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山岛 2011-04-26

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时间:2009-10-20 10:16来源: 作者:flyliang 点击: 36689次
 
 
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609
二○○九年十月 长春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将在黑龙江中西部、吉林中西部及兴安地区形成500kV环网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电网结构,提高区域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将为兴安地区优化220kV 网架结构,构建坚强的220kV 电网提供有利条件。该输变电工程亦是东北电网十二五主网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电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1.1输电线路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兴安电网与东北主网联网的需要
建设齐南~乌兰浩特~白城双回500kV线路,使乌兰浩特500kV 变电站通过4 500kV 线路与东北主网相联,同时以500kV乌兰浩特变电站为中心构建220kV 环网结构,将与锡盟、呼伦贝尔和通辽电网相联的220kV 线路解列运行,从而形成坚强合理的兴安电网,可以彻底改变兴安电网结构松散、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较差的不利局面,为构建坚强的蒙东电网奠定坚实基础。
2、满足兴安电力送出和增强接纳蒙东电源能力的需要
东北地区的电力负荷集中分布在沿哈尔滨至大连及沈阳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附近的大中城市,是东北电网的主要受端。而电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东部。东北地区电源和负荷分布的特点决定了东北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建设齐南~乌兰浩特~白城双回500kV线路,使受端电网向西部扩展,提高了受端电网的接纳能力,缩短了送端的输电距离,便于兴安电网多余电力的送出。
3、提高伊冯大哈、白松合及黑吉省间断面输电能力的需要
伊敏~冯屯~大庆~哈尔滨输电通道与白城~松原~合心输电通道均为长链式结构,稳定水平和输电可靠性均较差。建设齐南~乌兰浩特~白城双回500kV线路,可以改变现有的网架结构,即变两个链式结构为环网结构,从而提高上述两个输电通道的稳定水平和输电能力,工程投运后提高两通道能力共约150MW200 MW
黑吉省间6 回线稳定极限在投运后能达到4800MW,提高1400MW。此外,伊敏电厂一直是东北电网的薄弱点,本工程建成后,将消除伊敏电厂对东北电网的不利影响,提高东北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满足远期龙江西部负荷增长的需要
齐齐哈尔地区和大庆地区是黑龙江省的负荷中心之一,负荷发展速度很快,到远景年,本地装机及伊敏电厂送入的电力不能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需要从其它地区受入电力。通过建设齐南~乌兰浩特~白城双回500kV 线路,可以将兴安及白城的盈余电力送入齐齐哈尔地区和大庆地区,以解决这一地区远景年缺电的局面
1.1.2乌兰浩特变电站建设必要性
兴安电网现未形成统一电网,既有220kV 变电站5 座,分别为:音德尔变、哈达变、北郊变、突泉变和右中变,其中音德尔变和哈达变通过1回扎西~音德尔220kV线路由呼伦贝尔电网供电,北郊变和右中变通过3220kV线路由通辽电网供电,突泉变通过1回突泉~九连220kV 线路由锡盟电网供电,整个兴安电网结构松散。通过近期的联网工程后(将科右中热电厂~突泉“ π”入右中变,同时将突泉~九连及音德尔~扎西的线路解列运行),与东北电网的联系也只有右中~阿拉坦、右中~城园和右中~鲁北3220kV线路,供电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兴安盟即将投运的火电厂主要有:兴安热电(2×300MW)和科右中热电厂(1×330MW), 2个电厂主要依靠220kV 线路外送,外送能力和可靠性均较差。此外,兴安盟风能资源丰富,规划建设的风电容量很大,经电力平衡,2011 年兴安电网最大多电853MW,单纯依靠220kV线路已不能满足电力安全可靠外送的需要。因此,建设500kV乌兰浩特变电站可以汇集兴安盟的盈余电力、通过500kV 线路使乌兰浩特变与东北电网相联后送出,同时可以整理和优化兴安220kV电网,构建以500kV乌兰浩特为中心、坚强合理的网架结构,从而大幅度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满足兴安盟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有力的保证兴安盟经济的持续发展。
1.2 工程概况
1.2.1路径概况
本输变电工程途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内蒙古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及吉林省白城市的洮北区、洮南市,线路电压等级为500kV,路径总长度为257km,全线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输电线路包括以下两部分:
1.2.1.1齐南变电站~乌兰浩特变电站线路路径
本段线路整体呈北向南偏西走向,由齐南变电站经黑龙江省的龙江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至乌兰浩特市,线路起迄点间航空距离145km,线路沿线地形多为平地、河网和丘陵,有少量的山地。本段路径围绕着扎赉特旗和绰儿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了两个大的路径方案:即东方案和西方案。
1) 东方案线路路径
线路从齐南变电站向南出线,为避让碾子山华安机械厂试炮落弹区,线路转向东南,经哈拉台向南至农作物原种场,再向西南跨过绰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试验区,经头站、好力宝、胜利屯、五家户、小城子,为避开白城平台武器试验场落弹区,线路向西南,经冒山屯、模范屯、白音浩特、呼和马场进入乌兰浩特变电站。线路路径全长165km,曲折系数1.138
2) 西方案线路路径
线路从齐南变向南出线,为避让碾子山华安机械厂试炮落弹区,线路转向东南,经哈拉台向南至农作物原种场,再向西南跨过雅鲁河至苗家屯,经大草房、华家屯、敖包山至阿拉坦花跨越绰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转向南经巴彦高勒东、白音浩特、呼和马场进入乌兰浩特变电站。线路路径全长183km,曲折系数1.262
3) 方案比较及推荐路径方案
东、西方案合理性分析见表21
东西方案比照表
                                                                     表2-1
   
东方案
西方案
比较结果
 
 
 
 
 
 
 
 
线路长度(km)
165
183
东方案比西方案短18km,经过林区长度短36km
曲折系数
1.138
1.262
东方案小于西方案
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一般
交通条件一般
相似
地形
比例
(%)
平地
38.8
14.9
东方案以平地和丘陵为主,西方案以丘陵和山地为主
丘陵
26.1
31.5
山地
9.1
39.9
泥沼、河网
26
13.7
主要交叉跨越(次)
拟建高速公路1次、等级公路1次、一般公路9次、柏油路4次、河流3次
拟建高速公路1次、等级公路2次、一般公路10次、柏油路6次、河流2次、220kV电力线1次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跨公路及电力线,多跨越1次河流
静态投资(万元)
60465
68265
东方案较西方案投资节约7800万元
占地及扰动土地面积(hm2
72.92
80.87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占7.95 hm2
通过林区情况
长度(km)
43
79
东方案较西方案经过林区短36km
占地面积(hm2
3.0
5.9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占林地2.9hm2
砍伐量(株)
2020
9875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砍树木7855株
房屋拆迁(户)
20
25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拆迁民房5户
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处)
2
5
东方案较西方案敏感点少3处
土石方量(万m3
26.46
29.35
东方案较西方案土石方量少2.89万m3
经过自然保护区情况
经过绰尔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经过段长约16km,占地1.6hm2,线路经过区域植被类型主要为草甸和草原
经过绰尔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经过段长约10km,占地1.0hm2,线路经过区域森林、草原及草甸等,而且该部分河流两侧树木为国家公益林,砍伐树木约500株
经保护区线路长度东方案比西方案长6km,但东方案与西方相比所经区域植被类型简单,少占林地约0.2hm2,且不涉及国家公益林,少砍伐树木约500株
损坏植被面积(hm2
72.92
80.87
东方案较西方案少占7.95 hm2,其中少破坏森林植被面积约3.6hm2
水土流失及危害
较小
较小
相同
生态敏感程度
一般
一般
生态敏感程度相同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符合
符合
符合相关规划
地方相关部门意见
原则同意
原则同意
相关部门均原则同意线路路径
由表21比较可以看出,从工程角度分析,东、西两方案沿线交通条件、交叉跨越量都基本相同,但东方案与西方案相比,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较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西方案便于施工,且东方案较西方案路径长度短18km、节约建设投资7800万元。可见通过工程比较东方案较西方案具优越性,因此设计推荐采用东方案。
从环保角度分析,东方案与西方相比有如下优点:经过成片林区少36km(其中西方案经过林区部分为海洋林场的松林及国家公益林区)、占地面积、扰动土地面积及植被破坏面积少7.95 hm2(其中破坏森林植被面积约少2.9hm2)、砍伐树木少7855株、拆迁房屋少5户、敏感点少3处、土石方量少2.89m3。除此之外,东西两方案均经过绰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土流失情况、生态敏感程度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基本相同。虽然经保护区线路长度东方案比西方案长6km,但东方案与西方案相比所经区域植被类型简单,少占林地约0.2hm2,少砍伐树木500株,且不涉及国家公益林。可见通过环保比较东方案也较西方案具优越性。因此,本评价与主体设计一致,也将东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案按设计推荐的东方案开展环评工作。
1.2.1.2乌兰浩特变电站~白城变电站线路路径
本段线路路径整体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途经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航空距离75.5km,线路全长92km,曲折系数为1.22。受乌兰浩特市开发区、风电厂规划区、旅游开发区、军事区、乡镇规划区、矿产资源分布、地形地貌等原因制约,路径走廊紧张,部分地区路径唯一。以下按路径方案合并与分离位置作为分段点逐一介绍:
1)乌兰浩特变电站至光辉村段线路路径
线路由乌兰浩特变电站向南出线后转向西南,跨过在建乌白高速公路、302国道经友谊嘎查东南侧跨过洮儿河,在向阳村东侧跨过乌白铁路至小贺家屯,继而线路左转经大贺家屯、敖包山向东南由明星村西南侧跨过铁路,随后线路经五星村、火星村、张家屯、白塔村至振林村西侧左转向东跨过洮儿河至安全村东侧,右转经仁和村、利民村至光辉村。本段路径长度65km。线路由光辉村至白城变分为南北两个方案。
本段线路沿线主要为平地,以及少量丘陵、河网,海拔在100300m。村庄密集,线路所经过地区道路较多,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交叉跨越较多。沿线经过地区以耕地为主,并有部分成片林及防风林带,主要为杨树。
2)光辉村至白城变电站段线路路径
本段线路分为南北两个方案,分别论述如下:
a)南方案:
路径由光辉村向东南经六合村、方家村、晓华村、后兴屯跨过一条220kV线路至甜水村北侧,随后线路左转平行500kV白城电厂~白城变同塔双回线路跨过白通铁路、S207省道直至白城变电站。路径长度27km
b)北方案:
路径由光辉村向东经宝山屯、孟家窝铺右转向东南经八青村、小龙湾屯、铁岭村,跨过一条220kV线路、白通铁路以及S207省道后右转向南跨过500kV白城电厂~白城变同塔双回线路后进入白城变电站。路径长度27.5km
c) 方案比较及推荐路径方案
南、北方案合理性分析见表22
局部南北方案比照表
                                                                     表2-2
    目
局部南方案
局部北方案
比较结果
 
 
线路长度(km)
27
27.5
南方案比北方案短0.5km
曲折系数
1.35
1.38
相近
交通条件
较好
较好
相同
地形
比例
平地
52.7%
52.7%
相同
丘陵
21.7%
21.7%
河网
25.6%
25.6%
主要交叉跨越(次)
跨越铁路1次、一级公路1次、220kV线路1次
跨越铁路1次、一级公路1次、550kV线路1次、220kV电力线1次
局部南方案不跨越500kV线路,局部北方案跨越500kV线路1次
投资(万元)
9612
9900
南方案较北方案节约投资288万
占地及扰动土地面积(hm2
11.55
11.76
南方案较北方案略小约0.21 hm2
通过林区情况
长度(km)
3
3
相同
占地面积(hm2
0.2
0.2
相同
砍伐量(株)
550
550
相同
房屋拆迁(户)
18
25
南方安较北方案少7户
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处)
3
3
相同
土石方量(万m3
5.8
5.9
相近
避让自然保护区情况
无保护区
无保护区
相同
损坏植被面积
11.55hm2
11.76hm2
南方案较北方案略小约0.21 hm2
水土流失及危害
较小
较小
相同
生态敏感程度
一般
一般
生态敏感程度相同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符合
符合
符合相关规划
地方相关部门意见
原则同意
原则同意
相关部门均原则同意线路路径
由表22比较可以看出,从工程角度分析,南、北两个方案地形及交通条件、地形条件基本相同。北方案比南方案长0.5km,且跨越500kV同塔双回路一次,投资多280万以上,故设计推荐采用南方案。
从环保角度分析,南方案与北方案相比,在占地、土地扰动及植被破坏面积等方面,南方案较北方案略小约0.21 hm2,房屋拆迁少7户,具有优越性。除此之外,南、北两个方案的水土流失情况、生态敏感程度、所经林区长度、破坏林地面积、砍伐量、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及地方相关部门意见等方面基本相同,且均不经过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可见通过环保比较南方案也较北方案具优越性。因此,本评价与主体设计一致,也将南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按设计推荐的南方案开展环评工作
1.2.2变电站工程概况
本工程变电工程建设范围包括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扩建白城变电站。
1.2.2.1乌兰浩特变电站
1)乌兰浩特变电站地理位置
500kV乌兰浩特变电站本期新建750MVA主变2台,500kV出线4回,220kV出线8回,齐~乌线路120 Mvar高压电抗器1组, 60Mvar低压电抗器4组,本期工程征地10.61hm2。本阶段选择了两个站址,分别为合特站址和苗圃站址。
a) 合特站址
拟选合特站址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合特村东南约3.5km,三合牧业队东南800m草地处,西距乌兰浩特市15km。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6°03′38″、东经122°17′08″合特站址地貌上属于岗坡地,现为牧业草地,站址距北侧舍林村的乌兰-马场(明年修建)县级公路约3.5km,进站道路从该道路引接。站址周围地域开阔,站址半径500m范围内无任何环境敏感区,距站址最近2户人家也在800m以上,利于线路进出,交通方便。站址不在城市规划范围内,附近无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影响建站的不利条件。
b) 苗圃站址
拟选苗圃站址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南14 km,在302国道(里程996标)北侧300m的苗圃地,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6°046、东经122°1416。苗圃站址地形呈岗坡地,可利用面积较大。地貌为苗圃和草地,土地类别属于林地。站址区域交通便利。本站址半径500m范围内无任何环境敏感区,位于风电场规划区内
2)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站址方案比选分析
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站外交通情况及防洪、排水等条件,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对乌兰浩特变电站的合特站址和苗圃站址进行了全面比较,详见表13~14
本文来自中国环评吧网 www.eia8.com
 
站址方案比照表
表1-3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方 案 比 较
合特站址
苗圃站址
1
站址地理位置
站址位于合特村东南3.5km的岗坡草地处。
站址位于哈达镇林场苗圃,302国道北(996里程)300m处。
2
地形、地貌
及占地
站址区域地形南高北低,地貌现为草地。场地高差约为10m。
站址区域地形北高南低,站址区域现为林地。场地高差约为12m。
3
进出线条件
站址周围出线较开阔,进出线条件好。
站址周围出线走廊范围,居民区较密集,进出线条件较差。
4
水文条件
站址地面高程288.5m~311m,对应洮儿河断面的100年一遇洪水位为252m,不受洮儿河100年一遇洪水影响,亦不受内涝洪水影响。
站址地面高程270m~320m,对应洮儿河断面的100年一遇洪水位252m,不受洮儿河100年一遇洪水影响,亦不受内涝洪水影响。
5
交通运输
站址北侧3.5km为拟修建乌市-马场县级公路,现为砂石路,主变压器由该公路运输,外部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站址南侧靠近302国道,道路况良好,主变压器由南侧302国路运输,外部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6
进站道路
由站址北侧3.5km的乌市-马场县级公路引接4.8km。
由站址南侧302国道引接300m。
7
水源
采用距站址北侧800m处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构造破碎带的裂隙水打地下深井供水。
采用距站址南侧1.0km处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构造破碎带的裂隙水打地下深井供水。
8
防洪、排水
站址区域地面平均高程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不受影响;雨水排入附近汇水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贮存在一个容积为100m3贮水池内,夏季用于站区绿化,冬季由相关部门定期清掏。
站址区域地面平均高程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不受影响;雨水排入附近汇水沟,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贮存在一个容积为100m3贮水池内,夏季用于站区绿化,冬季由相关部门定期清掏。
9
围墙内占地面积(hm2
7.15
7.15
10
土石方量
18.5m3
18.9m3
11
环境保护
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区,满足环保要求
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区,满足环保要求
12
地下矿藏、设施及文物
站址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矿藏。无文物保护区和其他设施。
站址范围内未发现地下矿藏。无文物保护区和其他设施。位于风电场规划区内,已经同意。
13
军事情况
站址区域附近无军事设施
站址区域附近无军事设施
14
线路情况
500KV线路长度257km220kV长度较苗圃站址短30km
500KV线路长度257km220kV长度较合特站址长30km
15
本期投资
(万元)
33946
39436
本文来自中国环评吧网 www.eia8.com

 

站址方案环境合理性分析表
表1-4
序号
项目
名称
方案比较
环境合理性
合特站址
苗圃站址
1
敏感点分布
站址
周围
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距最近居民点约800m。
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距最近居民点约650m。
敏感程度相同
出线
走廊
地势开阔,居民区稀少,且分散,进出线走廊宽阔,减少民房拆迁。
居民区较密集,相对集中,进出线走廊拥挤,民房拆迁量大。
合特站址优
2
城市
总体规划
未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总体规划
未在城市规划区内,符合总体规划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3
土地
利用规划
占地为荒草地,未占基本农田、基本草场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占地为林地,不属于国家公益林区等,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4
其它规划区
位于风电场规划区内,已经同意。
合特站址优
5
占地类型
草地
林地
合特站址优
6
总占地面积
(hm2
10.61
8.03
苗圃站址优
7
生态环境
影响
面积(hm2
10.61
8.03
合特站址优
砍伐量
(株)
0
8000
损失生
物量(t/a)
37.14
62.31
8
水土流失
土石方量一般,水土流失量一般
土石方量一般,水土流失量一般
影响程度相近
由表1-3所示,通过对合特站址和苗圃站址的建站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比较可见两个个站址均具备基本建站条件。比较分析如下:
1) 合特站址新建进站道路约4.8km,交通条件一般;苗圃站址新建进站道路较长约0.3km,交通条件良好。两站址新建道路均可利用现有机耕道进行改造,可减小植被破坏面积,降低原有机耕道路面扬尘影响。
2)其它如地质、水文条件、水源条件、土石方量等方面,两站址相差不大。
3)两站址新建500kV线路长度相同,但220kV线路合特站址较苗圃站址少建设约30km。
4)从总投资上看,合特站址比苗圃站址投资少5490万元。
综上所述,合特站址与苗圃站址相比,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地质、水文条件、水源条件等方面均与苗圃站址相当,但合特站址具有投资低的优点。因此工程将乌兰浩特合特站址作为推荐方案。
从表1-4可以看出,从水保与环保角度分析,对合特站址与苗圃站址比较分析如下:
1)合特站址地势开阔,周围居民区稀少,且分散,进出线走廊宽阔,拆迁量较小,减少了变电站进出线对居民区的影响,合特站址优;
2)合特站址临近风电规划区,而苗圃站址则位于风电规划区内,合特站址优;
3)合特站址占地类型为草地,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树木砍伐量较占地类型为林地的苗圃站址少8000株,损失生物量少25.17t/a,可见在占地类型和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合特站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4)两站址周围500m范围内无敏感区,变电站的施工和运行时的环境敏感程度相同,此外,两个站址在与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与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性及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基本相近。
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合特站址与苗圃站址相比更具一定的优越性,本评价也将按推荐的合特站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乌兰浩特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
乌兰浩特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详见表1-5
乌兰浩特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
表1-5

    
相关内容
变电站
总平面布置
本期征地面积(hm2
占地类型
建设性质
乌兰浩特变电站
50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东侧,南北两个方向出线,22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西侧,向西出线,主变压器及66kV配电装置布置场地中间。主、辅助建筑物布置在进站前区,继电器小室分别布置在各级配电装置区。
10.61
(围墙内占地面积7.15hm2
草地
新建

中国环评吧网

 

4)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设备概况
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设备情况详见表16
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设备情况
表1-6
序号
名称
单位
单组(台)容量
备注
1
主变压器
2×750MVA
单相、自耦、低损耗、自然油循环风冷、无励磁调压
2
高压电抗器
1×120Mvar
齐~乌线路
3
低压电抗器
4×60Mvar
 
4
500kV出线
4回
2回至白城变
2回至齐南变
5
220kV出线
8回
 
5)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7
乌兰浩特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

序号
项目
单位
乌兰浩特变电站
1
变电站占地面积
hm2
10.61
1.1
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7.15
1.2
进站道路占地面积
hm2
2.88
1.3
围墙外占地面积
hm2
0.48
1.4
深井泵房占地面积
hm2
0.1
2
建筑物面积
hm2
1.37
3
新建站区围墙长度
m
1200
4
进站道路长度
m
4800
5
绿化面积
hm2
3.8
6
站区土量(挖方)
m3
70000
站区土量(填方)
m3
88300
7
静态总投资
万元
33946

eia8.com

 

6)乌兰浩特变电站供排水设施
乌兰浩特变电站供排水设施见表1—8。

 
乌兰浩特变电站供排水设施情况
表1-8

             供排水
变电站
水源及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乌兰浩特变电站
利用站址的西北角800m处一民井,井深25.0m口径200mm,水位12.0m降深5m,出水量3m3/h。利用泵房取水,通过地下供水管线向变电站供水。
站区内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雨水排水系统和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与雨水汇合,通过自流式排放至站外干沟,后流至站址西侧约2.6km处的洮儿河支汊,最终汇入洮儿河。
中国环评吧 环评吧eia8

 

1.2.2.2白城变电站
1)白城变电站
白城变电站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刘蒙古屯,北距白城市约13.4km,本期500kV配电装置扩建500kV出线2回,至乌兰浩特变;66kV配电装置扩建60Mvar低压并联电抗器2组。在站区内建设,无新征占地。
2)白城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
白城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详见表1-9
白城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占地情况
表1-9

   
 相关内容
 
变电站
总平面布置
本期征地面积(hm2
占地类型
建设性质
白城变电站
50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南侧,向东西两个方向出线; 22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北侧,向北出线;主控通信楼布置在站区西侧,从西侧进站。
0
农田
扩建
内容来自环评 吧eia8

 

3)白城变电站主要设备概况
白城变电站主要设备情况详见表110
白城变电站主要设备情况
表1-10
序号
名称
单位
现有
扩建
1
主变压器
2x1000MVA
 
2
高压电抗器
1x120Mvar
 
3
低压电抗器
3x60Mvar
2×60Mvar
4
500kV出线
3
2
5
220kV出线
6
 
4)白城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白城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1
白城变电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1

序号
项目
单位
白城变电站
1
变电站占地面积
hm2
7.80
1.1
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利用原有
设施
1.2
进站道路占地面积
hm2
1.3
围墙外占地面积
hm2
1.4
深井泵房占地面积
hm2
2
建筑物面积
hm2
3
新建站区围墙长度
m
4
进站道路长度
m
利用原有
设施
5
绿化面积
hm2
6
站区土量(挖方)
m3
站区土量(填方)
m3
7
静态总投资
万元
4406

内容来自环评 吧eia8

 

5)白城变电站供排水设施
白城变电站供排水设施见表1—12。
白城变电站供排水设施情况
表1-12

             供排水
变电站
水源及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白城变电站
使用原有水源及供水系统
本期工程投产后,变电站生活污水排放量无新增,利用既有污水处理方式既可,本期不新建排水系统。
中国环评吧网

 

1.3 工程占地
本工程共计用地129.74hm2。其中永久占地36.23hm2,主要包括变电站和塔基用地;临时占地93.51hm2,主要包括架线施工及临时力能引接场地、牵张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料场和材料站。
占地类型统计见表113
eia8.com
 
本工程占地类型统计
113
分段
永久征地(hm2
临时征地(hm2
合计
hm2
农田
草地
林地
其它
小计
农田
草地
林地
其它
小计
输电线路
16.5
3.79
4.35
/
24.64
43.49
19.34
19.82
5
87.65
112.29
变电站
乌兰浩特
变电站
/
10.61
/
/
10.61
0.19
5.54
0.13
/
5.86
16.47
白城变电站
/
/
/
0.98
0.98
/
/
/
/
/
0.98
小计
/
10.61
/
0.98
11.59
0.19
5.54
0.13
/
5.86
17.45
合计
16.5
14.4
4.35
0.98
36.23
43.68
24.88
19.95
5
93.51
129.74
本工程变电站不涉及基本农田,输电线路塔基占用基本农田约0.83hm2。业主须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的基本农田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目前,业主正在办理土地预审文件。
1.4 工程分析
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运行期间和施工期间的影响。
1.4.1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a) 运行期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输电线路下方及附近存在的电磁场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输电线路干扰波对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可能产生影响。
3)输电线路电晕可听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土地的占用,可能改变了原有土地功能。
5)本工程线路沿途破坏部分草地、砍伐部分林木,改变局部自然生态环境。
b) 施工期
1) 施工临时占地将使部分草原、农田、林木等遭到短期损坏。
2) 材料、设备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和扬尘。
3) 修筑施工道路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和产生扬尘。
4) 塔基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等,扰动现有地貌,造成一定量水土流失、产生扬尘、固体废物和较大的机械车辆噪声等。
5) 土建施工时混凝土搅拌及基础打桩等产生噪声。
6) 施工期间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7)人员及车辆进出等活动对沿线动植物可能产生影响。
1.4.2变电站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a) 运行期
a)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
变电站高压设备的上层有相互交叉的带电导线,下层有各种形状高压带电的电气设备以及设备连接导线,电极形状复杂,数量很多,在它们周围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高交变工频电磁场。此外,站内各种500kV电气设备、导线、金具、绝缘子串亦可能产生局部电晕放电,这些都可成为无线电干扰源,通过出线顺着导线方向以及通过空间垂直方向朝着变电站外传播高频的干扰波
b)废污水
变电站在正常工况下,除个别设备需要冷却水外,无其它生产性用水,且冷却水循环使用,故正常情况下站内无工业废水产生;站内废水主要来源于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c)噪声
变电站噪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站内电气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二是站内辅助设备。
d)固体废物
变电站值班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堆放,由环卫部门进行集中处理。乌兰浩特变电站8kg、白城变电站10kg。
e)变压器油
变电站站内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在发生事故时会有变压器油外泄,利用事故油池收集,经有资质的公司处理后回收利用。
f)生态环境
变电站占地为永久占地(包括变电站的围墙内外征地及进站道路征地),占地面积11.59hm2。占地区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等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范围,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性质将从原有草地和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但施工结束后,变电站站内采取灌、草与周围景观相结合的方式恢复植被。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以后,站址范围内可绿化面积植被恢复率达到100%。
站址区域内的场地平整和基础开挖等活动可能对区域内的地形、地貌产生一定影响,对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消失。
g)自然景观
变电站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周围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变电站施工结束,站前区、进站道路和站址周围植被将得到恢复。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站区内和站区周围的环境。
b) 施工期
1.4.3污染特性分析
a) 工频电场特性分析
输电线路在周围空间产生工频电场,因交流电频率极低,具有如下静电场的一些特性:
1)电场强度大小与输电线相对于大地的电压成正比。
2)电场中的导电物体(如建筑物、树林等)会使电场严重畸变,从而产生一些屏蔽作用。
b) 工频磁场特性分析
1)磁场强度的大小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而与电压无关;
250Hz60Hz的磁场能很容易透穿大多数的物体(如建筑物或人),且不受这些物体的干扰。
3)从理论上讲,由于三相交变流输电线中各相电流的有效值相等、相位互差1200,所以在距输电线较远处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近似为零。
c) 电晕特性分析
当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强度时,就会产生电晕放电,电晕放电多发生在高压输电线路上。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来源主要包括:导线表面电晕放电;绝缘子电晕和火花放电以及接触不良和触点松动产生火花。其中前两类干扰通常是沿线分布,是长期存在的;后一类干扰通常是局部的和短暂出现的,对于中等电压的木横担或全木杆线路,这类干扰产生较为频繁,对于水泥杆和铁塔,由接触不良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少。
电晕放电有如下特性:
1)电晕放电受线路自身状况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晕放电就越强;导线直径大,电晕放电就越弱;导线的表面光洁度越高,电晕放电也就越弱。
2)电晕放电与环境因素有关。空气污染越严重,电晕放电就越强;相对空气密度越小,电晕放电就越强;相对空气湿度越大、风速越大,电晕放电越强;在降雨、降雪时,亦会使电晕放电加剧。
3)电晕放电主要对无线电通信和广播产生干扰。一般情况下,电晕放电的频率范围为0.1100MHz,频率在0.150.2MHz时干扰值最大,随着频率增加,干扰值迅速减小。由于调幅广播的频段为0.51.65MHz,正好是处于输电线路电晕干扰的频段,因此输电线路电晕干扰主要影响对象是沿线路两侧居民无线电广播、电视的接收。
d) 噪声特性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并伴有咝咝声。它随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防止可听噪声是其线路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本工程变电站在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包括电磁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级机械噪声等。
2 环境质量现状
2.1环境空气现状
2.2水环境现状
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分布的雅鲁河、绰尔河、二龙涛河、洮儿河等均为III类水体,水质状况良好,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要求。
2.3 声环境现状
a) 输电线路
工程沿线各监测点位昼间噪声范围在27.332.3dB(A)之间,夜间的噪声范围在36.339.2 dB(A)之间,噪声水平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限值(昼间:55dB(A)夜间:45dB(A))要求。
b)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周围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28.732.8dB(A)之间,夜间在27.129.8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c)扩建白城变电站
扩建白城变电站周围监测点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在29.832.8dB(A)之间,夜间在28.130.1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2.3 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
a) 工频电磁场
本工程沿线各环境敏感点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在0.0010.049k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2.9×10-59.8×10-5mT之间。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均为0.0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3.0×10-53.2×10-5mT之间。扩建白城变电站工频电场强度均为0.001kV/m,工频磁感应强度综合值范围在3.0×10-53.2×10-5mT之间。
b) 无线电干扰
本工程线路沿途在0.5MHz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测值为35.6441.28dB(μV/m)。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0.5MHz频率下变电站周围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4.1938.57 dB(μV/m)范围内。扩建白城变电站0.5MHz频率下变电站周围无线电干扰测量值在34.1938.57 dB(μV/m)范围内。
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1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1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a)工频电场
对地距离为11m时,工频电场总量为1.082~9.592kV/m,最大值出现在距线路中心线10m处。对于直线塔SZ23、SZ42和SZ61,在距线路中心距离分别为16.03m (即距边相导线5.23m)、16.79(即距边相导线6.57m)和16.44m(即距边相导线5.24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转角塔SJ23、SJ43,在距线路中心距离分别为18.13m (即距边相导线4.63m)和18.14m (即距边相导线4.64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耐张塔SJ63,在距线路中心距离为19.02m (即距边相导线4.52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
对地距离为14m时,工频电场总量为0.974~7.329kV/m,最大值出现在距中线距离10m处。对于直线塔SZ23、SZ42和SZ61,在距线路中心距离分别为15.13m (即距边相导线4.33m)、16.55(即距边相导线6.15m)和15.78m(即距边相导线5.08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转角塔SJ23、SJ43,在距线路中心距离分别为16.57m (即距边相导线3.07m)和16.59m (即距边相导线3.09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对于耐张塔SJ63,在距线路中心距离为17.2m (即距边相导线2.7m)以外的区域小于4kV/m评价标准。
b)工频磁场
运行电流分别为2100A1500A时,地面1.5m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变化不大。直线塔对环境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稍大些,最大值出现在距线路中心05m,对地距离为11m时,最大值分别为0.083mT0.059mT,对地距离为14m时,最大值分别为0.077mT0.055mT,低于0.1mT评价标准。随着距离的增加,磁感应强度越来越弱。
c) 无线电干扰环境影响评价
双回路不同塔型线路下无线电干扰水平,直线塔SZ23型线路边导线对地投影20m处无线电干扰最大,对地距离为11m14m时,值分别为51.0dB48.6dB,均低于55dB评价标准。
综合以上分析,理论预测和类比测量结果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规定,即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晴天条件下计算频率为0.5MHz时,无线电干扰小于55dB(μV/m)
3.1.2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类比监测结果,渤海变电站500kV进线处围墙外1m至500m以内,地表面处工频电场强度范围为0.001kV/m~2.403kV/m;1.5m处范围为0.001kV/m~2.482kV/m,均满足4kV/m标准要求。
500kV渤海变电站围墙外地表面磁场强度总量最大值为进线墙外5m处,磁场水平分量为2.777×10-5mT。磁场强度均低于0.1mT的评价标准。
在渤海变电站进线围墙方向,0.5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范围为30.05~52.29dB(μV/m),其中围墙外20m处无线电干扰水平为52.29dB(μV/m),低于55dB(μV/m)的评价标准。
由类比结果可以看出,渤海变电站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均低于规范规定的标准限值,无线电干扰水平变化不大。因此本工程建成投运后乌兰浩特变电站和白城变电站对环境产生的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水平远低于评价标准限值。
3.1.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a)输电线路
线路正常运行状态下,在线路弧垂中心处最大贡献噪声约为37 dB(A),对本工程敏感点最大贡献约为33 dB(A),与背景叠加后,线路弧垂中心处噪声水平昼间、夜间值均小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155dB(A)()45dB(A)()的标准限值要求。
b)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设备噪声在站界处的贡献值与现状实测结果叠加后,昼间值范围为44.255.0dBA),夜间值范围为44.255.0dBA)。除东1#和北7#点夜间值外,其他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II类标准限值。东1#和北7#点夜间值最大超标5 dBA),超标距离约35m,本工程新建变电站站址周围800m范围均为草场,无噪声敏感点,仅设噪声防护距离最为经济合理。因此,考虑远期规划,本工程变电站厂界四周均按100m设置噪声防护距离,已向地方规划部门行文申请,保证此区域内不再建设居住、机关、医院及学校等噪声敏感功能区的建设,避免变电站噪声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文件正在办理中。
c)扩建白城变电站
白城变电站扩建后各点位噪声叠加后,昼间值为36.952.0dBA),夜间值为36.252.0dBA),除西7#和北9#点夜间值外,其他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II类标准限值。西7#和北9#点夜间值最大超标2 dBA),超标距离约15m。白城变电站南侧35m处有一处住户(姜家),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为46.1 dBA);西南侧的刘蒙古屯噪声预测值昼间为35.5 dBA),夜间为34.6 dBA)。两处噪声敏感点处噪声预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将白城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作为噪声控制区,已向地方规划部门行文申请,此区域内不再建设居住、机关、医院及学校等噪声敏感功能区的建设,避免变电站噪声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文件正在办理中。
3.1.4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对水环境无影响。
本工程新建的乌兰浩特变电站值班人员较少,约8人左右。变电站每天需处理的生活污水量小,约为1.0m3/d,水质简单。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进入容积为100m3的贮水池,夏季可用于站区洒水及绿化,冬季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掏,妥善处置。
扩建的白城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地下直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进入容积为400m3的贮水池,本期扩建后人员无变化,生活污水量无新增,生活污水维持现有处理方式可行。
由于生活污水排水量较小,且达标排放,因此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3.1.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1.5.1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将对生态环境的主要要素如土地、植被、动物等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均为局部的不利影响。
a)施工期
对土地的影响是占用土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在施工期结束后临时占用土地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因此对土地的影响可分为近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永久占地为长期影响,且这种影响为不可逆影响;临时占地为近期影响,这种影响是可逆的。
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破坏压埋植被,减少生物量。施工期结束后,临时占用土地对植物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因此对植被的影响可分为近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永久占地对植被的影响为长期影响,且这种影响为不可逆影响;临时占地对植被为近期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可逆的。
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动物的活动范围。这种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因此是近期的、可逆的影响。
b)运行期
对土地的影响是永久占用土地,而临时占用土地的影响将逐渐消失。永久占地影响是长期的、不可逆影响。
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减少生物量。这种影响为长期影响,且这种影响为不可逆影响。
对动物的影响,随着动物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只有在偶然情况下会发生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是近期的、可逆的影响。
3.1.5.2评价区生物生产能力评价方法与计算
a)评价区生物生产能力评价与计算方法
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是由生物生产力来度量的。生物生产力是指生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亦即生产的速度。目前,全面测量生物的生产力还有很多困难,一般以测定绿色植物的生长量来代表生物的生产力。
查阅有关文献中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数据,并结合现场所做的样方调查,计算出沿线评价区域内不同类型植被的现状净第一性生产力。见表3-1
评价区域内主要植被类型净第一性生产力水平
表3-1

植被类型
面积(km2)
占评价区(%)
平均净生产力(t/hm2.A)
生产量(t/a)
森林植被
91.89
11.6
12
110268
农业植被
71.88
34.9
6.44
46291
草甸草原
30.54
27.3
3.5
10689
灌丛、荒草地
22.38
8.5
3.5
7833
合计
216.69
82.3
8.08(平均)
175081
本文来自中国环评吧网 www.eia8.com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73.9%的区域为农业植被、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现状生产力一般。区域内总体生产力一般,现状平均净生产力为8.08thm2.a,约为森林植被的平均净生产力水平的67.3%
b)评价区生物量现存量计算方法
生物量计算,按照不同植被类型的净第一生产力水平,将单位面积生物量与项目评价区域的面积相乘,可以得到项目评价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的年生物量。项目评价区域总生物量约为17.5t/a
3.1.5.3对土地的影响
a)施工期影响
土地占用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在施工期结束后临时占用土地的影响将逐渐消失,因此对土地的影响可分为近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永久占地为长期影响,且这种影响为不可逆影响;临时占地为近期影响,这种影响是可逆的。项目建设永久占用土地为36.23hm2,临时占地93.51hm2
b)运行期影响
本工程运行期对土地的影响主要为永久占用土地的影响。由于项目永久占用的土地占区域土地资源量较小,占用的农田可以从当地调整,占用林地可以择地补植,对当地土地资源影响不大
3.1.5.4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
本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输电线塔基及变电站永久占地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造成生物量减少。
a)施工期对植物的影响
评价区域内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项目建设生物量损失估算见表3-2、表3-3
评价区域内各土地类型面积
单位:km2                                                                                             表3-2

土地类型
农田
牧草地
林地
未利用土地(荒草、灌丛)
其他
合计
所占面积
91.89
71.88
30.54
22.38
46.6
263.3
内容来自环评 吧eia8

 

项目建设生物量损失估算表
表3-3

占地
类型
项目
农田
草地
林地
其它(按荒草、灌丛计)
合计
永久
占地
面积hm2
16.5
14.4
4.35
0.98
36.23
平均生物量(t/hm2.a
6.44
3.5
12
3.5
/
生物损失量(t
106.3
50.4
52.2
3.4
212.3
临时
占地
面积hm2
43.68
24.88
19.95
5
93.51
平均生物量(t/hm2.a
6.44
3.5
12
3.5
/
生物损失量(t
281.3
87.1
239.4
17.5
625.3
合计
面积(hm2
60.18
39.28
24.3
5.98
129.74
生物损失量(t
387.6
137.5
291.6
20.9
837.6

内容来自环评 吧eia8

 

由表3-2、表3-3可知,本项目:农田占用60.18hm2,损失生物量387.6t,占评价范围内农田9189hm20.65%草地占用39.28hm2,损失生物量137.5t,占评价范围内草地7188hm20.55%;林地占用24.3 hm2,损失生物量291.6t,占评价范围内林地3054 hm20.80%未利用土地(按荒草、灌丛计)占用5.98 hm2,损失生物量20.9t,占评价范围内林地2238 hm20.27%
评价范围内,土地总计占用了129.74hm2,占评价范围内植物面积21669hm20.60%。总计损失生物量837.6t/a,相当于评价区域263.3km2内每年减少生物量31.8kg /hm2
b)运行期对植物的影响
项目运行后,临时占地将得到有效恢复,其对生物量减少的影响也将消失。因此运行期,项目对植被的影响仅局限在永久占地。此时,项目永久占用土地为36.23 hm2,每年的生物量损失为208.9t/a,相当于评价区域263.3km2内每年减少生物量7.93kg /hm2
3.1.5.5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a)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由于线路两侧没有野生动物栖息地,只有零星动物出没,施工期间不会对大部分动物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工程施工期的施工噪声主作业人员的活动将对在评价区内的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噪声和人类活动可能会打乱动物的原有生活环境,影响其在评价区域内的觅食和繁殖,但不会造成野生动物的死亡。
施工期间的噪声不会对沿途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产生影响。但可能对离开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迁徙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这部分鸟类的活动范围。
本工程涉及的雅鲁河、绰尔河、二龙涛河、洮儿河均为直接跨越,对河水中的鱼类等不会产生影响
本项目需跨越河流,跨越的主要河流见表3-4
线路所跨主要江河一览表
表3-4

序号
河流名称
跨越地点
跨越段河宽(m)
跨越方式
1
雅鲁河
阎利发屯与三工地之间
50
直接跨越
2
绰尔河
乌兰农场独立二中队北侧
40
直接跨越
3
二龙涛河
曹家围子西侧
30
直接跨越
4
洮儿河
向阳村与友谊嘎查之间
80
直接跨越
林贤屯与安全村之间
150
直接跨越

eia8.com

 

不在河中立塔,对河水中的鱼类等不会产生影响。
b)运行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人为影响逐渐减弱,对陆地动物的影响将逐渐消失。陆地动物如鼠、兔等也有逐渐适应、回到塔基附近活动和繁殖的可能。
在项目运行期,由于空中线路的架设,可能会对一些鸟类的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鸟类的迁徙和活动具有一定的路线和范围,秋季由营巢地到越冬地,春季由越冬地到营巢地。本项目对鸟类的迁徙活动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如鸟类迁徙过程需要躲避塔架和线路,但鸟类仍可正常活动和栖息、繁殖,影响不明显。
3.1.5.6项目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分析
因本工程齐南变~乌兰浩特变段线路经过绰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为了加强对绰尔河自然保护区的结构、功能及其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我院于200910月编制完成了《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评价专题》。
a)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设从四合窝棚西侧1.5km处(进入点坐标,北纬46º 52′15″,东经123 º 17′40″进入绰尔河保护区实验区,向南穿过实验区,从三寨子村东500m(出点坐标北纬46º43′33″,东经123º11′26″穿过保护区,全长16km
1)对林木资源的影响
由于保护区内塔基建设,永久性破坏土壤和地面植被面积1.6hm2,地表植被主要是草地,因此对林木资源无影响。
2)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由于塔基建设,永久性破坏地表植被面积1.6hm2,主要为草地。输电线路路径投影宽度按50m计算,塔基占地仅占输电线路路径投影面积的3%,占保护区总面积千万分之七十五,占保护区内草原植被面积比例亦微乎其微。因此,线路穿越对该保护区草原植被影响很小。
施工期修筑施工便路及其它临时占地面积中草地面积1.2hm2,最大损失牧草4.2t,由于施工期后经过12年人工抚育,临时占地草原资源可以得到恢复,因此不会对保护区内草原资源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机械噪声强度为70~88dB(A),施工场界外30m处环境噪声衰减至50~60dB(A),塔位建设施工场地很小,施工场界外影响范围不超过200m。由于施工人员较少,每个塔位建设施工人员约20人,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因此施工期不会对保护区野生动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b)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影响评价
本工程建成后,将有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在保护区的实验区经过,本工程在实验区长16km范围内布置了40个、高28~43m输电铁塔,其间距400~650m。输电铁塔建在混凝土承台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景观。但一排整齐的高压输电线路出现在河滩、草原中,增加了人工景观,这种人工--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使得景观结构中的森林自然基质中,增添新的人工引入斑块,并与湿地生态系统融为一起,丰富了景观多样性
2)对绰尔河自然保护区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影响
本项目输电线路从保护区北部进入,从保护区南穿出,线路为南北走向,穿过保护区实验区16km长,输线宽度约50m,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穿过区基本为草甸和草原植被区。本工程为架空送电线,分散在输电铁塔基础上,塔基占地面积较小,仅为1.6hm2,其影响植被面积仅占保护区植被面积的0.0008%。因此,在数量上对保护区植被资源的影响极其轻微。而在分布上,由于塔基占地不连续,且铁塔架空送电线下仍保留着植被正常生长,野生动物仍可正常活动和栖息、繁殖,不会造成任何阻隔。因此,项目穿越不会对该保护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产生影响。
c) 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影响
由于塔基占地不连续,且铁塔架空送电线下仍有较大空间,野生动物仍可正常活动和栖息、繁殖、穿越,不会造成任何阻隔。因此,项目穿越不会对该保护区的陆生动物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保护区核心区内还偶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黑鹳、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鸳鸯、草原雕、苍鹰、雀鹰、白尾鹞、鹊鹞、红隼、蓑羽鹤等。数量较少,主要活动在核心区,核心区距本项目最近距离约11.5km,一般不会接近本项目区,不在项目施工区附近起降。现场调查时,在项目穿越区域2km范围内,未发现现有保护鸟类。因此,本工程建设一般不会对上述珍惜鸟类造成影响。
设计上考虑在铁塔及输电线路上设置警示装置,安装各类驱鸟器及鲜艳颜色易于鸟类发觉的警示风车等,尽最大可能防止鸟类撞线、撞塔此类事件发生。
c) 小结
1)本工程施工期破坏植被面积较小,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0001%,施工结束后经人工抚育,临时占地植被资源可以得到恢复,因此不会对保护区内草原及森林资源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噪声经林木的阻隔后,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较轻,不会对保护区野生动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2)本工程运行期不会对植物资源产生影响;不会对陆地野生动物造成阻隔,鸟类飞行高度一般都高于铁塔,亦很少造成撞塔、撞线事件发生。
3.2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局地占地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施工期对环境空气、跨越的水域、声环境、生态景观、农业和交通等将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本工程除变电站和各塔基永久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中线路和塔基仍需要临时占用部分相同土地,使部分农作物遭到短期破坏。人员及车辆进出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及野生动物也存在短期的影响。
3.2.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输电线路的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由于汽车运输使用临时施工道路,将使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TSP)浓度增加,施工开挖、施工机械运转等,在短期内也可使施工作业面上的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有所增加,污染周边大气环境,但影响是暂时的,且范围小,可恢复。
3.2.2对地表水的影响
a)对跨越水域的影响
输电线路所跨越的水体主要有雅鲁河、绰尔河、二龙涛河、洮儿河等。施工尽量选择枯水季节,采取河岸立塔、空中跨越的方式,对河道泄洪能力无影响。
b)对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洗涤废水、食堂含油污水和粪便污水等,主要含CODBOD5SS等。本工程施工点人员较少,夜晚生活用水高峰期都集中居住到附近村镇,因此,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少,对施工点附近水质影响较小。生产废水主要是设备堆场、沙石清洗等建筑工地排水,排放量很小,而且很分散。
由此可见,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和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步消失。
3.2.3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较少,且以人力施工为主。采用小药量爆破作业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噪声。由于施工点附近多数无居民点,因此,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对施工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变电站施工应用的设备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压路机、自卸卡车、卷扬机、升降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机械设备露天作业,除四周围墙外,无其他隔声屏障,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80dBA)以上,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使用率有较大变化。因此施工期间应该加强施工管理,各施工机械应明确施工时段。夜间禁止使用打桩机、推土机、压路机、卷扬机等使周围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超过相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同时,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固定声源应尽量布置于围墙内角落里,以降低影响。施工期间还应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张贴布告。确需在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3.2.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要素如土地、植被、动物等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均为局部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选用先进的施工手段,按设计要求施工;减少开挖土石方量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建筑垃圾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并按原有植被种类进行植树,以使其恢复原有生态状态,施工完成后,应对专门施工通道进行恢复,从而则可将施工期对当地产生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3.2.5征地与拆迁安置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在选择路径方案时按选线基本原则进行,优化方案,满足规划要求、避开城镇区、规划区及村庄,少拆民房以求达到保护环境、降低造价的目的。根据我国国情,线路走廊不征用土地,通常只征用塔基占地。沿线需征塔基地约24.64hm2。全线共需搬迁零星住宅83户,涉及人口约311人,面积8300m2,其中环保拆迁22户,涉及人口约83人。沿途拆迁区主要分布好力保乡三马架(拆迁8户,其中环保拆迁2户,面积800m231人)、福泉山(拆迁12户,其中环保拆迁3户,面积1200m245人)、五星村(拆迁12户,其中环保拆迁3户,面积1200m252人)、红日村(拆迁30户,其中环保拆迁8户,面积3000m2118人)、彦家屯(拆迁18户,其中环保拆迁5户,面积1800m265人)
由于线路走廊内除塔基外的其余土地仍可被土地利用,不影响农作物等的正常耕作使用,加上征地数量很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限,同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全面积极地合作,预计本工程的建设仅会带来短期的不便,不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生活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 环境保护措施
4.1 环境保护措施
4.1.1输电线路运行期污染防治对策
a) 电磁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 线路架设高度及电磁场控制
优化了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表面光洁度等,从而减小电晕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本工程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在最大弧垂情况下,导线经居民区时对地面最小距离为14m,导线经非居民区时对地面最小距离为11m;两边导线外侧5m以内的房屋为被跨越房屋,将予以拆除,两边导线5m以外的房屋导线最大风偏时,对房屋的净空距离不小于8.5m,对住人房屋处离地1m高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不得超过4kV/m,如超过,应加高架线高度或拆迁或采取其他屏蔽措施。
2) 线路交叉跨越
本工程线路在交叉跨越公路、不通航河流及其它输电线路,特别是铁路(白阿铁路)时,分别按有关设计规程、规定的要求,在交叉跨越段留出充裕的净高,以控制地面最大场强,使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场强度对交叉跨越对象无影响。
3) 线路通过林区时设计原则
本工程线路不得不经过林区时,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7m
4)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与加强宣传
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以使居民尤其是儿童避免发生意外。加强对线路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
b) 输电线路电磁污染防治
本工程全线均采用直线自立塔、双回路设计,与常规单回路相比,可减少出线走廊的用地面积。同时减少了占压草场及房屋拆迁量,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也减少了电磁污染,导线下地面电场强度超过4kV/m的高电场区较常规单回路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线路在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采用粗导线,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满足在晴好天气条件下、频率为0.5MHz时距边导线投影线20m处的无线电干扰水平不大于55dB(A)μV/m)的要求。
c) 防噪措施
1)选择光滑、不带毛刺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产生的噪声。
2)控制居民区至线路边导线的水平间距。
4.1.2变电站运行期污染防治对策
a) 电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 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和扩建白城变电站设备的金属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设计时已考虑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应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特别是在出现最大电压梯度的地方,金属附件上的保护电镀层应确保光滑。
2) 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要特别关注绝缘子的几何形状以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3) 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以减少接触不良引起的火花放电。
4) 站区布置和进出线方案
新建变电站站区围墙内建设绿化带,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了相应警告牌。
b) 防噪措施
1) 控制变电站声源的噪声水平,对产生噪声的电气设备在设备招标时已提出限值要求。
2) 对变电站内噪声敏感的建筑部位(主控室、值班休息室、办公室等),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
3) 合理进行站区绿化,以达到降噪效果。
4)在两变电站站界外100m范围设置为噪声防护区,保证此范围内不再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以避免噪声扰民
c) 污水处理措施
1)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本工程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将设计中考虑设置一套污水地埋式处理装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进入容积为100m3的贮水池,夏季可用于站区洒水及绿化,冬季由环卫部门定期清掏,妥善处置。
扩建的白城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地下直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进入容积为400m3的贮水池,本期扩建后人员无变化,生活污水量无新增,生活污水维持现有处理方式可行。
2)事故油污水处理措施
新建乌兰浩特变电站按两台主变压器的油量,设一座事故集油池,事故时所有排油或漏油的油水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集油池,在此过程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不易发生火灾。然后经过真空净油机将油水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水份和其它杂质,产生的废物、废水由有资质的部门回收处置。
既有白城变电站内设有事故油池,收集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变压器油,由于本次扩建工程,不改变原有变电站的主变容量,现有事故油池容量能够满足事故排油时的要求,因此本期工程中不再新建事故油池。事故时,所有排油或漏油的油水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集油池,由有资质的部门回收处置。
d) 绿化措施
变电站站区内的绿化将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充分利用场地进行绿化,提高绿化效果,改善站区环境和运行条件。合理选择树种,与环境相协调。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内的空地进行人工植草以形成绿色效应减少阳光的辐射剂量。进出线下在满足带电安全距离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绿化。所前区绿化主要是结合其平面布置和建筑群体的设计、平面与主体空间环境,以观赏性为主,同时配以常绿树种、花卉等,使绿化和建筑相协调,平面与空间相统一。
4.1.3生态影响的防护措施与恢复方案
4.1.3.1对草原的保护措施
a) 塔基剥岩要统一运送至废石场,保护区内禁止堆放,保护区外段如运送确有困难,应按水土保持的要求就地平整,不得乱堆乱弃。
b)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尤其绰尔河保护区内,以草原植被为主,要加强保护和宣传,在各生态敏感区附近应挂牌施工。
c) 按照草原部门的要求,对工程占地毁坏的草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和落实好异地营草补偿方案,对施工中破坏的草地要进行人工补种和抚育,其面积不得小于被占用和被破坏的面积。
d) 加强变电站周围的绿化工作,栽种当地速生草种和花卉。
4.1.3.2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本工程输电线路经过绰尔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经过段长度约16km,设计和施工时拟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 做好线路定位,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敏感区,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等的影响。本工程避开了国家图牧吉自然保护区(距该保护区外边缘约10km以上)。
b) 对无法避让的自然保护区,如绰尔河自然保护区,本项目穿过了绰尔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要严格执行有关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占用保护区的土地,要与保护区主管部门协商,采取可行的方案,尽可能保护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c) 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天然草场,禁止施工越界,施工结束进行植被恢复,采用当地适生草种,力求把影响降到最低。
d) 在保护区内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减少进入保护区的施工人员,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防止将生活垃圾丢入保护区内。
e) 施工机械需要修理或维护时,尽可能在保护区外进行。
f) 尽可能缩短施工人员要在保护区内的停留时间。
g) 对保护区造成的影响,除对占地进行补偿外,还要对保护区进行一定管理和保护性补偿,以切实提高其管理部门对生态环境的管护能力。
h)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在保护区内建设施工道路的长度和宽度,不设置牵张场地,不设置弃渣场,临时占压植被,施工后立即恢复。
4.1.3.3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a) 拟建项目沿线可能会有保护动物出现,特别是鸟类,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避免捕杀野生动物。如果伤害保护动物,要追究责任。
b) 项目施工期尽量选择在冬季,减少对候鸟、旅鸟等鸟类的影响。
c) 要控制施工噪声,减轻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
d) 野生动物大多在早晨、黄昏和夜晚外出觅食,正午休息,应做好施工计划安排,避开上述时间,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e) 在输电塔位和输电线路上立明显警示标志,将临近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区内的塔架涂上鲜艳的颜色,在铁塔及输电线路上各类驱鸟器及鲜艳颜色易于鸟类发觉的警示风车等,以驱赶鸟类,防止其撞塔、撞线以及在输电线上降落,避免鸟类受到危害。
f) 河滩中进行跨越直线塔施工时应选择在冬季,要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并运送到妥善地方进行处理。要特别注意施工现场中油水的控制,防止油水污染河滩和冰面,要收集油水污染的河滩土及冰面,并做妥善处理。
4.1.3.4对农田的保护措施
在工程总体规划中必须考虑施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损失纳入到工程预算中。
a) 本项目建设将永久占用农田16.5hm2,临时占用农田43.68hm2。线路通过农业区时,尽量缩小占用农田,减少损失。塔基建设挖出的土壤,要保留30cm的表土,将之返回塔基附近农田;将地表30cm以下土壤用于平整道路,降低工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b) 工程施工便道的修建,均尽量避开农田,不占用农田,减少临时占地对农业和影响;施工开始时,将临时占地的表层土(地表以下30cm左右)统一收集,待施工结束后,和挖方时的表土一起用于临时占地的恢复
4.1.3.5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a)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尽量不占、少占基本农田的用地原则,使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最小化。
b)对输电线路塔基占用的基本农田,业主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的基本农田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
c)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应堆放至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内,不得覆压征用范围外的农田。农田中的表层熟土和生土应分开堆放,以利于施工后农田的复耕。
4.1.3.6对林木的保护措施
a)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林木资源损失。塔基剥岩要统一运送至废石场,如运送确有困难,应按水土保持的要求就地平整,不得乱堆乱弃。
b) 本工程建设沿线涉及林木砍伐量较少,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对工程占地毁坏的林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和落实好异地营林补偿方案,对施工中破坏的林地要进行人工补种和抚育,其面积不得小于被占用和被破坏的林地面积。
本工程设计中,变电站不占林地。线路塔基占用的林地,宜采用就近或异地补偿方式,由建设单位出资,委托地方林业部门组织实施及日常维护。
以上占用林地补偿均按占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偿,投资已列入青苗、树木赔偿及恢复投资中
4.1.4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4.1.4.1施工噪声
夜间禁止使用打桩机、推土机、压路机、卷扬机等使周围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超过相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同时,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固定声源应尽量布置于围墙内角落里,以降低影响。施工期间还应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张贴布告。确需在夜间施工时,必须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批同意。
4.1.4.2生态影响及恢复
施工期开挖塔基、安装铁塔时要清除地表的部分植物,会造成对植被的破坏。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临时堆土、砂石料的堆放,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都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造成植物生长地的生境改变。施工活动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a)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为尽量减少线路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设计中采取了如下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1) 基础施工和铁塔组立阶段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面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要注意铁塔不等高高低腿及加高主柱的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慎重进行,不可冒然大开挖;开挖基面时,上坡边坡一次按规定放足,避免在立塔完成后进行二次放坡;当高度差超过3m时,注意内边坡保护,尽量少挖土方,当内边坡放坡不足时,需砌挡土墙。
对于岩石嵌固基础及全掏挖基础的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或分层定向爆破,以及人工开挖和爆破二者相结合的方式,不能采用大开挖、大爆破的方式,以保证塔基及附近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放紧线和附件安装
在放紧线和附件安装阶段,应注意对牵引场、张力场的生态保护,进行文明施工。施工完后,应对牵引场、张力场、人抬道路复耕或恢复。
b)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沿线主要为农业植被,其次为草牧场。线路施工时会对草原植被造成少量损坏,但影响一般最多一季,施工结束后即可恢复;对林业植被区域,采取上述生态恢复措施后,损坏的植被数量较少。在工程施工结束时,进行草地补种及农田植被恢复措施,塔基区域也可播种适宜的草种,进行植被恢复。因此线路施工对所经过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自然植被的恢复而消失。
4.1.4.3其他
1)线路施工、架设时应尽可能少影响公路和铁路交通。
2)加强文明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场地及清理和平整,根据场地功能进行绿化、铺设道路等,保证地面无土面裸露。定期洒水避免扬尘。
3)对各类施工场地和施工生活区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管理,防止它们的无组织排放。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500kV齐南~乌兰浩特~白城输变电工程符合地方规划要求,线路路径选择合理,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在建设和运行期采取一定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后,可以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标准要求。从环保角度来看,没有制约项目建设的环境问题,在完善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生态补偿措施的基础上,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5.2 建议
a) 本项目线路经过绰尔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除对占地、破坏植被进行补偿外,还要对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建设单位已与保护区管理部门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以切实提高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管护能力。
b) 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尽快与乌兰浩特变电站、白城变电站所在地规划部门沟通,申请在变电站站界外四周100m距离范围设置噪声防护区,保证此范围内不再建设居民住宅、学校等噪声敏感目标,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环保纠纷。
(责任编辑:ad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