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的皇家婚礼情结

 快乐老姐 2011-04-27

英国的皇家婚礼情结

(2011-04-25 20:22:11)

威廉王子要结婚了,这段时间的英国很亢奋:伦敦城的装点,大大小小的零售品商家,旅行公司??还有,世界各国媒体。


此文不会重点解读亢奋的原因,因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六分经济需求,三分文化心理,还有一分凑热闹的小小好奇。此文要讲的是亢奋以外的另一点儿东西。


英国有一个组织叫做British Group Republic,是英国国内最大的一个共和派组织,现有成员15000人。4月22日的英国新闻披露,王室婚礼在即,这个组织在张罗的一件事情是招呼周围邻居国家的类似组织成员来伦敦集会,在婚礼当天抗议示威,呼吁废除王室,至目前,他们已经得到了来自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典、丹麦、挪威,六个国家的响应。七个国家的近千名成员,将在4月29日那天高举反皇标语,在警察的保护/监视下,和平游走于伦敦街头(当然不可能是婚礼主干道)。


其实英国王室目前的地位还是相当稳定的,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那就是上个世纪末,查尔斯三兄妹相继离婚那几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有四个子女,其中三个都不让人省心,绯闻不断。大儿子查尔斯在过去甚至还一度爆出过同性恋绯闻,且不说这类消息的真实性,单是能让这种传闻满天飞的事实就足以见得这个王位第一顺序继承人在人们心中的威信。而近年来,查尔斯终于跟自己的有情人卡米拉成了甜蜜眷属,而且双双投身慈善事业,生活低调,这样的生活风格帮助查尔斯收回了部分失去的人心失地。尽管如此,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人们心中的完美形象恐怕是查尔斯今生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了。所以,要说王室地位稳定,还真应该加上“目前”这个限制语。


人们为什么会喜爱王室?在很久以前的过去,是因为国王/王后是他们的统治者,对内管理政务,领导他们打渔狩猎耕种经商,对外共御强敌,在可能的年代里还顺带发展海外殖民业务,为日后的发达捞取资本。后来逐渐地,权力重心下移至议会,王室更多的成了一个象征。但是人们仍然热爱这样的“象征”,因为它象征的是光明、是美好、是希望、是力量。例如在二战初期,有人提出将当时的两位小公主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送去加拿大避难,但遭到了她们母亲的极力反对,她认为做为王室家族的重要成员理应和国民共患难。不离不弃、祥和幸福,这样的家庭自然值得喜爱、值得崇拜也值得供养。


二战在英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是一个极大拉近了王室和国民距离的时期。当人们恐惧、迷茫、甚至痛苦的时候,最常去的地方竟是白金汉宫门前的广场,——人们爱去到那里瞻仰一下维多利亚女王的金色雕像,汲取一下来自缅怀、来自信仰的力量。1947年伊丽莎白公主结婚,那个时候正处于战后经济拮据的时期,善良的英国妇女争相把自己得到的布票寄给她们的公主,好让公主能有足够的布做出最美丽的婚纱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


60多年已经过去,当年那个在来自全国的简单美好的情愫包裹下走进教堂的新娘如今就要眼看自己的长孙迎娶新娘了。只是今非昔比,如今来自全国的对婚礼的心情、对新人的评价、对他们整个大家庭的情感依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来由于工作需要做了不少采访,有跟专家的访谈,也有跟公园里民众的随性攀谈。被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威廉跟凯特的婚姻成功与否,某种意义上甚至影响到了英国王室日后的存亡。要废除王室的声音已经存在,虽然还远不是主流,可是如果威廉一辈的王室成员再一次地,正如他们的父辈,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做一个从道德情操到行为胸襟都配得上“王子”头衔的真正的王子;不能向所有瞻仰他们、爱戴他们的众人展现一个他们所期望看到的幸福婚姻、美满家庭,那么王室很有可能再一次遭遇信任危机,而这一次的危机将很可能因为缺少像伊丽莎白二世一样的标杆性王室首领,而无法拯救??


其实不是人们要求太高,只是人们愿望太好。世界变化太快,平凡的人们无所适从,甚至会在纷繁中失去幸福的方向。这个时候,如果白金汉宫平日里紧闭的大门圈起来的是和外界一样的背叛跟恶俗,人们自然会感到一种因膜拜对象变苍白的落寞和反感。可是,如果那一块苦难的净土为他们保留了一分纯净,一分值得向往的向往,那么庇荫感跟归宿感便能再次支撑起人们的信仰。


所以,4月29日,当威廉凯特乘马车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回白金汉宫时,人们的祝福你们一定要听到,因为你们的幸福对民众真的很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