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国防教育

 行方智圆 2011-04-28
  一、国家与国防基本情况
  以色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国家,全称为以色列国。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死海和约旦河之间,领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首都耶路撒冷。以色列武装力量由国防军现役部队(陆、海、空三军)、预备役部队、民防部队、边境警备部队组成。陆、海、空三军现役部队是以军的骨干力量,总兵力为16.8万人,其中陆军12.7万人,空军3.2万人,海军约0.9万人。预备役部队35.8万人,民防部队约15万人,边境警备部队0.8万人。
  二、国防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以巴围绕巴勒斯坦问题敌对至今,发生大战5次,小战不计其数。然而以色列却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甚至敢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叫板。以色列越战越强的原因,固然离不开美国等一些军事大国的支持,但以色列军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和高度的战备观念无疑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是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思维是以色列国防教育的理论指导。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以色列对邻国的攻击一直是咄咄逼人的。这主要是因为,具有各种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观念的以色列人,对所处国际环境的看法比较悲观,这种看法的结果必然使他们把国家安全放在中心位置上。因此,以色列的军事学说一直是集中于以“强大的遏制力量和第一次攻击能力来对付阿拉伯邻国的即刻威胁”。简言之,就是用短期的战略进攻来维持其长期的战略防御。也许,从长远来说,以色列的战略是防御性的,但是为了确保其防御成功就必须进行战略进攻。几十年来,世界上恐怕只有以色列的国防军真正称得上“身经百战”。以色列的国防教育正是在这一战略思维的影响下开展的。
  二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以色列国防教育的文化根源。以色列对战争的认识是,“精神之于物质,其比重是三比一”;并且强调,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是人,而人的精神因素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正如前空军司令本杰明佩莱德少将在总结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经验教训时所说:“无论多么先进的武器,其性能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人的精神因素,其次才是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以色列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其国防教育的不竭财富,将军队的教育和国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公民进行“时时处处都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精神教育。这是以军在战争背景下展现出的犹太民族特有的意气、才识、力量、凝聚力、创造力,以及代代相传的义无反顾、万死不辞的精神,才是以军屡战屡胜的内在动力。
  三是以人为本是以色列国防教育的基本理念。以色列相对于阿拉伯世界来说人口要少得多,战争中所需的兵力补充来源有限。以色列采取的做法是,在国防教育中极力灌输“以人为本”、“节约生命,不要节约弹药”等重视军人价值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以色列国防教育中经常强调的教育准则,并在军队中形成了一种观念:“决不放弃一个人”。这一思想信念的形成与贯彻落实,有力地增强了以色列国民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三、国防教育体制
  以色列一贯采用“全民皆兵”的国防体制,并通过这种体制进行普遍的国防教育。政府、学校、企业和各种社会团体,都承担有国防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其国防教育体系大体由全民、军队与学校三部分组成。全民国防教育由政府有关部门协商国防部和军队进行,军队和学校的国防教育主要由国防军总参谋部下辖的教育与青年部队承担。该部队下辖30多个教育单位,负责全军新兵基础训练、技术专业培训、各级军官晋升考核等基础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始终贯穿其中。该部队另有一个单位,负责全国高中学生的军训与国防教育,在各地区设分部、分支机构,由不同级别的军官负责,在每所高中派驻一名军士,具体实施国防教育。
  四、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崇尚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以色列国防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犹太复国主义认为,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属于单一的犹太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因而具有重建一个共同国家的共同未来,要求以色列社会的所有军人和平民,都要向民族和国家负责。以色列把因游离之苦带来的爱国之情作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予以突出,并与以色列的“国土”紧密联系起来,把它渗透到公民意识中去,让公民意识到“战败即亡国”的道理,旨在增强国民对国家及其政治活动的责任感,强化公民与国土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产生对国家的忠诚,坚定为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从而自愿为国家安全与利益尽义务。
  (二)热爱军队的传统教育
  以色列军队有着辉煌的中东战争史,在训练与作战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以色列中东战争史也成为每一个以色列人的骄傲。因而,以色列在进行国防教育中,把战史的学习与热爱军队的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把传统的内容规范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延续下来。教育内容突出历次作战中的英雄人物宣传,如摩西·魏茨曼、阿里尔·沙龙等,把他们当作公民心目中的英雄,激发其热爱国家和军队的意识和尚武精神。
  (三)集体主义教育
  以色列国家强调的是共同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集体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民族之一。以色列的个人权利与少数民族权利一样,从属于集体所关心的头等问题。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到1948年建国,以色列一直强调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实现犹太民族的自新。这个运动以及它建立起来的国家,看重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读一读以色列的独立宣言,根本找不到提及个人的地方。在以色列,人们很早就从生活中认识到集体是不可替代的。对于一个以色列人来说,别人的最高敬意就是把他称作“真正的伙伴”,这句话的意思是:某人不但是集体的忠实成员,而且把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以色列复国时,国外犹太人的捐款也再一次表明了犹太人的这种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以色列进行国防教育时更是大力宣扬集体合作精神,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全体公民在国家遇到安全威胁时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国防教育形式
  以色列采取种种方式进行国防教育,为公民奠定了“全民皆兵”的思想基础。以色列公民对于民族使命和国家前途,已养成一种近乎“直觉”的基本认识,他们都知道国家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敌人是谁,每个人应如何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拿起武器保卫国家的安全,这些认识已成为公民的第一意识。
  (一)公民服兵役是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
  服现役和预备役是以色列每个公民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这两部分成员包含了以色列60%以上的人口。以色列的青年一般在中学毕业时入伍,中学毕业生中只有攻读医药、护理、工程、师范等不适于军方需要的专业者,才可延缓应征,直接报考大学。但入学前必须经过军训,毕业后还要到军队服役3~5年。以色列还是全世界惟一一个规定女性必须服役的国家,其兵役法明确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女青年均应服义务兵役。对少数因体检不合格、怀孕、基于宗教信仰不愿服兵役和在服役前已经结婚且有子女者,可视情况免除兵役。但已婚无子女者,在免服现役的同时需服预备役。此外,以色列的“全民武装”体制还包括一些类似“民团”的准军事组织,其成员包括老人和妇女等。政府每年拨出专款并实行社会集资,修建国防教育的基地、场所,更新设施,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还以此作为衡量国防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以色列国防军还在全球设兵站,便于战时迅速组织预备役犹太人回国参战。首批9个兵站设在纽约、洛杉矶、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曼谷、孟买、约翰内斯堡等地的犹太社区中心或学校,还专门派遣军官前往驻外使馆,核查当地预备役人数。
  (二)定期开展形象化教育
  在国防教育过程中,以色列特别重视使教育形象化。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日”、“死难犹太人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以色列都要进行各种活动,宣扬民族英雄业绩。同时,还利用“哭墙”、“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教育公民不要忘记历史。以色列有一个著名的马萨达古城堡,位于死海之滨的马萨达山顶上,现仍保留着两千多年前的原貌。公元前73年,近千名犹太人拒绝向罗马征服者投降,在这里坚守3年后,全部集体自杀。现在这里被作为犹太民族“为自由而战”的象征。以色列新入伍的战士都要到这里宣誓:“马萨达不会再陷落”。飞行学员毕业时,都要去位于耶路撒冷城外的“飞行员山”(一座记载着1100多名为国家献出生命的空军将士姓名的高大纪念碑)宣读誓言,表示对国家的忠诚。
  (三)开展经常性的行军教育
  行军教育是以色列进行国防教育的特色之一。以军经常组织部队游览国土,参观博物馆、经济发展地区和工业中心等,让官兵熟悉本国各地情况。以色列公民从小学开始,学校就组织“用脚去认识以色列”的活动,从约旦河边到地中海岸,从海法到埃特拉,学生们走遍以色列的东西南北,从而加深对本国国土的认识。也正是这种融合历史传统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把犹太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使以军能够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展现犹太民族特有的意气、才识、力量和代代相传的义无反顾、万死不辞精神。
  (四)积极举办国防系列教育课
  “系列教育课”是以色列落实国防教育的又一特色。上课地点设在军营外、大城市附近的专门学校里。学员分类很多,有来自不同建制单位、不同级别的军人,也有社会公民、学生等。“系列教育课”的时间通常为1周左右,军官学员则为3周。教育常常是以正课或观看电影的形式进行。正课集中教育,针对义务兵、志愿兵、军官及文职人员、军人家属、学生等不同教育对象,分别确定教育内容及时间。主要有“战斗传统”课,内容有军史、部队历史、著名战斗的报告和英雄人物事迹;“人际关系”课,包括集体力量、领导方法和组织;“公民意识”课,包括犹太人和以色列的历史、犹太人的文化和传统。
  六、国防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重视国防教育
  以色列国防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以总理为主席的国防委员会,日常的具体工作由国防部长负责。由于犹太民族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排斥、驱逐和杀戮,因此国防教育在以色列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国防”的认同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生存”。以色列国防委员会是国防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总理亲自挂帅,委托国防部长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历史、犹太复国历史等。政府还把官方、民间、传统和宗教节日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每逢节日,都组织纪念活动,还举行军事表演等。
  (二)依托军队开展国防教育
  以色列军队在国防教育实施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军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机构和正规的教育计划。以军总参谋部有专门的青年教育部,它在各地下辖30多个教育单位,不仅负责全军新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军官的考核晋升、部队领导的深造,还对新来移民进行基础的军训,并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在全民中进行国防教育普及活动。每个营级单位都配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军官,负责组织部队和驻地公民的国防知识教育,军队和地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比如,在总参谋部的青年教育部,就有一名上校专门负责高中学生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各地区设分支机构,由不同军官负责。每所高中学校都派驻一名军士,统一部署国防教育课程,对每名高中学生实施每年一周的国防教育。二是每年都有一些受过军队师资训练的女军人被指派去参加民间青年工作,担任青年辅导员和组长,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活动,如夏令营、社会集会、旅行以及诸如造林、考古发掘、向边疆居民点或城市贫民区提供帮助之类的各种助民活动等,有时这些活动扩大到中学生以外的社会青年中去,如辍学的青年和少年罪犯管教机构中的青少年罪犯,甚至包括来自国外的犹太青年。三是以军每年要为14~17岁的中学生组织强制性的军训。军训工作人员都是军人,由职业军官带队,军训内容主要学习犹太复国史、以军战史、国家安全环境、军队使命、军队纪律、各军兵种常识、基础军士训练以及体验军营生活等。教育方式除授课外,还有高级将领作动员报告、讲演,参观博物馆、战史馆、烈士纪念碑及部队陈列室,观摩军兵种部队演习、表演,同部队一起过两天军营生活,等等。其中有些项目学生家长也被邀请参加。每逢寒暑假,另行组织军事训练,为期一周。训练内容有40多种,每次都由各驻校军士同校领导商量,每个学校从中挑选课目,有队列、步枪射击、投弹、行军及军事体操、徒手格斗等。军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请家长出席观看并讲评。以色列学生接受军训情况较好,效果比较理想。四是利用军队媒体向社会宣扬尚武精神。如以军的“军中广播电台”,不仅面向军人,而且面向整个社会。当官兵有突出贡献时,常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宣传军人、军队,扩大军队和军人的社会影响。
  (三)注重全民教育,从小培养国防意识
  以色列兵役法规定,凡18~29岁的男性公民、18~26岁的女性公民,无特殊情况都要应征服现役。在服完规定的现役后,除少数自愿服职业兵役外,其他被认为仍适应服兵役的人员即转入预备役。同时,以色列政府规定,l8~70岁的公民,不分性别,都要接受法定的国防教育,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妇女也要在家中接受函授国防知识教育。男孩到13岁举行成人仪式时,父母都要送其一支枪,表示他们已经到了保卫祖国的年龄。
  (四)重视犹太复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犹太民族历史上长期遭受排斥、驱逐和杀戮,国防在这个国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地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国防”的认识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而是为了“生存”。政府为了调动人们从事全民武装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多种形式,向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灌输犹太复国主义和爱国主义,通过展示2000年来犹太人流散各地遭受的苦难经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在这种宣传和影响下,以色列军人的社会地位备受推崇,民众都把当兵服役作为一生中值得自豪的事。在以色列,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从军服役的态度和经历。因此,人们入伍和参加军事训练的热情都非常高。耶路撒冷的一名军医说:“世界上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军医在竭力寻找冒充健康人的病兵,而不是揭穿冒充病人的健康士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