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高专网

 昵称6860970 2011-04-28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王章华)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6日   访问量:97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章华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途径。

Con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points out problems of pres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s the main approches to strength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关键词】高职;教学团队;双师素质。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team, The quality of “the double teacher”

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既指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和宗旨,也说明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团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现代企业,英国学者乔恩·大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and Smith1993)对团队下过这样的定义:“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Complementary)的人所组成,他们认同于一个共同目标和一个能使他们彼此担负责任的程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团队研究已经突破了企业管理学的学科领域,引起了各个社会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学者与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索。20世纪70年代,团队教学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我国的一些高校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组建教学团队并进行团队教学实验的。所谓教学团队是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所组成的群体。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不仅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一批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彼此分工协作相互依存的教师组成的群体,而且还是一个组织实施先进教学策略、研究和实践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具有较强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它像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样,能发挥每一部分的积极性和作用,促进教师个人、团队和整个学校的共同发展。建立教学团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1、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综合化的需要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密切相联,而社会职业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职业系统的变化更加快速和频繁。高职院校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引导教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根本改革,打破传统的单门课程大而全、深而难的学科教学体系,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个人无法胜任这类课程的教学,必须依靠教学团队的方式来进行。

2、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承担专业教学的教学团队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只有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团队质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模式改革。

3、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需要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切磋中更新观念、激发活力;学校专任教师需要掌握实践技能,增强指导实训实习的能力,企业兼职教师也需要了解高职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新老教师、专兼职教师都可以在教学团队中通过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得到共同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也能在长期的团队协作中得到提升;合作、探讨、反思、分享以及专业评价等都能在教学团队中得以实现。可见,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的平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增强离不开教学团队建设。

4、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则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将师资队伍建设列在办学条件之首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性被提到了决定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则是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集知识、技能、精神、信念于一体的教师团队有利于教师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共同的合乎学校期望的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人格魅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迅速增加,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师资短缺和教师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情况给教学团队建设带来许多问题。

1.行政化倾向较浓

系部主任对其所负责系部所有专业的教学进行总体管理和协调,直接管理对象为教研室主任。而教研室主任则对本专业的教学直接负责,并担负着对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职责。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较弱,团队内部和外部存在明显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教学目标或任务是上传下达的方式,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协同效应不强

按专业化教学需要划分的相对稳定的系部等组织实体,无形之中形成了种种组织壁垒,抑制了教师在学校内部的自由流动,阻碍了教师实现跨系部的自由组合。教师无团队意识,专注于自己的教学,缺乏团队的协调沟通,因而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学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使得整个专业教学难成系统。

3.结构不合理

除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外,更主要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缺乏。而有的学校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判断和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忽略该教师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的作法也是有失偏颇的。

4.双师素质教师缺乏

在高职院校,“来自学校的教师动手能力较差,来自企业的教师不懂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出现了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却不知如何驾驭讲台的尴尬现象。而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的缺乏,也影响了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5.凝聚力不够

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人员有时较多,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教师相互信任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团队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因而有的教师力求轻松,不愿探索,从而团队的集体绩效无法体现。

6.相关机制和制度不完善

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以系()、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专业、课程、教材、课题等为建设平台进行,在具体建设措施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选择水平高、能力强的团队带头人是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第一步。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建设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因此,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必须熟悉产业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相当的社会资源;必须热爱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优秀;必须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紧密联系团队成员,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团队必须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但团队成员并不是随便几个人的拼凑,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应有一定的梯度差别,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高水平教学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企业专家共同组成(共同制订专业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同时,还要注重团队成员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等,增强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在这样的教学团队中,既可以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优秀的教学经验得以传递,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同时又可使中老年教师从年轻教师的身上学习到新的教学知识和技能,重新焕发教学活力;既能发挥专业教师的核心作用,又能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资源。。

2.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深入内涵建设研究

教学项目研究是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关键, 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校本教材、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等项目,形成丰富的教学成果是教学团队内涵建设成效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学团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打造反映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最高水平的新成果。这些成果要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经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效果显著。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形成新的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

3.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团队竞争力

绩效考核是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个体和团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估。当前教学团队中有着“搭便车”、相互攀比、消极怠工等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内涵建设水平。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收益分配体现出公平,奖优罚劣,形成激励机制。同时,构建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4.创新管理机制,形成团队文化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批富有内涵精神的高水平教学团队,首先要求就是富有创新精神。一个教学团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教学团队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新的内涵体现。先进的管理机制是催生创新团队,提升团队内涵的重要措施。为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水平,高职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多学科、专业、课程交叉融合,推进教师走团队创新之路。学院应帮助教学团队克服现有院系管理组织的弊端,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由“部门管理”向“团队管理”转变,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另外,良好的团队文化是也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团队文化看上去是浅表层次的,但对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能把成员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创造性向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在教学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不由自主地把个体价值观逐渐融入到团队文化中,大家在工作中才能达到默契,围绕内涵建设多出力。

5.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团队“双师” 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重要要求。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质量。针对高职院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需要,学院应优先培育教学团队急需的“双师”素质教师,逐步组建起推动教学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双师”素质教师人才梯队。为此,学校应与企业加强联系,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积极为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创造条件。同时,直接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教学团队成员,提升团队“双师”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