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话养生(湿热病 湿疹 艾草 菖蒲 )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1-04-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徐文兵

 

  湿热病

  湿热病又叫湿温,也就是说人受了热邪以后又夹着湿气,这种病就比较复杂。

  如果是光受热邪的话,我们管它叫温病温是阳邪,它从上面侵犯人体,首先侵犯的是人体的肺,人会出现咳嗽、嗓子干、发烧,还有皮肤干痒这些症状。进一步,它会侵犯人体的心包,会出现咽喉肿疼、发热加剧,还有抽搐的症状。最后它会侵犯到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心,入了血分,在高烧的同时还会出现神昏、谵语,还有出血,身上皮下会出现斑点。

  如果受热邪的同时夹杂着湿气,就会出现一种比较复杂的,甚至是一些矛盾的症状,比如说,一般的发烧,不论是受寒,还是受热,我们微微用点发汗的药,出完汗以后热就会退掉。但是这种感受湿温的人,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汗出不解,汗出以后,它照样还是那么烧,而且一般在午后烧得比较高。另外一个特点叫做身热不扬,就是摸上去体温不高,但是多摸一会儿就会感觉很烫很热,从内渗透出来。

  湿温病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消化道的症状,这些人表现为食欲不振,口中黏腻不爽,觉得口渴却不想喝水,舌苔特别厚腻,另外就是闻到油烟的味道总是觉得恶心、想吐。他老是觉得肌肉酸痛,胸口和心口窝还觉得堵塞沉闷,而且病势缠绵,病程比较长。进一步发展,这些人还会出现一些出血的症状,比如说会出现惊厥、便血,还有会出现胁下,特别是左边的相对于脾的部位就会出现痞块、硬块,身上还可能出现玫瑰疹,有的人身上还会出现白色的水疱。

  湿温病一般好发于夏季,而且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治疗它比较困难,比如说我们感觉到它是一种热证,要用一些凉的药的话,就会伤害到他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湿气更重。如果治疗湿气,用一些热性的药物,辛温的、芳香的话,又会加重热性的症状,所以比较棘手。

  要在夏天预防湿热病,就要照顾脾胃的阳气,

  不要吃冷饮,或寒性过重的海鲜类食物。

  中医治疗湿温病,一般用一些苦温燥湿、芳香化湿、淡渗利湿的药物,抽丝剥茧,慢慢地解开这种胶着、黏腻的状态,分清别浊,各归其位。

  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方子叫“三仁汤”,里面用到了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薏苡仁有非常好的渗湿利湿的效果。而白蔻仁就是白豆蔻的种子,非常香,炖肉的时候可以放一些,它能够唤醒被湿邪蒙蔽的呆滞的脾胃的功能,让它恢复蠕动,特别是小肠,让它恢复起泌别清浊的功效,起到芳香化湿的作用。此外在这个方子中还用到了滑石和通草,它能够把停滞在我们体内的污浊的液体从小便排出去,起到利湿的效果。还用到了竹叶和半夏,竹叶能清心火,清解侵犯到心包经和心经的毒热,半夏能够把凝滞在心口窝处的寒痰、黏液给它化掉,叫做燥湿化痰。

  煎煮三仁汤的水我们要用“甘澜水”,所谓甘澜水就是“活水”。一般古代取这个水就是把水放到木盆里面搅,用木勺去反复舀动,使它充满生机和活力,最后达到水走如珠,让水变成一颗颗小珠子。

  用甘澜水煎药,能起到分清化浊、泌别清浊的作用,最终达到湿去热清的效果。

  湿疹

  北方人习惯了清爽、干燥的气候和环境,所以北方人初到南方,就会很难适应南方的这种夏天是潮湿闷热,而冬天又是潮湿寒冷的气候。尽管在南方的冬天温度不是很低,因为空气中湿度比较大,就有一种浸透骨髓的湿冷的感觉。

  所以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北方人到南方因为水土不服而闹出很多疾病,小则影响个人,大到影响整体。比如说在三国的时候,赤壁之战,曹操统帅大军征伐东吴,其实在火烧赤壁之前,曹军中大半的北方兵士就因为不习惯南方的水土、气候,纷纷病倒,甚至还造成了瘟疫的流行,还未征战,先折损了很多兵士,这也是曹操兵败的原因之一。

  在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坚守在边境线上的“猫耳洞”里边,非常潮湿闷热,结果就造成了很多战士出现了湿疹。

  湿性的特点是阴寒,往下走,容易在人的足部出现脚气,还容易在人体的阴部,也就是男性的生殖器附近,出现湿疹,严重会渗出黄水,瘙痒难耐,挠破以后造成大面积的疮疡,很多人就会脱皮。实在是很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湿性的特点是阴寒、往下走,易在足部出现脚气或在生殖器附近出现湿疹。有个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叫晒裆,就是等到潮湿阴雨天气过去后,在太阳底下晒。

  很多人不在南方,但是也会出现,因为体内积聚了过多的水汽,会阴部瘙痒、出汗,甚至有湿疹和溃烂。怎么办呢?最简单的方法叫晒裆,就是等到潮湿阴雨的天气过去以后,太阳出来的时候,在太阳底下晒。还可以用一些草药煎煮以后清洗或外敷,或内服一些草药,从内而外地去提高自己化湿除湿的能力。

  我给大家推荐几种治疗湿疹、脚气、阴囊潮湿的草药。首先是蛇床子。

  蛇床子这味中药性温热,有着非常好的利湿祛湿的效果。它为什么叫蛇床子呢?因为蛇是一种变温动物,身体非常凉,它睡觉的时候喜欢找一个温暖的地方,老是在一种草的上面趴着睡觉。这种草叫“蛇床草”,它结的籽,我们叫“蛇床子”。

  蛇床子、苍术、黄柏、生薏苡仁打碎,包起来水煎、浸洗,治疗湿疹、脚气。

  我们可以就用单味的蛇床子,也可以加上其他的中药,比如加上苍术、黄柏,再加上生薏苡仁。苍术、黄柏这两味药加生薏苡仁,我们叫“三妙散”,三妙就是说用了以后有非常奇妙的治疗湿气湿疹的效果。加上蛇床子,有时候还可以加点川牛膝,叫“四妙散”。这几味药我们把它打碎,特别是蛇床子,一定要把它研细、打碎,包起来煮水,去清洗、浸泡自己有湿疹、脚气的部位。要注意不要用温度太高的水,以免加重病情。

  从内服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用一些芳香化湿的药物,去祛除体内的湿气,这里面我还是向大家推荐“藿香正气水”,如果症状比较轻的话,大家可以买一个叫“二妙丸”的药物内服,同样可以起到清利湿气的效果。

  艾草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国有挂艾草的传统习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挂起来,叫悬挂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状,叫戴艾虎;有把艾叶泡上酒,喝艾酒;还有用艾草点燃了熏,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长绳,作为驱避蚊蝇的一个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丰富的挥发油,鲜艾草还有一种药香,芳香辟秽,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驱避湿气和瘴气,这是我们古代的一个习俗。因为端午节以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蚊蝇开始滋生,五毒渐出。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者“百毒月”。

  端午节其实是一个讲究卫生,防病保健的节日。而用艾草做艾灸也是我们古代预防疾病、预防瘟疫的有效手段。

  采艾草一定要在它枝叶茂盛但是还没有开花的时候,所以五月端午采的艾草是最合时令。采了艾草以后,一般把它悬挂起来,晾干备用。另外我们也在五月端午采艾草之后用石杵把它捣碎,然后剪去粗大的枝和梗,留下细软的艾绒,用来制造我们针灸中“灸”用的那个艾卷、艾条。

  在我国,各地都有艾草的生长,但是最地道的艾草应该是湖北蕲州出产的。当地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而李时珍的老家就是在湖北蕲州,他说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用蕲艾,而且是五月端午采的蕲艾,点着以后的穿透力特别强。

  另外,在广州越秀山下出产一种红脚艾,制成艾绒,它的灸疗效果也非常好。在古代有一位女医生叫鲍姑,是著名的中医和道家学者葛洪的夫人。她陪伴葛洪在广东罗浮山炼丹、采药行医的时候,使用越秀山下采的红脚艾为广大的百姓灸身上的赘疣。所谓赘疣就是瘊子、痣,还有包括我们现在说的“鸡眼”,用这种艾叶灸的方法治疗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灸,这种赘疣就能全部脱落。所以鲍姑被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现在在广东越秀路三阳宫里面还有纪念她的殿和塑像。

  如果受了风寒,出现感冒咳嗽症状

  还可以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葱姜一起煎汤温服,出汗后可治愈疾病。

  艾叶的更普遍的应用,是用它来煎汤煮水外洗。另外比如说一旦受了风寒,人出现了感冒咳嗽的症状,就用艾叶煎汤洗脚,或者用艾叶加上点葱姜,一起来煎汤温服,出汗了就能治愈疾病。

  另外我们还把艾绒加上棉花,一起制成兜肚、药枕和药垫子,特别对老年人的丹田气弱,或者是妇女痛经、腹痛导致的腹泻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叶,除了有辛散、芳香的气味,艾灸产生的热还能够与人体的气产生共鸣、共振,起到非常好的通经活络的效果。

  熟艾叶配合其他药物内服,有很好的温通气血、驱逐寒湿作用,还有安胎效果。《伤寒论》中常用的“胶艾四物汤”,就是用在妇女产后、出血不止的时候。里面有阿胶和艾叶,配合生地等其他的药物。

  另外,还有一种药物,大家也熟知,叫“艾附暖宫丸”,里面就有艾叶和香附一起使用,治疗人体的寒证,特别是妇女的小肚子冰凉、不能怀孕等等这些疾病。

  菖蒲

  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过端午节除了挂艾草以外,还挂的一种药用植物叫做菖蒲,主要生长在湿地、水边。因为它的叶子的形状像一把利剑,民间管它叫水剑,可以斩邪鬼,这就属于心理治疗的作用了。所以一到端午节,人们把菖蒲悬挂起来,芳香避邪。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还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

  菖蒲生长在水湿、阴寒地方,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天性,用菖蒲的根茎制成一种中药,服用以后能够帮助人把粘在消化道和呼吸道里面的痰涎、痰浊很痛快地排出体外。

  端午节悬挂的菖蒲,其实叫做水菖蒲,它是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气味浓烈,煎煮服用能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外用芳香辟邪是用水菖蒲,而口服清理人体内部污浊环境我们经常用另外两种菖蒲,品种来源不同,效果也有差别。一种是节菖蒲,也叫九节菖蒲,它是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微酸而麻舌。能够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第二种是石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能够化湿开胃,醒神益智。它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理气化痰开窍的药物,能够把人体的湿毒和痰饮排出体外。民间经常说的痰迷心窍,也就是人突然陷入了一种癫狂状态,不省人事,胡言乱语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些化痰开窍的药物帮助他恢复神志。

  菖蒲酒酒香醇厚、药香协调,使人不厌,辣不呛喉,饮后神气清爽。

  另外,在五月端午的时候,古人还有喝菖蒲酒的风俗。菖蒲酒是用九节菖蒲泡的,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知道喝雄黄酒,但别忘了,常喝的还有艾酒和菖蒲酒。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酒香醇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使人不厌,醇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清气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九节菖蒲生长在海拔1994米高的历山之巅,素有“无志者难以求取”之说,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质差;过迟,蒲苗枯萎,难寻。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