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湾杨公庙:清远唯一纪念唐朝堪舆大师的庙宇

 周易风水图书馆 2011-04-28

白湾杨公庙:清远唯一纪念唐朝堪舆大师的庙宇

 
 

  清远白湾,被当代媒体称为“邻近珠三角的寒极”,描绘成一个穷山恶水、草木难长、贫穷落后的地方。然而,有谁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这里却是山清水秀、森林茂盛、被誉为“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更是元、明两朝以及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广东抚瑶长治所,抚瑶长官衙门四周渐渐形成的“官衙村”,就是今天白湾圩的“开基始祖”。

  官衙村前面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重修的庙宇,远望如一张泰山坐椅,椅上坐着一位慈祥的仙翁。这就是始建于宋代、历代不断重修的“杨公古庙”。从庙前竖立的“杨公古庙重修碑”得知,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磨洗,年久失修的杨公古庙逐渐坍塌。113年后,白湾等地信众及各界善长仁翁捐资重修了杨公古庙。如今,重修后的古庙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每到庙诞日,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参加庙会,给白湾带来了一派热闹非凡的吉祥气氛。

 


 

杨公为何方神圣


  杨公,乃唐僖宗的国师杨筠松(834—900),窦州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世称“救贫”先生。著有《疑龙经》、《撼龙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等堪舆专著。据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 年)董天锡编撰的《赣州府志》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徒。卒于虔州于都药口坝”。

  据江西兴国三僚村《曾氏族谱》记载:“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剩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因为杨筠松担心死后风水成为绝学,所以希望徒弟们能够世代继承他的风水地理学问。于是带着弟子曾文辿和廖瑀在盆地中间搭起茅棚住了下来,一人一座茅棚。茅棚又称为“寮”,故称“三寮”(即现在的“三僚”村)。据说海外的风水考察团来到三僚,都会寻找杨公当年所点“天马水”、“出土蜈蚣”、“罗经山”和“甲木水”等风水穴位。据《赣州府志》载:曾、廖两姓都从江西宁都徙居兴国三僚,“盖两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贻之谶云”。可能是因为这一缘故,三僚人非常乐意传播杨筠松为三僚卜地开基的传说。

  笔者最感兴趣的就是杨筠松的籍贯问题。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古代典籍中,大多都是记载“筠松,名益,窦州人”。而三僚《曾氏族谱》却作“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这种说法普遍存在于许多风水术的秘本里,故风水术士一般都以为杨筠松是山东窦州人氏。

  其实,“窦州”是古代地名,不在山东省,而在广东省信宜县(今茂名市辖下的信宜市)。宋《太平环宇记》载:“信宜县,汉端溪县,地属苍梧郡,隋为怀德县,唐武德四年析怀德县置信义县,仍置南扶州。贞观中改为窦州,取州界罗窦为名。皇朝太平兴国初改为信宜。”误把“广东”作“山东”,是以讹传讹,因为唐朝时候的山东,根本没有“窦州”。

  杨筠松是因为战乱影响,带着宫庭秘籍从京城长安出逃,随着大批南迁的客家人,一路爬山涉水,寻龙捉脉,辗转来到赣南。他发现兴国的三僚村风景优美,山水有情,地形构造恰似一个堪舆用的罗盘,遂带着几个弟子搭棚定居,创立和传播他的堪舆理论。兴国三僚村遂从一块荒僻之地,一跃成为中国堪舆文化的发祥地,被海内外客家人视作堪舆文化的圣地而享誉中外。


杨公与白湾的渊源

 

  白湾杨公庙历史悠久,自宋代立庙以来,一直香火不断,历代官府与民间一直推崇备至,屡毁屡修。也许读者会问,身为唐朝国师的杨筠松,为什么会来到清远白湾寻龙点穴?他与白湾有何渊源?

  原来,到了唐朝晚期,朝政日益腐败,沉重的苛捐杂税弄得民不聊生,农民领袖黄巢揭竿而起,四方响应。从者如云,义旗指处,所向披靡。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五,黄巢起义大军占领潼关,攻克长安。唐僖宗在“百官皆莫知之”的紧急情况下,携带三个妃嫔、四个亲王,五百名神策军护驾,仓皇逃出长安,不分昼夜地逃往西川。

  出身清贫、为官廉洁的杨筠松目睹朝廷的腐败,早就心存去意。适逢黄巢造反,早已淡泊名利、不恋权位的杨公趁机弃官而去,远离长安,逃入昆仑山削发为僧,以他平素悉心钻研的堪舆术遍游祖国河山,为世人勘察地形,择定吉穴佳壤,营造祖先坟茔,这种思想在古代确实难能可贵。

  南下广东期间,杨公在连州、阳山、清远一住十载,走遍百粤之地,实践其以风水学术“济世救贫”的理念。杨公来白湾“寻龙点穴”时,见白湾盆地四周地形奇妙,峰峦叠嶂,行至旗山脚下巡视,只见左右龙蟠虎踞,前有龟星,后接蛇气,两水合襟,生成龟蛇相会之象。

  据说杨公正在赞叹此地风水,恰好遇见几个牧童在此用棍棒、石块搭屋子玩耍,便俯身问道:“尔等何为”?牧童答道:“建造庙堂”。杨公一愣,又问牧童:“我已在此地埋下了三个铜钱,尔等若能一次串起三个铜钱,就可在此建庙。”正说着,只见一个牧童用赶牛棒往下一插,果然串起三个铜钱。杨公感叹道:“此处真是地灵人杰,乃百姓之鸿福也。”此事一经传开,方圆百里之内,皆为震动,谓“救贫仙人”下凡白湾,为民解困,造福人间。于是,民间人士发起集资,在此地建庙纪念杨公,取名“杨公庙”。


打好堪舆文化旅游牌


  杨筠松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堪舆(风水)祖师,他继承了晋代郭璞的堪舆学思想,并使之更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堪舆理论,其八部经典理论著作被称为“杨八篇”,其堪舆学是一门精华科学,他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为当今世上最高境界的学术。

  杨筠松在地理堪舆学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儒学上的地位可以与孟子媲美,其所有的著作,均为地理堪舆上的经典著作,所以杨筠松被后人尊称为“杨公”。

  杨筠松实有其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堪舆术之高,令人难望项背,其门徒多为朝廷的钦天监,宰相、太守以下的朝廷官员敬赠的题祠和题碑不知凡几。还有,“杨救贫”三个字在湖广数省无人不晓,更不用说江西一带了,可见其术之深,其德之高。

  随着堪舆(风水)文化研究的深入,风水实践应用的日趋广泛,堪舆宗师杨筠松的堪舆(风水)文化研究及其旅游开发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江西省赣州市自2006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赣州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以来,该市已经成为风水文化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行业间信息交流、提高风水文化研究的影响力、确立赣州杨仙岭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山”的地位、扩大杨仙岭在海内外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企业、媒体均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重新审视风水文化这一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

  2008年11月21日,第三届“中国·赣州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赣州隆重开幕,这次会议以“建筑风水与生态人文景观”为主题,旨在探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人居环境美学与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结合之道,从而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居住环境。赣州市政府有关领导、海内外知名风水专家、建筑学和环境学专家,工商界、房地产行业、建筑装饰行业及其他领域的堪舆文化爱好者等300余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宗矿说,白湾杨公古庙作为清远唯一纪念唐朝堪舆大师的庙宇,应该借鉴赣州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思路,与广东省白湾自然生态保护区携手合作,力争把杨公古庙打造成粤北地区第一风水宝地,将白湾的生态人文景观加以培植和包装,向世人展现白湾自然生态的神奇魅力。 作者:特约通讯员 高 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