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古今为用”

 美丽心情akj 2011-04-27
        读史有学问,学问在于“古今为用”。历史是一面明镜,通过它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存亡、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去指导现实,这就是“以史为鉴”。

  史说:待人以礼,君子之风

  《东周列国志》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晋、鲁、卫、曹四国使者出使齐国。这四位使者各有眇、秃、跛、驼的残疾,轻佻寡谋的齐顷公一见,便不讲礼貌地胡闹起来。他特意给四位使者每人配一个赶车的:晋使配上一个“独眼龙”,鲁使配上一个“秃子头”,卫使配上一个“拐子腿”,曹使配上一个“罗锅腰”,当成双成对的眇者、秃者、跛者、驼者去赴宴时,博得围观者大笑。四位使者受到莫大的侮辱,回国后不久,四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齐军大败,齐顷公被迫绕华不注山转了三圈,险些被活捉。这是无礼致祸的例子。

  与此相反的,就是尽人皆知的刘备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三国鼎立大业的故事。

 

  四国联合伐齐,诸葛亮辅佐刘备,尽管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礼”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联系当今社会,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优秀质量当中都有“礼贤下士”之风,如著名北大哲学系教授张岱年,每逢学生上门求教,他都要衣着整齐,以礼相待。并不因上门的是自己的弟子就马虎了事。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如果“有理”又“有礼”,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无往而不胜。

  史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的一句名言。顾炎武号召人们要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这在中国社会思想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对于鼓舞中国人为自己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多次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每当这种时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就激励着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组成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祖国大地,万众一心,浴血奋战。海外侨胞,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那时候,全国人民的心中只有这样一个信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史鉴史,是在博大浩潮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温故而知新,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模仿、学习、创新……以获得国家更好更快发展的可能。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周添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