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让我们停不下来 10-观点·经济观察·股市-解放日报

 城市行者 2011-04-28

“过劳死”引发的深层追问——

是什么让我们停不下来

2011年4月28日   10:10-观点·经济观察·股市     作者:支玲琳/叶斌

  ●今天的白领群体,似乎出现了一种 “有工作,没意义;有追求,没目标”的价值困惑。比起在健康问题上的群体恐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 “工作的意义”这个问题上的集体价值动摇。

    ●到底是今天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还是年轻人太脆弱了?压力增大,要求坚强程度也要同比增长。但问题是,个人成长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会脆弱。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叶斌(林紫心理机构总督导、心理学博士)

    

    解放观点:近日,普华永道25岁女员工“过劳死”、复旦年轻女教师患癌不治的消息,让不少白领们感慨 “活着才是王道”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起劳动与生活的价值。一份两千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七成职场人士担心“过劳死”的悲剧会降临在自己身上。两位年轻白领的辞世,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共鸣?

    叶斌:这两件事发生以后,其实白领们最大的追问是:我如此辛苦的价值是什么?我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但很多人找不到答案。今天的白领群体,似乎出现了一种 “有工作,没意义;有追求,没目标”的价值困惑。以前是万人一心的 “劳动最光荣”,后来工作渐渐变成了 “谋生的手段”,但时至今日突然发现 “买房买车买不来健康”。我认为,比起在健康问题上的群体恐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 “工作的意义”这个问题上的集体价值动摇。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很快,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如果你想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人家已经跑到你前面很远了。所以,职场人生就宛如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种压力感的社会累积,已经到了需要引起充分重视的时候。

    解放观点:这就是矛盾。一方面人们在抱怨工作压力、反思加班文化;但另一方面,每个人又像停不下来的陀螺。要停下来,为什么就这么难?

    叶斌:我问过很多白领: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他们的答案很多都是:哪一天赚够了,能够提前退休就好了。于是我又问:赚多少你才会不干?他们回答我:这个我不知道。现在已经搞不清楚到底要赚多少钱才可以歇手,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几乎人人都秉持着这么一种信念: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拼命赚。但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没有答案。

    所以普华永道这个事情发生后,有人说,她为什么不休息、不停手呢?但我觉得,到了那个状态,停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第一,基于大多数人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尽管嘴上高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事实上不到生病,是不会把健康排在优先级位置的。比起健康来,我们更关心如何才能获得成功、超越别人。所以在体能尚够的时候,总归是要拼命努力的。

    第二,基于普遍性的判断。其实现在很多职场人士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很难引起充分重视。也许只有那些从小就病恹恹的人,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都说“上半生花健康挣钱,下半生花钱挣健康”,尽管很多人对此很抵触,但是如果对于压力问题不加以纾解,对于健康状况不予重视,几十年后,很多人都会走入这个事实逻辑里。

    第三,基于文化上的差异。欧洲企业休假很多,员工也很会享受生活。但是到了中国,我们的文化是儒家积极入世和佛道出世超脱相结合的,更多只讲今生不问来世,强调的是入世和进取,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很大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儒家文化圈的,都很拼命,日韩也是如此。这种文化要求人们勤劳勇敢、工作不止。甚至在享受的时候,也会产生负罪感——别人在那里拼命,而我却在这里享受,我又不是钱多到了什么程度。甚至有些白领周末不去读书,也会有“罪恶感”,因为周围的同事都很用功。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人如何能停得下来?

    第四,基于不安全的恐慌。现在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支出直线上升,作为个体很难预期未来。而且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能不能挤上一班车了,即便你拼到了、拿到手了,还是没安全感。那位教授说 “四十岁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为什么会引发这么大的社会反响,他后来讲“等学生四十岁时四千万估计只相当于今天几百万”,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让人恐惧的。

    解放观点:作为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叶斌:压力管理,现在非常热门。我以前只是在上海、北京讲这方面的课程,但今年以来,已经收到很多地方的邀请。尽管这只是一个小的样本,但这也是一种喷发。其实遇到压力很大的人,我们也很难给他什么建议。我可能会问他为什么想停下来,有哪些迹象显示已经有了耗竭感。有的人是意义的耗竭,觉得再做下去没有意义,那么他可能面临一种人生方向上的调整。但很多人是身体、心理上的耗竭。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醒注意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一些压力很大的企业工作,其实押注的就是自己的健康。至于收益,可能是知名公司的履历、更好的收入,或者是别人羡慕的眼光。但这就像做股票一样,你押对了,运气好,就赚到了;但如果押错了,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为什么我们这么累?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无数人都在问。也有很多人呼吁:不要把金钱作为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放眼大环境,你会发现这样的呼吁是多么无力。作为个体,总是要服从大环境的游戏规则。

    解放观点:所以当我们中跳出一个尽管成绩排名第一,但高中就辍学、自由打工、亲历社会各行各业的张小砚的时候,会被那么多人羡慕。人们向往这种 “跳出来的勇气”吗?

    叶斌:尽管她被追捧,但她只能是一个特例。因为不遵从 “好好工作——努力赚钱——过好生活”这样的普遍性逻辑,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我不知道像她这样,爱情和婚姻会是怎样。理论上,各条道路都有可能成功,王宝强不也成功了?但你试试去做王宝强看看,就知道失败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是基于概率。为什么大家挤破头都要上名校、进名企?因为将来成功的概率更大。当然,其他 “不走寻常路”,实现成功的人也不少,但绝对数量不代表概率。大多数人看到的还是所谓主流的那些生存状态,还是要循规蹈矩,要认真、拼命工作。当然,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更好,那么少赚一点可能也无所谓。但问题是,至少目前还不行。

    解放观点:压力,现在已经成为白领们的一种集体情绪。所以,也难怪 “郁闷”会成为经年不衰的流行语,咆哮体也在网络盛行。您认为这有助于纾解压力吗?

    叶斌:这是发牢骚,能发总比不发要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经常回望自己来时的梦想,对自身能力做一个很好的评估,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尽量让生活满意度得到提升。这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否则尽管我们不时发泄,但压力还是会源源不断侵袭而来。更何况,如果只是小压力,发泄发泄问题不大;真正的大压力,考验的是你的体能极限,发泄又有什么用?而且,你可能连发泄的时间都没有。要知道,写咆哮体的人,至少还有闲情逸致去玩这个东西,有时间去找押韵、点感叹号。但那些真正压力很大的人,可能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到一些公司,一进去就能看到他们有健身器材、按摩器,但几乎没有人会去用,因为员工们都在争分夺秒、埋首工作。

    到底是今天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还是年轻人太脆弱了?我觉得,压力当然大,如果说脆弱,也是因为这个压力已经超出了人们可以承载的范围,造成的相对脆弱。压力增大,要求坚强程度也要同比增长。但问题是,个人成长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会脆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