蚀”力越强,反之,抗“侵蚀”力越弱。同一质量,好的环境条件下“侵蚀”越小,反之,“侵蚀”越大。


大千世界,“侵蚀”无处不在。

    “侵蚀”似乎是自然界赋予一种力量,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都会在潮湿的环境里,在氧气的作用下也被“侵蚀”。“侵蚀”的严重程度与其自身的质量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一环境条件下,质量越好,抗“侵蚀”力越强,反之,抗“侵蚀”力越弱。同一质量,好的环境条件下“侵蚀”越小,反之,“侵蚀”越大。

    在环境因素里,温度、酸碱度、潮湿度等是“侵蚀”三大因素。

人们用已掌握的知识,想方设法地防止“侵蚀”,以使金属与非金属保持其完好。提高质量是最为重要,是防“侵蚀”关键。其次就是改造外部环境,使环境更适合物品的生存。还有通过其他手段,如隔离法,阻止了金属、非金属与空气接触,进而减少氧气对金属、非金属的“侵蚀”,达到保全金属、非金属性能的良好作用。金属用防绣漆,建筑用灰浆把砖头与空气里的氧气隔离,达到防止“侵蚀”的效果。


人类被“侵蚀”同样存在,人类被“侵蚀”莫过于两个因素,物质“侵蚀”与精神“侵蚀”。人类被“侵蚀”而造成的破坏性,远比自然被“侵蚀”而造成的破坏性,危害更大。我们可以从新闻里看到,一个个被“侵蚀”的主体浮出水面,他们成为社会罪人。


人类被“侵蚀”的环境远比自然物质被“侵蚀”更复杂,这不仅仅是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精神因素。


自私是人的本能。对物质与金钱的贪欲,自小存在。小时候,为了取得某些东西,通过争斗来取得,而另一方,保护自我的权力也通过争斗,强者获得物品而自豪,弱者因失败而大哭,引起大人的注意,想通过更强的力量,帮助获取想要的东西。这种私欲从没有人教唆,只是一种本能。


随着年龄增大,科技发展,生成了具有极强诱惑力物品,而人对物质的贪婪不断增加,无法自拔,甚至用武力来取得,从而走上犯罪。


发育改变了人的生理机能,一种无书自通的东西自然形成,加上电视、电影上以及书籍里一段段“情爱”景象的诱惑,使之好奇,产生思维扭曲,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诱惑,使人不息血本投入,买官成为具有社会特色的社会现象;无形的关系网,也起到具大的作用,金钱的投入,以及编织关系网,以成为登上权力宝座的法宝,从而走上犯罪。


物质、权力、美女(靓仔)已成为“侵蚀”而造成犯罪的三大元凶。如何减少犯罪成为当今一大课题。


提高自身质量是抗“侵蚀”的关键。家庭的诱导,是能否治理无限自私心理以及贪欲第一关。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同。而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引导方法,知识在此将发挥具大的作用。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自私贪婪向无私奉献转变,物质欲望与基础关联,遵循性爱的自然法则,用知识创造财富,当官为民,总之使人的思维进入较高的境界。


社会环境是防止“侵蚀”外部因素,社会机制组成,要形成一种无形防护“侵蚀”系统,相互监督,以达到净化官场管理环境,减少滋生“侵蚀”的土壤,造福于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